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化改良文化革命文化大革命

(2021-03-30 14:17:30) 下一个

文化改良文化革命文化大革命

 

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带着美国的新文化"美式共和制"回中国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孙中山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宗旨为国民党纲领建立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但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宣告"美式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而让袁世凯复辟帝制, 但在众多追随孙中山的有志人士的反对声中结束了复辟帝制,  因孙中山退位和逝世后又陷入了军阀混战时代。用现代利己主义者的想法, 孙中山考取医科大学定能改变人生出人头地,  学医是个好专业又实用又能挣钱,  做个医生有社会地位,  讨上几个女人, 生养一排子女, 大户人家多实惠。孙中山怎么这么"傻"。这是现代"高考"改变人生的话。

"共和"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人为什么不想接受新的先进的文化? 在那时众多追随孙中山的有志人士们尤其是有些留学生们都在思考,  同时又都在探索、学习、研究中国的出路在那里? 先人们经探索、学习、研究后发现"旧文化"是个根源,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封建旧文化在阻碍接受新文化。尤其是旧文化中的孔儒的三纲文化、奴隶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化、升官发财文化、愚民文化、守旧文化、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文化、自私自利文化、弱肉强食文化、忍耐文化等等,  再加上读书人只是少数有钱人,  大多数劳动人民都是文盲。而官府文人们都是用的古式文言文更让中国的大多数人都看不懂、听不懂,  何谈理解呢? 见到官人文人就下跪磕头, 受到剥削压迫欺负打骂就忍、忍、忍。受穷受冤就认命。而强者总认为是天生的,  而弱者总认为是命中注定的。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迁往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蔡元培是个很讲道理的人,而且还有着西方的先进思想。且看蔡元培先生的第1段婚姻: 父母包办婚姻,  结婚之前没有见过,  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女性。蔡元培认为"女人并不是男人的所有物",  于是写下《夫妻公约》,从此对夫人特别尊重。第一夫人病逝后,  蔡元培定下了“5个条件”:“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符合者再结婚。这段文字中说明了夫不为妻纲、男女平等和自由婚姻。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时 ,将新文化带进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他任北大校长之初三请陈独秀当文学长,  而陈独秀大学没毕业但有能力校长打破旧文化框框直接敢于使用。蔡校长在上任宣言中明确宣言,  北京大学培养学生不是为当官发财改变个人的人生的。蔡元培在上海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爱国学社的活动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下令侦讯。孙中山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1912年1月4日,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民国元年,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鲁迅被蔡元培邀请到教育部任职。蔡元培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而辞职。蔡元培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在法国倡勤勤工俭学,希望以次组织帮助更多华人到欧洲求学,后来的周恩来、邓小平等均是通过这个组织的帮助后顺利在法国进行学习的。

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同年,蔡元培邀请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徐悲鸿应蔡元培之邀从日本东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其时胡适并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但蔡元培为了让胡适进入北大不惜帮其伪造学历。蔡元培50岁时,主持教育部召开北京各高等学校代表会议,讨论修改大学规程,北京大学文科提出废年级制,采用选科制的议案,会议议决通过,决定在北大试行。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理科酌量减少),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应修满40个单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选修占四分之一。选修科目可以跨系。蔡元培更明确地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蔡元培51岁时,“一战”刚结束,在天安门前组织集会庆祝,发表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鲜明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1919年五四运动后,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废除科,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原来的文、理、法三科分别改称第一、二、三院,仅作为各系所在地区的标志(因原来三科分布在不同地区),不代表一级机构。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为抗议政府逮捕学生,于5月8日提交了辞呈。在他发布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说:“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后由于北大师生极力挽留,蔡元培答应只做北大师生的校长。蔡元培的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 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在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

胡适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实用主义的美国教授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的《非留学篇》刊登于《甲寅杂志》  。开始试作白话诗;提出“新文学之要点”。《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刊登于《新青年》。胡适提倡白话文要让老百姓都看得懂。但胡适信仰杜威的实用主义向往美国的共和制,  坚持不问政治曾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但一战胜利后作为战胜国的民国乞求美国在巴黎和会上帮助中国到失去信任,  以及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在五四运动中开枪镇压学生运动的事实,  使文化改良得不到公理,  中国还是个封建的被殖民的中国。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鲁迅的《狂人日记》它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新青年》月刊。文中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血淋淋的人吃人的社会",  讽刺了中国封建礼教和中国人受旧文化敎育累积的丑恶陋俗文化。《阿Q正传》它描写了辛亥革命并未给农村带来真正的改革,并透过农村中贫穷雇农阿Q的艺术形象,影射人性的劣根性,如卑怯、精神胜利法、善于投机等。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陈独秀考中秀才,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或避难,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陈独秀当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成为安徽地区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后来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移至北京,由一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并成立编委会。北京大学也成为当时中国文化思想界最活跃的阵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陈独秀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他明确表示:“二十世纪俄罗斯之共和,前途远大,其影响于人类之幸福与文明,将在十八世纪法兰西革命之上,未可以政象薄之。陈独秀、李大钊创办针砭时政的战斗性刊物《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每周评论》猛烈抨击封建军阀统治,揭露日本在中国东北和山东攫取权益的侵略行径,号召人民奋起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块宣传阵地。他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一文,认为18世纪法兰西的政治革命、20世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中国的五四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陈独秀指出: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由于反动当局压迫,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同年6月,因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同年9月获释 。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

李大钊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发表过《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敏锐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从中看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希望,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再来看文化大革命中《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破四旧”、“立四新”是文革的重要目标。《向旧世界宣战》,宣布要“砸烂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接着教育改革,  学制缩短, 取消考试, 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  破除迷信, 没有吸毒贩毒妓女妓院赌博,  提倡学雷锋做好事, 互帮互助,  拣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等等。全社会轰轰烈烈喜气洋洋,  没有抢击案、没有拐买儿童妇女、等等。然而被邓小平复辟了。当然这并不奇怪,  中国的封建的私有的历史有几千年, 不可能靠几年或几十年就能改变的。中国从禁毒禁烟开始,  先辈们一直在努力,  不管是即刻失败还是短暂成功,  都使中国人不断地醒悟。禁烟被几门钢炮打败了,  教育了中国人要想强大就要有钢炮,   于是就有了北洋水师。日本人打败了北洋水师,  中国人知道了光有钢炮还不行,  还要有人, 有文化有思想的人, 因此就有了新文化运动普及教育唤醒民众。有了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后军阀们旧政府不高兴了, 很快被武力镇压了。这时又警醒了人民大众必须要用武力对付反动武装, 就有了人民的军队。但马克思只说工人阶级为无产阶级最革命可取得政权,  可中国是分散的小农社会工人不多所以一直失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古树羽音 回复 悄悄话 goo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