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对选择性缄默症的焦虑,送儿子进入了小学的kindergarten,开学之初,我就跟班级老师Mrs. Chopek解释,因为儿子的语言环境是中文,所以暂时不会说英语,但能听懂部分英文,请给予耐心。之所以把儿子打造成新移民的形象,是因为我心存侥幸心理,说不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又儿子突然开窍懂事了就开口说话了,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跟老师说孩子有问题,免得把她吓到。
但不巧,儿子遇到的是一个野心勃勃,年轻有为的而且爱做秀的老师,学校所有的外派培训都给了这个老师。每每培训回来之后,她就急于用培训学到的新媒体工具与新认识的国外同行联络,有英国的,有美国的,通过网络媒体让班上的小朋友与国外老师班上的小朋友交流,这当然是个激动人心的好事,同时也能让她在教育系统扬名立万,但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和谐因素,那就是我那不说话的儿子,每到互动说话环节,到我儿子这就煞风景的打住了。老师对孩子日渐不满,隔三差五的开始找茬,一会写邮件说孩子在学校不听她的指挥(我儿子动作一向慢半拍),一会说孩子排队时推别的小朋友(其实是儿子又在使用肢体语言跟同学交流),一会说教室里有两本书不见了,怀疑是我儿子拿回家了(一般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不会发邮件给哪个特定的学生,只会群发邮件询问),等我在家找了两天没找到之后,她又说在教室里找到了,而且这种丢书找书的戏码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
我对老师的态度终于忍无可忍,直接写信向校长投诉,信里把我所有不满都摆出来,特别是她发邮件找书事件(估计这次投诉之后,我儿子即使真不小心把学校的书拿回家,也没人再敢吱声了),而信的结尾则态度非常诚恳地请校长转告Mrs. Chopek,对她想做秀的心情表示理解,不过也请对孩子再多点耐心。
投诉的效果是立杆见影的,过了两天,教育局就来人约我和Mrs. Chopek老师一起在学校见面,记得那天刚好是儿子的生日,刚坐下不久,广播里就响起祝他生日快乐的声音。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在这次见面会上,我只字未提老师的不是,而是尽量提供孩子成长的前因后果的信息,并积极听取教育局和老师的建议。我得到的建议是在家里多跟孩子说英语,创造英语环境,同时教育局老师也表示会派专人来学校一对一的辅导孩子说话。
会谈后的几个月,儿子在学校说话仍没有任何进展,老师也再不敢得罪我了,估计在学校对孩子就采取边缘化的态度,不理不睬。我想到马上进入一年级,要换老师了,只要老师不逼孩子讲话,不刺激他就行了,所以Kindergarten最后两个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转眼到了一年级老师换成了Mrs. Gould, 一头利索的短发,精致的妆容,但一看就更成熟和有耐心。一开始我仍然跟老师不咸不淡的打了招呼,告之我儿子在学校不说话。我想也不用我说太多,肯定学校的老师都知道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了。
果然Mrs. Gould 表现得更有耐心,每次在跟我提意见之前肯定是先大大表扬我儿子,然后再说上课能不能听到老师的话后,动作再快点之类吧啦吧啦的话。
但由于孩子在学校完全不说话,老师没法通过问答来测试他的语言能力,所以所有在学校有关口语或阅读的练习或测试都需要拿回家来做,别人在学校五分钟完成的事,我们需要在家里花一个小时单独先录下来,然后我再发给老师。虽然麻烦,但至少通过这种方式,老师终于听到儿子的声音了,记得有一次老师在教室里放儿子的录像,班上从没听过他声音的孩子们都惊呆了,大概以前还以为他是哑巴,自从这之后,班里的小孩又给他一个新标签,那就是“shy”, 我亲耳听到一个小男孩跟他爸爸介绍我儿子时说,这是我们班的谁谁谁,非常shy, 从来不说话。我听后心中万分苦涩。
我的儿子害羞吗?在家里不觉得啊,甚至还有点窝里横。每次开家长会去学校跟老师见面,儿子前一秒钟在路上还跟我谈笑风生,一进教室,在看到老师的一刹那,脸上像起来化学反应似的,腾地一下红得跟猴腚似的,然后整个过程不敢拿眼睛看老师,紧张得跟什么似的。我反复跟他强调,看Mrs. Gould 多喜欢你呀,就跟妈妈一样,你为啥不跟老师说话呢,孩子不吱声。
在英文环境里不说话,那在家以外的中文环境呢?为了让他有更多的说中文的机会,我决定加入当地华人教会,因为那个教会有一些跟他一样大的中国孩子,父母刚从中国来,所以这些中国孩子大多还能讲些中国话,而且教会有一个很大的体育馆可供孩子们活动。当孩子们在一起疯玩的时候,家长们通常挤在一堆聊天。这时并不外向的我只能勉强自己去跟那些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妈妈们搭讪。有一次,我正在聊着,就见儿子捂着脑袋委屈得走到我面前,看到我就开始哭起来,我把他的手掰开一看,脑门上起了一个鸡蛋大的包,我正准备问怎么回事,旁边跑来两个刚才跟他一起玩的中国小孩,吧啦吧啦的恶人先告状,说我儿子缠着他们玩,又不说话,所以只好用塑料棒驱赶并打了他,理直气壮振振有词的架势让人感觉我儿子挨揍是应该的,而我那可怜的孩子被抢白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我的心里那个难受啊,全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平时在英文学校里受排挤也就算了,到了中文环境还要挨揍,难道这就是选择性缄默症孩子将来的日常吗?
不是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吗,那么为我儿子打开的窗户到底在哪呢?
投诉的效果是立杆见影的,过了两天,教育局就来人约我和Mrs. Chopek老师一起在学校见。。。。" 这样做真的需要很大勇气, 一定是被逼到墙角。 你做了,我也做了。 我是把校长告到教育局,还花钱雇了律师, 结果和你一样,从此以后,学校就和我站在一起了。其实老师想帮忙,但是顾虑学校的规章制度。特教家长真的应该勇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