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二十:文宗治世之十六:成德主帅王庭凑去世与前宰相李逢吉病故

(2018-09-12 11:21:21) 下一个


大和八年即公元834年冬十月初四(辛巳),幽州军队发生动乱,驱逐了节度使杨志诚和监军李怀仵,推举兵马使史元忠主持留后事务。十月十三(庚子),唐文宗李昂任命李宗闵为中书侍郎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月十七(甲午),李德裕罢相,并于十月二十九(丙午)改任兵部尚书。


杨志诚离开幽州回京,经过太原时,河东节度使李载义亲手将他痛打一顿,还想杀了他,但被幕僚劝谏,杨志诚才得免一死。李载义结果还是杀了他的妻儿及其随行将士。朝廷因为李载义有功,没有追问这事。李载义的母亲和兄长安葬在幽州,杨志诚派人去发掘他们的坟墓,盗取财产,所以激怒了他。李载义奏请取出杨志诚的心祭祀母亲,但唐文宗没有答应。


十一月初四(庚戌),唐文宗任命退休致仕的尚书左仆射萧府为太子太傅。次日,他任命左金吾卫大将军萧洪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时,襄州发生水灾,损害了农田。十一月初六(壬子),滁州上奏,说下属清流等三县从四月以来一直下雨直至六月,结果各座大山山洪暴发,冲走和淹没了一万三千八百户人家。


十一月初七(癸丑),唐文宗任命礼部尚书王源中为检校户部尚书,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任命户部侍郎李汉为华州刺史兼镇国军潼关防御使;任命前河阳节度使温造为御史大夫。


也在这天,成德节度使王庭凑去世。王庭凑本是回鹘阿布思部落人,世代隶属安东都护府,曾祖父五哥之曾事奉已故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父子,后来的镇帅王武俊养他为假子。五哥之骁果善斗,得到王武俊的喜爱,并因军功经累授出任左武卫将军同正,追赠越州都督。王庭凑祖父末怛活追赠左散骑常侍,父亲王升朝追赠礼部尚书,都是因王庭凑的原因。他祖父和父亲都是王武俊的骑将,累迁重职。


王庭凑沉默寡言,十分勇敢,非常猜忌,然而颇有决断,曾任王承元的衙内兵马使。当初,王承元禀承朝旨,放弃了成德历来的世袭传统;朝廷于是让田弘正转为成德军主帅。国家赏钱一百万贯,但度支部门没及时送到成德,导致军心不悦。王庭凑故意吹毛求疵,激怒众心。当时田弘正带领二千魏兵作为衙队,所以身边有所防备,王庭凑无机可趁。长庆元年(821)六月,魏兵离开成德回镇。七月二十八日夜里,王庭凑勾结衙兵在府署闹事,在拂晓时将田弘正及其将吏家族三百多人全都杀了。王庭凑自称留后和知兵马使,并让将吏逼迫监军宋惟澄上表,请求任命王庭凑为节度使。唐穆宗非常愤怒,下诏征用邻道兵马,并任命河东节度使裴度为幽、镇两道招抚使,让田弘正儿子泾原节度使田布代替李愬为魏博节度使,令他率领魏军进讨。朝廷又任命王承宗故将深州刺史牛元翼为成德军节度使,下诏悬赏诛杀王庭凑。那月,镇州大将王位等人谋杀王庭凑的密谋泄露,受到株连被杀的多达二千余人。


当时幽州的朱克融囚禁节度使张弘靖,王庭凑又杀害田弘正,于是两人合纵逆谋,抗拒王命。两镇并力,朝廷担心很难同时对付,便下诏让朝臣商议可行与否。东川节度使王涯分析说:“幽、镇两州,悖乱天纪,不顾朝廷养育的厚恩,放肆自己虎狼的野心;囚禁鼎臣,杀戮戎帅,毒流州郡,衅及宾僚。凡是略有情感之人,谁不为此悲痛愤怒?臣觉得国家文德遍及,武功继立,远无不伏,近无不安;而此二镇,竟然胆敢违逆天理。臣私下认为诏书早晨下达,诸镇夜晚就会立刻出兵;以貔貅问罪的王师,讨伐猖狂失节的贼寇;犹如倾山压卵,决海灌穴,势力相悬,如此譬喻毫不过分。然而常山(成德)和蓟郡(幽州)如同虞虢相依,臣担心同时兴师问罪,恐怕太费朝廷财力。罪有轻重,事有先后;譬如攻坚,应当从容易的地方开始。近来听说范阳肇事作乱,不过出自一时,并非蓄谋已久,迹象也可得到验证。镇州构造惨祸,的确并非偶然;他们煽动各个属城,派兵在边境抗拒。根据此情,则幽蓟之众,可以对他们表示宽刑;镇冀之戎,则必须出兵先讨。更何况王庭凑卑贱低劣,没有父亲和祖父的资本;成德和朝廷的分离,大多又是被他胁迫。如今以魏博思念复仇的部众,昭义愿意灭敌的王师,加上晋阳和沧德的兵力,掎角而进,实在就像高屋建瓴。可以在成德屠城,然后北进燕路。对朝廷而言不为失信,就军势来说实得机宜。臣的愚诚,切在于此。臣又听说用兵如同斗殴,先得扼住对方的咽喉。如今瀛鄚和易定就是两贼的咽喉。朝廷如能给予他们威柄,派出重兵卫戍,将幽镇二贼分隔开来,使他们死生不相知晓,间谍无处进入;然后派大军首先进军冀赵,其次兵临井陉;这将是一举万全的局势。”


朝廷于是命令易定节度使开境抗拒朱克融,诸军三面进讨。起初,朝廷让沧德节度使乌重胤独当一面。乌重胤是员宿将,知道不能冒进,所以稍有逗留。唐穆宗于是让杜叔良代替乌重胤。杜叔良有宦官的内援,在朝辞那天,大言不惭地说:“贼不足破。”当时王庭凑联合幽蓟兵马进围深州,云梯和冲车一道猛攻,牛元翼闭城拒守。十一月,杜叔良被叛军打败,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仅仅逃得性命。唐穆宗只好让德州的王日简代他。裴度率众进驻承天军。诸将受挫战败,深州危急。唐穆宗于是任命凤翔节度使李光颜为忠武节度使,兼深冀节度使,带兵救援深州,并派宦官杨永和为李光颜的监军。


国家自唐宪宗诛除反叛藩镇以来,府藏虚竭。唐穆宗即位后,又赏赐过度。所以当幽、镇共起反叛时,朝廷百般出征,财力殚竭。当时诸镇兵马共有十五万多,然而才出自己的境内,便仰赖朝廷度支的供给(兵在境内则由本道自我供给),朝廷不得不设置南北供军院。深入敌境后,粮运更加艰难,所以官军经常粮草不继,诸军大多派兵轮番砍柴割草。不久度支转运的六百辆粮车又全被王庭凑给伏击抢走,军粮供应因此日益困难。叛军将深州包围了数重,即使像李光颜这样的良将,也无计可施。供军院的布帛军服,往往还没送到那里,在路上就被诸军强走;而李光颜孤军深入,却得不到后勤供给。加上每军又都有内官一人监军,而他们尽挑选骁健士兵自卫,让羸弱懦夫出战,所以一遇到敌兵官军便纷纷败北。王庭凑和朱克融的部众不过万余,居然能抵抗十五万官军。这都是因为统领不一,诸将利用敌寇为自己邀功取利的原故。宰相崔祐甫不懂得军事,胶柱鼓瑟,不能应变,以至唐宪宗收复的河朔,重新丢失给了藩臣。最终朝廷无可奈何,只好提议休兵而赦免王庭凑。


长庆二年正月,魏府牙将史宪诚引诱魏博军队谋叛,节度使田布不能制止,他的部众在南宫不战自溃。二月,唐穆宗下诏正式赦免王庭凑,还授他为检校右散骑常侍和镇州大都督府长史、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等州观察等使;改任牛元冀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唐穆宗派兵部侍郎韩愈到镇州宣慰,又派中使衔命进入深州,让牛元翼到襄阳赴任。王庭凑虽然受命,却不肯撤离深州之围。招抚使裴度写信给幽、镇二道,以大义责备他们。朱克融解围而去,王庭凑也退避三舍。朝廷为了让他们禀承朝命,也加朱克融为检校工部尚书。三月,牛元翼率领十余骑突围出了深州,奔赴宫阙,深州将校臧平在州城投降。王庭凑责怪他们固守,杀了将吏一百八十余人。五月,唐穆宗派中使杨再昌前往镇州,要回还困在深州的牛元翼家族,以及田弘正的骸骨。王庭凑说:“田弘正的骸骨不知所在。牛元翼家族,请到秋后再遣返回京。”不久牛元翼就去世了,王庭凑居然将他的家人全都杀了。他就是如此残酷狠毒。自从获得赦宥后,他就与朱克融和史宪诚连衡相应,阴谋抗拒朝廷。


大和初年,沧州的李全略去世,他儿子李同捷想要效法河朔,要求接替父任。唐文宗改任他为兖海节度使,但李同捷拒不奉诏,占据沧州构逆,并送珍玩器币和妓女子弟给王庭凑及幽州的李载义。当时李载义刚取代朱克融,向朝廷表示款诚效顺;因此他将李同捷送的东西交给朝廷。唐文宗下诏征幽、魏、徐、兖的王师进讨。王庭凑出兵阻挠魏军北上,以此救援李同捷。大和二年,唐文宗下诏禁绝王庭凑的进奉。后来魏博将领丌志治在行营反叛,倒戈攻打魏州。朝廷诸军出击丌志治,王庭凑出兵接应他。史宪诚情景危急,唐文宗下诏派义武军节度使李听出击并打败了叛军,丌志治投奔王庭凑。大和三年六月,李同捷兵败伏诛。很快何进滔又杀了史宪诚,占据魏州。朝廷已经厌兵,出讨何进滔也没结果,只好任命他为魏博节度使。八月,王庭凑派使者到宫阙请罪,朝廷因而赦免了他,照样让他任检校司徒和成德军节度使。


镇冀自李宝臣以来,虽然李惟岳和王承宗相继反叛,但多少还亲近邻道,畏惧国法,期待得到自新之路。然而就凶恶歹毒,犯上好乱,目无君主,毫无仁德,没人比王庭凑更甚的!朝廷又就地加他为太子太傅、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这时他病故,朝廷还得册赠他为太尉,他经累赠还位至太师。


王庭凑死后,军中推奉他儿子都知兵马使王元逵掌管留后。王元逵一改父亲的所作所为,事奉朝廷礼数甚为恭谨。


十一月初九(乙卯,《旧唐书》误作己卯),幽州节度使杨志诚抵达长安,朝廷将他关进御史台监狱立案审理。幽州留后史元忠将杨志诚在那里擅自制作的皇帝龙凤衮服以及其他僭越的物品呈上给朝廷,于是唐文宗在十一月二十一(丁卯)将杨志诚流放到岭南。杨志诚到商州时,朝廷派人在那里杀了他。


宰相李宗闵上言说,任命李德裕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的制命已经施行,不应因他自己的方便随意更改。十一月二十九(乙亥),唐文宗只好再次改任李德裕为检校右仆射,出任镇海军节度和浙江西道观察等使,不再兼平章事。当时李德裕和李宗闵各有朋党,互相排挤打击。唐文宗为此十分头疼,总是叹道:“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司马光评论说:“君子和小人互不相容,犹如冰和炭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里一样。所以君子得位则排斥小人,小人得势则排斥君子,这是自然的道理。然而君子推荐贤能和斥退不肖,也是出于一片公心,指出的事也都属实。小人赞誉他们喜好的,诋毁他们厌恶的,却是处于私心,指出的事也都是诬陷。公正而且属实的称作正直,自私而且诬陷的称作朋党,这关键都在于人主能否分辨而已。所以明主在上,根据臣下的仁德而叙用,估量臣下的能力而授官;有功者赏,有罪者刑;所以能做到奸不能惑,佞不能移。真能这样,那么朋党现象将如何产生!然而昏主则不然。他既不能明辨是非,又不能果断处理政事;因此邪正并进,毁誉交至;取舍不在于自己,威福潜移于他人。于是进谗言的奸佞得志,而朋党的风气自然兴起。


“木材腐朽自然就会长出蠹虫,鱼酱发酸自然就会蚋虫泛滥。所以朝廷出现朋党,人主就得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而不应当归咎群臣。唐文宗如果真的担心群臣朋党,何不访察诋毁或赞誉的人们,看他们说话是否属实或诬陷;他们所进退的到底是贤能还是不肖;辨别他们是一心为公,还是专门为私;这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如果说话属实,引进的是贤能,而且出于公心,那么这人就是君子。那时非但要采用他的建言,而且应当提拔他。反之,如果是诬陷,引进的是不肖,还出于私心,那么这人就是小人。那时非但必须摈弃他的进言,而且应当惩罚他。这样一来,即使允许他朋党,谁又敢这么做!放下这样的事不做,而去抱怨群臣很难治理,那等于是不去耕耘而去抱怨田地荒芜。朝中的朋党尚且不能除去,更何况河北的盗贼!”


十一月三十(丙子),李仲言上奏,请求改名为李训。唐文宗准奏。


也在这天,幽州上奏,说他们下属的莫州发生军乱,刺史张元泛(《新唐书》作张惟泛)不知所在。


十二月初三(己卯),唐文宗任命昭义节度副使、检校库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郑注为太仆卿。郭承嘏累次上疏说不行,但唐文宗不听。郑注假装上表坚决辞让,而唐文宗还派中使两次带着告身去赐给他,但他还是不肯接受。也在这天,朝廷将京畿死罪以下囚犯降罪一等。


十二月初七(辛巳),唐文宗任命棣州刺史韩威为安南都护。十二月初七(癸未),他任命通王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名义而已),正式任命代理幽州兵马史元忠为卢龙留后。


次日,唐文宗允许太子太傅萧瑀退休致仕。当夜出现月掩昴宿的天象。十二月十三(己丑),唐文宗任命太子宾客分司张仲方为左散骑常侍,常州刺史杨虞卿为工部侍郎。十二月二十三(己亥),他让尚书左仆射李逢吉在守司徒位置退休致仕。并任命宗正卿李仍叔为湖南观察使,取代李翱;任命李翱为刑部侍郎,取代裴濆;任命裴濆为华州镇国军潼关防御使。同时,昭成寺发生火灾。


当初,宋申锡与御史中丞宇文鼎接受密诏要诛杀郑注,于是派京兆尹王璠去袭击逮捕他。王璠秘密将宰相签署的堂帖给王守澄看,郑注因此得免一死,所以对王璠感恩戴德。王璠又和李训关系很好,于是李训和郑注共同向唐文宗推荐王璠,王璠所以自浙西观察使位置上被内征为尚书左丞。


大和九年即公元835年春正月初九(乙卯),唐文宗起复(免去服丧)镇州左司马王元逵为定远将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检校工部尚书,出任成德军节度使、镇冀深赵观察等使。他还任命太常卿庾成宣为检校吏部尚书,出任天平军节度使,取代殷侑;任命殷侑为刑部尚书。


正月十七(癸亥),巢县公李凑去世,唐文宗追封他为齐王。他是唐文宗的爱弟,当年被诬陷想篡位而被贬斥。


正月二十六(壬申),退休致仕的司徒李逢吉去世。李逢吉字虚舟,是陇西人。贞观年间翰林学士李玄道的曾孙。他祖父是李颜,父亲是李归期。李逢吉进士及第,刚出仕时授任振武节度掌书记,后来入朝成为左拾遗、左补阙,又改任侍御史,也曾任入吐蕃册命副使、工部员外郎,又任入南诏副使。元和四年(809),他出使归来后官拜祠部郎中,接着转右司。元和六年,他升迁给事中,于翌年和司勋员外郎李巨一道成为太子诸王侍读。元和九年,他改任中书舍人。元和十一年二月,他代理礼部贡举和骑都尉,被赐给绯色官服。同年四月,他加朝议大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赐给金紫官服。于是他将贡院的事委托给礼部尚书王播,让他签署登科名榜。


李逢吉天生奸回,妒贤嫉能。当时朝廷出兵讨伐淮、蔡一带,唐宪宗将兵权交给裴度。李逢吉担心他成功,暗中刁难阻扰,因此两人关系交恶。当裴度亲自出征时,翰林学士令孤楚为裴度的任命书制辞,言语不合唐宪宗的旨意。令狐楚和李逢吉关系密切,唐宪宗因此将他俩同时贬黜:罢免了令狐楚的学士,罢免了李逢吉的参知政事。李逢吉改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和检校兵部尚书。


唐穆宗即位后,改任他为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逢吉曾是唐穆宗的太子侍读,有旧臣之恩。于是他让人暗中勾结幸臣,请求回到京师。长庆二年(822)三月,唐穆宗召他回来担任兵部尚书。当时裴度也从太原入朝。唐穆宗因为裴度招怀河朔有功,便再次将他留下,与工部侍郎元稹相继官拜平章事。裴度在太原时,曾上表谈论元稹的奸邪。当他和元稹同居相位时,李逢吉以为他们势必相倾,便派人诬告和王傅于方勾结刺客,想为元稹刺杀裴度。当朝廷逮捕于方后,结果查无实据,但元稹和裴度却因此同时罢相,而李逢吉则代替裴度成为门下侍郎平章事。自此他便逐渐靠恩泽勾结那些失意的朝臣,让他们制造谣言,百端中伤诽谤裴度。幸赖学士李绅和韦处厚等人在唐穆宗面前申辩,说裴度受到李逢吉的排斥,而裴度对朝廷有过大功,不应摈弃,所以裴度得以作为仆射留在朝廷。那时国家已经再次失去河朔,而王智兴又擅自占据徐州,李翙擅自占据汴州,国威不振。天下人无不急切盼望裴度再次执掌朝政,以克服各地的暴乱。当裴度被李逢吉嫁祸,夺走兵权后,全国士庶都痛恨他,上疏谴责他的朝臣多达十余人。当时唐穆宗荒淫无度,朝政出自一群小人,而裴度最终还是被赶到外藩任职。


学士李绅得到恩宠,李逢吉也很嫉恶他,便任命他为中丞,又想排挤他出朝。于是他任命吏部侍郎韩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叫他不用到御史台参拜。他知道李绅偏执直率,必定会因此和韩愈争执。当制书出来后,李绅果然和韩愈信件往来,互相指责。韩愈秉性固执倔强,因此言辞不逊,还在朝廷喧哗议论。李逢吉于是将韩愈贬为兵部侍郎,李绅贬为江西观察使。李绅入宫谢恩那天,唐穆宗将他留下,因此他后来没有离开朝廷。


翼城人郑注靠懂得点医药得幸于中尉王守澄。李逢吉让他的侄子李仲言(即李训)去贿赂郑注,想和王守澄拉关系。李仲言能言善辩,狡诈多端,王守澄见了他后很欣赏。此后,李逢吉得到内助,所以他想办的事大多都如愿以偿。


唐敬宗刚即位时年龄还小。王守澄私下上奏说:“陛下之所以能成为太子,都是李逢吉出的力。当时,杜元颖和李绅坚决要求立深王为太子。”唐敬宗于是将李贬绅为端州司马。当时充当李逢吉走狗的有张又新、李续之、张权舆、刘栖楚、李虞、程昔范、姜洽、李仲言,号称“八关十六子”。张又新等八人身居要职,又有依附他们的胥吏八人。有求于李逢吉的,必先向这八人纳赂,从未有人不能如愿以偿的。李逢吉很快进封凉国公,封食邑一千户,还兼右仆射。唐敬宗即位一阵子后,他身边的侍从屡次谈到裴度的贤能,说他曾立过大功,唐敬宗也很嘉许他,因此经常派中使前往兴元,向裴度征求意见。宝历初年(825),裴度接连上表请求到长安入觐。李逢吉的党羽因此坐立不安,如矢攒身,便互相密谋,想阻扰他前来。张权舆撰写了个“非衣小儿”的歌谣,在长安闾巷流传,说裴度的相貌有天分,名字也对应谣谶。而韦处厚在唐敬宗面前解析,说歌谣是张权舆杜撰的。他们阻止不了裴度入朝,便又让卫尉卿刘遵古的部从安再荣诬告武昭,说他阴谋杀害李逢吉。武昭很有才干和气力,裴度打败淮、蔡时曾重用他,并累次奏请他为刺史。当裴度被排斥时,武昭作为他的旧吏而长久不见启用,客居在京师,因为没有前途而颇有怨言。李逢吉希望法司立案审理武昭的行止时会发现他曾得到裴度的任用,想以此阻扰裴度入朝。李逢吉又与同列宰相李程不和。太学博士李涉和金吾兵曹茅汇,在京师上流人物中以气魄和豪侠相许,二人经常出入李程和李逢吉的门第。水部郎中李仍叔是李程的族人,知道武昭郁郁不乐,很不得志。李仍叔跟武昭说:“李程本想让武公封官,但被李逢吉阻扰。”武昭更加愤怒,便趁着酒醉与京师人刘审和张少腾吹牛说,要行刺李逢吉。结果刘审将这话转告张权舆,因此传到了李逢吉那里。李逢吉当即让茅汇召武昭前来相见,李逢吉于是厚待于他,此后武昭的疑怨之言稍微平息。李逢吉待茅汇尤其优厚,还曾写信给茅汇说:“足下应当给我取字为‘自求’,我应当为足下取字为‘利见’。”两人文字往来,关系似乎格外密切。当裴度请求入朝觐见时,李逢吉无计可施,便让人将武昭过去的事揭露出来,故意张扬他的劣迹。安再荣告发了武昭后,李仲言警告茅汇说:“你必须证实武昭与李程同谋,那样你就能活命。否则你必死无疑。”茅汇说:“我宁愿自己冤屈而死。靠诬陷他人求得自免,我不做那样的事。”当武昭下狱后,李逢吉的丑恶劣迹全都暴露无遗。武昭接着被处死,李仲言被流放到象州,茅汇流放到巂州,李涉流放到康州,李虞则自拾遗被贬为河南士曹。唐敬宗待裴度更加优厚,于是裴度从汉中被召回,重新参知政事。李逢吉改任检校司空、平章事、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后,便奏请张又新和李续之为参佐。大和二年(828),他改任汴州刺史和宣武军节度使。大和五年八月,他入朝成为太子太师、东都留守、东畿汝防御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和八年,李训专权用事,于三月征拜李逢吉为左仆射兼守司徒。当时李逢吉已经年老,又有脚病,不方便朝见拜谒,当即以司徒退休致仕。这时他去世,终年七十八岁。唐文宗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成。


李逢吉病故次日,即正月二十七(癸酉),唐文宗任命右散骑常侍舒元舆为陕州防御观察使;任命前棣州刺史田早为安南都护。


要想知道唐文宗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