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下半生,不靠赢别人
司徒
当我们逐渐迈入六十岁,总会不自觉地回顾、反思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困惑并非来自真正的遗憾,而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
年轻的时候,我们难免卷入社会安排的比赛:比职位、比外貌、比名声、比收入、比孩子考上哪所学校、比谁升得快、住得好…… 这场比赛几乎没有终点,只有永无止境的比较。
但当年纪渐长,也许我们该停下来问问自己一些更本质的问题:
我已经努力过了。
我为家庭做过许多决定,有些明智,有些不然。
我曾在事业上拼搏过,也跌倒过。
那么现在,我该怎么与自己和解?
我能不能不再活在别人的标准里,而是慢慢成为我真正想成为的那个人?
荣格曾说,人生的前半段,是为了建立一个坚强的自我;而下半生,则是学会放下,转向内在,走上所谓“个体化”的旅程——也就是与真正的自己重新连接,重新整合那些曾经被忽略的部分。
我最近听了一些心理学家的访谈,也思考了许久。以下是我归纳出的两点感悟。
第一,别再往外追了,学着往内听。
年轻时,我们太习惯以他人为标准,总在比较:孩子上哪间学校?收入多少?退休金够不够?房子够不够大?
但这种比较永远没有终点,也永远不会带来真正的平静。因为,总有人比你过得“更好”。
我们真正该问的是:“我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也许你会发现,清晨带着狗散步、黄昏陪伴家人去海边走走、偶尔写点回忆、亲手做顿晚餐、教导年轻一代…… 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虽然没有光环与掌声,却让人内心踏实。
第二,重新定义“成功”。
走到人生下半场,若你还拥有生命、健康、记忆、爱过与被爱的痕迹,其实已经是一种圆满。
成功,不一定要被人羡慕,也不一定要站在多高的位置。
真正的成功,是你能诚实地看着镜中的自己,接受这样的你,并且愿意好好活在当下。
人生下半场,不是为了赢别人,而是为了走好自己的路。
愿我们都能慢下来,不再比较,安静地、自在地,走完自己的这段旅程。
后来她就忘了这个神迹,知道后来的后来,神的杖与竿将她终于赶进了平安的羊圈和肥美的草场。
不是说你要放弃自己,而是你要转向自己。
这不是消极,也不是躺平,而是一种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