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十五:姑息藩镇之二十五:宣武董晋病逝与乱兵杀害陆长源

(2018-06-01 13:55:10) 下一个


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年九月二十一(丁卯),杞王李倕病故。他是唐肃宗第十子,母亲段婕妤在贞元六年(790)六月追赠为昭仪。


同时,唐德宗李适任命太常卿杜确为同州刺史、本州防御、长春宫使。


九月二十七(癸酉),谏议大夫田登上奏说:“兵部举行武举考试时,有成百上千人持弓挟矢进入皇城。这恐怕不太适宜。”唐德宗以前对这事毫不知情,问了大惊失色,于是下令停办武举。


这期间,彰义节度使吴少诚派兵侵掠寿州(今安徽淮南)的霍山,杀了镇遏使谢详,侵占了二十多里寿州的地盘,并派兵镇守。


太学生薛约师从司业阳城,因为言事忤逆了朝廷,被发配到连州,阳城送他到郊外。唐德宗觉得阳城和罪人结党,便于九月二十三(己巳)将阳城贬为道州刺史。阳城治理州民就像治理家人一样,州里的赋税上缴得不够份额。观察使多次横加指责,阳城便给自己考绩评判说:“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观察使派判官去督促租赋。判官到了道州,阳城早已先把自己关进监狱。判官大吃一惊,急忙到监狱去看望他,说:“使君何罪!我只是奉命来问候安好而已。”判官逗留了一两天没走,阳城也不回家。馆门外有个倒在地上的门扇,阳城干脆昼夜坐卧其上。判官心里很不自安,只好告辞离去。观察使后来又派别的判官去处理这事,那判官干脆带着妻儿在路上逃跑了。


冬十月二十一(丁酉),通王李谌去世,他是唐德宗第三子。


十月二十四(庚子),夏州节度使韩全义上奏,说他带兵在盐州西北打败吐蕃。


也在十月(《旧唐书》作癸酉,但十月无癸酉),因为年景很坏,谷价昂贵,朝廷拿出太仓的三十万石谷粟,开场贱卖给灾民。


十一月十四(己未),西川节度使韦皋进献《开西南蛮事状》十卷,叙述他恢复南诏国的始末。


十二月十三(戊子),退休致仕的太子少师郢国公韦伦去世。韦伦是开元和天宝年间朔方节度使韦光乘的儿子。他少年时靠门荫经累授出任蓝田县尉。因为他在任上办事勤快,恪守职责,所以杨国忠署任他为铸钱内作使判官。杨国忠仗恃权势和恩宠,又想骗取名望,便征用了很多州县的农夫,让他们铸钱。农夫本来就不是铸钱工匠,无端被招来做这事,因此经常遭到鞭箠责罚,搞得没法过日子。韦伦跟杨国忠说:“铸钱必须找内行的。现在强迫农夫百姓来做这事,既费力又没效果,还遭人诽谤。还是应该在街市估价悬赏,招募内行的工匠来做。”杨国忠采纳了后,果然使用的人减少,而铸钱的数量却增多了。天宝末年,宫内几乎没有一天不大兴土木,负责工程的官吏趁机为奸。韦伦于是亲自监工,节省了好几倍费用。他接着改任大理评事。


刚好遇上安禄山反叛,唐玄宗到蜀郡逃难,拜韦伦为监察御史和剑南节度行军司马,兼任置顿使判官,很快又改任屯田员外兼侍御史。当时内宫禁军相继来到蜀郡,在当地侵暴百姓,很难控制。韦伦清廉节俭,以身作则感化大家,蜀郡西川都赖他得以治理。他最终遭到宦官的诋毁,被贬为衡州司户。当东都和河南失陷,漕运断绝时,度支使第五琦推荐韦伦有理政的能力,朝廷因此拜他为商州刺史和荆襄等道租庸使。当时襄州裨将康楚元和张嘉延聚众为盗,有贼众万余人,自称东楚义王。襄州刺史王政弃城逃走。张嘉延又往南袭破江陵,汉、沔一带的运输也被断绝,朝廷严重缺乏粮食。韦伦于是调动兵力进驻邓州地界,贼党有来投降的他都热情接待。几天后,康楚元的部众有点怠惰,韦伦趁机进军出击,生擒了康楚元献给朝廷,其余贼众都逃散了。韦伦因此收取租庸钱物二百万贯,并没有多少损失。荆、襄二州平定后,唐肃宗下诏任命崔光远为襄州节度使,内征韦伦为卫尉卿。十来天后,他又以本官兼任宁州刺史和招讨处置等使,很快又兼任陇州刺史。


乾元三年(760),襄州大将张瑾杀了节度使史翙作乱。唐肃宗任命韦伦为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襄邓等十州节度使。当时宦官李辅国秉权用事,很多节度使都出自他的门下。韦伦因为得到朝廷公开任用,就不肯去私下拜谒李辅国。结果韦伦尚未赴任就被改任秦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州防御使。当时吐蕃和党项年年入寇,边将疲于奔命。韦伦到了秦州,屡次和胡虏作战。因为兵力太少,又无外援,所以屡次失败,因此被接连贬斥,成为巴州长史和思州务川县尉。


唐代宗即位后,起用他为忠州刺史,后又历任台、饶二州。因为宦官吕太一在岭南伪造诏令招募士兵作乱,朝廷任命韦伦为韶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韶连柳三州都团练使。最终他遭到吕太一使用贿赂和反间计的暗算,被不断贬斥,成先后为信州司马、虔州司户、隋州司户、随州司马。遇到大赦后,他旅居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十多年。


唐德宗即位后,开始选拔胜任出使西域的人,于是内征韦伦为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持节出任通和吐蕃使。韦伦到了吐蕃,首先向他们宣谕皇恩,然后讲述国家的威德如何远播四方。吐蕃人听了很满意,赞普还派人到长安入献地方特产。出使回来后他升迁太常卿兼御史大夫,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他再次进入吐蕃,成果既让朝廷满意,也让西蕃敬服。他还多次上疏直言朝廷为政的得失。后来又遭到宰相卢杞的嫉恶,他改任太子少保,经累加成为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士兵动乱时,唐德宗到奉天避难。当卢杞、白志贞、赵赞等人贬官,关播罢相成为刑部尚书时,韦伦在朝堂呜咽,哭着说:“宰相不能辅弼朝廷,和谐民众,使得天下一至于此。他却还出任尚书,天下的公理究竟在哪里?”听到这话的人无不对他敬畏。他跟从御驾前往梁州。唐德宗回京后,又想提擢启用卢杞为饶州刺史。韦伦又上表恳切表示不行,深为忠正人士称叹。因为年逾七十,他上表请求退休,朝廷因此改任他为太子少师,让他退休致仕,封郢国公。当时李楚琳以仆射的身份兼卫尉卿,李忠诚以尚书的身份兼少府监。韦伦上言说:“李楚琳是个凶残逆徒,只对蕃戎丑类忠诚,没资格位列清班。”他又上表请求设置义仓,防止水旱灾害造成的危害,还请求唐德宗选择贤良安排在身边。他又说吐蕃毫无信用,朝廷必须严加防备,不可轻易相信他们。唐德宗总是对他十分礼遇。


韦伦居家孝友,抚养弟侄以慈爱著称。这时他去世,终年八十三岁。唐德宗追赠他为扬州都督。


十二月二十四(己亥),南诏王异牟寻派使者来庆贺正旦。


十二月二十七(壬寅),明州将领栗锽杀了刺史卢云,引诱山里的越人作乱,攻陷不少浙东州县。


这年冬季没雪,京师发生饥荒。也在十二月(《旧唐书》作癸酉,但本月无癸酉),朝廷拿出东都含嘉仓的七万石谷粟,开场贱卖,用以赈济河南饥民。


贞元十五年即公元799年春正月初九(甲寅),雅王李逸去世。他是唐代宗第二十子。正月十七(壬戌),郴州蓝山发生山崩。


正月二十九(甲戌),浙西观察使李若初去世。李若初是赵郡人。贞观中年并州长史和工部侍郎李弘节的曾孙。他祖父李道谦曾任太府卿。李若初少年时孤苦贫困,最初出任转运使刘晏下属低微的多余散职。刘晏判官包佶看重他的勤干,把女儿嫁给他。李若初历任陈州太康令。刺史李芃刚上任时,李若初献计要他收敛多余钱物,用来交结权贵,因此得到李芃的厚遇。多年后,李芃升迁河阳三城使,奏请李若初担任他的从事,并把军中的很多事情都交给他。李若初经累授出任检校郎中、兼中丞、怀州刺史。他后来转任虢州刺史,但因事被观察使弹劾,免官归第。许久后,他出任衢州刺史,后迁任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福建都团练使。不久他又改任越州刺史,兼任浙江东道都团练观察使。贞元十四年(798)秋,他取代王纬为润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江都团练观察、诸道盐铁转运使。他善于吏道,性格严苛强硬,约束部下,官吏对他都很畏服。他在整顿盐法方面,颇有对市场的管理手段。这时他生病去世,唐德宗为他取消一天朝会,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二月初一(乙亥),唐德宗因为年景很糟,取消了这年的中和节宴会。


二月初三(丁丑),宣武军节度使、检校左仆射、平章事、汴州刺史董晋去世。董晋字混成,是河中卢乡人,靠明经及第。至德初年(756),唐肃宗自灵武临幸彭原,董晋上书谒见,被授任校书郎和翰林待制,经两转后成为卫尉丞,不久出朝任汾州司马。没多久,刺史崔圆改任淮南节度使,奏请董晋以本官摄理殿中侍御史,担任他的判官。很快董晋又回归朝台,授予本官,升迁侍御史、主客员外郎、祠部郎中。唐代宗大历中年,兵部侍郎李涵送崇徽公主去回纥,奏请董晋为判官。出使回来后,董晋官拜司勋郎中,后来历任秘书太府太常少卿监和左金吾将军。十多天后,唐德宗嗣位,改任他为太常卿,又改任右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知台事。他因为清勤谨慎,所以经常得到升迁。很快他又成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不久后,他加兼御史大夫。朱泚在京师称帝时,派部将仇敬和何望之侵逼华州,董晋放弃华州,奔赴唐德宗的行在,被授予国子祭酒,不久又被派往恒州宣旨慰问。他跟从御驾回京师后,升迁左金吾卫大将军,改任尚书左丞。当时右丞元琇兼领度支使,但被韩滉排挤,遭到贬黜。董晋很看不惯,见到其他宰相,极力为元琇辩护,说他无罪,举朝因此对他十分称道。他后来再次官拜太常卿。


贞元五年(789),他升迁门下侍郎兼同平章事。当时政事取决于窦参,董晋只是接受诏书,唯唯诺诺而已。金吾卫将军沈房遇到弟弟的丧事,在举朝为先帝去世解除丧服后,还穿着丧服进入内阁。唐德宗征求宰相的意见,他们说:“根据礼仪,朝臣如有周年以下的丧事,应该穿騑缦(即没有花纹图案的粗质缯帛),不应该穿浅色的。”唐德宗又问:“南班(即文官部门)也会有这样的官服吗?”宰相们说:“这是惯例,应该会有。”唐德宗趁机向董晋了解冠冕的制度,董晋答道:“古人穿戴冠冕,动作太大身上的佩玉会很响,所以走路要小步,即所谓步趋。《周礼》说:‘堂上接武,堂下步武。’就是至于恭敬的道理。步武有常规,在君王面前的礼仪,只要进趋(即一步一趋)而已。如今有人奔走以致摔倒,其实并非恭敬谨慎的意思。根据礼仪,朝臣穿的都是绫罗官袍,五品以上佩戴金玉带,看重的是文彩画饰,表示对皇上的敬重。所以大禹不讲究衣食而注重黻冕(即丧礼的服饰),对君王和亲人都一样。从前尚书郎口里含香,老莱子身穿彩服,都是这个意思。所以穿絁缦不符合礼制。”唐德宗觉得很有道理,因此下诏说:“常参官入阁时,不得趋走(即奔走);周期以下服丧的官员,禁止穿丧服参加朝会。”又命令官员身穿本品官职的绫袍,该佩戴金玉带的也必须佩戴。董晋就是如此熟悉礼制。


窦参日益骄横傲慢,唐德宗逐渐开始讨厌他。贞元八年,窦参暗示董晋上奏,请求任命他侄儿给事中窦申为吏部侍郎。唐德宗正色地责问他说:“这不是窦参让你上奏的吗?”董晋也不敢隐瞒。唐德宗趁机询问他关于窦参的过失,董晋只好详细奏报。十来天后,窦参贬官,董晋也感到担忧恐惧,累次上表辞让相位。贞元九年夏,他改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东都留守、东都畿汝州都防御使。


刚好汴州节度使李万荣病重,他儿子想趁机作乱。唐德宗任命董晋为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营田、汴宋观察使。董晋接受使命后,只带着幕僚和随从等十数人赴任,都不召集任何兵马。到了郑州,没见到一个从汴州派来迎候的宣武军将吏。董晋身边随从和郑州官吏都很害怕,共同劝阻董晋说:“邓惟恭趁着李万荣病重,接管了军州事务。如今相公到这里了,他还不派人前来迎候。他的意图着实让人捉摸不透。相公还是在这里等等,静观事态的变化。”董晋说:“我奉诏出任汴州节度使,就必须根据敕令赴任,有什么理由妄自逗留!”人们都担心他会遭遇什么不测,而董晋独自恬然,若无其事。到了离汴州十数里地时,邓惟恭才前来迎候。董晋还谦恭地让他不用下马。进城后,他照样将军政委托给邓惟恭。众人都佩服董晋懂得随机应变,而看不透他的高深。


当初,李万荣驱逐刘士宁,取代他成为节度使。因为邓惟恭是他的同乡,得到信任,所以他把军政交给邓惟恭。当他病重时,他儿子李乃想要自称留后作乱。邓惟恭于是和监军密谋拿下李乃,送交朝廷。邓惟恭自以为因此可以接替李万荣,所以不肯派人去迎候朝廷派来的继任,想以此把董晋吓跑,希望他不敢过来。没想到董晋这么快就来了。董晋快到时他才出迎,然而心里还经常怏怏不乐,最终因为骄慢违法,暗中图谋不轨,所以被发配流放到岭南。朝廷担心董晋过于温柔懦弱,很快就让汝州刺史陆长源当董晋的行军司马。董晋谦恭简俭,大多事情都因循守旧,所以乱兵开始略感放心。陆长源喜欢改弦更张,因此请求更改以前的旧俗,一心想要更为严苛刻薄,打算用严法节制骄兵。陆长源每件事情都要守法,董晋有时想姑息,陆长源总是更正他。董晋起初都随着他,但到了改革的方案制定后,董晋下令将它取消了。他又委托判官孟叔度处理钱谷的出纳。董晋这时病故,终年七十六岁。唐德宗追赠他为太傅,赐给他家一定的布帛。


董晋死后不满十天,汴州大乱。


二月十一(乙酉),唐德宗任命行军司马陆长源为检校礼部尚书、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军节度度支营田、汴宋亳颍观察等使。陆长源生性苛刻急躁,仗恃才能,小看他人。判官孟叔度则为人轻佻,纵情淫逸,喜欢侮辱将士。他还多次到乐营和妇人们嬉戏,自称孟郎,所以军中都很厌恶他俩。董晋病故后,陆长源掌管留后,扬言说:“将士已松弛怠惰很长时间,现在到了用法律整治军队的时候了!”大家都怕了。有人劝他用点财物犒劳将士,陆长源说:“我哪里用得着仿效河北叛贼,为了节度使的节钺,去花钱收买这些士兵!”依照惯例,主帅去世时,军府要发给军士布料制作丧服。董晋死后,人们请求发给丧服。陆长源起初坚决不肯,后来军士不断要求,陆长源他们便商量说要发给相应的钱。孟叔度提高盐价,用盐当钱付给军士,结果每人不过得到两三斤盐而已。军中无不怨恨愤怒,陆长源也不当回事,毫无防备。就在朝廷下达任命当天,军士作乱,杀了陆长源和孟叔度,割下他们的肉吃,一下子就全吃完了。


陆长源字泳之,是开元和天宝年间尚书左丞兼太子詹事陆余庆的孙子,西河太守陆璪的儿子。陆长源熟悉书史。乾元中年(759左右),他沦陷在河北叛军控制的地区,趁机辅佐昭义军直到节度使薛嵩死后。后来,他历任建、信二州刺史。浙西节度使韩滉兼领江、淮转运使后,奏请任陆长源为检校郎中和中丞,兼任转运副使。他后来被罢免,转为都官郎中,又改任万年县令,接着出朝成为汝州刺史。贞元十二年(796),朝廷授任他为检校礼部尚书、宣武军行军司马,汴州的政事全由他决断。陆长源后来的事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


当得知陆长源的死讯时,朝廷内外都感到惋惜,唐德宗还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


动乱发生后,宣武监军俱文珍觉得宋州刺史刘逸准长久以来一直是宣武大将,很得众心,便写信秘密派人召他过来。刘逸准带兵径直进入汴州,乱兵这才安定下来。刘逸准于是自称留后。


也在二月十一这天,唐德宗任命常州刺史李锜为浙西观察使和诸道盐铁转运使。李锜是李国贞的儿子。闲厩和宫苑使李齐运接受了他的几十万贿赂,因此将他推荐给唐德宗,所以有了这道任命。李锜为政苛刻,搜刮盘剥百姓,用以进奉朝廷,所以唐德宗很喜欢他。


二月十五(己丑,《旧唐书》误作乙丑),唐德宗任命刘逸准为检校工部尚书、兼汴州刺史、宣武节度使,赐名叫刘全谅。


二月二十一(乙未),浙东观察使裴肃上奏,说他在台州生擒明州叛将栗锽,并派人将他押送献给朝廷。朝廷将他在独柳树斩首(《新唐书》说四月二十二乙未,栗锽伏诛;通鉴则说二月初六庚辰裴肃在台州捉获栗锽,将他斩首)。


二月二十九(癸卯),唐德宗因为饥荒年,决定取消三月的群臣宴赏,并下令拿出太仓的十八万石谷粟,到京畿诸县贱卖赈济灾民。


要想知道唐德宗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