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二十:文宗治世之五:财臣王播病故与名臣李绛兴元遇害

(2018-08-24 21:23:47) 下一个


大和四年即公元830春正月初六(辛巳,《旧唐书》误作辛卯),武昌军节度使牛僧孺来长安上朝。正月十一(丙戌),唐文宗李昂任命左神策军大将军丘直方为鄜坊节度使。两天后,他下诏封长子李永为鲁王。


宰相李宗闵向唐文宗引荐武昌节度使、鄂岳蕲黄安申等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平章事、上柱国、奇章郡开国公牛僧孺。正月十六(辛卯),唐文宗任命牛僧孺为兵部尚书兼同平章事。于是他二人一道开始排挤前兵部侍郎李德裕的党羽,慢慢将他们逐出朝廷。


南诏国入寇成都时,唐文宗下诏派山南西道发兵救援。但兴元(即治所汉中)的兵马太少,节度使李绛招募了一千士兵赴援,但还没到成都蛮人就退走了。


正月十七(壬辰),唐文宗任命兵部侍郎崔郾为陕虢观察使,并封长子鲁王李永母亲王氏为昭仪。次日,他任命前邠宁节度使刘遵古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正月十九(甲午),守左仆射、同平章事,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去世。王播字明扬,他曾祖父王璡曾任嘉州司马,祖父王升曾任咸阳令,父亲王恕曾任扬府参军。王播进士及第,登贤良方正制科,被授予集贤校理。他经两迁出任监察御史,后转殿中侍御史。贞元末年,唐德宗宠幸的大臣李实任京兆尹,仗恃恩宠,颇为专横。他曾在路上遇见王播,不肯回避。按照惯例,京尹必须回避御史台官。王播送文书指责他,李实十分愤怒,后来奏请王播为三原令,想以此挫败他。王播受命后,到京兆府拜谒致歉,尽到府县下属的礼仪。当他上任后,县政修明,仗势欺人的豪门,未曾不被法律制裁。年终考课,他被评为京畿最好的县邑官吏。李实因为他理政有术,对他十分礼重,频频推荐他给唐德宗。唐德宗也对他感到奇异,准备越次拔用,但刚好遇到他母亲去世。


唐顺宗即位后,任命王播为驾部郎中,不久改任长安令。年中,他升迁工部郎中兼知台杂。他纠察弹劾,维护宪纲,得到人们的称道。他后来转为考功郎中,又出任虢州刺史。李巽负责盐铁使时,奏请他为副使兼兵部郎中。元和五年(810),他取代李夷简为御史中丞。任上他振举朝廷章典,百官的风气得以改良。十月,他取代许孟容为京兆尹。那时禁军诸镇布满京畿之内,军人出入京师,总是背弓佩剑,还经常趁机为盗,官府无能为力。王播于是奏请京畿内的军镇将士,出入京师时不许携带兵器;诸王驸马以及其他权贵的家人,也不许在京畿内试用鹰犬之类游猎的用具。唐宪宗下诏准奏,此后京师的奸盗现象得以平息。元和六年三月,他转任刑部侍郎,兼任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长于吏治,即使案几上的文件堆积如山,他剖析处理起来也得心应手。狡黠的胥吏想要欺骗他,无不被他揭露而失败。当时天下多难,司法部门议罪量刑时,条目繁杂。王播预备了前后法令的格条,放在座位的旁边。凡是需要他判决的,他处理的速度之快,犹如神使。当时的属僚无不叹服不暇。元和十年四月,他改任礼部尚书,照样兼领转运使。先前,李巽让程异出任江淮院官,程异又很精通货币。当王播兼领转运使后,奏请程异为副使。当王师讨伐吴元济时,朝廷派程异乘坐驿马前往江淮一带。程异成功地征收了那里的赋税,对平定吴元济之乱出了大力。当皇甫镈当权用事时,担心王播得到重用,便请求让程异兼领转运使事务,只让王播守本官而已。元和十三年,王播出任检校户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唐穆宗即位后,皇甫镈被贬。王播累次上表请求回到京师。长庆元年(821)七月,朝廷征他回来,拜他为刑部尚书,再次兼领盐铁转运等使。同年十月,他兼中书侍郎和平章事,照样兼领转运使。长庆中年,朝廷内外的权臣,大多尸位素餐。王播靠掌管铜盐等财政大权得以位居辅弼大臣,专门以逢迎拍马为能事,而朝廷的安危和进退,他都一言不发。那时河北再次反叛,朝廷在那里用兵。刚好裴度自太原入宫觐见,朝野的舆论都认为裴度是宰辅大臣,不应该身居朝外。翌年三月,唐穆宗将裴度留下重新参知政事,然后任命王播取代裴度为淮南节度使、检校右仆射,照领转运使。王播于是请求携带盐铁大印赴任,上都院的大印,也请另外赐给。唐穆宗准奏。王播到了淮南,刚好遇上旱灾和荒年,还发生人吃人的现象。他征税不足,便设法搜刮百姓,造成民间嗟怨。


唐敬宗即位后,就地加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和检校司空,罢免了他的盐铁转运使。当时护军中尉王守澄当权用事。王播自从失去钱利大权后,广求奇珍异宝,让心腹官吏在内结交王守澄,作为自己的内助。王守澄利用闲暇向唐敬宗启奏,说王播有才,于是唐敬宗召他到延英殿应对。谏议大夫独孤朗、张仲方,起居郎孔敏行、柳公权、宋申锡,补阙韦仁实、刘敦儒,拾遗李景让、薛廷老等人,请求到延英殿当面奏陈王播的奸邪,说他交结宠幸,想以此求得重用。天子年龄幼小,没有采用他们的进言。自此,议论纷然不息。翌年正月,王播重新兼领盐铁转运使。王播取得旧职后,便在铜盐专卖上做文章,巧立名目地增加赋敛,作为月进。名为羡余,其实是税收的正额,一心希望以此得到高升,也不在乎人言。当时扬州城内官河水浅,遇到天旱时漕运船只往往搁浅。王播于是奏请,自城南阊门西面的七里港开凿运河向东,弯弯曲曲地经过禅智寺桥,通往旧官河。运河开凿得颇深,给航运带来很大好处。他所开凿的运河长十九里,工程和材料都不用台省出钱,全由地方自备。后来扬州的漕运畅通,后人对此颇为依赖。


唐文宗即位后,就地加他为检校司徒。大和元年(827)五月,他自淮南入宫觐见,进献了大小银碗三千四百枚、绫绢二十万匹。同年六月,他官拜尚书左仆射兼同平章事,照样出任转运使。大和二年,他进封太原公和太清宫使。这年正月,他身患喉肿,突然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唐文宗为他取消三日朝会,追赠他为太尉。王播出自平常门第,靠文辞自立。他能够升上清显高位,说明还是很有能力的。然而他随势沉浮,缺乏士人的操行;靠奸邪进取,君子为他感到可耻。然而他天性勤于吏事;转运使的事务非常繁忙,满屋子的胥吏等着他做决定,簿书堆满了案几,换了其他人都无法胜任,而王播却举重若轻,办起事来轻车熟路。


王播死后,唐文宗在正月二十一(丙申)即任命太常卿王涯为吏部尚书,出任诸道盐铁转运使。正月二十六(辛丑),他任命尚书左丞元稹为检校户部尚书,出任武昌军节度和鄂岳蕲黄安申等州观察使。两天后,他任命前陕虢观察使王起为左丞。


兴元士兵的数量有常额。南诏国撤兵后,唐文宗下诏,将新招募的士兵都裁员了。二月初十(乙卯),李绛将新兵全部召来,根据诏旨晓谕他们后将大家都遣送回家,并赐给一定的廪麦。新兵们都怏怏不乐地退下。他们去向监军辞行时,监军杨叔元平时忌恨李绛不肯巴结自己,便故意赐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去激怒他们。士兵们果然上当,于是大喊大叫着跑去抢掠武库的兵器,然后跑到节度使的衙门闹事。李绛当时正和幕僚宾佐饮宴,没有防备,只好跑到北城楼去。有人劝他缒下城墙逃走,李绛说:“我身为元帅,岂可逃去!”于是命令推官赵存约赶快离开。赵存约说:“我深受明公的知遇之恩,怎能这么做!”牙将王景延和乱兵力战而死,李绛和赵存约以及观察判官薛齐都被乱兵杀害。乱兵接着屠杀了李绛一家。


李绛字深之,是赵郡赞皇人。他曾祖父李贞简和祖父李刚都在宰邑官位上去世。他父亲李元善曾任襄州录事参军。李绛进士及第,登宏辞科,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秩期满后,他补任渭南尉。贞元末年,他官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7),他以本官出任翰林学士,没多久又改任尚书主客员外郎。一年后,他转任司勋员外郎。元和五年,他升迁本司郎中兼知制诰。他都不离内职,孜孜不倦地以匡谏朝廷为己任。唐宪宗即位后,叛臣李锜在浙西举兵抗拒朝命。李锜伏诛后,朝廷打算将没收的家财运回长安。李绛上言说:“李锜凶狡叛戾,僣越奢侈,索求无度。他克扣盘剥六州百姓,积累了种种罪行,害苦浙西一道的百姓。朝廷本来因为他的叛乱才出兵讨伐,目的是为了安息一方民众。如今用车辆运送钱帛回宫,让四海全都知晓。这并非是所谓‘式遏乱略,惠绥困穷’的做法。还希望陛下垂下天慈,将这些财物都赐给本道,代替贫下农户今年的租税;那么万民将欣戴朝廷,四海也会歌咏陛下。”唐宪宗十分嘉许他的上言。当时中官吐突承璀自从唐宪宗还是藩王时就得到恩宠,成为神策的护军中尉。他在安国佛寺竖立《圣政碑》,大兴工程,还请翰林学士起草碑文。李绛上言说:


“陛下推行惟新的朝政,改革积累的弊病。全国民众无不伸长脖子,天天盼望着陛下的德音。如今忽然要树立这《圣政碑》,向天下人显示陛下不够宽广的胸怀。《易纪》称:‘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陛下执契垂拱,励精求治,岂能靠文字表彰圣德,以碑表赞扬皇猷?如果真要有所叙述,也有其他的表达方式。这么做只会亏损陛下的盛德,岂能是宣扬王道的办法?所以自尧、舜、禹、汤、文、武以来,都没有过建碑的事。到了秦始皇这荒逸的君主,首先实行烦酷的苛政,然后才有罘、峄的石碑,宣扬他诛伐的功绩,纪录他巡幸的足迹;刚好被百王所耻笑,万代所讥讽;至今被称为失道亡国的君主,陛下岂能和他相比拟!陛下继承高祖和太宗的鸿业,发扬贞观和开元的仁政,为了天下大治而忘记进食,从谏如流;固然可与尧、舜、禹、汤、文、武并驾而行,又怎能去重复秦始皇暴虐不经的事情,而自损陛下的圣政?近来,阎巨源请求树立纪圣功碑,陛下很清楚这事是否适宜,所以没有允许。今天忽然下令树立此碑,与前事颇为乖违。何况此碑既然树在安国寺,那就不得不叙述记载游观佛寺和庙堂装饰等事。叙述游观佛寺则违背治理国家的宗旨,记载庙堂装饰又跟理政毫不相关;固然不是哲王所应当做的事。此碑,臣还是请求陛下圣恩下特令予以取消。”


唐宪宗觉得很有道理,这圣政碑也就不再树立了。李绛后来到浴堂北廊奏对,极力反对宦官的放纵专恣和藩镇进献的事。唐宪宗非常愤怒,厉声地说:“你的论奏何必如此过分?”李绛上前一步,继续奏论不已,说:“臣的谏言,对臣不利,但对国家有利。陛下不觉得臣愚昧,让臣处于陛下的心腹之地。臣岂能明明看到这事有亏陛下的圣德,损害朝廷的清明,而为了爱惜自己的身子而不进言?抬头望着屋顶私下感叹,那是臣辜负陛下。如果不顾自己可能遭到的祸患,尽诚论奏,在旁得罪幸臣,对上冒犯圣旨,因此获罪,那是陛下辜负臣。况且臣和宦官们素不相识,又没有嫌隙,只是觉得他们威福太盛,将会损害圣朝,所以臣不敢不论罢了。要使臣缄默,那并非社稷的福祉。”唐宪宗见他说得这么真诚恳切,这才改容慰勉劝喻他说:“爱卿为朕尽到臣子的气节,人们很难出口的话,爱卿全都说了,使朕听到了无法听到的话,真是位忠正诚节的大臣。他日到正殿上朝,也须如此。”李绛拜谢皇恩后退下。唐宪宗当即宣召宰臣,让他们为李绛改官。于是朝廷授任他为中书舍人,照兼翰林学士。翌日,唐宪宗当面赐给他金紫官服,还亲自为李绛选择一面很好的牙笏赐给他。


前后朝臣裴武、柳公绰、白居易等人,有些被奸人所排挤陷害,特加贬黜。李绛总是上呈密疏为他们申辩,结果他们都获得宽宥。当镇州节度使王士真死时,朝廷准备出兵讨伐,收回成德。李绛深刻陈述行不通的原因。因为李绛尽心匡护朝政,唐宪宗每有大事要找人咨询时,经常召他前来协商。元和六年,他还是因为宦官的缘故,被罢免了翰林学士,守户部侍郎兼判本司事务。曾在一次应对时,唐宪宗问他:“户部近有所进献,只有爱卿没有。为何?”李绛说:“将户部的钱进献给内藏,等于是用公家的物品收买陛下的私恩。”唐宪宗感到惊讶,更加嘉许他的正直。当时吐突承璀得到的恩宠无人可比。那年,唐宪宗准备起用李绛为宰相。敕令下达的前一日,唐宪宗将吐突承璀支出朝廷出任淮南监军。翌日,他降下制令,任命李绛为中书侍郎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列宰相李吉甫喜欢谄媚,善于逢迎唐宪宗的旨意。李绛为人耿直,多所规谏,所以和李吉甫不和。当时舆论都觉得李吉甫和吐突承璀勾结,所以李绛更加厌恶他。李绛生性刚直,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因此经常和李吉甫争论,大多朝臣都站在李绛一边。唐宪宗察觉李绛忠正自立,所以李绛的论奏,他大多都应允。唐宪宗曾跟李绛说:“卜筮的事,很少术士精通这门学问,总是或中或不中。近日的风气似乎更为崇尚这事。为何会这样?”李绛说:“臣听说先古的哲王无不畏惧天命,不敢恣意行事。邦国出现有疑问的大事时,他们总要先和公卿士庶商议,然后才使用卜筮,两部分都通时才实行。近代的习俗浮夸虚伪,都想靠侥幸求福。正当行事又担心陷入危境,有时靠邪谋希望得到安宁;迟疑困惑时,便以为靠巫术数字就能决定。于是那些愚夫愚妇,利用时日和鬼神,进行欺诈牟利,混杂一些道听途说,用来影射一些新近的小事,搞得神神秘秘的。近来,习俗喜欢巫术,这的确是个弊端。陛下的圣旨所及,其实就有别于邪说的源泉。只要将这些邪说搁置一边,不用理它,这弊端自然就平息了。”


另一天,他在延英殿应对,唐宪宗说:“朕读了《玄宗实录》,见到开元的大治和天宝的大乱。这事发生在同一朝代,治和乱却如此相反。这是什么原因?”李绛答道:“臣听说大治来源于居安思危,而大乱来源于随心所欲。玄宗自天后的朝代后就出居藩王的宫邸,恪守官职,在朝外接纳当时的贤能,知道百姓的艰难。登基之初,任用姚崇和宋璟。他二人都是忠诚鲠直的上等人才,一心都在辅助明主之上。明皇趁着求得大治的初衷,也励精听纳他们的进言。所以当时名贤在位,左右前后,都因此崇尚忠正。于是君臣交融,内外宁谧。开元二十年(732)以后,李林甫和杨国忠相继当权用事,专门引用伪善谄媚的士人,分别占据重要职位,取媚于上。因此玄宗再也听不到直言。他的嗜好和欲望转为强烈,又因为国用不足,于是奸臣用兴利游说他,武夫用开边鼓动他。因此天下骚动,奸盗趁隙,终于导致两都倾覆,四海沸腾,乘舆流离失所,几乎难以恢复。这都是因为小人的启导,纵逸生骄导致的。至今朝廷还不得不在两河驻军,西面的封疆也全都丧失;民户凋零,府藏空虚。这都是因为天宝的丧乱,以至于此。朝廷的安危和大治大乱,关键其实都在当时君主的行为。陛下总是思考着如何增广见识,亲自阅览国史,留意其中的精髓,了解教化的根源。这实在是天下人的无比幸运。”


唐宪宗又说:“大凡人们办事,经常担心情理不通。已经发生的失误,追悔的确很难。古人在这方面,有什么办法吗?”李绛答道:“办事出现过失差错,即使圣哲都难以避免。所以天子要得到诤臣,好匡正自己的过失。因此君主在内心想求得大治,臣子在外头谈论正道,在动乱发生之前就达到治理,在祸患萌芽之前就予以消除。君主或许有所过失,臣子则进谏予以匡正,所以上下同体,犹如手足对于心膂,交相使用,最终导致康宁。这也是常理,并非难以办到的事。然而自我矜持,袒护过失,是人之常情。古人看重改过不吝和从善如流,正是因为如此。臣等位备宰辅,无所贡献,只要陛下肯让臣等直言,那么端士贤臣,必当自愿效力。”唐宪宗说:“朕提擢重用爱卿等人,所希望的就是你们的直言。你们各自应当尽心尽力,毫无隐瞒,以匡正朕做得不够的地方。不用顾虑朕会袒护自己的过失!”


那年秋季,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他儿子田怀谏幼弱,军中拥立大将田兴(后改名田弘正),让他主持军事。田兴最终带着魏博六州的地盘归附朝廷。对魏博这事的处理和经营,都是出自李绛的谋略。当时教坊忽然说他们得到密旨,要给宫里找些良家女子以及衣冠士族另外府第的女妓,造成京师嚣然。李绛跟同列宰相们说:“此事会极大损害圣上的名德,必须有所论谏。”有人说:“这只是陛下个人嗜好和欲望的闲事,自有谏官会论奏。”李绛说:“相公平常不喜欢谏官谈论政事,现在遇到这件难事即推给谏官,能这么做吗?”因此极力主张向唐宪宗论奏。次日在延英殿,唐宪宗举着手跟李绛说:“昨天见到爱卿奏折里所谈论选妃子的事。要不是爱卿尽忠于朕,怎能提到此事?朕都不知道外间的事,这都是教坊的罪过。他们没有理解朕的原意,才一至于此。朕因为丹王以下四王,院中都没有服侍。朕让教坊在乐工中以及乡闾里找些自愿的女人,多给些钱帛,只要四人,四王各给一人。他们没有理解朕的用意,结果便出了这事。朕已下令处罚他们。他们找来的女人,都已经放回去了。要不是爱卿上言,朕哪里会知道这一过失?”


元和八年,唐宪宗封他为高邑县男。李绛因为足疾,请求免去拜任接受章绥的仪式。元和九年,他罢免参知政事,改授礼部尚书。元和十年,他作为检校户部尚书出任华州刺史,但没多久,又入朝成为兵部尚书。后来他因母亲去世丁忧离职。元和十四年,他成为检校吏部尚书,出任河中观察使。河中原来的体制是节度使,皇甫镈嫉恶李绛,所以只任命他为观察使。元和十五年,皇甫镈获罪,李绛于是再次成为兵部尚书。


唐穆宗即位后,改任他为御史大夫。唐穆宗沉湎于游猎行幸,李绛在延英殿恳切进谏,但他不能采用。李绛因病辞职,再次改任兵部尚书。长庆元年(821),他转为吏部尚书,并于同年加授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判东都尚书省事,出任东都留守。长庆二年正月,他成为检校本官、兖州刺史、兖海节度观察待使。长庆三年,他重新成为东都留守,并于长庆四年就地加授检校司空。


宝历初年(825),他入朝成为尚书左仆射。宝历二年九月,昭义节度使刘悟去世,遗表请求让他儿子刘从谏世袭官位,昭义的将吏还到宫阙请求。李绛密奏请求朝廷尽快任命靠近泽潞四面的将帅一人出任昭义节度使,并让他倍道兼程到潞州赴任,使刘从谏还没来得及抗拒朝命时,新使就到了。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到那时,潞州的军心自然有所维系,而刘从谏既然没了名位,自然也就无法发号施令。当时宰相李逢吉和王守澄都已接受了刘从谏的贿赂,一道请求让刘从谏担任留后。唐敬宗因此没有采用李绛的进言。


李绛以正道进退,因此名望倾于一时。然而他过于刚正,嫉恶如仇,贤能与不肖分得太过明显,所以被那些不正派的党徒忌恨。他又曾和御史中丞王播相遇在路。照理中丞必须回避仆射,而王播不肯回避。李绛因此上奏谈论这事,唐敬宗下敕命令中书门下两省详细讨论,结果大家都认为李绛的观点是对的。李逢吉支持王播,厌恶李绛,于是朝廷罢免了李绛仆射的职位,改授他为太子少师,分司东都。


唐文宗即位后,征他入朝为太常卿。大和二年(828),他以检校司空出任兴元尹兼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绛后来的事前面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他被乱兵杀害时,终年六十七岁。


二月十三(戊午),杨叔元的奏折抵达朝廷,说李绛招募新兵,导致动乱。二月十五(庚申),唐文宗任命尚书右丞温造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当时,三省官员无不上疏,为李绛喊冤。谏议大夫孔敏行将杨叔元故意激怒乱兵的事实具体上奏,唐文宗这才醒悟,为李绛的死发感到震惊和哀悼,并下制追赠他为司徒,还让所司部门择日备礼册命,送给他家丧事的赙礼布帛三千段和米粟二百硕。


要想知道唐文宗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