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第一件事就是尽快恢复鞍钢生产

(2023-06-06 05:58:33) 下一个

第一件事就是尽快恢复鞍钢生产

 


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东北的鞍山市刚解放,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干部组建鞍山市委,鞍山市委成立后讨论决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尽快恢复鞍钢生产》。《鞍钢》开始招工。厂里缺备件材料,工人们就想方设法到废品堆里找。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捡回上万个零备件。这些“宝贝”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后来在修复一、三号高炉时,所有管道系统的零件都是“孟泰仓库”提供的,没有花一分钱。

1949年建国初期,新中国还不能生产无缝钢管。当时只有上海,有一点钢管改造设备,但因缺乏热穿孔机械,不能用圆钢生产无缝钢管,因被美国等西方国家禁运封锁制裁后又无法从国外进口毛管,只能采用进口或用过的旧无缝钢管改制为其它规格的无缝钢管。由于西方敌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禁运,靠从国外进口无缝钢管来源中断,而当时国内还不能生产,这对经济的恢复和国防工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再加上又无外汇资金高价去采购。

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是如何诞生的。《无缝钢管》被誉为工业的“血管”,是国家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原材料,无论是制造飞机、轮船、火车、汽车、锅炉,还是输油、输汽、输水,或者是开发矿藏进行地质钻探,哪儿都需要它,哪里也离不开它。可以说,如果离开了无缝钢管的话,很多如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军工、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都将无从谈起。

毛主席说: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毛泽东党中央和政务院就决定建设鞍钢“三大工程”7号高炉、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这“三大工程”是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的第一批重大工程,它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意义。

1948年,鞍山解放,中共鞍山市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恢复鞍钢生产。据老工人赵永桥回忆,鞍钢招工时他去报名,看见高炉下的野草长得一人多高,运输车下的积水没到了膝盖。一个留用的日籍冶炼专家断言,“这里只能种高粱,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赵永桥说:“当时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尽快恢复生产。

厂里缺备件材料,工人就想方设法到废品堆里找。后来当选为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的孟泰是“捡废品”的行家,他知道日本人统治厂子的时候,工人怀着反抗情绪,常把配件器材偷偷扔到水坑和草丛里,就带领大家专门到这些地方发掘,几个月的工夫,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捡回上万个零备件。这些“宝贝”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后来在修复一、三号高炉时,所有管道系统的零件都是“孟泰仓库”提供的,没有花一分钱。已故的鞍钢制造部总工程师杨树棠回忆说,在他从住处去办公室的路上,看见衣着褴褛的工人群众用肩挑、背扛、车送,把各种设备、器材从铁东、铁西、立山等处运到厂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而回顾《无缝钢管》诞生的过程是让所有人都刻骨铭心的回忆。1949年建国初期,新中国还不能生产无缝钢管。当时只有上海,有一点钢管改造设备,但因缺乏热穿孔机械,不能用圆钢生产无缝钢管,因被美国等西方国家禁运封锁制裁后又无法从国外进口毛管,只能采用进口或用过的旧无缝钢管改制为其它规格的无缝钢管。由于西方敌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禁运,靠从国外进口无缝钢管来源中断,而当时国内还不能生产,这对经济的恢复和国防工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再加上又无外汇资金高价去采购。

1952年8月至1953年5月,新中国派出40人赴前苏联第一乌拉尔新钢管厂学习。在苏联专家协助下,新中国的科技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后来担任过副厂长的刘凤回忆起当年的学习岁月:“既学实际操作,又听苏联工程技术人员上技术课。我们认真钻研技术,不到一年,便能在师傅指导下上岗操作,成为鞍钢无缝钢管厂开工投产的技术骨干。”回国后,刘凤先是任厂长助理,后担任副厂长统管生产技术工作。在工作中,刘凤发现,穿孔机轧辊表面过于光滑,而其实轧辊入口表面粗糙些,才能实现管坯正常咬入。于是他提议对轧辊表面进行修整,为一次穿孔成功创造了条件。

1953年10月27日,几乎所有的鞍钢工人都提前来到了工厂,紧张又兴奋。这一天,中国冶金史将掀开新的一页。下午两点半的时候,命令热试轧的汽笛响了, 通红的钢坯从1200度的高温加热炉里吐出来, 穿孔机里刚刚露出火红的钢管头时, 人们就欢呼着:“出来了!出来了!钢管出来了!”所有在场的鞍钢干部工人职工们都为这新中国轧制无缝钢管的历史时刻,热烈鼓掌, 欢呼祝贺。鞍钢领导和工人们决定要把第一根无缝钢管送去北京献给毛主席。

每一个人紧张期待的心情, 这时候立刻变得像战士们打了胜仗时那样得意、欢笑。钢管带着火花又顺利地通过了轧管机, 又是一阵掌声和欢呼,一直把第一根钢管完成到最后一个工序。这时,一位苏联专家向在场的工人握手祝贺说:“新中国从今天起就有了自己的无缝钢管了!” 一个曾到苏联学习无缝钢管的青年工人顾凤富兴奋地说:“他要马上写信向教给他技术的苏联老师报喜。”另一个工人说:“他回家去也要告诉乡里的农民,他们和全国人民没有白白地支援鞍钢的建设。”

1952年10月27日,第一根管坯试轧,便轧出了无缝钢管成品,这在国际无缝钢管事业中也是奇迹。从此,新中国有了自己的工业用的血管。1953年12月26日,毛主席60岁生日那一天,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工人们从鞍钢生产的第一根无缝钢管上切下了长20厘米的一段,派专人送到北京。

毛主席给鞍钢全体职工复信祝贺:“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第七号高炉的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开始生产,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1954年,《人民日报》上刊登了靳尚谊和傅植桂创作的油画《把第一根无缝钢管献给毛主席》,油画主人公是钳工邵明祥,他在钢管上刻下了一行字:“献给敬爱的毛主席”。

鞍钢无缝钢管厂的投产,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无缝钢管的历史。从工厂破土动工,到第一根无缝钢管问世,仅仅用了1年零3个月。投产后的第二年就先后试轧出了,锅炉管、地质管、油管和不锈钢管。在二辊斜轧穿孔机上穿轧不锈钢管成功,是中国无缝钢管生产史上一大盛事,这为中国以后的不锈钢管生产起了先导作用。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钢》在70余年的砥砺奋进中见证了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壮大,一代代鞍钢人开拓创新、克难攻关,创造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中国第一。

品牌鞍钢《鞍钢无缝钢管厂》是新中国第一座无缝钢管厂,1952年7月14日正式动工,1953年10月27日试轧成功。它是闻名全国的鞍钢“三大工程”之一,被誉为新中国无缝钢管的“摇篮”。

1953年10月27日,几乎所有的工人都提前来到工厂,紧张又兴奋。这一天,中国冶金史将掀开新的一页。下午两点半,命令热试轧的汽笛响了,通红的钢坯从1200摄氏度的高温加热炉里吐出来,穿孔机里刚刚露出火红的钢管头时,人们就欢呼着:“出来了!出来了!钢管出来了!”所有在场的人们都为这轧制无缝钢管的历史时刻热烈鼓掌,欢呼祝贺。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了。

鞍钢无缝钢管厂的投产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无缝钢管的历史。从工厂破土动工到第一根无缝钢管问世,仅仅用了1年零3个月。投产后的第二年就先后试轧出了锅炉管、地质管、油管和不锈钢管。在二辊斜轧穿孔机上穿轧不锈钢管成功是我国无缝钢管生产史上一大盛事,这为我国以后的不锈钢管生产起了先导作用。

1953年12月26日,毛主席60岁生日那一天,毛泽东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工人们从鞍钢生产的第一根无缝钢管上切下了长20厘米的一段,派专人送到北京。毛主席给鞍钢全体职工复信祝贺:“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第七号高炉的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开始生产,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1954年,《人民日报》上刊登了靳尚谊和傅植桂创作的油画《把第一根无缝钢管献给毛主席》,油画主人公是钳工邵明祥,他在钢管上刻下了一行字“:献给敬爱的毛主席”。

《把第一根无缝钢管献给毛主席》是现代画家靳尚谊于1954年创作的一幅油画。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长。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