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十六:永贞改革之二:唐顺宗即位与王叔文用事

(2018-06-11 15:56:11) 下一个


贞元二十年即公元804夏四月十七(辛酉),太子宾客齐抗去世。齐抗字遐举,是天宝中年平阳太守齐浣的孙子。他父亲齐翱在小官任上去世,因齐抗的缘故被追赠国子祭酒。齐抗少年时隐居在会稽的剡中读书,写文章方面尤其擅长起草书信奏折。唐代宗大历中年,寿州刺史张镒聘他为判官。他熟悉吏事,很有文采,深得张镒的器重。建中初年(780),张镒任江西观察使,齐抗也跟随他在幕府供职。建中三年,张镒自中书侍郎平章事出镇凤翔,奏请齐抗为监察御史,仍然担任他的宾佐。幕中的筹画大多出自齐抗。唐德宗李适在奉天时,张镒被李楚琳杀害,齐抗逃到唐德宗的行在,被任命为侍御史,十来天后改任户部员外郎。宰相萧复任江淮宣慰使时,聘用齐抗为判官。唐德宗回京后,因为经历了大乱,全国又遭遇旱蝗灾害,所以国用耗竭。盐铁转运使元琇觉得齐抗有才能,便奏请他任仓部郎中,管理江淮盐务。贞元初年(785),齐抗出任水陆运副使,督察江淮漕运供给京师。不久他升迁谏议大夫,接着任处州刺史,后转潭州刺史和湖南都团练观察使。不久他入朝担任给事中,又成为河南尹,历任秘书监和太常卿,并取代郑余庆为中书侍郎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先前,每年吏部选拔官员进行试判时,让另外的官员复审,然后评定上下。复审后,中书门下省上奏拟定官选。这种做法逐渐变成惯例。齐抗上奏说:“吏部尚书和侍郎,已是朝廷精选的考官,不应当再挑选其他考官复审。”那年其他考官试判后,朝廷便让吏部侍郎自己复审,一年后又设置考判官,都是因为齐抗上奏的结果。按照惯例,礼部侍郎掌管贡举,他们的亲朋故友则参加考功册试,称作“别头举人”。齐抗也上奏,将这做法取消了。不久他又上奏裁减诸州府的别驾、田曹、司田官以及各部门有双曹的职位,还裁减中书省办事官员以及众多胥吏。很快朝廷又加他监修国史。齐抗虽然饱读书籍,却缺乏远见和大略,在任上总是追求纤细完美,到晚年更是如此,所以舆论对他的狭隘和苛刻颇有非议。后来他生病,上表请求罢相。唐德宗于是改任他为太子宾客,也不要他上朝谢恩。这时他去世,终年六十五岁。唐德宗追赠他为户部尚书,又赐给他家二百匹绢。


四月二十二(丙寅),吐蕃使臧河南观察使论乞冉等五十四人来长安上朝进贡。同时,唐德宗为陈许节度赐名号为忠武军。


五月初一(甲戌),唐德宗取消在宣政殿的朝会。次日,他任命史馆修撰兼秘书监张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担任入吐蕃吊祭使,前往吐蕃吊唁春季去世的赞普。


左金吾大将军李升云率领禁兵镇守咸阳。这期间他得了重病,他儿子李政諲和虞候上官望等人阴谋效法崤山东部的藩镇,指使将士上奏,要李政諲摄理父亲的职位。六月初九(壬子),李升云病故。六月十一(甲寅),唐德宗下诏削去李升云生前的官爵,籍没他的家室。


七月初一(癸酉),长安下大冰雹。七月十九(辛卯),福建观察使柳冕上奏,请求在泉州地界设置万安监牧,设置五个群牧,近万的马牛羊全取自他管辖的区域,由监史负责。


八月初六(戊申),唐德宗任命房州刺史郄士美为黔中观察使。


这期间,昭义节度使李长荣去世。唐德宗派中使带着手诏授任本军大将接替他,只要是军士拥戴的当即授任。当时大将来希皓被大家敬服,中使准备将留后的任命诏书给他。来希皓跟大家说:“如果是根据昭义军将士的意思,那可以是我。但我当不了节度使。即使朝廷送一束草过来,我也必定恭敬事奉。”中使说:“我当面奉诏,可以全权决定,只要将士选出大将校,我就能授予他节度使的节铖。朝廷不会再派别人。”来希皓坚决推辞。兵马使卢从史本来位居第四。他暗中和监军联结,这时出来说:“如果来大夫不肯受诏,那么我请求暂时接管这支军队。”监军说:“卢中丞如果愿意,这也符合圣旨。”中使因此从怀中取出手诏授给了他。卢从史捧着手诏,两次下拜,还行了舞蹈之礼。来希皓马上回到同僚的位置,面朝北庆贺。军士全都集中一块,没人提出什么异议。八月十七(己未),唐德宗正式下诏,任命昭义兵马使卢从史为检校工部尚书,兼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泽潞磁邢洺观察使。


九月初九(庚辰),唐德宗在马璘山池宴请群臣。也在九月,太子李诵得了风疾,不能说话。


冬十月初三(甲辰),朝廷在景州南皮县设置唐昌军。十月初十(辛亥),易定节度使张茂昭来长安上朝。十一月二十六(丁酉),唐德宗任命监察御史李程、秘书正字张聿、蓝田县尉王涯一道为翰林学士。十二月初,吐蕃、南诏、日本国都派使者到长安朝贡。十二月三十(庚午),唐德宗任命桂管防御使颜证为桂州刺史兼桂管观察使。这年冬季,长安下木冰(估计是树枝上结了很多冰块)。


永贞元年即公元805年春正月初一(辛未),唐德宗登御含元殿接受朝贺。诸王和亲戚都上殿朝贺,只有太子因病不能前来。唐德宗为此悲叹哭泣,因此生病,病情日益加重。之后的二十多天里,内宫和外间没有联系,群臣都不知道两宫(即皇帝和太子)是否安好。唐德宗生病期间,诸王和亲戚都曾来侍奉医药,只有太子卧病不起,无法侍奉。唐德宗弥留之际,想见太子,哭泣了很长时间。


正月初六(丙子),朝廷任命浙东观察判官凌准为翰林学士。


正月二十三(癸巳),唐德宗在会宁殿驾崩,享寿六十四岁。唐德宗李适是唐代宗的长子,母亲是睿真皇后沈氏,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癸巳)生于长安大内东宫,并于同年十二月拜特进,封奉节郡王。沈氏在开元末年选入东宫。安禄山之乱时,唐玄宗到蜀郡避难,来不及跟随他逃亡的亲王和妃妾都被叛军捉捕,关押在东都的掖廷。唐代宗攻克东都后,得到沈氏,把她留在宫中。史思明再次攻陷东都后,沈氏就再也不知去向了。唐代宗即位那年五月,封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八月,他改封雍王。当时史朝义还占据东都。十月,唐代宗派李适和各路大军在陕州会合,大举讨伐叛军。十一月,官军在洛阳打败叛军,进而收复东都,河南得以平定。史朝义逃到河北,李适又分命诸将追赶,不久叛军大将李怀仙就砍下史朝义的首级进献,河北平定。李适作为元帅因功官拜尚书令,实封二千户食邑,与郭子仪等八人图像都上了凌烟阁。广德二年(764)二月他被立为皇太子。唐德宗后来的事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


《旧唐书》的史臣是这样评价他的:“德宗皇帝最初总理万机时,励精求治,如饥似渴地寻求良政,无微不至地关怀百姓。他庄重地听取忠谠直言,谦恭地访求众多人才。他刚即位时,除去没有名目的费用,撤销可有可无的闲官;放出永巷的嫔妃,遣送文单的驯象;减少太官的膳食,警诫服玩的奢侈;遗弃围猎的鹰犬,放出歌舞的优伶;停止酒水的专卖,杜绝藩镇的贡奉。于是百神得到顺序祭祀,五典得到先后遵从。他登御正殿而策试贤良,驾驭臣属而治理畿甸。这些都是先前贤王施行的仁政,有国之人谋划的宏图。如果就此实行,有谁还敢非议?加以他天才秀茂,文思雕华。他在金銮殿的挥笔文翰,不亚于淮南王刘安的作品;他在处理政事时的文墨,也无愧于杨雄的陇坻之书。德宗的文化中兴,远高过前代;二南三祖(估计指《诗经》里的周南和召南,以及曹魏的太祖曹操与世祖曹丕和烈祖曹睿,皆以文学著称),岂能强过此时。然而王霸的事迹各不相同,淳朴和浑浊也代代变化,分析事理得审时度势,斟酌比较十分困难。如果在时事艰难的岁月,轻信低鄙人士的言论,那么历观近世,无不败亡。德宗在还是亲王的年轻岁月,也曾担任过统帅,所以当他登基那时,颇有经纶之才。所以从最初罢免郭令公(郭子仪)的兵权,接着听信杨炎荒谬的谋略,到最终想要中央集权和束缚藩镇武将,他开始了对襄汉的征讨,和对恒阳的取代;结果闹得不得不御驾出逃,任命的将领星罗棋布。耗尽国库的费用不足以支撑军队,竭尽民间的财力没听说打败过贼兵。一旦德音扫地,愁叹连连,最终导致五盗僣越,自称天王;二朱作乱,凌辱宗社。奉天的窘迫,令人泪下,罪已的诏书,补之何益。幸赖忠臣协心戮力,厄运再转昌盛。虽然知道是非,最终驱逐了杨炎,然而他仍然听信奸佞,一直不忘卢杞。听信张延赏的私怨,他还夺去李晟的兵符;听取裴延龄的奸谋。他也罢免了陆贽的相位。知人的帝王算是圣哲,他果是如此吗!到贞元年间,王道就衰落了。”


唐德宗驾崩时,宦官们仓促之间,急忙召翰林学士郑絪和卫次公等到金銮殿起草遗诏。有些宦官说:“禁中有些议论,说到底立谁还没最后决定。”大家都不敢说什么。卫次公当即表示:“太子虽然有病,但毕竟是嫡长子,也是朝廷内外归心的人。除非万不得已,还是应当立广陵王。不然必定会引起大乱。”郑絪等人也都附和,于是这事就定了。卫次公是河东人。太子李诵知道人们还有疑虑,便穿上紫衣和麻鞋,挺着病体出了九仙门,召见诸位军使,人心这才粗略安定。正月二十四(甲午,《旧唐书》说宣读遗照是前一天,不太可能),朝廷召集群臣来到宣政殿,宣读唐德宗的遗诏:说皇太子应当在灵柩前即位。太子身穿缞服出来接见百官。同一天,朝廷将唐德宗的灵柩搬到太极殿。


正月二十六(丙申),朝廷为唐德宗发丧,群臣都身穿缟素。皇太子李诵在太极殿即皇帝位,成为历史的唐顺宗。卫士们还有怀疑,大家都惦着脚跟伸长脖子张望,然后说:“真是太子!”因而高兴地都流了眼泪。


当时,唐顺宗失去声音,不能决定政事,经常身居宫中,放下帘帷,身边只有宦官李忠言和昭容牛氏在左右侍候。百官奏事,他都只能在帘帷后表示准奏。唐德宗病危时,翰林待诏王伾先入宫,然后用唐德宗的名义去召他的亲信王叔文,在以后的日子里都让他在翰林院里决定政事,王伾再将王叔文的意思转告李忠言,然后书写唐顺宗的诏书下达。最初没人知道是这么回事。朝廷让杜佑摄理冢宰。


正月三十(庚子),群臣上书请求唐顺宗临朝听政。二月初三(癸卯),唐顺宗首次在紫宸门接受百官的朝见。次日(甲辰,《旧唐书》误作甲申),朝廷任命河阳三城行军司马元韶为怀州刺史兼河阳怀州节度使。二月初六(丙午),朝廷裁减翰林院的医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等四十二人。


二月初九(己酉),朝廷加授义武(即易定)节度使张茂昭为同平章事。当时,张茂昭来长安上朝,所以朝廷表示对他的恩宠。当夜,太白犯昴(即金星在昴宿附近,不吉的天象)。


二月十一(辛亥),朝廷任命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兼同平章事。王叔文想要执掌国政,所以首先让韦执谊为相,自己在宫中掌权用事,和他里外一唱一和。


二月十二(壬子),淄青节度使李师古带兵进驻滑州东境,威胁滑州。当时为唐德宗告丧的使者尚未抵达各道,义成军有个牙将从长安回来,带回唐德宗的死讯。节度使李元素觉得李师古是邻道节度使,想表示跟他亲密无间,便派人暗中将遗诏内容转告他。李师古打算趁着国丧侵吞邻道,于是召集将士,跟他们说:“圣上万福,而李元素忽然假传遗诏。这分明是造反,我们必须出击。”于是杖责李元素的使者,派兵进驻曹州,并请求向汴州借路。宣武节度使韩弘派人跟李师古说:“你真敢越过我的疆界为盗吗!我正等着你过来,可别说空话大话!”李元素向韩弘告急,韩弘派人跟他说:“有我在此,李公不用担心。”有人警告他说:“淄青兵马正在砍除荆棘,平整道路。看来大军马上就到了。请加紧防备。”韩弘说:“如果他真要过来,就不会派人清道了。”没理他。李师古的诡计也用完了,并且得知唐顺宗已经即位,所以决定罢兵。李元素上表请求自贬。朝廷派人到双方抚慰,让他们和解。李元素是李泌的族弟。


彰义(蔡州)节度使吴少诚派人送制作皮靴的牛皮给李师古,李师古则送盐给吴少诚。送货的在偷偷经过宣武地界时被宣武军发觉。韩弘把这些东西都扣留下来,放进自己的府库,说:“根据法律,节度使不能私下互送东西。“李师古他们都很怕他。


二月十四(甲寅),朝廷释放了关在宫里的囚徒严怀志和吕温等十六人。他们都是在平凉会盟时被吐蕃劫持的官员,关在那里很久后才放了回来。唐德宗因为他们太熟悉吐蕃的事情,不想让他们出外,所以将他们关在宫内。到这时唐德宗死了,他们才被放出来。


日本国王和他妻子这时也回国,朝廷赐给礼物后打发他们回去了。


二月二十一(辛酉),朝廷下诏历数京兆尹道王李实为政残暴和横征暴敛的罪行,将他贬为通州长史。诏书下达时,长安市井一片欢呼。李实是道王李元庆的玄孙,靠门荫入仕,经六转官至潭州司马。洪州节度使嗣曹王李皋聘他为判官,后来升迁蕲州刺史。李皋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时,再次起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太子宾客、员外郎。李皋去世后,在新任命的主帅来到前,由李实掌管留后。他克扣军士的衣食,造成军士怨恨谋叛,想杀了他。李实连夜从城墙上垂着绳子逃出来回到京师。朝廷任命他为司农少卿,加检校工部尚书和司农卿。


贞元十九年(803),他出任京兆尹,其他官职不变,很快又封嗣道王。自从担任京兆尹后,他仗恃恩宠,强硬刚愎,不顾律法,人们无不对他侧目愤怒。贞元二十年春夏都闹旱灾,关中歉收严重。李实为政苛刻残暴,一心都在如何聚敛财富,进奉朝廷,巩固自己的恩宠之上,百姓的困苦和诉求,他全不放在心里。入宫应对时,唐德宗问他民间疾苦,李实上奏说:“今年虽然干旱,但收成还很好。”于是不肯为百姓减免租税,结果弄得民众贫困潦倒,又没地方诉苦,只好拆屋变卖瓦片木料,甚至卖了麦苗缴纳赋敛。优伶成辅端利用戏曲描述民间的艰苦,作了些歌谣,其中有:“秦城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五硕米,三间堂屋二千钱。”类似这样的有数十篇。李实得知后勃然大怒,上言指控成辅端诽谤国政,唐德宗马上下令把他杀了。当时人们都说:“古时的瞽诵箴谏,就是利用诙谐进行讽谏。这是优伶以前经常做的事。朝廷设置鼓励进谏的谤木,或向割草砍柴的人了解,本来就是为了下情上达,保存讽谏。所以朝廷不能给成辅端加罪。”唐德宗也深感后悔。京师民众无不切齿痛恨李实。


按照惯例,京兆府官员必须回避台省官员。李实经常在路上遇见侍御史王播,但总不肯回避,照样走他的路。王播责问跟从他的胥吏,结果惹怒了李实,居然上奏将王播贬为三原令。王播上朝谢恩那天,李实还当庭骂他。他凌辱公卿和众多执事,全凭自己的喜怒。被他诬陷后被贬斥的官员相继不断,朝臣既怕也恨他。他又诬奏万年令李众,朝廷将他贬为虔州司马。然后他奏请让虞部员外郎房启代替李众。朝廷升黜官员经常都凭他的意思。他仗势欺人的神色,公然表现在眉宇之间。吏部将要拟用官员时,通常都要保密,朝臣一般也不过问,而李实居然自己跑到选曹去逼迫赵宗儒,还用权势吓唬他。前年,权德舆任礼部侍郎,李实私下推荐人给他,但权德舆没能完全让他满意。后来他干脆拟定二十人的名单逼迫权德舆说:“你可以依此拟定官选。不然的话,我一定会让你去当外官,到时会后悔莫及。”权德舆虽然没有照办,但还是很怕他的诬奏。


这年初,唐德宗下诏蠲免京畿区内拖欠的租赋,但李实违诏征收,造成百姓的极大困弊,很多官吏遭到鞭笞体罚。他百端盘剥,聚敛了三十万贯钱。有些胥吏违反他的命令,他马上就对他们立案审讯。有个乞丐被指控偷了丝发,应当处死。结果没有证据。李实说:“杀了他也不冤屈。”也把他杖杀了。京师民众,不管贫贱穷富都受尽了他的暴虐。唐顺宗在居丧的个把月里,他在京兆府里就杀了十来人,民愤很大。执政大臣不得不考虑将他放逐,于是贬他为通州长史。制令出来那天,街市民众都在袖里藏了瓦片石块,准备在他上路时砸他的脑袋。李实得知,只好从月营门自苑西出城。他出京后,人人相贺。李实后来遇赦转到虢州,在路上病故。这是后话。


二月二十二(壬戌,《旧唐书》误作壬寅),唐顺宗任命太子侍书兼翰林待诏王伾为左散骑常侍,依前仍为翰林待诏;任命前苏州司功参军兼翰林待诏王叔文为起居舍人,也升任翰林学士;任命鸿胪卿王权为京兆尹。


王伾容貌丑陋,一口吴语(江南方言),但唐顺宗很喜爱他。而王叔文常以能办事自诩,多少知道点文义,喜欢谈论政事,所以唐顺宗也比较敬重他,但不能像王伾那样随意出入禁中。王叔文到了翰林,而王伾到柿林院,总和李忠言和牛昭容谋划政事。大抵是这样的情景:王叔文投靠王伾,王伾投靠李忠言,李忠言投靠牛昭容,这些人转相交结。每件政事都要先到翰林院,让王叔文决定可否,然后向中书省宣布,由韦执谊承旨执行。他们的外党则是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负责打听宫外的事情。他们宫内宫外一唱一和,日夜匆匆忙忙,如同疯狂,互相吹捧,自吹是伊尹、是周公、是管仲、是诸葛,狂妄自大,以为天下无人。朝臣的荣辱进退,生于造次,全凭他们随心所欲,根本不顾规章制度。士大夫都很怕他们,路上只能用眼睛交流。平时和他们经常往来的人,相继得到提拔,有时一天里就任命了好几人。他们的党羽或许随便说说,“某人可为某官。”不过一两天,某人就真当了某官。于是王叔文及其十来个党羽的家门,昼夜都是车水马龙。等着要见王叔文和王伾的宾客,往往要在他们住的街坊里的饼肆和酒垆客馆下榻,店主趁机要价,每人得花一千钱才能住上。王伾尤其卑鄙,专门以纳贿为能事,还制作了个大柜子用来存贮金银丝帛,夫妇俩甚至睡在上头(这里可以感觉到司马光对二王八司马的痛恨—编者注)。


要想知道唐顺宗和王叔文他们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