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这些事吗?
识字率目前是指15岁以上的人口中具备基本阅读和写字能力的比例进行统计的。它是反映一个国家人口质量的重要指标。从历史上看,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识字率大体在20~30%之间,这还是光绪以后的情况。中国识字率的大幅度提高,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到1976年,中国识字率迅速提高到60%以上。晚清到民国,中国的人口在四、五亿之间,识字人口约在一亿以上,1976年中国的人口基数已经达到9.3亿,依15岁以下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比例计算,当年中国的识字人口已经在四、五亿之间,这些新增的识字人口,完全是在解放以后出生的。因此,中国识字率的提高,是在人口基数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的,其难度要比人口增长平稳的国家要难得多。
中国大陆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汉字,其读识、书写的难度,要比以字母构词的语言难度要大。但汉语构词不受语音局限,象形指意的字形特点,在构词中往往词意自明,掌握常用3000汉字基本上能比较完全地阅读书籍和报刊。所以,中国识字人口的实际阅读能力,要比有些国家识字人口的阅读能力要强得多。以英语为例,词汇量在五千以下的,阅读还十分困难。在识字之外,还有一个计算能力的问题,中国人大体都具备两位数以下的口算、心算能力,这是许多国家和民族人口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中国在建国以后识字率的大幅度提高,对于世界识字人口数量的增长,其贡献可以说是世界第一。
关系到80%以上的中国人是文盲的扫盲运动留下的红利, 恐怕无法用数字量化。这是一次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的全民扫盲运动如同历史上留下的中国的万里长城, 荣跃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孙后代们。这个扫盲运动起源于红色圣地延安, 那时代许多富家子女装着满肚的知识投奔延安, 毫无保留地自觉自愿免费的教那些工农子弟兵红军战士识字学文化。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开展了全国性的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现如今的中国人问问你们的祖父辈是不是也在扫盲运动中识了字学了文化? 而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立了人民的政权普及了教育, 才会有了今天的大学生博士生。当然历代社会都有学士状员, 但只是少数有钱人。而大多数人都普及教育只有现代新中国。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在毛泽东时代单从水利建设的总造价为240万亿元意味着什么?毛泽东时代的30年间,共建成大、中、小(10万m3以上)型水库8.6万座,塘坝640万口(10万m3以下);总库容4千多亿m3。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其“工程总量”体积折合土石方3610亿m3,相当于1200座三峡工程。若参照目前水利工程造价,按土石方量简单折算,总造价为240万亿元。有学者计算后指出,240万亿元超过1980-2008年中国所有GDP总和。令人惊惑的是,如此巨大的水利建设投入还只是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入的7.08%!
有网人回忆: 本人也对当年的红旗渠工程做过测算,根据现在提供的当时各项投入数据:人工、土石方;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砂石、炸药;机械台班;等等,套用2012年这些人工、材料、机械单价,初步算出红旗渠工程的工程直接费是1500多亿元,还没有包括管理费、税收、利润、堪察设计等费用,总造价相当于半个三峡工程。“其工程总量”体积折合土石方3610亿m3,相当于1200座三峡工程。若参照目前水利工程造价,按土石方量简单折算,总造价为240万亿元。有学者计算后指出,240万亿元超过1980-2008年中国所有GDP总和。”毛泽东时代,不用GDP衡量,而用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含有交易额等内容在内的指标,无法真实的说明经济建设总量。
其实呢,这也正是许多公知文人走资派记恨那个时代的原因之一!从伤痕文学,走资派到名人,以及四十多年来对毛泽东时代控诉的大量文章里,很多控诉者们控诉的主要根据,不就是那时的“苦和累”么?公知文人官老爷之所以诋毁控诉那个年代,诉苦喊累,不就是这些人几乎都见证过这些水利工程或者相关工程的劳动么?公知文人自古就是靠耍嘴皮子吃饭,让他们干点体力活自然就觉得十分冤屈甚至罪大恶极了!关键是要实事求是的摆事实讲道理,而反毛、污毛的人由于所站的立场驱使,是不会讲道理的。
除此之外这里只从经济角度简单谈谈新中国前30年为改革开放积累下的雄厚发展红利。
一是人口红利。改革开放前总人口和劳动人口激增,人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改革开放积累了一支由数亿人构成的较有文化素质、刻苦耐劳、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大军,这是其他所有国家均不具备的人力资源条件。
二是公地红利。新中国实行真正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公有制。在城市是土地国有制,在农村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土地公有制释放出大量的“公地红利”或“公地喜剧”正效应,为改革开放后政府大规模出租公地的“土地财政”奠定了制度基础,大大降低了城镇化、工业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科文卫体发展的成本。
三是国资红利。新中国前30年国有企事业的大力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它们既通过长时期高于非公企业的税收、上交利润和承担大量的国家调控任务,又通过被大量廉价出售或流失给非公企业,支撑改革开放的成本和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还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为改革开放的成就作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四是科教红利。新中国前30年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比重不断增加,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科研队伍,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我国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整体上加速缩小,甚至在部分行业达到世界前列或领先的水平。“两弹一星一艇”、人工合成胰岛素、青菌素、杂交稻,甚至微电子、大飞机等成就的取得,为我国以后留下了大国重器和高科技的人才储备和基础。
五是产业红利。1953~1978年我国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从202亿元上升到1113亿元,农业上治理大江大河,修建水库总库容达4200亿立方,工业上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上1978年我国商贸流通业运力指数达到27.57,大大超出当年苏联、美国、印度的9.07、2.37、5.68,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国际贸易大国奠定了产业基础。
六是社会制度红利。新中国前30年建立的土地公有制和公有经济制度,以及基于其上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和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国家调节体制机制,在改革开放后依然为我国发展提供力量和保障。
七是国际环境红利。新中国前30年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导弹核武器等自我武装,取得了抗美援朝等多次战争的胜利,并利用美苏矛盾而使西方国家总体解除对中国的封锁,从而为我国消除了重大的安全威胁,获得了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使我国在对外开放中能够保持独立自主,避免了像很多发展中国家那样沦为大国附庸。
对于上述这些红利如果用GDP来计算又有多少? 而且这些红利在四十多年后至今仍在发挥有力的作用,因而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要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方面找原因,而不能割断和虚无历史。那些否定新中国前30年的观点,都是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的摆事实讲道理,而反毛、污毛的人由于所站的立场驱使,是不会给人讲道理的。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上升都集中在少数土豪手中, 造成的社会贪富差距将引发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