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儿童乘车碰撞实验触目惊心

(2022-12-23 00:27:51) 下一个

儿童乘车碰撞实验触目惊心

                                2005年12月17日

何必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儿童安全乘车方面的全国性的、全面的强制法规出台……(略。)

记者介绍,在街头拦截采访的人中,大多数人认为没有买儿童安全座椅的必要。

看着那个模拟孩子头颅的西瓜瞬间被撞击得粉碎的画面,特别是高速摄影机拍下的慢镜头的连续回放,真是让人胆战心惊;而那个坐在汽车后排上没有系安全带的假人,也在煞车时冲向了汽车前座椅。那个画面,谁看了都会目瞪口呆,并且过了很久后都能心有余悸。

该节目里,还用蓝屏方式表现了各年龄段儿童乘车安全措施,诸如婴儿到9公斤的孩子,应该使用后向式安全座椅,并且不要把后向式安全座椅放在带气囊的前排座位;初学走路的孩子(9公斤至18公斤),应该使用前向式安全座椅,将安全带固定在腋窝高度,保持安全带贴在身上;幼儿(18公斤以上)使用安全带定位,加高座椅和腰部及肩部安全带,腰部安全带应该系在低一些的位置,贴紧孩子大腿,不应该高过肚子,等等。可是,如果不是看了这样的画面,不是有过这样的测试,谁会知道有这样的危险?记者在办公室里编片子时,很多人都凑上去看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谁也没想到会如此惨烈。见多识广的新闻人尚且如此,社会上恐怕会有太多的人都是这样。

很多人在儿童安全乘车方面还存在不少误区。据新浪网调查,有75.66%的车内没有儿童安全座椅;有39.95%的家长曾经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坐位上;有43.12%的家长认为抱着孩子乘车对儿童有保护作用;10.05%的驾驶员认为气囊对儿童有保护作用。

那么,这次有北京一个汽车救援企业与一个高等学校联合举办的碰撞试验,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些什么呢?只是危言耸听哗众取宠?这种让人魂飞魄散的测试,莫不也就是过眼烟云,放过后就完了,逐渐被我们淡忘?

据交通管理部门统计,2004年全国有7007名15岁以下的儿童在交通事故中丧生。

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也就相当于全世界的1.9%,但交通事故死亡率却占到了全世界的15%,其中,有着太多还没有体会到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的孩子,未谙世事就被万恶的交通事故夺去了天真可爱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也许丑恶龌龊也许繁花似锦的世界。谁又该为此承担责任?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都已经制定了机动车乘员在乘坐机动车方面的行为规定,以及机动车座椅方面的法规,用强制性手段确保机动车在安全状态下运行。

事实上,国内存在着驾驶机动车方面知识欠缺的绝不仅仅在儿童乘车方面。11月21日该节目报道,在新浪网的调查中有70%的人认为,在干燥路况下时速60公里的刹车距离只需4米,有67%的人认为,在湿滑路况下时速100公里的刹车距离只需10米。刹车试验,汽车在干燥路况下时速60公里的刹车试验,而此时的刹车距离是12米。经过测试,当车速达到时速100公里时,刹车距离为32米。而在现实生活中,刹车距离还将高于实验数据。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副主任杜汇良:“大多数的人反映是在0.6秒左右,有的需要1到两秒,比如说你时速在60公里的时候,空驶距离会达到10米,如果车时速达到100公里的时候,空驶距离会达到20米左右。”测试汽车在湿滑路况下时速100公里的刹车试验,此时的刹车距离将近40米。而当车速达到时速60公里时,刹车距离是20米。

就此,我曾经认为,中国的汽车驾驶员太多都有着驾驶技术与道德方面的欠缺;中国机动车上用的部件最多的就是喇叭,那些从类似德国和日本进口的原装轿车,中国驾驶员们感到最不习惯的就是喇叭按起来太费劲,殊不知,在国外按喇叭是万不得已时才会用的,经常使用喇叭是很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中国机动车驾驶员在保全自己性命的制动距离上竟然有着如此大的偏差和无知,这些对自己和对其他人都成为潜在凶手者大量招摇过市,又该怪谁呢?

据说,国内也在针对儿童乘坐机动车考虑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是,在如今立法已经排队得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儿童在机动车内的安全,在服从大局的传统思维方式里,也许比不得金融安全、引渡贪官、反腐倡廉等来得重要,但全国每年那么多孩子夭折,大概真是能唤醒我们面对同胞频频因为矿难、建筑物坍塌、火灾、暴力犯罪等原因步入黄泉路已经近乎麻木不仁的些许同情与真切,而不只是存留在对那个测试的大呼小叫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