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十七:宪宗中兴之七:裴垍谏止对成德用兵与唐宪宗摧毁圣德碑楼

(2018-06-24 10:43:49) 下一个


元和四年即公元809正月初五(壬午),唐宪宗李纯下诏免去山南东道、淮南、江西、浙东、湖南、荆南今年的租税。正月十一(戊子),简王李遘去世。他是唐代宗第八子,于大历十年(775)封鄜王,建中四年(783)改封简王。同时,渤海康王大嵩病故,他儿子大元瑜继立,改元为永德。


这期间,南方闹干旱和饥荒。正月十三(庚寅),唐宪宗任命左司郎中郑敬等人为江、淮、二浙、荆、湖、襄、鄂等道宣慰使,前往赈恤灾民。临行前,唐宪宗告戒他们说:“朕在宫中每用一匹布帛,都要登记在册。只有周济百姓时才不计费用。你们应当记住朕的这番苦心,千万别像潘孟阳那样只懂得饮酒游山而已。”


给事中李藩在门下省办事,每次发现制敕中有不合宜的地方,总是在黄纸末尾批注。胥吏请求他改用连素纸,李藩说:“那样不就成了一般的文状了,怎能算是批敕!” 裴垍向唐宪宗推荐,说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唐宪宗觉得门下侍郎兼同平章事郑絪总是默守成规,看他的脸色办事,便于二月二十一(丁卯)将郑絪罢相,改为太子宾客,然后提擢李藩为门下侍郎兼同平章事。李藩知无不言,唐宪宗因此很器重他。


河东节度使严绶在镇九年,军政和幕僚的任命全出自监军李辅光之手,严绶只是拱手挂名而已。裴垍上奏汇报了这事,请求朝廷派李鄘取代他。三月初九(乙酉),唐宪宗任命严绶为左仆射,任命凤翔节度使李鄘为河东节度使取代他。


同一天,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王士真是王武俊的长子,少年时就骁勇骠悍,称冠军中,而且沉着有谋,办事果断。他曾事奉李宝臣,担任他帐中亲将,李宝臣因此将女儿嫁给他为妻。李宝臣晚年时,考虑自己的几个儿子暗弱,担心身后军权会被诸将所夺,便屡次杀戮部属,结果诸将离心离德。王武俊官位虽卑,然而勇略盖世。李宝臣爱惜他的才干,不忍心杀他。而王士真也暗中结交李宝臣的左右随从,尽力保护他父亲,所以王武俊获免一死。李宝臣儿子李惟岳接任时,尤其信任王武俊,王武俊也尽心匡护辅佐。当李惟岳在束鹿兵败时,他手下的张孝忠和康日知在自己的地盘归附朝廷,得到封官和赏赐。李惟岳那时才开始对王武俊有所猜疑。王武俊也韬光养晦,出入时身边所带也不过三两人。身边人跟李惟岳说:“先相公信任王武俊,将他留给大夫,兼有遗嘱。如今能披肝沥胆为大夫效力的只有王武俊而已。王士真又是大夫的妹婿,我们担保他一定没有异志。如今局势危急,如不能坦诚相待,那时他也像康日知那样,大事就完了!”李惟岳说:“我对待王武俊本来就很优厚,不单凭先公的遗旨。”因此对他毫不猜疑,当即派他带兵攻打赵州。王士真在府衙过夜,和同僚密谋。当王武俊倒戈时,王士真等数人将李惟岳捉了带出衙门,将他缢死。王武俊接着继任节度使,领取节钺,并任命王士真为副大使。


建中年间,王武俊在魏县僣称赵王,任命王士真为司空、真定府留守,出任元帅。当王武俊打败朱滔归顺朝廷时,唐德宗让王武俊兼任幽州卢龙军节度使,任命王士真为副使兼检校工部尚书。唐德宗回京后,进位王士真为检校兵部尚书,出任德州刺史兼德棣观察使,封清河郡王。贞元十七年(801),王武俊病故,朝廷起复王士真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恒州大都督府长史,出任成德军节度、恒冀深赵德棣等州观察等使。不久他又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唐顺宗即位后,他进位检校司空。


王士真辅佐父亲立功,备尝艰辛。继承藩镇大位后,他恬然守善,虽然擅自补任属吏,也不上交租赋,然而每年进贡财货,名为进奉,也多达数十万,比起幽州和魏博二镇,最为承顺。元和元年,朝廷就地加授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他病故,留下五个儿子:王承宗、王承元、王承通、王承迪、王承荣。他长子副大使王承宗自称留后。河北三镇都依照惯例各置副大使,以嫡长子担任,父亲去世后即代领军务。


唐宪宗因为久旱,想降下造福于百姓的德音。翰林学士李绛和白居易上言说:“要想让百姓得到实惠,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免他们的租税。”又说:“宫女除了受到驱使的以外,数量还是太大。朝廷应当节省费用,事情贵在顺从民心。”他们又请求“严禁诸道横征暴敛,以此当作对朝廷的进奉。”还说:“岭南、黔中、福建的风俗,经常掠夺良家妇女,卖给人当奴婢。臣请求对这一做法严加禁止。”闰三月初三(己酉),唐宪宗因此下制,为天下在押囚犯降罪(《旧唐书》说只降京师非杀人的死刑犯),禁止刺史境内的专卖以及诸道诏命之外的进奉,蠲免租税,放出宫人,严禁掠卖,正如二臣的请求。朝廷还减少了飞龙厩马。闰三月十三(己未),长安果然下雨。李绛上表祝贺道:“臣现在才知道: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当初,王叔文的党羽被贬斥时,唐宪宗曾有过诏书说,即使遇到大赦,他的党羽也不许酌量转移到近处。吏部尚书兼盐铁转运使李巽上奏说:“郴州司马程异,很有吏干才能,请朝廷任命他为杨子留后。”唐宪宗准奏。李巽精于督察,即使千里之外的官吏,办事也都战战兢兢,如同李巽就在面前。程异在检核帐簿计册方面,又比李巽更为精明,所以终于得到任用。


魏征的玄孙魏稠十分贫困,只好将祖居典当给人家。平卢节度使李师道请求用私人的钱财为他将祖居赎回。唐宪宗命令白居易起草诏书,白居易奏称:“这事关系到陛下对臣属的激励和劝勉,赎金应该出自朝廷。李师道算是何人,竟敢掠走这一美誉!希望陛下下敕给有司部门,用官钱赎回魏征的原居,还给他的后嗣。”唐宪宗听从了,于是从出内库拿出二千缗钱赎回房产赐给魏稠,并禁止他今后典押房产。


王承宗的叔父王士则因为王承宗擅自接替父职,担心灾祸波及宗族,便和幕客刘栖楚一道自己回归京师。唐宪宗下诏任命王士则为神策大将军。


翰林学士李绛等人上奏说:“陛下继承大位至今已有四年,而储君尚未建立。太子的册封没有确定,将会开启他人觊觎东宫的大门,有违慎重嗣君的大义。这并非承继宗庙和重视社稷的好办法。还希望陛下压抑谦恭的小节,举行至公的大典。”闰三月二十一(丁卯),唐宪宗因此下制立长子邓王李宁为太子。李宁是纪美人的儿子。


闰三月二十五(辛未),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奏请,将太原士兵六百人的衣粮供给沙陀人。唐宪宗准奏。


夏四月初三(戊寅),国子祭酒冯伉去世。


四月初七(壬午),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均仗着朝里有宦官撑腰,在唐宪宗下制禁止后仍然进奉银器一千五百余两。翰林学士李绛和白居易等人上奏说:“裴均想以此试探陛下禁止进奉的决心。希望陛下退还给他。”唐宪宗立刻命令将银器交给度支藏入左藏库。他接着又颁旨晓谕进奏院说:“今后诸道有所进奉时,不许申报御史台。有人前来了解的,马上将他们的姓名奏闻朝廷。”白居易又因此进谏,但唐宪宗不听。


四月初九(甲申),唐宪宗让皇太子搬到少阳院居住。同时,武功人张英奴撰写《回波辞》迷惑大众,被朝廷处以杖刑杀了。


唐宪宗想要改革河北诸镇节度使世袭的弊病,便趁着王士真的死,想要朝廷直接任命继任,如果对方不从就打算兴师讨伐。裴垍说:“李纳专横跋扈,对朝廷非常不恭,而王武俊却有功于国。陛下先前允许李师道接替他父亲李纳,今天却要夺走王承宗的继任权。这样做违背常理,对方一定不服。”朝臣看法不同,因此长久不能决定。唐宪宗征求翰林学士们的意见,李绛等人回答说:“河北不遵从朝廷的声威教化,谁不为此感到愤概感叹。然而现在去对付他们,恐怕未必能成。成德军自从王武俊以来,父子相承已达四十多年,人们也都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何况王承宗已经总领军务,一旦换了他,恐怕他未必奉诏。又有,范阳、魏博、易定、淄青也都是世袭相传,和成德一样。他们一旦得知朝廷直接任命成德的继任人,必定内心很不自安,到时也许会暗中互相勾结。虽然张茂昭(易定节度使)曾请求朝廷直接任命,也恐怕并非诚心如此。现在国家任命节度使取代王承宗,张茂昭作为邻道节度使,会觉得是他的建议奏效,进退对他都很有利。如果朝廷任命的人十分胜任,他就自以为有功。如果王承宗拒绝诏令,张茂昭也可能暗中和王承宗勾结。这事有关国家的体面,朝廷也不能马上就顺了王承宗!那时就必须派兵四面攻讨,也就必须给将帅加官晋爵,给士卒发放衣服军粮。到时他(张茂昭)按兵不动,首鼠两端,坐观胜负,而劳民伤财的弊病全得由国家承担。如今江、淮一带又有水灾,官府和民间全都困难衰竭,真不能轻易谈论军旅的事。”


左军中尉吐突承璀想迎合唐宪宗的旨意,趁机夺了裴垍的大权,因此请求亲自带兵出讨。唐宪宗犹疑未决,宗正少卿李拭上奏称:“王承宗不可不讨。吐突承璀是陛下亲近和信任的大臣,朝廷应当将禁兵交给他,让他统领诸军,谁敢不服!”唐宪宗将他的奏折出示给翰林学士们看,还说:“这是个奸臣。他明知朕想要任命吐突承璀为将,所以呈上这一奏折。你们都记住了,今后千万不要让他得到进用。”


昭义(泽潞)节度使卢从史遭遇父丧,朝廷长久没有起复他。卢从史很害怕,便通过吐突承璀跟唐宪宗游说,请求率领本军讨伐王承宗。四月十七(壬辰),朝廷起复卢从史为左金吾大将军,其他职位不变。


四月二十一(丙申),抚州山人张洪头戴帽冠,脚穿鞋履,骑着牛到光顺门献书。朝廷发现那书没有可采的地方,就把他打发走了。四月二十五(庚子),唐宪宗下制,要求将已故太尉西平郡王李晟编入皇家宗室属籍。同时,他任命太常卿李元素为户部尚书兼判度支,商州刺史元义方为福建观察使。四月二十九(甲辰),唐宪宗任命兵部侍郎权德舆为太常卿,并赐金紫官服。他还任命御史大夫高郢为兵部尚书,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李夷简为御史中丞。


当初在平凉和吐蕃会盟时,副元帅判官路泌和会盟判官郑叔矩都沦落在吐蕃。后来吐蕃请和,路泌的儿子路随三次到宫阙号哭上表,乞求朝廷同意吐蕃的请求。唐德宗因为吐蕃人奸狡多诈,没有答应。到这时,吐蕃又派人请和,路随又五次上表,并到执政大臣那里哭着请求;裴垍和李藩也都向唐宪宗进言,请求答应他们的请和。唐宪宗同意了。五月,他派祠部郎中徐复出使吐蕃(《新唐书》说,七月十九癸亥,吐蕃请和。也许吐蕃七月再次派人前来)。


五月十六(辛酉),刑部尚书郑元去世。郑元是进士及第,经累迁官至御史中丞。贞元年间他成为河中节度使杜确的行军司马。杜确去世后他继任节度使,后来入朝官拜尚书左丞。元和二年(807)他转为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元和三年春,他升迁刑部尚书兼京兆尹。九月,他再次兼判度支,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不变。郑元生性严格刚毅,颇有威严,办事果断,胜任重职,时人都称赞他能干。元和四年他因病辞职,守本官,个把月后就去世了。


五月二十二(丁卯),盐铁使兼吏部尚书李巽去世。李巽字令叔,是赵郡人。他少年时苦心为学,以明经考试调补华州参军,因登科出类拔萃,被授鄠县尉。他在台省历任官职,由左司郎中出朝任常州刺史。一年后,他被召回朝廷任给事中,不久出任湖南观察使,任上锐意求治。五年后,他改任江西观察使,加检校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李巽以律法要求属下,所以官吏不敢欺罔,任何违法的事他必定纠察。唐顺宗即位后,他入朝成为兵部侍郎。司徒杜佑判度支盐铁转运使时,觉得李巽精通吏治,奏请他为副使。杜佑辞去重位后,李巽便专领度支盐铁使。盐铁专卖的管理大家都知道很难,唯有唐代宗大历年间仆射刘晏管理得很好,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很可观。李巽掌管盐铁使才一年,收入就类似刘晏,第二年就超过了,第三年竟增加了一百八十万贯。依照旧制,每年必须从江淮运送五十万斛大米抵达河阴,但实际上长期达不到这个数字,唯有李巽掌管度支的三年里达到。他接着升迁兵部尚书,翌年改任吏部尚书,度支盐铁使如故。


李巽精于吏治,主要是他的天性使然。即使在自己家里,他也设置桌几和帐簿,就像在公署办公那样。手下的胥吏有过失时,他丝毫不予宽贷,所以官吏虽在千里之外,办事也都战战兢兢,犹如李巽就在面前。当初,程异因为投靠王叔文而遭到贬斥。李巽知道他很有吏干,便上奏启用他,唐宪宗也不反对。程异在检查核对帐簿方面,又比李巽还要精明,所以度支的成功,跟程异也有很大关系。李巽任吏部尚书时卧病在家,郎官们一道前来探望。李巽起初不说自己生病,还和他们讨论财政事务以及商业的功利,结果那天晚上他就病故了。然而他生性强悍,狡猾凶恶,十分苛刻嫉妒。他利用唐德宗的愤怒,谋害了窦参,舆论都为窦参喊冤。当初,窦参任宰相,很不喜欢李巽,将他从左司郎中位置上支出担任常州刺史,并催促他上路。没几个月,窦参被贬为郴州司马。不久,李巽又从给事中的位置上出任湖南观察使,而郴州是他的下属州郡。宣武军节度使刘士宁因为擅自袭取父亲的位置,舆论认为不行,但朝廷不得已还是授任了他。当窦参被贬时,刘士宁曾送了数千匹布帛给窦参。李巽在湖南,便将这事详细奏闻朝廷,说窦参暗中和藩镇勾结。唐德宗勃然大怒,于是赐窦参死。窦参死得的确冤枉。李巽在江西巡察时,全凭他的喜怒之情,因而无罪被杀的人很多。这时他病故,终年七十一岁。唐宪宗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


六月初三(丁丑),唐宪宗任命河东节度使李鄘为刑部尚书,兼诸道盐铁转运使取代李巽。他还任命灵盐节度使范希朝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朝臣们都觉得沙陀人在灵武,而灵武又靠近吐蕃,担心他们会反复。他们又怕沙陀部落人多,会导致灵州谷价上涨。朝廷于是下令,让沙陀人全都跟随范希朝前往河东。范希朝挑选了一千二百骁骑,号称沙陀军,任命军使率领跟随自己,而把其余沙陀部众安置在定襄川。于是沙陀领袖朱邪执宜开始驻守在神武川的黄花堆。


同时,唐宪宗任命右卫上将军王佖为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兼灵盐节度使,取代范希朝。


六月二十六(辛丑),朝廷规定五岭以北的银矿任人开采,禁钱命令只局限在岭南地区。


左军中尉吐突承璀兼领功德使。他大规模兴修安国寺,并奏请竖立圣德碑,高度和大小都按照《华岳碑》(即建于汉桓帝延熹八年的《汉西岳华山庙碑》)的标准。他先建了碑楼,然后请唐宪宗下敕令让翰林学士撰写碑文,还说:“臣已准备了一万缗钱作为他们的酬劳。”唐宪宗让李绛书写,李绛上言说:“尧、舜、禹、汤,都未曾立碑称赞自己的圣德。只有秦始皇在巡游经过的地方,铭刻高大的石碑称述自己的丰功伟绩。不知陛下打算效法何人!况且叙述修建寺庙的精美,不过让观赏游览的人们感到壮丽辉煌而已,哪里又能为陛下的圣德增光!”唐宪宗阅览奏折时,吐突承璀刚好在身旁。唐宪宗马上命令他拉倒碑楼。吐突承璀说:“碑楼很大,无法拉倒。还请慢慢拆毁。”希望拖延时间,以后再找机会商量。唐宪宗抬高嗓门严厉地呵斥说:“多用些牛拉倒!”吐突承璀不敢再说什么了。后来总共用了一百头牛才拉倒了这碑楼。


要想知道唐宪宗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