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那个时代为啥能成功造出原子弹!

(2017-08-06 07:56:09) 下一个

那个时代为啥能成功造出原子弹!

 

那个时代的中国没有技术壁垒,每个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都开动脑子,   人人都献计献策将知识和技术没有占为己有,更不存在金钱和利益集团的关系,国外的反共势力也无法能左右中国的发展之路,洋奴哲学遭到批判,   也沒有这么多洋奴才。

那个时代的中国从普通工人后勤人员到知名的科学家、学者,那个时代没有“专家教授高级人才”与“下级或初级人员”以及"工人或杂勤人员"的等级之别,在接到科研任务后广泛地听取各方意见,  进行研究讨论以及辨论,   拍桌子争论都行,  最后谁的意见对,谁提出的方案正确,就采纳谁的。

这就极大的调动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科学技术的研发从最短的距离获得最佳的方案和意见。同时,一个好点子,一项最新技术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运用。如此便形成了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绩效。

综观全世界都不可能再有比这好的体制。回顾过去,当时的中国能够创造这么多、如此伟大的奇迹也就不奇怪了。

      参加新中国建设的一个前老工程师,他参加过“两弹一星”的技术攻关过程,他说中国当时的技术力量,无论是就人员数量还是技术装备水平而言,都远远不如苏联和美国,但是中国从原子弹爆炸到突破氢弹技术的障碍,在时间上都反过来比苏联和美国短得多。他说取得这样的“奇迹”不是偶然的,根据自己的体会,毛泽东时代技术能够进步的关键奥秘有三个,而且这些奥秘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具备的。
 
第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真正的技术民主。

他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资格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和老资格的科学家可以同场辩论,有的时候为了争论技术问题通宵达旦,甚至拍桌子,邓稼先这样的老科学家也常常参与跟毛头小伙子的拍桌子辩论,这样充分的学术民主带来了思想和技术的快速进步。不仅加快了技术进步的速度,在这样的过程中间也加快了技术梯队的成长过程。

这个老工程师还谈到,当时由于人与人关系的普遍平等,许多社会和阶级的藩篱都实质上不存在了,一些老工人也参与拍桌子讨论,许多细节问题和工艺障碍也能够集思广益,结果使得整个的项目进程相对均衡,而不是局限于关键技术的率先突破,这就避免了后续试验中间细节引致的失败,所以当时许多项目的试验,几乎都是一次成功,所有的问题和隐患常常是在技术民主中间,已经得到充分的“鸣放”和重视,提前就有了很多的预案和设计。
 
第二个非常关键的地方是彻底地破除了“技术私有观念”。

这个老工程师回顾说,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只要符合保密的规定,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而且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

技术创新如果联系着市场潜在利益,当然就格外需要保密,即便是仅仅联系着个人的职称和学术地位评价,相关人员也肯定有藏私的必要,但是在当时的中国,一切私有观念都遭到彻底批判,许多有助于巩固私有观念的评价体系都被破坏,所以人们能够空前地敞开自己的所得,公之于众。

这样,全国只要任何一个研究所,任何一个研究人员在技术上有了突破,其他的相关人员或者项目,都不再有必要进行重复劳动了,都可以无成本地共享最新的技术成就。

彻底破除私有观念,使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的技术大协作”成为可能,有限的技术力量和经费能够空前地节约和有效地利用,避免了许多可能的浪费。
 
第三个原因是几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那样的高灵敏协调机制。

这个老工程师提到,在卫星项目中间,有一个同步控制问题当时只能是用机械方式实现,这个就要求四个完全一样的小弹簧。项目单位反映到主管的聂荣臻元帅那里,说上海工业力量比较强,希望请上海的同志帮助解决。聂荣臻给张春桥写了个小纸条,张春桥给马天水打了个电话,马天水连夜召集上海几十个单位的老工人技师开会,一个校办工厂的老工人说他能够实现,回去之后连夜就把符合要求的弹簧做出来了,合计不到24小时。在这样的过程中间,没有任何一个人讲条件讲价钱,所以几乎没有耗费什么谈判时间和交易费用。
 
再说一个那时代的南京大学的老师,用现在的称号他可以称为"博士专家"又或是"特级教师顶级的知识分子"了,   可那个时代这样的高级人才和年轻工作的人一样都被称为老师!   那个时代的"老师"是受人人尊敬的!   他在1969年参与主持我国的电子计算机项目。

据他所说,项目立项完全不需要去找路子跑关系,国家直接按照当时的技术力量优势所在,甚至在没有事先打招呼的情况下,就拨给南京大学1000万元经费,指定用于电子计算机项目,项目办公室成立之后,不需要他去找江苏省委,而是项目立项的同时由国家指定江苏省委配合研究工作,无条件地承担项目的协调工作,许多电子部系统的七字头的工厂,就按照研究进度和要求来进行配合试验,江苏省和南京市的相关部门直接受项目小组的领导,结果是“产、学、研”的高度紧密结合。项目经费绝对不容许个人为私人目的动用,许多工厂在利用自己的技术和工艺积累基础上来参与这个项目,已经有的技术和工艺都不再重复投资和花钱。
 
计算机项目的背景是1963年毛泽东说要继续大跃进,不能老是跟在洋人的后头搞“爬行主义”,要尽可能地采用已有的先进技术,跟踪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这个意见在三届人大上通过。

为此,中央科学小组、国家科委党组于1963年12月提出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报告、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科学技术事业规划,这个规划是在原有的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参照世界科学技术进展状况制定的,总的要求是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在重要的急需的方面掌握六十年代的科学技术,力求在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道路上,实现大跃进。

这样在毛泽东时代政治上初步稳定之后,许多科学技术项目就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研究机构,除了南京大学之外,清华大学也是计算机项目实施的重点单位,到70年代末期,已经产生丰硕的成果,清华大学当时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中国实际上和美国是基本同步的,后来由于这些项目和“运十飞机”的命运一样下马,这样我们国家在今天的关键技术领域,就被西方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清华大学在1970年代中期就拉出了单晶硅,现在反而不会了。前几年某研究单位以单晶硅立项,结果得到数千万的研究经费,最后是在美国去拉出单晶硅来结项的,事情竟然演变到这个样子,特别值得那些真诚关心中国技术进步的人们深思了。
 
当时中国能够以有限的技术力量,去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优势在于全国技术力量的无成本合作,有限的经费和人力资源能够集中使用,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搞集中突破,降低相互学习的成本并实现研究队伍的迅速成熟和壮大。

而中国今天的问题还在于,中国不仅落在后面,在市场规则急功近利的“短视”眼界里根本就丧失了追赶的动力,而且在中国技术力量和经费和西方国家有巨大差距的情况下,还硬要一味地抄袭西方的技术发展路线,这注定只能是产生“爬行主义”后果,一切有价值的成果都不可能产生在中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6)
评论
jyx-003 回复 悄悄话 毛泽东时代是自力更生的时代,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比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那个年代的人大公无私的人占大多数,否则就是阶级敌人所以人人争当好人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agree
3722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没有注意我说的楼下小兵1993就是楼主。从楼主的文章里看,楼主也是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功臣。向楼主致敬!中国必须有原子弹,而且越早越好。
3722 回复 悄悄话 楼下小兵1993 谢谢你的介绍。我小孩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有一天他的印度同学告诉他 说他父亲昨天晚上喝酒了 他是一所大学里的商学院的教授 是从来都不喝酒的 小孩还告诉我小孩印度有原子弹了。
匡吉 回复 悄悄话 呗中国如此看不起的朝鲜不也造出了原子弹,洲际导弹了吗,而且环境更恶劣。说明造原子弹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回到旧社会 回复 悄悄话 完全同意,此共产党已非彼共产党,倒更象早时的国民党,大私无公,邓总设计师功不可没。
haiwaiyouzi 回复 悄悄话 现在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党魁哪里有胆量和老美较劲,老美放个屁都忙说是香甜的!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但是中国和苏联比起来,更不地道。”请看清楚新中国1949年--1978年为毛泽东时代的真正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时代, 通常称为"毛泽东时代", 而1978年以后为改革开放年代, 名誉上也称"中国共产党"但实际上是邓家党在执政, 美国专家称为"邓小平时代”, 楼下看到了当今中国对朝鲜的态度是"跟着西方国家一起"的, 但1978年以前如同亲兄弟一样好, "抗美援朝"就是帮小弟一把吗! 除了这一点还有很多的不同, 1978年以前没有股票, 沒有妓女, 沒有毒品, 没有剥削, 沒有老扳资本家, 沒有流浪汉........太多的不同! 如果连这一点也看不清搞不懂的话, 就请别说三道四了! 如果能够辨别清楚的话, 那就别笼通地指责”中国"! 应该说清楚是那朝那代那个人那个执政党为准确些! 把現在执政党"邓家党"所做的一切不好的事以及所有的慌言和忽悠都扣在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头上是不公平的! 假如中国共产党真有这么坏, 那么1949年在北京天安门上站着的就不是中国共产党而是中国国民党了! 要相信那个时代的人民群众的眼晴是雪亮的!
鲁钝 回复 悄悄话 苏联撤专家,撤设备撤图纸,让人气愤。但是中国和苏联比起来,更不地道。朝鲜也造原子弹,中国不但什么都没有提供,反而跟着西方国家一起对朝鲜封锁,阻滞朝鲜造原子弹。所以,不要说苏联怎样怎样,看看自己再去说别人。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前人种树后人剩凉! 后人们应该感谢先人们不计成本的奉献才对!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建国的第一代, 创业的第一代, 移民的第一代........许许多多的第一代们为了子孙后代们都不计成本的无私地默默付出, 不可能如同商人一样事事都要计较成本来做事! 我们今天有资格说三道四吗! 先辈们制造的公路铁路地铁........制造的那一代人不可能收回成本, 但却能造福子孙后代们, 我们今天有资格说三道四吗!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就新中国制成原子弹一事来讲, 那时第一代的领袖们经全局长远考虑, 详细周密计划是值得后人们敬仰和学习的, 一直到今天他给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带来的回报是无价的, 是无法用钱来计算的!
剑吼西风 回复 悄悄话 当年的那些人真了不起。
零不是数 回复 悄悄话 倾全国之力,不计成本。
零不是数 回复 悄悄话 倾全国之力,不计成本。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他们是两弹一星元勋,他们使站起来的中国人腰杆挺直了,他们的名字会被永远铭记。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震惊世界。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听到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报告后,都同样问道“是不是真的核爆炸”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现场总指挥是张爱萍(当时任副总参谋长),副总指挥是刘西尧(当时任核工业部副部长),他们根据中央的决定和命令,在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宣布原子弹试验的倒计时,零点定为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3时。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2时59分40秒,历史性的时刻到了,主控制站技术人员按下决定历史的电钮,10秒钟后,自动控制系统进入自动控制状态,这时倒计时从10到零点顺序跳动。这10秒是扣动人们心弦的10秒,因为在10秒内原子弹从雷管点火,炸药起爆开始,能量向内心聚焦,高温高压压缩铀235材料,核材料达到超临界值,中子轰击原子核,原子核产生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只见零点一到,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翻滚而起,直上蓝天。成功了,我们向全世界说成功了。
  张爱萍拿起现场直通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的专线电话,极为兴奋地向周恩来报告核爆炸成功了。周恩来第一句话就问“是不是真的核爆炸”?
  张爱萍继续报告,我们已看到火球,蘑菇云正在上升,铁塔已经消失……周恩来当即代表中央向原子弹研制和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随即赶到人民大会堂报告毛泽东。当毛泽东听到这一报告后,更为严谨地提出“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继续查清楚”。
  当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放了《新闻公报》,《人民日报》印发了号外。美联社和路透社也相继进行了报道。国内、国际上引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中国人勒紧裤腰带研制出原子弹,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定量供应,副食品短缺。核武器研究院的广大科技人员,同样度过了每天挨饿、身体浮肿的艰苦时期。
  但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却出现了奇迹,科研人员热火朝天,没有灰心丧气,没有消极沉闷,整个核武器研究院的人员,像蒸汽机车一样,加上点煤、水,就用尽全力向前奔驰。有了他们艰苦奋斗的闪光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强大中国。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原子弹爆炸后,第一时间看到的能量是闪光,科学家把它叫做光辐射,有极强的亮度,但是它比起从事我国原子弹事业的科技人员的内心的闪光,也只是第二位的。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原子弹的核心材料———铀235研制出来了
  1964年初,核工业部部长刘杰在国防各工业部部长会议上高兴地说:“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核材料铀235已经研制出来了。”大家听了甚为兴奋,国务院国防工办常务副主任赵尔陆说:“好!那好!我们已经有了粮食,有了粮食,我们就可以做饭了。”这句话生动风趣地表达了这一成果的重要性。
  核材料铀235是原子弹的核心材料,原子弹是用铀235原子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而爆炸的,没有铀235,原子弹是无法制造出来的。铀235研制过程真是一件了不起的系统工程,从探矿、选矿、开采到最后的提取成功,有上百道工序,经过了许多家工厂。从南方的矿山开挖、选矿,由粗加工到细加工,再到精加工,一步一步的筛选,一步一步的提取,将半成品送到北方某工厂,再由北方某工厂加工后送到西部多家工厂,最后提取。整个工艺流程要经过大半个中国,缺少一道工序也不成。每一道工序都有极严格的技术要求,工作量之大、工艺要求之细、技术要求之强,不是有真才实学的行家里手,是完不成的。
  赵尔陆在得知铀235核材料研制出来后不久,在核工业部部长刘杰的陪同下,第一次看到了宝贵的黑色铀23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粮食就是这块“黑金”。这块世界上极稀少、极珍贵、极秘密,既可以为人类造福又可以为人类带来灾难的“黑色金子”。
  周恩来和中央专门委员会委员审看了原子弹怎样才会起爆的纪录影片
  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是国家管理领导两弹事业的最高机构,由周恩来、贺龙、李富春、聂荣臻、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刘杰等人组成,周恩来是主任。
  随着原子弹研制工作的开展,中央专委委员和中央的许多领导人都特别关心进展情况。在同步聚焦技术取得初步成果后,拍摄了一部绝密电影,从聚集元件开始介绍,对各种部件、器件的研制,到炸药浇注,再进行各部件组装,从内心到外层,一层一层的展示,最后组装一个大球,引出了密密麻麻的电线,这个大球除了核材料铀235未装上,其他的几乎全部装上了,离原子弹的真正实体已近在咫尺。最后的镜头是这个大球起爆,虽然不是原子弹,但是爆炸的威力和蘑菇云也非同小可。
  1964年初,影片制成,没有配音(出于保密也不让配音),只同意在放映时,有人做口头介绍,并决定在一次中央专委开会前放映。
  下午2时,专门委员会准时开会,首先放映这部影片。中央专委委员们和有关领导看了以后,兴奋得直点头,给我一个明显的感觉,他们都认为我们国家的原子弹有希望了。
  原子弹能否爆炸成功,最后一道主要工序插雷管至关重要
  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采用铁塔上爆炸的方式,即先把原子弹在地面组装好,不能插雷管,而后吊升到塔顶,进行固定、检查、测试,等各项工作完成后,最后才能插雷管。
  这个铁塔是北京金属结构厂生产的。当年工厂只知道生产这个高度102米的庞大铁塔是个重要任务,而并不知道做何用途。
  铁塔竖立在大戈壁,因为当地多风多沙,早晚温差甚大,技术人员在铁塔上工作非常困难,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外,就是铁塔的自然摆动。在如此困难的工作条件下,必须把数量甚多、危险甚大的雷管插好,巨大的困难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当年的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今天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特别强调这一点,原子弹能否爆炸成功,就看最后插雷管的了。这是因为雷管是否能按规定要求插到正确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原子弹是否能同步起爆,否则原子弹爆炸试验就失败了。
  当年曾爬到塔顶上插雷管的一位技术人员,后来在电视上讲了当年在铁塔上插雷管的感受。他以他的忠心和无畏精神,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将雷管插的完全到位,同步起爆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美国人在1945年制造出三颗原子弹,其中两颗是“内爆”型,一颗是“枪法”型,在广岛投下的是“枪法”型,在长崎投下的是“内爆”型。据1960年7月17日《纽约时报》报道,“内爆”型原子弹如果研制成功,就表明下一步有可能研制出氢弹,“内爆”型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原子弹。
  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采用了“内爆”型。所谓“内爆”型是将大量炸药起爆的能量压向内心,产生高温、高压,使内心里的核材料产生裂变,释放出大量核能。但是困难的问题在于炸药起爆后,能量并不是完全向内心压缩,而是向四周扩散,这就无法实现核裂变。
  从60年代开始,国际太阳能技术的许多报道,曾多次提到同步聚焦这一问题,但是没有关于这一技术内容和实现手段的任何报道。要解决这一重大技术关,应当是如何使炸药同步起爆,能量聚焦,科学家把这一技术问题叫做同步聚焦。面对这一技术难题,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经过无数次的理论计算和试验,从北京长城脚下试验到青海湖金银滩,从小型到中型再到大型,从局部到整体,一步一步的试下去,最后实现了炸药起爆的能量完全压向内心,同步聚焦技术关成功突破了。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的核工业正式上马了。原子弹正式开始确定研制了。
  赫鲁晓夫翻脸不认账,却给中国制造原子弹燃起了自力更生之火!
  1957年,中国与苏联经过多次谈判协商,10月份,两国正式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该协定明文规定,为援助中国制造原子弹,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并派专家来中国帮助研制。
  核武器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听到这一消息,都甚为兴奋。但是情况发展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1959年初来了一位苏联专家,但是他对原子弹的技术问题只字不提,怎么问他都不说,就是重复一句话“你们都去工厂实习”。他口袋里装了一本资料,上班拿出来看看,下班装着就走,从不让中国人接触。
  1960年7月16日,赫鲁晓夫完全翻脸不认账了,决定撤走在华全部专家。8月23日,在核工业部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全部撤回国,并把重要的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原来应该供应的设备也不供应了。
  中央果断决定,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核武器研究院很快组成三大部———理论部、试验部、总体部,排列出原子弹的各项技术关,分工到各研究小组,分配到每个人,全面开始攻关;在长城外面很快建立了小型爆炸物理试验场,迅速开展了试验工作;在青海草原建立大型爆炸物理试验场和特种炸药浇注车间,以及其他相应配套的自动控制、机械加工等场地,各项理论研究和实际试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攻关如此有成就,进展如此之快,出乎国内、国际上的预料。
  原子弹的重大技术关———同步聚焦被成功突破了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1958年,毛泽东正式表态:“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1954年,毛泽东对来访的赫鲁晓夫提出,能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援助。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原子弹在战略上蔑视,而在战术上逐渐重视起来。

=====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1945年8月13日,美国人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下午三时,中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中国人终于迈进了原子核时代。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那些不为建设新中国出力的当然让去"喂猪"! 总得为社会做点事吧!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批判学术权威, 正式在中央文件中是1966年5月16日(即《五一六通知》)。实际上批判"学术权威"在文革前就己有了, 特別是当时前苏联来帮助建设的"专家"撤走时, 连同所有的图纸都带走的!  第一颗是在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 而后来研制出更多更精的都发生在文革时期!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最关键的是让专家们去喂猪, 他们喂了猪之后就知道如何搞两弹一星了, 但钱老学森不必去喂猪。
三木匠 回复 悄悄话 批评反动学术权威是文革中的事,第一颗核弹是文革前的事...第一条“原因”,理由不充分?
三木匠 回复 悄悄话 批评反动学术权威是文革中的事,第一颗核弹是文革前的事...第一条“原因”,理由不充分?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