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toMD

感恩,关怀,友谊
正文

我在美國當住院醫生的經歷 司徒

(2025-10-22 17:31:13) 下一个

我在美國當住院醫生的經歷 司徒

SeetoMD

 

我想分享我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家醫院的第一年——1991年8月1號,我當住院醫生的第一天

前一天我就先去醫院,把白大褂、那個傳呼機(pager/beeper)都拿好,順便也見了一下主治醫生。

 

他是神經內科的主治醫生,我們就叫他 Dr. P。他衣著很整齊、打著領帶。見面就問:你是中國大陸還是台灣來的?醫學院讀幾年?我說五年本科、三年多研究生。他點點頭說差不多,然後要我去病房接手病人,早上查房見。

 

老實說,我在美國完全沒有臨床經驗。在做第一天之前,我在美國不但沒有任何臨床經驗,連診所、醫院都從來沒去過——不管是作為醫生,還是作為病人。

交班給我的是一位印度醫師——口音我一句都聽不懂;病歷全是手寫,藥名又是 generic,我幾乎看不懂。要管六七個病人,每天還得自己抽血、彙報、寫病程記錄。

 

抽血更是難題。我幾乎沒抽過,是一位精神科住院醫生教了我兩次。一開始常抽不到,病人抱怨,血沒抽完,上級就來查房。第一次查房,我幾乎聽不懂大家在講什麼。

 

有位埃及的資深住院醫生提醒我:“You have to say something every day, even something very stupid.”

——每天都要開口,哪怕說得很笨也要說。這句話我一直記得。

 

我的第一個 rotation 是神經內科,也因此後來我就選了神經內科。幾天後換了一位主治,是個很文雅的猶太醫生,Dr. K。他說我看起來還沒「被激活」,還沒把實力表現出來;但也誇我英文對一個 from China 來說算不錯。

 

第一次值班我永遠記得:三十六個小時沒睡一分鐘,電話不斷、病房來回。那時我還抽煙;下班前想點一根,結果被一位羅馬尼亞女醫生從口袋裡拿走:“Give me a puff.” 我說:“OK。” 那畫面到現在都在。

 

說真的,第一年學到的醫學知識不算多。而且前三個月幾乎每天想辭職,甚至想回去讀 PhD。有次要我頂班,我乾脆說不幹了。副主任趕緊帶我去見主任。主任說先回家休息兩個禮拜,再決定。我回來之後,慢慢熟悉,也真正上手了。

 

那麼我也順利完成了第一年的訓練,算是畢業了。主任後來對我說了一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

 

“The first-year internship is not where you learn a whole lot of medical knowledge.

It’s where you learn how to function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under maximal stress.”

「第一年的住院醫師訓練,並不是讓你學到很多醫學知識,

而是要讓你學會在最大壓力下,依然能有效率、有效果地工作。」

 

那時我也在想:紐約很好,但美國是不是還有更適合我的地方?我就想到 Sinatra 唱的那句:“If you can make it there…” ——在紐約撐得住,哪裡都行。於是我開始把目光投向更大的美國,看看還有什麼新的可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Kwseeto 回复 悄悄话 这是個人回憶,也是分享给所有在陌生環境中奮鬥、在壓力下尋找自我的朋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