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十七年即公元801年六月二十六(丁巳),成德军节度使、恒冀深赵德棣观察等使、恒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太尉、中书令、琅邪郡王王武俊去世。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落人,他祖父叫可讷干,父亲叫路俱。开元中年,饶乐府都督李诗率领他的部落五千帐篷,和路俱一道南渡黄河,归化朝廷,唐玄宗曾下诏褒扬赞美,让他们定居在蓟州。王武俊最初叫没诺干,十五岁时就能骑射。上元中年(761),他成为史思明属下恒州刺史李宝臣的裨将。宝应元年(762),王师将要进入井陉,准备扫平河朔一带。王武俊劝李宝臣说:“我们以寡敌众,以曲抗直,出战则将士离散,守卫则士卒溃败。他们的精锐远来征讨,我们怎能抵御?”李宝臣于是撤去警备,以恒、定、深、赵、易等州归附朝廷,然后让王武俊担任本军先锋兵马使。
大历十年(775),田承嗣因为薛嵩病故,兼有了相、卫、磁、邢、洺五州。田承嗣派部将卢子期入寇磁州,唐代宗下诏派李宝臣与李正己、李勉、李承昭、田神玉、朱滔、李抱真各自出兵讨伐。诸军和卢子期在清水交战,击溃了他。李宝臣部将有节生擒了卢子期献给朝廷,唐代宗嘉奖李宝臣的功劳,派宦官贵人马承倩奉诏去宣旨慰劳他。马承倩将要回去时,李宝臣亲自到馆舍送给他一百丝缣。马承倩破口大骂,将东西掷到马路上;李宝臣环顾左右,面有愧色。他回到府中休息,诸将也都散回去了。李宝臣偷看了下屏风之间,发现只有王武俊佩刀站立在门下。他便召王武俊进来,让他解下佩刀,问道:“刚才见到那个顽固的阉竖吗?”王武俊说:“如今阁下有这么大的功劳他还这样对阁下。等到寇盗平定之后,天子用一纸诏书召阁下回去,到宫阙之下,阁下不过就是个匹夫罢了。阁下愿意吗?”李宝臣问道:“那该怎么办?”王武俊说:“不如纵容田承嗣作为自己的资本。”李宝臣说:“我现在和田承嗣已有了矛盾,还能跟他推心置腹吗?”王武俊说:“势力相同,忧患均等,由寇仇转为父子,只是咳嗽之间的事而已。但如果跟他讲空话,恐怕没什么好处。如今中使贵人刘清谭还在驿站,阁下可以将他斩首送给田承嗣,再跟他交换妻儿做人质!”李宝臣说:“恐怕不能这么做。”王武俊说:“朱滔正为朝廷驻军在沧州,我请求去将他擒来送给田承嗣,好取得田氏的信任。”李宝臣同意了。王武俊立即挑选了二千士兵,全都乘坐骏马,通晓飞驰三百里,第二天清晨就赶到朱滔军营,趁其不备大举进攻。朱滔率军出战,结果大败。王武俊捉了个长得很像朱滔的将领,所以朱滔得以逃脱。自此以后李宝臣与田承嗣和李正己更相为援,这都是王武俊出的主意。
李宝臣死后,他儿子李惟岳阴谋袭取他父亲的位置。李宝臣旧将易州刺史张孝忠在易州顺从朝命,唐德宗便让张孝忠取代李宝臣,叫李惟岳护送他父亲的灵柩归京,但李惟岳不肯奉诏。建中三年(782)正月,唐德宗下诏,派朱滔和张孝忠合军讨伐他。李惟岳和王武俊又统领一万多兵众和他们在束鹿交战。王武俊率领三千骑兵先进,被朱滔打败,李惟岳只好逃走。赵州刺史康日知在赵州归顺朝廷,李惟岳于是下令让王武俊统兵出击。康日知派人跟王武俊说:“李惟岳软弱无谋,怎值得你跟他一道造反!我的城池坚固,部众一心,短期内你是攻不下的。而且李惟岳仗恃田悦为援,而前年田悦的士兵在邢州城下肝脑涂地,你还无法攻陷魏州,何况我这座坚城!”于是伪造唐德宗的手诏招降王武俊。王武俊信以为真,便倒戈回到恒州,率领数百随骑直接进入衙门。他让人跟李惟岳说:“大夫举兵与魏(田悦)齐(李纳)一同为恶,如今田尚书已经丧败,李尚书也被赵州人离间。将士们自从束鹿战役以来,痛彻心骨。朱仆射(朱滔)的强兵就在境内,张尚书(即张孝忠)已授任定州,三军将士也都害怕家破人亡。听说有诏书征大夫入朝,大夫应当立即听命。不然的话,大祸就在旦夕。”李惟岳听了非常害怕,顿时目瞪口呆。王武俊的儿子王士真居然杀了李惟岳,提着他的脑袋出来。王武俊杀了十来个不肯依附自己的人,安定了恒冀的兵马。然后他将李惟岳的首级献给朝廷,唐德宗接着授任王武俊为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大夫、恒州刺史、恒冀都团练观察使,实封五百户食邑;同时任命康日知为深赵团练观察使。
当时李惟岳任命的定州刺史杨政义也归顺朝廷,深州刺史杨荣国则归降朱滔。朝廷派人分兵镇守。唐德宗然后将定州给张孝忠.深州给康日知。王武俊因为自己失去赵、定二州,非常恼火,而且对朝廷给他的名位也不满意。朱滔则因为失去深州而恼火,因而劝诱王武俊和他一道谋反,斥责朝廷,然后发动劲兵救援田悦。当时马燧、李抱真、李芃、李晟正出讨田悦,并在洹水打败了他。后来接连用兵,田悦的势力开始衰竭。但这时王武俊和朱滔又重新反叛,田悦势力也得以扩张。那年十一月,王武俊派大将张钟葵入寇赵州,但被康日知击败。康日知还将张钟葵的首级献给朝廷。就在那时,王武俊僣越自称赵王,又将恒州称作真定府,擅自任命官秩。朱滔、田悦、李纳也一同僣号,分别占据所部,各派使者去劝诱蔡州的李希烈,鼓励他称帝。建中四年三月,李希烈的心腹周曾秘密和朝廷往来,想杀了他。有谣传说李希烈已死。马燧等四节度使军中听到这一消息,欢声雷动。
同年六月,李抱真派辩客贾林诈降王武俊。贾林到了王武俊的壁垒,跟他说:“我是来传递诏书,不是来投降的。”王武俊有点动心,便鼓励他说下去。贾林说:“天子知道大夫历来忠诚。大夫登坛称王那天,曾拍着胸脯,环顾左右说:‘我本来十分忠义,只是天子不了解罢了。’后来朝廷诸军也曾一同上表赞扬大夫。天子看了表章后很感动,跟使者说:‘朕先前误了王公,追悔莫及。朋友间误会还能谢罪,朕是四海的主人,怎么还会计较他小小的过失!’”王武俊说:“我是胡将,尚知安抚百姓。天子当然不会专门靠杀人以安定天下。如今崤山以东有五支大军,即使战胜了,也将是尸骨遍野,到时靠谁去守卫?今天我并不害怕归顺朝廷,但已和诸侯结了盟约。我胡人性直,不想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朝廷如能降恩,洗涤我们的罪孽,我愿意首倡归顺。对那些不肯听从的,将靠言辞劝解。这样我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朋友。如果朝廷答应,那么河朔一带不用五十天就能平定。”
这年十月,泾原乱兵侵犯宫阙,唐德宗到奉天避难。京师的音讯到崤山东部后,朝廷诸将纷纷撤退。李抱真将要回到潞泽时,田悦劝王武俊和朱滔出兵袭击他。贾林又劝王武俊说:“如今李抱真撤退,前面是辎重,后面是精锐。而且他们万众一心,很难对付。况且即使战胜,好处都归于魏博(即田悦);如果失败,那么成德军就大伤元气。大夫本来占有易、定、沧、赵四州,何不先收复故地?”王武俊于是调转马头,背弃了和田悦的盟约。贾林又劝他说:“大夫是冀州的豪族,不该想着去占据内地。而且朱滔心地阴险,王室强时他就想凭藉大夫作为外援,王室弱时他就思量着如何兼并大夫。何况河朔并无冀国,唯有赵、魏、燕而已!如今朱滔自称冀王,分明是窥视大夫的冀州,他的野心早已萌芽。如果朱滔靠武力制服崤山以东,大夫将不得不向他称臣。如若不从,他必然要攻夺大夫的地盘。难道大夫甘愿臣服于朱滔吗?”王武俊挥袖而起,认真地说:“二百年的宗庙社稷,我尚不能臣服,谁能臣服一个庄稼汉!”因此他下了决心,往南跟李抱真修好,往西和马燧结盟。刚好兴元元年(784)唐德宗下罪己诏,大赦不安的反叛藩臣。这年二月,王武俊集合三军,削去国号。唐德宗接着下诏,让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董晋和中使王进杰,从他的汉中行在前往恒州宣命,授任王武俊为检校兵部尚书和成德军节度使。三月,朝廷又加授他司空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幽州、卢龙两道节度使、琅邪郡王。
当时朱泚册封朱滔为皇太弟。朱滔率领幽、檀二州的劲卒,招诱回纥的二千骑兵,将贝州包围了数十日,并打算隔绝白马津,南寇洛都,与朱泚合势。那时李怀光已经造反,占据河中。李希烈也已攻陷大梁,南逼江汉一带。李纳也在齐地反叛,朝廷也用不上魏博的田绪。李晟孤军驻扎在渭上。天子的羽书所能控制的全国不过十二三郡而已,海内离析,人心散失。贾林又劝王武俊与李抱真合军,同时去救援魏博,还为王武俊陈述了利害关系,说:“朱滔此行,就是想要先夺取魏博。刚好遇上田悦被害,人心不安。相公如果不马上出兵救援,魏、贝二州必定会被朱滔攻下,那时他将增加数万精兵。张孝忠见到魏、贝已经失陷,必定要臣服朱滔。届时他们三道连衡,兼有回纥,长驱前来这里,相公能担保家族会幸免吗?常山一旦失守,昭义军将退保山西,那么河朔一带就全部落入朱滔手里。如今趁着魏、贝二州尚未失陷,张孝忠也尚未依附朱滔,相公和昭义联手出击,那么打败他就像在地上捡起一根草芥那么容易!这一计策一旦成功,相公将声振关中,京邑可以坐着收复。到时主上的銮舆回京,都是因为相公的缘故,那么相公的功业将无人可比。”王武俊高兴地听从了。他和李抱真两军议定之后,占卜吉日同时出征。五月,王武俊和李抱真在钜鹿东面会师。两军联合后,朱滔非常震动恐惧。李抱真排列方阵,王武俊采用奇兵,朱滔倾动整个堡垒出战。王武俊不穿甲胄,飞驰冲杀。朱滔军队望风溃散,自相蹂躏,死了十之四五。联军缴获了对方的辎重、器甲、马牛不可胜数。朱滔连夜逃回幽州。王武俊班师回镇,上表辞让幽州卢龙节度使。唐德宗许可,并将恒州升格为大都督府,任命王武俊为长史,加检校司徒,实封七百户食邑,其他职位不变。唐德宗回京后,对他的荣宠更加优厚,还把公主嫁给他的儿子。王武俊的子弟,即使还是儿童,也都赐给官名。不久他因母亲去世丁忧离职,起复后加左金吾上将军同正;免除服丧,加授开府仪同三司。贞元十二年,唐德宗思念他以前的大功,加授他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王武俊这时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唐德宗为他取消五天朝会,群臣前往延英门吊唁慰问,就像前不久浑瑊病逝那样。唐德宗还下诏,让左庶子上公持节册赠他为太师,赠送他家三千匹绢绢和一千端布以及三千硕米粟的丧事赙礼。太常谥号他为威烈,唐德宗说:“王武俊竭忠奉国,应当赐谥号为忠烈。”他有四个儿子:王士真、王士清、王士平、王士则。
王武俊死后,王士真自称留后。
秋七月十八(戊寅),吐蕃入寇盐州。
七月二十一(辛巳),唐德宗起复王武俊长子,前成德军节度副使、检校工部尚书、知恒府事、清河郡王王士真为恒州长史和成德军节度使。
七月二十五(乙酉),太常卿韦渠牟去世。韦渠牟是京兆万年人。他六代祖韦范曾任西魏西阳太守,北周时封郿城公。韦渠牟少年时就聪慧敏悟,涉猎经史,最初当道士,后来成为僧侣。兴元中(784),韩滉镇守浙西,奏请授任他为试秘书郎。他经累转出任四门博士。贞元十二年(796)四月,唐德宗生日时登御麟德殿,召集给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赵需、礼部郎中许孟容与韦渠牟和道士万参成、沙门谭延等十二人,讲论儒、道、释三教。韦渠牟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唐德宗觉得他讲的很好,令人听了意动。没几天,他就转任秘书郎,并上呈诗七十韵。十天后,他又升迁右补阙,在内宫供奉,同僚都不曾有过如此殊荣。唐德宗在延英殿召宰相应对时,经常要让宦官贵人去召韦渠牟列于官次,同辈这才开始注目于他。年终时他再次升迁右谏议大夫。当时在延英殿应对的秉政和负责租赋的大臣,通常奏事都只有两三刻,而韦渠牟奏事时,经常不少于五六刻。唐德宗跟他谈笑风生,往往外间都听得到。韦渠牟形神轻佻急躁,没有士大夫的器量,志向也不很道德,大家都很清楚他不能用正道开导唐德宗。
陆贽罢相后,唐德宗亲自处理庶政,不再信任宰相,朝堂的大臣不过是当当文书而已。任命地方守宰和省台御史,他都亲自选择。然而他身居深宫,亲信的只有裴延龄、李齐运、王绍、李实、韦执谊以及韦渠牟,这些人的权力全都比宰相还大。裴延龄和李实百般奸诈欺瞒,很伤国体。王绍则根本没有主见;而韦渠牟的名望历来很轻,却喜欢仗着恩宠招揽趋炎附势的小人,因此他的门庭若市。茅山处士崔芊被内征到宫阙下办事,郑随从隐居的山人经两次升迁成为补阙,冯伉自醴泉令成为给事中和皇太子侍读,都是韦渠牟延荐的。唐德宗既然对他宠幸偏信,那些轻浮浅薄的人士无不背弃根本,靠炫耀求进,不再谦虚谨慎,而是奔走请托,花言巧语地讨好依附韦渠牟。没多久,他又升迁太府卿,朝廷赐给他金紫官服,不久他又转任太常卿。这时他去世,终年五十三岁。唐德宗追赠他为刑部尚书,还谥号忠。
七月二十九(己丑),吐藩攻陷麟州,杀了刺史郭锋,夷平了城池,对居民和那里的党项部落劫掠了一番后离去。郭锋是郭曜的儿子。
僧人延素被吐蕃人俘虏。有个叫徐舍人的吐蕃将领跟他说:“我是英公(初唐名将徐世勣)的五代孙。武后时,我的高祖起义失败,子孙流落到异域。虽然世代身居禄位,掌管兵马,然而心里还总是思念本土,只是宗族太大,不能一走了之而已。今天就听任你回归吧。”因此放了他。
唐德宗派使者敕令西川节度使韦皋出兵,让他深入吐蕃好分散他们的军势,疏解北边的兵患。韦皋于是派部将带兵二万从九道分别进军,攻击吐蕃的维、保、松州,以及栖鸡和老翁城。
也在七月,早下的秋霜损害了很多稻菽。
这期间,河东节度使郑儋突然病故,没来得及交待后事。军中喧哗,即将发生事变。半夜里,十来名士兵拿着兵器骑马去召掌书令狐楚到军门。诸将环绕着他,迫使他起草郑儋的遗表。令狐楚在白刃之下,操笔当场就写好了。令狐楚是令狐德的族人。八月二十八(戊午),唐德宗任命他先前就看中的河东行军司马严绶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原尹、御史大夫、河东节度使。
九月初三(壬戌),韦皋上奏,说他在雅州击溃吐蕃军队(《新唐书》说:九月十六乙亥,韦皋败吐蕃于雅州,克木波城)。
这期间,唐德宗非常宠信的左神策中尉窦文场退休致仕,唐德宗让副使杨志廉接替他。
九月初九(戊辰),唐德宗在曲江亭宴请群臣,还作赋《九日赐宴曲江亭诗》六韵赐给他们。
九月十八(丁丑),礼部尚书李齐运去世。他是蒋王李惲的孙子,最初任宁王府东阁祭酒,经七迁官至监察御史。江淮都统李峘聘他为幕府,经累转他出任工部郎中,成为长安县令,政绩还行。他也历任京兆少尹和陕府长史。建中末年(783),他改任河中尹和晋绛慈隰观察使。当时李怀光从山东带兵过来奔赴国难,昼夜倍道兼行,到了河中时已经精疲力尽,在那里休整了三日。李齐运尽力犒劳三军,军人都非常满意。李怀光反叛时,率军回保河中。李齐运不能御敌,只好弃城逃走。唐德宗任命他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当时朱泚占据京城,李晟驻军在东渭桥,李齐运在困扰之中,忙着征募工匠,修筑城垒,运送粮草供应李晟。因此在收复长安的过程中,他颇有出力。贞元中年,蝗旱灾害非常严重,李齐运无法对付,唐德宗便让韩洄代替他,改任李齐运为宗正卿,兼御史大夫和闲厩宫苑使。不久他改任检校礼部尚书,兼殿中监,很快又正式官拜礼部尚书,照样兼殿中监使。其后十多年,宰相们在内殿应对后,李齐运经常接着进宫,发表他的见解,帮助唐德宗作最后决定。李齐运没什么学术,也不识大体,只是会说些好听的话,求得宠信而已。他推荐李锜为浙西观察使,受贿数十万计。他也举荐李词为湖州刺史;后来那里的人们告李词贪赃犯法,唐德宗因为李齐运的关系,也不追究这事。李齐运后来生病,一年多都无法上朝请安,朝廷任命官员时,往往派宦官到他的住宅咨询他的意见。晚年他却将小妾卫氏转为正室,身为礼部尚书,居然穿戴冕服举行这样不合礼法的婚礼,因此被士人嗤笑讥诮。这时他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唐德宗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
韦皋屡次攻破吐蕃,转战千里,共攻拔七座城池,五个军镇,焚毁一百五十座堡垒,斩首万馀级,俘虏六千人,招降三千户。他接着进围维州和昆明城。冬十月十一(庚子),唐德宗加授韦皋为检校司徒兼中书令,赐爵南康王。南诏王异牟寻俘获敌兵特别多,唐德宗专门派中使去慰劳和安抚他。
十月二十九(戊午),在吐蕃入侵的威逼下,盐州刺史杜彦先弃城逃奔庆州。
十一月十三(辛未),宰相贾耽上呈《海内华夷图》及《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十一月十六(甲戌),翰林侍诏戴少平死了十六日后复生。
十二月二十二(庚戌),唐德宗任命京兆尹顾少连为吏部尚书,任命原吏部侍郎韦夏卿为京兆尹。同时,淮南节度使杜祐进献《通典》,共九门二百卷。这年,嘉王李运去世。他是唐代宗第十五子,大历十年封王。
要想知道唐德宗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