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十一年即公元795年春正月初六(乙亥),岭南节度使薛珏去世。正月二十六(乙未),唐德宗李适任命秘书少监王础为黔中经略观察使,任命卫尉少卿武少仪为邕管经略使。次日,他任命邕管经略使王锷为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使。
二月初五(癸卯),唐德宗任命衢州刺史李若初为福建观察使。
二月初七(乙巳),唐德宗册封嵩邻为忽汗州都督和勃海王。当初,勃海文王钦茂去世时,因为他儿子宏临早死,他的族弟元义继立为勃海王。元义猜忌暴虐,结果被国人杀了。国人立宏临的儿子华屿,成为勃海成王,改元中兴。华屿死后,勃海人又立钦茂的小儿子嵩邻,成为勃海康王,改元正历。
二月十七(乙卯),朝廷在泾州的彰信堡设置潘原县。二月二十六(甲子),九姓回纥骨咄禄昆伽奉诚可汗去世。
三月初二(庚午),司徒兼侍中马燧因病请求罢免侍中,但唐德宗没有答应。次日,唐德宗在曲江亭设宴招待宰相和中书门下两省的供奉官。三月二十一(己丑,《旧唐书》误作乙丑),唐德宗任命吏部侍郎郑瑜为河南和淮南水陆转运使。三月二十八(丙申),诸州按照惯例举荐隐居丘园不求闻达的蔡广成等九人。朝廷授予他们试官,让各地为他们提供官府驿马,到京师后量才叙用。
陆贽被罢相后,裴延龄进一步在唐德宗面前诋毁京兆尹李充、卫尉卿张滂、前司农卿李銛,说他们和陆贽结党营私。那时天旱,裴延龄趁机上奏说:“陆贽等人因为失势而心怀怨恨,跟众人说:‘天下干旱,百姓流亡,度支经常拖欠诸军的粮草,部队的人马也都没有东西吃。这该怎么办?’以此动摇军心。他们的用意并非只是想中伤臣而已。”过了几天,唐德宗到苑中狩猎,刚好遇上一名神策军士诉苦说:“度支部门不给马料。”唐德宗便相信了裴延龄的话,急忙回宫。夏四月二十五(壬戌),唐德宗将陆贽进一步贬为忠州别驾,将李充贬为涪州长史,张滂贬为汀州长史,李銛贬为邵州长史。
当初,阳城作为隐士被内征出任谏议大夫,他接受官职,并不推辞。阳城还没到京师时,人们都想一睹他的风采,说:“阳城必定会极力谏诤,今后怕会死在任上。”阳城到京师后,各个谏官纷纷上言,但都是谈些细小琐碎的事,让唐德宗厌烦透了。而阳城正和两个弟弟以及宾客日夜痛饮,人们看不透他究竟怎么回事,都以为他虚得其名罢了。前进士河南人韩愈写了篇《争臣论》讥讽他,阳城也不介意。有人想造访阳城,趁机责问他。阳城知道他的来意,便一定要和来客喝酒,要么来客先醉倒在席上,要么阳城自己先醉倒在来客怀里,自然也就无法听到来客要说的话了。当陆贽他们被贬斥时,唐德宗的怒气还没消解。朝廷内外无不惶恐,都觉得陆贽他们的罪深不可测,没人胆敢营救。阳城得知陆贽他们被贬斥后,说:“不能让天子宠信重用奸臣,而去杀害无罪之人。”当即带着拾遗王仲舒和归登、右补阙熊执易和崔邠等人守在延英门,上疏理论裴延龄的奸佞和陆贽他们的无辜。唐德宗勃然大怒,想给阳城他们加罪。太子想法营救他们,唐德宗的怒火这才消解了些,然后派宰相去劝谕,并打发阳城他们离开。金吾将军张万福听说谏官跪伏着阁前谏诤,急忙赶到延英门,大声向他们祝贺道:“朝廷出了直臣,天下必定会太平了!”于是向阳城和王仲舒等人轮番下拜,然后接连号呼:“太平万岁!太平万岁!”张万福是武将,年已八十多,自此以后便名重天下。归登是归崇敬的儿子。当时朝廷随时都可能拜裴延龄为相。阳城说:“如果真让裴延龄为相,我将毁坏书写诏命的白麻纸,然后到宫廷恸哭。”李泌的儿子李繁跟阳城相识。阳城上疏历数裴延龄的罪恶时,曾想秘密跟他商量。他觉得李繁是故人李泌的儿子,还让他缮写正文。李繁记住奏折的内容,竟然直接跑去告诉裴延龄。于是裴延龄先去觐见唐德宗,就阳城指责他的事一一辩解。表疏呈上后,唐德宗觉得是一派胡言,不予正式省阅。
四月二十六(癸亥),唐德宗任命兵部侍郎韩皋为京兆尹。次日,他赐给南诏国一道敕书,首次让中书省三名官员奉旨前往宣行,恢复了以前的制度。
四月二十九(丙寅),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上奏,说他派兵击溃奚王啜利等六万多部众。当时奚族人入寇平州,刘济在青都山彻底打败他们。
这期间,回鹘奉诚可汗去世。他没有儿子,国人便立国相骨咄禄为可汗。骨咄禄本姓跌氏,明辩智慧,颇有勇略,自从天亲可汗当政时就掌管兵马,当权用事,大臣们和各位酋长全都畏服于他。他成为可汗后,冒姓药葛罗氏,派使者来长安告丧。他还将天亲可汗以前各位可汗年幼的子孙,都送到长安的宫阙里来。
五月初四(庚午),唐德宗因为干旱,命令中书门下两省过审囚犯。
五月十一(丁丑),唐德宗任命宣武留后李万荣为汴州刺史兼宣武节度副使,负责节度事务;任命昭义左司马兼领留后王虔休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度支营田、潞泽磁邢洺观察使。他又任命朔方留后李栾为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灵盐丰夏四州受降定远城天德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度支营田观察押蕃落等使。
五月十八(甲申),河东节度使兼检校工部尚书和太原尹李自良去世。李自良是兖州泗水人。当初安禄山叛乱,李自良跟从兖郓节度使能元皓,靠战功经累授成为右卫率。他后来跟从袁傪讨伐袁晁和陈庄等草寇,积累战功,官至试殿中监,隶属浙江东道节度使薛兼训。薛兼训移镇太原时,李自良跟他一块去,被授任河东军节度押衙。薛兼训去世后,鲍防取代了他,李自良又成为鲍防的牙将。刚好遇上回纥入寇,鲍防命令大将焦伯瑜和杜荣国带兵出击。李自良跟鲍防说:“回纥人远道而来,求战心切,不能和他们争锋。只要在他们的归路修筑两座堡垒,派兵守卫,坚守不出。胡虏求战不得,军队疲劳,必定会自已撤退。等到他们返回时,我们趁机反击,即使未必能取得大捷,一定也会叫胡虏狼狈逃窜。到时两座堡垒阨住了他们的归路,这才是上策。”但鲍防不听,反而催促焦伯瑜等人出战。结果官军在百井和回纥遭遇,焦伯瑜等人大败而归。李自良因此开始知名。马燧代替鲍防为帅时,奏请李自良为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担任他的军候。李自良勤奋敬业,颇有智谋,深得马燧的信任。建中年间(781左右),田悦反叛,马燧和李抱真率军东讨。李自良作为河东大将,经常率军冲锋陷阵,打败田悦。当朝廷派兵到河中讨伐李怀光时,李自良专领河东军都将领,前后战绩居多。马燧建立功名,很大原因是得到李自良的大力辅佐。
贞元三年(787),他跟从马燧入朝。朝廷罢免了马燧兵权时,唐德宗想让李自良代替马燧。李自良恳切推辞,说自己事奉马燧已久,不想取代他为军帅,因此得到舆论的好评,朝廷因此授任他为右龙武大将军。唐德宗因为河东靠近胡戎,所以在选择胜任的主帅时很难下决心。翌日,李自良进宫谢恩,唐德宗跟他说:“爱卿对马燧保留上下司的情分,的确十分得礼。然而国家北门的寄托,非爱卿不行。”当天就拜他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他在藩镇九年,以简朴节俭和恪守职责闻名,军民和胥吏无不心悦诚服。他虽是戎伍出身,做事却必定要遵循法度,基本不用暴戾强加于人。这时他在任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唐德宗深为嗟叹悲惜,取消了一天朝会,追赠他为左仆射,还送了布帛米粟等丧事赙礼。
李自良死后,监军王定远于五月二十二(戊子)奏请任命行军司马李说为河东留后。李说是李神通的五世孙。
五月二十四(庚寅),唐德宗派秘书监张荐去册封回鹘可汗骨咄禄为腾里逻羽录没密施合胡禄毗伽怀信可汗。
五月二十七(癸巳),唐德宗任命通王李谌为河东节度使,任命李悦为河东节度营田观察留后,兼北都副留守。次日,朝廷首次铸造河东监军印。监军有印,就是从王定远开始的。
六月初,河阳献给朝廷一只白乌鸦。
六月十八(甲辰),晋慈隰观察使崔汉衡去世。崔汉衡是博陵人,他生性沉厚宽博,善于和人交往。他最初出任沂州的费县令。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奏请他为掌记,他经累迁出任殿中侍御史。大历六年(667),他官拜检校礼部员外郎,成为和吐蕃副使,回来后升迁右司郎中,不久改任万年令。建中三年(782),他成为殿中少监、兼御史大夫,出任和蕃使,还和吐蕃使臣区颊赞一道从吐蕃入朝。当时吐蕃大相尚结息残忍好杀,因为经常在剑南战败,一心想洗刷耻辱,所以不肯议和。他的次相尚结赞很有才干和谋略,趁机跟赞普说,要和大唐明确制定边界,让边境百姓得到安宁。赞普同意了,最终让尚结赞代替尚结息为大相,和唐朝和好,并约好于十月十五日在边境会盟。建中四年二月初一戊申,唐德宗任命崔汉衡为鸿胪卿。吐蕃派人来长安朝贡,唐德宗为此加崔汉衡为检校工部尚书,派他再次出使吐蕃。兴元初(784),唐德宗在奉天避难,吐蕃派兵辅佐浑瑊在武功打败朱泚兵马,崔汉衡因功转为检校兵部尚书、兼秘书监、西京留守。没多久,他正式出任兵部尚书,成为东都、淄青、魏博赈给宣慰使。翌年,他成为幽州宣慰使,所到之处都很称职。贞元三年(787),副侍中浑瑊和吐蕃在平凉会盟,吐蕃背约,浑瑊仅以身免。当时没有防备吐蕃的背信弃义,与会的唐朝官员幸免的不到什之一二,士卒也死了数以千计。崔汉衡和一同被俘的官员都被送到河州。尚结赞让人去召他。因为崔汉衡频繁出使吐蕃,所以尚结赞历来看重并信任他。崔汉衡与孟日华和宦官刘延邕一同到了石门,尚结赞接着派五名骑兵将他们护送回去,直到境上。贞元四年七月,他加授检校吏部尚书兼晋慈隰观察使,不久又加都防御使。他的事就不多说了。
六月十七(癸丑),唐德宗任命绛州刺史姚齐梧为晋慈隰都防御观察使,取代崔汉衡。
秋七月初一(丙寅),右谏议大夫阳城因为指责裴延龄的缘故,被改任国子司业。
王定远仗着自己有功于李说,因此专擅河东的军政,随便更换将领。李说不能完全同意,所以两人有了嫌隙。王定远因私怨杖杀了大将彭令茵,还把他的尸体埋在马屎中间。将士们无不愤怒。李说上奏报告了这事。王定远得知后,直接去找李说,拔刀就向他刺去,但被李说走脱。王定远召见诸将,把朝廷敕令以及二十多道告身(即委任状)放在一个箱子里给他们看,说:“朝廷有敕令,让李说前往京师,任命行军司马李景略为留后,诸君也都升官。”大家都向他下拜。大将马良辅偷偷看了箱子里的东西,结果发现都是王定远的告身以及他先后接受的敕令,于是跟大家说:“敕令和告身都是假的,大家不能接受。”王定远跑到乾阳城楼上,呼唤他的麾下,但没人响应。他想翻出城墙逃跑,结果从上面坠下,被枯木树枝撞伤,但没死(通鉴说他重伤而死,但和其它史书书法不一)。不久朝廷下诏罢免了他的官职,将他长久流放到崖州。大将高迪等人和他同谋,李说把他们都杀了。
七月二十六(辛卯),江西观察使兼洪州刺史齐映去世。齐映是瀛州高阳人,他父亲齐圮曾任试太常少卿兼检校工部郎中。齐映进士及第,应试博学宏辞(科举特科)后授任河南府参军。滑亳节度使令狐彰聘他为掌书记,他经累授出任监察御史。令狐彰病重时,齐映为他起草遗表,因此和他商量后事。齐映劝令狐彰上表请求朝廷派人取代,并让他儿子令狐建回归京师。令狐彰都听从了,还将女儿嫁给他。令狐彰病逝后士兵发生动乱,齐映脱身回归东都,接着被河阳三城使马燧聘为判官,并奏请他出任殿中侍御史。建中初年(780),卢杞任宰相,推荐了他,于是他升迁刑部员外郎。刚好张镒出镇凤翔,奏请他为判官。齐映口才很好,能言善辩,也比较了解军事。他因多次论奏,让唐德宗很满意,不久就转为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唐德宗在奉天时,凤翔受到朱泚的逼迫。张镒懦弱,决事迟缓,也不熟悉军事。部将李楚琳慓悍凶暴,军中都害怕他。李楚琳趁机阴谋作乱。早些天,齐映和同僚齐抗觉察出他的阴谋,跟张镒说要早点对付他。张镒没有听从,反而对李楚琳表示宽大,还召他来安慰说:“想让你在外头主持公务。”李楚琳以为他的阴谋败露,当夜起兵作乱,杀了张镒,响应朱泚。军中很多人帮齐映指道,让他逃走,他才得免于难。他于是赶赴唐德宗在奉天的行在,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兴元初(784),他跟从唐德宗到梁州避难。每次经过险要小路时,齐映总要为唐德宗执辔牵马。有一次御马受惊,奔跳得很厉害。唐德宗怕伤到齐映,让他松开缰绳,但齐映坚持不放,搞了很久才止住了马惊。唐德宗问他为何这么做,他说:“御马受惊奔跳,最多不过伤了臣。如果臣松了缰绳,也许就伤害了陛下。那么臣万死也无法逃避罪责。”唐德宗嘉许不已。在梁州时,他官拜给事中。齐映白晰高大,声音高吭清朗。唐德宗从山南(汉中)回京后,常让齐映在左右侍从,有时让他在御驾之前。每到城邑州镇,他总要让齐映宣读诏令,对他非常亲信。那年冬季,他转为中书舍人。
贞元二年(786),他以本官与左散骑常侍刘滋和给事中崔造一同官拜平章事。刘滋为人端庄稳重,默雅寡言;齐映则为人谦和美言,待下很好。他们都无所是非,所以政事大多取决于崔造。没多久,崔造生病,齐映不得不担当国政,这期间他也敢于发表见解。当时吐蕃多次入寇,人心惶惶,很多人都想要唐德宗再次离京去躲避戎狄。齐映上奏说:“戎狄乱华是臣的罪过。如今人心惶恐,都觉得陛下应当整理装束,安排粮食上路。臣听说很少能连续两次获得大福。陛下为何不和臣等好好商量后再决定去留?”因而俯伏在地,痛哭流泪。唐德宗也为之感动。当时给事中袁高忤逆圣旨,齐映接连请求让他出任左丞和御史大夫。
齐映在东都进士及第并通过宏词考试时,张延赏任河南尹兼东都留守,很器重齐映。当齐映为相时,张延赏被罢相,改任左仆射。他多次出些有关时政的主张让齐映实行。当他为亲友向齐映求官时,齐映大多没有答应。张延赏十分恼怒,便到处声言说齐映并非宰相的才器。贞元三年正月,唐德宗将齐映贬为夔州刺史,又转到衡州。贞元七年,他改授御史中丞兼桂管观察使,又改任洪州刺史兼江西观察使。齐映常觉得自己不久前还是辅政的宰相,并无大过而遭到罢免,总希望唐德宗能再次启用他,因此在地方搜刮民财,大量贡奉朝廷,还制作了很多金银器皿想取悦唐德宗。先前,贡献给朝廷的银瓶高达五尺余。李兼任江西观察使时,贡献了六尺的银瓶。到这时,在唐德宗生日那天,又是端午节,齐映献上一只高达八尺的银瓶。这时他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八岁。唐德宗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要想知道唐德宗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