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晓

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生活是可以缓缓的,即便看上去是在浪费时间,我情愿在慢慢里被时光雕刻,而不是急急地消耗生命的元气。
正文

友邻上海人家的一杯咖啡

(2025-09-30 11:59:14) 下一个

上午十点,坐友邻家后院,走过去三分钟。如果挖通地道,走过去,二十步。哈哈哈,小时候看地道战无数遍落下的毛病。

友邻大我十岁,跟我讲很多上海往事,很大方,很随意。

我就假装在苏州河边喝咖啡好了。她原来住虹口区。咖啡杯还是她去世的父亲从香港带到上海,再带出来的。

初秋的晴空是湖水蓝。我写不出诗句,只好拍张照片记录此时彼刻。

我感恩,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总遇到朋友。将来老去,也有朋友。交惯好。

我给她带去十几颗摘下的小番茄。

居然闲坐将近三小时。这杯咖啡从苏州河喝到黄浦江了。

等她煮咖啡时,我读几页意大利小说,第一次读意大利小说,书里夹的书签是几年前手抄的段落,看见“清福”两字,李鸿章也有“清福”句子,忘记了。

总之,我觉得享“清福”很适宜,是我外婆口语了。

我也是外婆级别了。岁月哪里无情?懂得珍惜,处处有情。

我笨手笨脚,却总不缺口福,比如这杯咖啡,友邻说今天没有拉出花。我心里有拉花。

友邻说起婚后单位分房,和平公园对面鞍山新村的“二万户”。我笑,我表姐家原来也住过,小时候暑假去,1984年左右搬走。友邻谈到三家合用之麻烦,夏天的炎热,但是她从隔壁苏州外婆那里学做菜。我想到《繁花》,曹杨新村的描写。

说到南昌路公寓的孃孃家故事,我对照认识的中文系朋友住南昌路。去家访学生,有住南昌路。中文系朋友朱莉家住南昌大楼,其父是师长,姐姐是上外的。可能是同一幢楼,而友邻妹妹也是上外的。当时很安静的马路,有科学会堂,原来的法国学校,彩绘玻璃是上海保存最好的建筑。

一个半月后,我就将重走一遍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文心。是。亲友亲友,亲在前,友排后。
浮世文心 回复 悄悄话 朋友很宝贵。但有没有,也是一种命。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老皮卡。我没有写经常去呀。路过。不过我中文系朋友是住在那里。科学会堂是特意去看的。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原来老乡经常去南昌大楼啊?阿拉真是越来越近了:)还记得老大昌吗?:)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闻香。见到你又回来,很是开心。
我听你朗诵,想起来自己在复活节朗诵《十迦苦路》,团契弟兄姐妹给我好评。其实我普通话语音不够标准,唯一是感情比较到位。外行瞎说,我琢磨了,朗诵时注意“轻重缓急”,情绪就显露出来。所以,我熟读之后,注重有的轻,有的重,有的念的快,有的慢。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珊瑚大姐。您的博文“1960年的爱情”叙述,您本人掌控全文的情绪与节奏都“得体”(我找不出合适的词,不过火,有的写起来会过于激动流露),是您这个年纪博主里少见的。在您文章后面不敢多言,这里表达我对您文字驾驭能力的敬意,我印象深刻。今后我得多默默拜读。:)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红树。今年九月天气太好了,像夏日延长。
yy56 回复 悄悄话 “我感恩,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总遇到朋友。将来老去,也有朋友。”

我也有同感。这个夏天和老朋友一起吃喝玩乐,真的开心极了。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岁月静好。喜欢这种生活状态。
海边红树 回复 悄悄话 欣赏了,平安是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