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原创随笔】耽美是什么,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根源

(2021-01-04 20:04:18) 下一个

文/灵兮

听人聊起磕cp,去百度查了一下:嗑cp,网络词,嗑有吃的意思,形容非常喜欢自己支持的荧屏或小说中的情侣。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cp越来越多,吃瓜群众们觉得他们很萌!cp里有的是真情侣,有的只是粉丝们想象出来的一对~他们相处时的种种都让粉丝们觉得很甜,无法自拔.粉丝们便发明了“嗑cp”的说法,表达他们对cp非常强烈的爱意,每天热衷刷cp动态,根本停不下来。(来源:百度)

举例说明比如胡歌和霍建华,就是被许多粉丝津津乐道的磕cp之一。可以说磕CP是同人文化的冰山一角,也是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同人小说的现实版。

同人小说的英文译作Slash fiction——得名于读者将喜欢的两个男性角色配对,描述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因为故事中描述的两个主要人物之间通常有一个斜杠 。例如,“小天狼星布莱克/西弗勒斯斯内普”。

几十年来,同人小说这种体裁越来越受到欢迎,在线同人小说数据库已经有了数亿个故事。这一现象让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开始着手研究推动同人小说产生和消费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Bustle》上的一篇名为《关于同人小说你需要知道的5件事》中分如下5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1. 它是全球媒体格局的一部分

男性同性恋关系的漫画在中国年轻女性中非常受欢迎,这引起了一些主流媒体对YAOI和同人小说的关注。《经济学人》报道称,这种被称为“耽美”的文体在中国有大约2.75亿人阅读——对于那些关注过去几年全球性流行趋势的人来说,这个数字并不完全令人惊讶。

耽美,日文发音为[tanbi],中文翻译为「唯美」,详细解释则是「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能让人触动的,最无暇的美」。作为一种派系而言,早在上世纪3、40年代就在日本文学界盛行,算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包括日本文学巨匠三岛由纪夫在内的大批小说家都曾受过此影响。但是,60年代以后,这个词逐渐从原意中脱离,变成了漫画中一类派生产物的统称,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BL」,描写男男爱恋的动漫(小说)作品。

“BL”(boy’s love),字面意指两个男人之间的爱。如今日本的漫画界有专门的BL漫画派。其主角一般是美形的男性,内容多是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 BL是耽美一个很重要很主要的流派,很多时候两者甚至都可以换用。但耽美还包括武侠,玄幻,悬疑推理,近代历史... 实际上一切可以给读者一种纯粹美享受的东西都是耽美的题材,因此BL只是属于耽美的一部分。

为什么耽美类的漫画或小说能受到欢迎呢?这就应该从同人的风靡说起。在最开始的少年爱时代,虽然是描写男性间爱恋的,但是其中的女性代替体,也就是所谓的「受方」一般都依附在攻方身上,不论是经济还是喜好,这种关系除了性别以外,并没有脱出旧有的男女相处模式。但是在同人时代,在那个女性意识开始高涨的时代,女性需求产生了变化。就如同C翼的同人一样,恋人们成了队友,甚至是敌人。他们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而突显出来的就是「平等」。虽然还是分攻受,但是受方不再依附或者低等,而是成了站在同等地位的人。而这种关系,对被需求着的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日本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6周岁,在普通的漫画中无法见到的场面开始出现在耽美漫画中,由异性出演的方式既不会损伤自己感情,又能满足需求,而在同人志里成长起来的作者们更是早就习惯了描绘这种场面。于是,耽美漫画的尺度开始放宽。YAOI——追求平等的爱,对部分人而言就是无高潮、无情节的同性故事,有一部分也是源自这里。

不涉及社会现状或者其他要紧的事情,单纯是爱情的描绘,轻松、愉悦,画风美丽。一般背景都是普通的生活,恋人间不会受到什么阻力或者遭遇什么悲惨,对等的恋爱关系又满足了从80年代成长起来的被需求的女性们。于是,更多人陷入了这个圈子。杂志的走向彻底定位为「HAPPY ENDING」即欢乐结局。什么悲剧、残酷都统统消失,几乎没有任何例外。因为这就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商家获得了利润,女性得到了满足,在彼此的促进下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同和许可。这无疑像一针强心剂,吃到甜头的商人们怎么可能放过契机,于是,耽美走向了商业化时代。

 

2. 耽美的发展历史和两位重要的日本耽美作家

 耽美派最初是要与当时主宰文坛的“自然主义(崇尚纪实,主张原本地忠实地描述事实)”抗争而产生的流派。其特点便是主张艺术至上,构筑一个美而华丽的虚构世界,用极其精巧而富装饰性的文风,以美为中心进行一系列的文学创作。“耽美”一词来自于对西方唯美主义(aestheticism)一词的翻译,也是当时耽美派作家创作的理念核心。“在堕落的深渊里有着美丽的人情之花和芳香的泪水之果。”(《美利坚物语》)。对于黑暗社会的反骨,以敏锐的感觉,对颓废的,或是极端放荡的,被时代抛弃的东西给予同情,再加以美化。使小说充满拟古风情,男女关系颇为混乱,有着大量露骨的性描写的同时言辞艳丽而不卑猥,展现出一种极为特殊的官能魅力。

早期的耽美作为纯文学几乎没有与男同这一形式有太大的关系,对这个转变有影响的两位作家是三岛由纪夫和森茉莉。三岛由纪夫十分尊崇男性的美,笔下的男人类型迥异,一部分坚毅而雄壮,而另一部分无一例外地都有着纤细的内心和邪恶的性格。这些被他形容为“优雅的刺”的美少年们展示出来的倒错感,对之后的创作留下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两种人物像,也可以看做他自身中的两部分,分别是他的肉体与精神的投影。也是三岛文学在美意义上的理想偶像。三岛在假面自白中对于圣塞巴斯蒂安的自渎式幻想,以及在作品中试图去赋予男性肉体某种文学意义上的意象。在他这里,肉体的意义被进一步地升华,不仅是作为桥梁,而是成为了美的表现的主体。而同时,他也试图从那里反推回,制造出一种精神的神秘美。丰饶之海中美少年的灵魂三次转世,最终落至“天人五衰”的毁灭结局,其精神内核和金阁寺如出一辙:毁灭是美的必然结局,也是美的存在本身。

森茉莉,作为初期以女性身份描写男同性恋的作家,她可以说是在“耽美”的整个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在她作品里,已经初见了现代耽美创作的雏形,但在手法和思想上,又毫无疑问的继承了之前耽美派的风格。茉莉的描绘男同性恋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谷崎的“恶魔主义”:美少年的纯真在成熟男子的眼中成为了一种罪恶,并为此陶醉和疯狂,招来悲剧的结局。

 茉莉的作品可视为纯文学的耽美派与现代以BL为形式的耽美文学的中间品,在这一点上,她比三岛做的更彻底。从她开始,创造的主导权归为女性,男性则是被审美的对象这一形式被确定了下来。她笔下的美少年皆可视为同一种概念的化身:纯洁,无防备,被动,牺牲。他们的成年男性配偶则是世俗的,强大,狡猾,富有攻击性。两者之间构成了一种激烈的矛盾。和三岛不同,她描写的主体是一种危险且缺乏平衡的关系,一种类似于狩猎的恋爱。在她的作品里,成年男子(攻)最后因为爱情而疯狂,被毁灭了精神;而美少年(受)则被疯狂的恋人杀害,毁灭了肉体。

 森茉莉所做的革新在于隐形的作者。之前的尝试者们,包括三岛由纪夫,都有一种告白文学的倾向:作者的存在在作品中是显型的。但是在茉莉这里,作者的存在被消去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如何将耽美主义中的官能和现实存在的欲望分割开来?茉莉用隐形的作者完成了这一点,她通过描写社会意义上与自己完全无关的男同性恋(他者),并也不描写这一群体的真实状态,通过纯粹的浪漫幻想,为官能拓宽了想象的空间,也给了创作者们“安全地作恶”的自由。从她开始,若是说她的前辈有为自己的性癖辩白的嫌疑的话,那么她的官能则彻底地与现实的性欲分道扬镳,不再将现实中的性投影进去。而这也为之后创作的权利移到了一直被当为性的客体的女性手中埋下了伏笔。

而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点便是“禁忌”。茉莉的作品可以视为爱、美、死(破灭)的三位一体,而这三者汇集到了一个概念便是“禁忌”。这是一种很古典主义的取向。无论是角色男同性恋的身份,还是关系中身份感情的不平等,以及角色岌岌可危的精神安定性,都是这一禁忌性的体现。追求美感,在危险的感情中相爱,相亲,并因此疯狂,最终滑向破灭。无视道德性,只求在这样的爱美死中满足身为上的欲望。个人看来,这亦是一种精神上的施虐欲望。

 总而言之,这两位作家皆继承了前一世代耽美主义的特点:官能,反道德,唯美的描写。并将其进一步发扬,以纯粹的虚构追求文学前辈们传承下来的美学目标。在这个世代中,作品和现实更加地割裂,情节更加的疯狂,用词更加的精确,结构更加的讲究,不留余力地去描写一种不真实的美。这种对于毁灭的执着,并将其与爱和美联系在一起的特征鲜明地存在于这个世代的作品中。并连同上一个世代的官能,反社会,唯美描写一起,继续流传了下去。

3. 同人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大多是女性

根据许多估计,绝大多数YAOI消费者都是女性——例如,2003年旧金山YAOI大会的与会者中有80%是女性。虽然当涉及到阅读和创作同人小说的性别细分时,许多作者都保持匿名,但总体来看,无论是原创性小说还是视觉媒体,女性都是关注男性之间浪漫关系的同人小说的主要消费者和创作者。学者卡米尔·培根-史密斯称同人小说空间是“一种新的社区,满足了女性接触和被倾听的需求”。

根据Lady Geek Girl的说法,一项针对某个同人小说网站的10000名用户的调查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许多同人小说的读者认同某个同性恋的性取向。这与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异性恋女性才会写和读这种东西的观点相矛盾。相反,似乎有相当多的女同性恋者参与了同人和类似作品的创作,而且可能直男和男同性恋都在创造同人和类似的作品。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它是一个安全的探索之地。《赫芬顿邮报》指出,对许多年轻女性来说,同人小说及其同类作品是她们青少年时期发现的第一个“可接受的”性探索方法。探索性内容,无论是创造还是消费它,是许多人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许多男性青少年可以接触到从主流色情到维多利亚的秘密目录的一切,女性青少年文化不一定能有机会接触到同样的性探索元素。

 

4. 它被批评为恐同

在伊丽莎白·沃里基在《内隐性:在主流和同人小说之间》一书中指出, 同人小说通常没有提供多少讨论同性恋和同性恋群体的想法。“许多同人小说受到了批评,”她写道,“因为它暗示了对同性恋的厌恶,认为其中的英雄不是同性恋,而是两个相爱的男人。”现代的LGBTQ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被同人小说所解决——有批评经常指控其YAOI和其他相关的视觉效果,认为他们把同性恋行为变成了异性恋女性眼中的一种简化的动物性。

这类媒体的许多生产者反驳了这种指控。“我一直认为,如果男人喜欢看女人在一起,女人可能也会喜欢相反的场景,”经营一家同人小说网站的埃拉诺·萨默顿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日本理论家沟口明子博士指出,很多当代的YAOI实际上是在正面处理LGBT问题,涉及到平等权利、同性恋婚姻和其他的主题。

 

5.女性性意识长期被压抑,同人小说意味着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些学者认为,同人小说、YAOI、耽美等纯男同类型的电影实际上是女性观众逃避社会对女性的性需求和角色扮演的一种方式,进入一个对女性的期望不再重要的空间。

而从社会背景上来看;身为女性这一现实的窒息性以及对由成年男性主导的男权社会的排斥抗拒,让她们在探索归处时,将目光投向了对他们具有一定陌生感和距离感的、性征分化并未明显,且尚未踏入成人社会的少年作为他们故事的主人公。让这些少年在脱离现实的、幻想的世界中充分展开其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和带有无限希望的精彩纷呈的故事,而在这些少年身上,你也很难看到胡须、喉结、结实的肌肉等这些明显能表现出成熟男性特征的描绘。这种爱不一定要有结果、甚至不一定需要身体上的结合。本质传递的是女性对其在社会中边缘感和被动感的反抗,以及对绝对纯粹的爱、对人的归处在何方的探索追寻,这种探索通过游离在社会规则边缘的同性爱元素所呈现出来。

同人作品想要传递的本质上是对超脱社会规则制约下的“纯爱”的诉求,而并非“欲”的诉求。“欲望”或者“性”只是作者描绘心中所理解、向往的“爱”的一种呈现手段。明知道这些纯洁的爱恋、双人一体的诉求并不存在于现实中,因此便让他们以悲剧收场。如此强烈而极致的相爱,最终却难以逃脱悲剧的命运,这种必然的悲剧性也是对传统少女漫的相爱-结合-家庭的传统社会模式的一种反抗。因此与少年爱相关的故事或结束于主人公的少年时期、或是让故事中的少年们以令人痛苦悲怆的死亡悲剧收尾以保留那种纯粹无暇的美感,这意味着故事中的少年们永远不会步入平庸而循规蹈矩的男性成人社会。

正如黛博拉·托尔曼(Deborah Tolman)教授对《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说的那样,“这是一种写性而不是写女孩的方式; 女孩们仍然有一个雷区,让她们按照自己的欲望和性感受去行动。对性探索的青少年和女性来说,同人小说和类似的媒体把女性的身体、性别角色和有问题的性行为从等式中解脱出来了。

 

 

编译资料来源:

1. 《当我们在谈论耽美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2. 《日本耽美漫画的发展历史》

3. 《Fiv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Slash Fiction》

4. 《从压抑到觉醒的女性意识-日本耽美漫画发展史 》(二)

5. 《少女漫画·女作家·日本人》杨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星如雨8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的评论 : 有朋友推荐过,一直没来得及看,挺长的一部片子。
星如雨8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喜欢:)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回复 悄悄话 看过陈情令吗?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学到了不是东西,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