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方出版社让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内容简介】天父地母孕育的大山,亘古不变。大山曾经沧海桑田,世事白云苍狗,现又迎来往昔到此"战天斗地"而自称"知识青年"的群体诸人。
现正老去的知青们陆陆续续地结伴返游山场,那个耗去了他们珍贵青春年华的地方。
劫后余生的老知青们,在大山里寻寻觅觅,竟意外发现,当年失去的年轻同伴依然在大山里忽隐忽现;自己失去的宝贵青春仍在山坳间到处游荡。
过去和现在流连忘返,大山和星空、清雾和劫霾,交相显现 ......
难道是大山庇护了这些生灵与魂魄?
作者使用"魔幻现实"手法,欲使那些在文革浩劫"上山下乡"运动中亡於非命的知青同伴得以永生。
引子 1
很久很久以前,山种在地母体内的汪洋大水里蜷缩着静静酣睡了亿万年。
后来,又过了亿万年,地母体内剧烈的冷热对流致使地热奔腾激荡,地壳板块互相挤压碰撞;一时间地动山摇,天地翻覆,频频爆发的地震和火山喷出的岩浆高热晃醒了正在沉沉熟睡的山胚胎。
它饱饱吸足了岩浆,被地坼天崩的大力推升至地表,随地壳的隆起沉陷而辗转反侧着上升,渐渐形成巨大的花岗岩山体;又随着热源和冰川的起落越挣越大,不断成长,终于似竹笋般隆出地面,昂昂然脱出地母,成了大山;却依然与大地母亲紧紧相依相偎。
经地裂山崩伸出地表的初生大山,因山体各岩层上升速度和幅度各异而形成山体裂层处处,进而隆成了处处悬崖陡壁之断块山形。那高高低低杂乱纷呈的山体,筑成了裂隙交错的高岩峭壁。
上天见不得丑陋赤裸干巴巴的初生山儿,便迫不及待地降下滋润大水,速速形成了无数潭溪瀑流;又经造化之手使之雾蒸云腾,使得横空出世的大山, 峰峦间终年变幻飘荡着浩渺谲奇的云烟,吞吐着崩泻的瀑水,云衣雾裳闪闪烁烁,陡陡然生出了灵气。
天父地母孕育的大千世界里,被云遮雾绕神秘大山吸引的乱石,每每贸贸然飞入大山怀抱,从此以大山为家,或干脆攀附在大山身上,成为大山肌体的一部分。从此大山怪石嶙峋,石柱,石墩,石林处处,乱石遍山体,有的竟昂昂跃然于天际。
又有漫游世界的大风,把绵延数百里的瑰丽大山诞生的消息布往四面八方,随即便引来无数植物种子随风飘至, 滋意飞进大山的怀抱。 藓厥裸被子草花,松杉梅竹桂檀木,诸类植株之子,相继争先恐后飞到大山,一头扎进山峦,从此咬定山石不放松。
尤其那乘风飞来的松种,扬扬飞腾在大山的云海雾波间,犹犹豫豫寻寻觅觅百般挑剔了许久,当一径选定安身立命处,便滋的一声钻入山体花岗岩之裂缝,待机欲发;再以无坚不摧的韧劲,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并盘根于怪石嶙峋的峰崖绝壁,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中;而后循崖度壑绕石,众众长成了忽悬,忽横,忽卧,忽挺,样态各异的多种奇松。
大山巍然屹立,其俊峰秀谷和苍山绿水引来了大千世界里的诸多生灵。豹鹿熊猴猫獐羚,鹰燕雀鹭鸡莺鹳,纷至沓来,先先后后扑进了大山怀抱; 从此世世代代在大山里优哉游哉。
千峦竞秀,云峰烟溪,瀑水争泻,古木遮天蔽日,禽兽安然当作家园的大山,清幽静穆。年复一年地,大山听惯了清风荡漾,瀑声潺潺,鸟鸣兽叫,日日尽享着笼罩天地的静谧安祥。
日月如流,时光似梭。从远古至今存活了亿万年的大山,某天忽然惊觉到,自身的山岩肌体间异动着一些猿猴模样的生物,全身裹满了远比树叶结实的叶状披挂, 时时哼哼唧唧一串又一串绵绵不绝的音声;忽而琅琅高声,忽而低声细语,忽而黯然长叹,忽而义正词严 ...... 听起来颇含理性, 顿挫有节. 与此间听惯的猿猴闹嚷声截然不同 ...... 哇!真不知何时天地间竟孕育出了这般新颖的灵性生物?!
这些能够口吐成串理性音声自称为“人”的灵性动物,举止沉稳凝重。他们忙忙叨叨在山坳山顶上上下下来来去去了一些时,又纷纷离去,终留下三人。
大山诧异又好奇地看到,那三人终日跑跑颠颠,披星戴月地攀山越涧,垒石造屋,搭台砌炉,采芝拣草打豹挑担地,欲炼出会令“人”长生不老的丹药。
随后,
炼丹炉火闪闪,丹丸烁烁,日日夜夜,历经几岁寒暑 ......
炉火闪闪渐熄,柴垛亦尽,眼见功亏一篑 ......
一黄裳人毅然决然伸一腿入丹炉当柴,即令炉火重旺,炼丹火火此起彼伏,竞相跃跃 ......
邦! 炉内骤然一声巨响,窜出万道金光,把近峦远山照得通亮。哇,长生不老仙丹炼成了!
黄裳人当即吞服了一粒丹炉喷出的金石,在大山云雾帮衬下,飘然上升,跃入天际。忙忙赶来的两个同道炼丹人,亦当即吞服了丹炉所蹦的金石,先后赶着黄裳人,相继昂昂然升入天际,脱地胎换人骨,飘飘然成了能够欣然来去自如的飞人。
大山冷然观之,惊骇不已。
黄裳三人吞丹升天的奇闻,不翼而飞至四面八方,致使从众纷至沓来。众人历尽艰辛,在大山的陡峭峰峦顶端,结草为楼,谓之“道观”。他们屡屡登楼观星望气,求道证道,讲道说经,巴望终有一日能够得道成仙飞升上天;引得各地道人纷纷赶来此处避世修行。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恍恍间,天道循环,沧海桑田,人心思变。众黄裳人有的离开大山另寻洞府,有的弃道返俗,更有多人弃黄裳而服缁衣。清清道观忽香火袅袅,佛经阵阵不绝于耳,成了出家人供奉菩萨的所在。
又不知多少时光流逝,大山终于见到一个非黄裳非缁衣人,贸贸然独自一人闯入了奇巧怪异的山石间,翻山越岭,踯躅独行。
此人忽而攀缘绝壁上山,忽而穿越山峦缝隙下山;有时在乱石连缀的危坡行走,有时在陡岩边往下窥探,更多时逗留在山顶久久鸟瞰着倾斜连绵的山脊、和兀立在层层云霞中的怪松乱石,以及直直泻入森森深潭的瀑水 …… 这人上上下下地,一会跻身于刀削般陡直的石壁,一会在插入蓝天的悬壁旁用脚踩出小径,一会在仅能摩肩而行的石壁间徜徉,一会又同一群似从天降的僧人合掌答话 ...... 寻险探幽之情实值称道不已。
引子 2
天父降下的滋润大水,一触地母便灵动着倏地活将起来。大山间的雨水终年来来去去,往复无踪。这些天水肆意侵蚀切割着群山的花岗岩,使之形成大大小小的峡谷;又在山坳间塑造了形态各异的陡崖,以容水跌瀑飞玩耍不辍。
大水从悬崖陡壁凹口跳出,激流直下,气势恢宏;在山坳低地形成了溪流淙淙。
水在清流潺潺的小溪中,碧波荡漾,叮叮咚咚在大山间流淌,欢快地奔跑歌唱着,好不惬意;却挨不得长久。玩着,耍着,流着,淌着,终究招来了金阳。
金阳之能量射入溪流碧波,致山水更精神地戏耍玩闹泼溅,潺潺折腾着不断向前流淌,且本能地留神绝不系恋溪边的美景,以免被耗成一潭死水。
阳光下的溪流看上去灿灿生辉,却终究脱不了被消释的命运。在金阳照射下,山溪越淌越窄,水水逃无可逃,便不谋而合地变身为汽,飞升入空。
一旦升上天穹,水汽立时团团群聚,化身成雾,变身为云,在大山间自由来去,滋意转悠,构成大山特有的清雾,又汇成天边缥缈无涯的云海,在大山中活得悠游自在。
光阴似箭,流年似水。不知何年何日,北方突然扫来阵阵大风,裹挟着层层黑云,又化作团团灰黑迷雾,迅速笼罩了大山。这些如烟似雨的雾霭,时不时地令大山昏天黑地,不见天日;且动不动与原生就的大山清雾缠斗不休。
渐渐的,那泼天盖地的外来雾霭鸠占鹊巢,几乎盘踞了整个大山;是谓“劫霾”。
之后有一天,便有成群成群似猿胜猿,口吐“人”言的类猿生物,相继在大山石肢岩体的周边安了家,自称为“山场人”。这是自天地孕育大山以来,世间首次出现欲改变大山模样的灵性生物。
从此大山周边,大山脚下的“山场”里,时时响起吆五喝六的人猿急叫,呵斥伴随着镣铐闪闪,皮鞭晃晃,捆绑吊打, 将大山自古以来的静谧安详气氛毁坏得荡然无存。
大山眼睁睁看着,一些衣衫褴褛、呼之为“劳改犯”的、被限制了行动自由的人形生灵,受另一些猿形兽人钳制着,驱赶着,鞭打着,欺负着,精疲力尽地日日艰辛劳作,有时半挖半填,有时填填挖挖,不多久便将造化弄成的山山石石,用人造铁器摆弄成一排排一层层平平整整的泥石阶梯,令自然孕育之秀奇大山的边边缘缘全变了模样。
大山诧异地看着,这些人工修造的新山沿,有的形波浪式断面,有的呈台式条状,远远望去如巨人欲登天的石梯 ...... 哇!莫非这拨人,欲仿古黄裳人,再次预备升天成仙?
可是时光荏苒,日月如飞 ...... 却并不见一人再续古时的升天奇举.
过了些时日,大山骇异地发现,不知何时在那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台阶状泥土上,俨然满坡青绿,清香飘溢, 长出了一片片绿油油馨香满山、被人称之为“茶”的植被,令原本众花馥郁的大山增添了一阵阵温文尔雅的清香。
哦 - 大山赞叹一声,立时引来诸多云雾和莺雀,齐齐前往观赏。
又不知过了多少时日, 原本静谧安详的大山脚下,突兀地闯进一队队风华正茂的年轻新“山场人”。他们高举红旗,喧喧闹闹,意气风发地在大山周边砍树种树,建屋造田,引水修坝,在夜晚漆黑的山间亮起了星星点点的人造光亮,令大山脚下遍布着浩浩人气。
从此往后,这些与大山相伴的喧闹吵嚷的年轻人,一扫大山周边的寂寥氛境。
这些自称为“知识青年”的年轻人,宣称正在建造他们的新“山场”。他们竞相在大山脚下开田辟地,改造山体,种茶植树;并豪气干云地大无畏宣称,要在战天斗地的造反中寻求人生的宏大理想。
大山出神地看着,这些斗志昂扬虎虎有生气的年轻人,整日在群山间折折腾腾,反复揉搓山石,欲改山换地。
这些年轻人大肆叫嚣着 - 木不成林,绝不下山!
仿佛呼应着古时黄裳人的豪语 - 炼不出仙丹,绝不下山!
大山摇摇头笑了 - 这里的木木,早已漫山遍野,比比皆林。
而昔日静谧灵动仙雾飘缈的山山坳坳,一时间成了在劫霾笼罩下的“山场”,俨然成了囚禁众青年人的山笼。
......
又不知过了多少时日, 这些喧哗噪嚷疲惫不堪的年轻人丢弃了一切琐物,在大山里遗留下了亡命的同伴,又“忽啦 - ”一下子全离开了。
临走时,他们悲伤地叹息道: 可怜无数山, 埋葬着我们的同伴 -
哦哦 - 大山摇摇头,山风阵阵遍扫松石:
- 可怜无数人 - 哦哦 - 可怜无数人, 无数人, 无数人, 唉 -
从此大山静静守候着这些年轻人留下的青春、痛楚、和伤痕,山岩间处处铭刻着他们在“山场”里度过的悲惨命运。
风卷云转,大山吞吐出的清雾遮天蔽地,致使瀑流泉溪乱奔,猴獐鹰雀欢唱;没多久,许多人造的物事纷纷回复了原先的自然样貌; 而大山间恍恍然重又恢复了亘古以来的宁静。
内容节选(1)
每年春天,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梯田山坳飘满了春茶清香,老知青们都会去山场相聚, 就像是他们的共同生日。这种聚会已经延续了几十年。在人生的诸多圈子里,大家都觉得,知青朋友是最亲的一族。
这年,是众知青去山场“上山下乡干革命”的几十大周年,便有来自八方四面的众山友纷纷赶来山场参加纪念活动。
逶迤俊秀的大山,吸引着许许多多以前在山场“锻炼改造”过的老知青。他们一批又一批,一拨又一拨,或结队,或结伴,甚或独自一个个地,几乎每年都要回返大山一次,重访他们人生中首次离家踏入社会的第一站。他们非常热衷于与当年共度青春艰难时光的农友们相聚相谈,或怀念、或祭奠自身在山场耗去的宝贵青春时日。
几十年过去了,大返城后不再年轻的众知青各自忙着打理自己的生活。在那些无尽的等待、期许、惆怅、迷茫的日子里,他们从未忘记过在山场的那段经历。许多人即使在中年下岗后,也会时不时地回山场流连徜徉,依依不舍地漫步探寻着如今已经颓废老旧的残破宿舍,似在锲而不舍地苦苦寻找自己失落的青春。
每当老知青们与当年同甘共苦的农友重聚,面对熟山熟地熟人,全都会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火红沸腾的青春岁月。
一辆辆满载老知青的大客车在逶迤蜿蜒的山道上盘旋,缓缓驶过云雾弥漫的山间,穿过层层直上云端溢满幽幽清香的茶田。山友们心悦神怡地领略着大山间的清新空气和婉转啾啾的鸟啼。他们爽朗的笑谈回荡在山路、茶园、坡头、稻田里,渐渐朝着他们青春梦开始的地方靠近。
“山场知青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 鲜红的横幅长旗立在大巴上,分外惹眼。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山脚下的茶园依旧翠绿,过去年代残留的标语已然斑驳,老屋旧壁上的宣传画已经褪色 ...... 如今“知青”早就成了浩劫年代的句号;而当年大轰大烈大呼隆的知青群体劳作场景,却时不时地在大山周边忽隐忽现。他们曾在大山脚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化作众人一生挥之不去的知青情结。
空气中此起彼落地倾吐着:
连队, 场部, 宿舍, 大田班, 蔬菜班 ...... 这些旧日说熟的字眼;
还有:
真想吃肉, 活得真累, 日子真难熬 ...... 的抱怨;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当:
学习班, 改造班, 劳改队 ...... 等等言语响起时,唧唧人声立时大落;
而当:
自杀, 他杀, 冤死, 迫害死......等等言辞在风中跳动时,叽叽呱呱声立止,无声的诸多默默心语立时弥漫在慢慢蠕动的老知青车队间 ......
车队慢下来了,仿佛在努力搜寻藏匿于众知青脑海深处的记忆 ......
但静默功夫,也才持续了一会儿。如今步入暮年的老家伙们,已渐渐不惧说出心里话了:
“想当年,一只普普通通的半导体收音机,在大山脚下,竟听得到许多境外的声音,什么台湾呵香港呵,莫斯科广播电台,美国之音,还有许多乱七八糟地方的哔哩啪啦什么什么的,别提有多精彩了...... ”
“可是听到这些精彩东西的人,全倒了大霉!整得人生不如死啊 ...... 现在想想都会吓得索索发抖 ......”
“可那些下三滥的整人烂厮,那些拍马举报的家伙,竟还都是一起来山场的知青同伴,有的还是往日的同窗好友呢 ...... ”
“有些滥逼, 直到今天还混得人模狗样呢 ...... ”
“当年现管佬,如今依然是贪官佬。”
“挨过了那些想想都后怕的日子,咱都算是幸运的 ...... ”
“能活下来,全身而退,就算是额骨头撞到了天花板!”
“实事求是说,咱们活到今天这把年纪,还能回大山观赏风景,命总算还不错的啦。”
......
一阵山风拂过,似大山在默默点头。
【作者简介】明纯生于1953年中国上海市。她在1966年遭逢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刚读完小学就被迫中断了学业; 才15岁就被"一片红"的上山下乡大潮席卷至黑龙江黑河地区插队落户;几年后又转至一个安徽农场当知青。命运的转折点在1977年发生。她在文革后恢复的第一次高考中得以进入大学,成为77级大学生。她于1982年春获上海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再于1990年赴美国留学,获美国Wayne State University 机械工程硕士学位。而后,作为制造汽车自动装配流水线的设计工程师,一直在五大湖周边的美国公司工作。明纯自幼喜爱文学. 退休后,欣慰终于能够踏上心爱的文学创作之路。
《山场》在巴诺书店上发行
《山场》也随着亚马逊在全球发行
购买此书请关注下面链接或亚马逊搜索书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726.html
点击下面链接可阅读本书更多精彩内容: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7453.pdf#toolbar=0
美国南方出版社简介:
“圆作者一个梦想,助作者美国出书”是美国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网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国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国Alabama州注册成立,多年来为诸多作者出版图书,销售不断攀升,是美国出版界的后起之秀,现正逐渐为各界熟悉。
美国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通过自己的网站,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书店(Barnes& Noble),以及亚马逊(Amazon)等网上和实体书店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美国国会及各大地方图书馆均有收藏,美国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纷繁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