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十五:姑息藩镇之十六:名将骆元光病逝与李万荣自称宣武留后

(2018-05-22 13:12:38) 下一个


贞元九年即公元793年八月初四(庚戌),太尉、中书令、西平忠武王李晟病逝。


八月二十三(己巳),皇太子的长子广陵王李淳纳妃郭氏。


九月初三(己卯),唐德宗李适因为李晟的病逝取消传统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宴会。


冬十月初三(己酉),侍中马燧到延英殿应对。马燧有脚病,唐德宗下诏让他不用下拜。马燧仆倒在地,唐德宗命令宦官扶他起来,并搀着他。唐德宗不让他再拜,还感触地说:“前些日子爱卿和太尉一道进来,如今只剩下爱卿一人了。”说着不禁歔欷泪下。当马燧退下时,唐德宗亲自将他送到阶下。


十月十八(甲子),西川节度使韦皋派他的节度巡官崔佐时带着诏书前往云南,并亲自在丝帛上写信答复云南王。


十月二十七(癸酉),环王国敬献犀牛,唐德宗派人将犀牛送到太庙。


十一月初八(癸未),朝廷在太清宫举行朝献仪式,并于次日到太庙朝享。第二天即十一月初十(乙酉)冬至,唐德宗亲自到圜丘祭祀。他当天回宫,登御丹凤楼,宣布大赦天下。


十一月十六(辛卯),华州潼关镇国军兼陇右节度使李元谅在良原病逝。李元谅即骆元光,本姓安氏,祖先是安息(今伊朗附近)人。他少年时被宦官骆奉先收养,所以姓骆。骆元光长大后成为美髯公。他不但勇敢,还很有计谋。骆元光少年时就从军,在宫廷当宿卫,累积功劳成为试太子詹事。镇国军节度使李怀让奏请任命他为镇国军副使,让他掌管州事。骆元光曾在潼关领军,累计十多年,军士对他都很畏服。唐德宗到奉天避难时,朱泚派部将何望之率领轻骑袭击华州,刺史董晋弃州逃走。何望之于是占据了华州城,将要聚集兵马,断绝东来的通道。骆元光从潼关率领所部,并让义兵趁对方尚未设防,直接前去进攻何望之。因此攻拔了华州,何望之逃回到朱泚那里。骆元光于是修缮城隍,修理器械,召募兵马,没多少天,就得到一万多人,军势更加振作。他因功加授御史中丞。朱泚多次派兵入寇,但都被他打退。当时,尚可孤守卫蓝田,和骆元光形成掎角之势,叛军因此无法穿过渭南往东,这主要是骆元光的功劳。没多久,他升迁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关防御、镇国军节度使,很快又加授检校工部尚书。


兴元元年(784)五月,唐德宗下诏让骆元光配合副元帅李晟进军收复京邑。骆元光进驻浐水西岸,朱泚的大军前来进攻。骆元光身先士卒,奋起直击,击溃了他们。进军到宫苑东面,他与李晟并力奋战,损坏了宫苑城墙进入宫廷。叛军连战皆败,于是他和李晟收复了京师。骆元光将大功让给李晟,自己带兵出去,进驻章敬佛寺。唐德宗回宫后,加授他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实封七百户食邑,赐给他甲第和女乐,还封他一个儿子为六品正员官。


李怀光在河中反叛,断绝河津通道时,唐德宗下诏派骆元光与副元帅马燧和浑瑊一同出讨。当时李怀光部将徐庭光率领精锐守卫长春宫,骆元光派人去招降他。徐庭光历来看不起骆元光,因此谩骂了他。他还在城上让胡人戏子演戏羞辱骆元光的先祖。骆元光深以为耻。当马燧带着河东兵马过来时,徐庭光投降了马燧。唐德宗下诏任命徐庭光为试殿中监兼御史大夫。河中平定后,马燧待徐庭光更加优厚。骆元光在军门遇见徐庭光,当场命令左右劫持并杀了他,然后到马燧那里匍匐请罪。马燧怒不可遏,要杀骆元光,但最终还是因为他功劳太大才算了。唐德宗因为骆元光擅自杀害大臣,怕御史会有奏章,先让宰相劝谕谏官,叫他们千万不要提起这事。


贞元三年(787),唐德宗下诏派骆元光带领本军跟从浑瑊到平凉与吐蕃会盟。骆元光跟浑瑊说:“我本来奉诏,要在潘原堡驻扎,好接应增援侍中。但私下考虑潘原离平凉六七十里,吐蕃人非常狡诈,如果发生急变,怎能知情和相救?我还是请求在侍中的军营旁扎营。”浑瑊觉得这是违诏,所以一再劝止。但骆元光最终还是和浑瑊一同进发。浑瑊在距离会盟场所二十里地扎营,骆元光也在他们边上扎营,还挖了很深的堑壕,树立坚固的木栅,加强防备。当浑瑊赴会时,骆元光还戒严部伍,在营中结阵。会盟当天,吐蕃果然埋伏甲兵,趁浑瑊毫无防备,袭击了唐朝的会盟使团。当时士大夫都身穿朝服,被吐蕃捉拿,随从的军士也都死了十之七八。浑瑊几乎是单马奔还,吐蕃人在后面紧追。浑瑊军营的留守将领李朝彩不能驾驭部众,士兵大多逃散。浑瑊跑回时只见到一座空营而已。幸赖骆元光的军营牢固,军纪严整。浑瑊进入他的军营后,吐蕃的追兵也就散去了。那天要不是因为骆元光,浑瑊难免一死。骆元光于是整军撤离,首先遣送辎重,然后和浑瑊一道发出号令,严整部伍,安然回还。当时人们都称赞骆元光有将帅的风度。唐德宗嘉奖了他,赐给良马十匹,以及许多金银器皿和锦绣丝彩等。他不久因母亲去世丁忧,朝廷加他为右金吾卫上将军,起复本官。唐德宗念着他的功勋,又赐他姓李,改名元谅。


贞元四年春,他加授陇右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兼临洮军使,移镇良原。良原古城大多都被摧毁损坏,而它又是陇东的要地,吐蕃入寇时,经常在这里牧马养兵。骆元光在这里修建远近的烽火台,修复城墙,以身作则,和部众同甘共苦。他带领士兵砍树割草,披荆斩棘,等待倒下的草木干枯后,把它们都烧成灰肥田,结果将方圆数十里的荒野被改造成良田。他还鼓励军士学习农耕,后来每年收获谷粟稻菽数十万斛。为了人口增长,他也鼓励民众制作陶器和冶金。他还在城上修筑射台,上头安装固定在车上的巨型弓弩,加强了城防。没多久,他又进而修筑新城,用以占据地形便利的地方。胡虏每次入寇抢掠,都马上就被他打退,泾、陇因此得以安宁,胡虏非常忌惮他。这时他因病在良原去世,终年六十二岁。唐德宗非常悲惜,深为哀悼,为他取消三天朝会,追赠他为司空,赠送了很多丧失的赙礼和布帛米粟。


李元谅死后,唐德宗让他的部将阿史那叙统领他的部众,卫戍良原。


十一月二十七(壬寅),河南尹兼东都留守裴谞去世。裴谞字士明,是河南洛阳人。他父亲裴宽曾任礼部尚书,在开元和天宝年间很有名气。裴谞少年时中举明经,补任河南府参军。他通达简朴,能够自律,不讲究细节。他经累迁官至京兆仓曹,因为父亲去世丁忧服丧,定居东都。当时,安禄山攻陷二京。东都收复后,他升迁太子司议郎。没多久,虢王李巨奏请署任他为侍御史兼襄邓营田判官,他又因母亲去世丁忧离职。东都再次被史思明攻陷时,裴谞藏匿在山谷里。史思明曾担任裴谞父亲手下的将校,感怀旧恩,平素又仰慕裴谞的名望,便想得到他,于是派几十个捕骑四出寻访,终于找到了裴谞。史思明见了他非常高兴,称呼他为郎君而不叫姓名,授任他为御史中丞,负责弹劾和断狱。当时史思明残杀朝廷的宗室,裴谞暗中阻扰,救活了数百人。他又秘密上疏让朝廷知道史思明的短长。事情泄露时,史思明勃然大怒,痛骂了他,差点没被害。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升任太子中允,后迁考功郎中,并多次得到唐代宗的召见,谈论政事。


唐代宗到陕州避难时,裴谞怀里携带着考功及南曹的两个大印徒步赶赴唐代宗的行在。唐代宗见到他后说:“疾风知劲草,今天我信了这话。”并打算任命他为御史中丞。但被元载排挤,他只当上河东道租庸盐铁等使。当时关中三辅干旱严重,朝廷让裴谞入朝商议。唐代宗在便殿召见他,问道:“酒水专卖的利润,一年能有多少?”裴谞等了很久都没回答。唐代宗再次追问,他才说:“臣有些想法。”唐代宗问道:“什么想法?”他回答说:“臣从河东过来,经历了三百里地,一路上见到农民犯愁悲叹,说今年的谷菽还没下种。臣的确以为陛下关心百姓,会先问民间的疾苦,而陛下反而一开始就问利润的事情。孟子说:‘理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因此臣不敢马上回答陛下的问话。”唐代宗把座位挪前了点,说:“要不是裴公,朕还真听不到这样的直言。”于是拜他为左司郎中。唐代宗也经常向他征求对时事的看法,他因此遭到执政大臣的妒忌,结果被支出朝廷去担任虔州刺史。他后来历任饶、庐、亳三州刺史,接着入朝成为右金吾将军。


建中初年(780),唐德宗以刑名治理天下,让朝廷百官震悚。当时十月禁止屠杀,又因为唐代宗刚去世不久,禁令更加严厉。尚父汾阳王郭子仪的仆人杀了头羊,偷偷带进城里,结果被守门士兵发觉。裴谞把这事奏闻朝廷,唐德宗觉得他不畏强臣,因此屡次派中使向他宣旨勉励。有人跟裴谞说:“郭公对社稷有过大功,难道不应当为他掩盖吗?”裴谞笑道:“你不了解这事。况且郭公的威权太盛,主上刚刚即位,必定会觉得依附他的党羽太多。如今揭发他的细小过失,也好表明郭公不会玩弄权术。这样我在上做到了尽心事奉君王,在下也安定了大臣。这难道不行吗?”当时朝廷另外设置三司处理庶民的狱讼,喊冤申辩的人可以敲击登闻鼓。裴谞上疏说:“设置谏鼓和谤木,是为了申明冤屈,延揽直言。如今那些轻浮狡猾的人,手持鼓槌鸣击闻鼓,居然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惊动陛下的天听。如果大家都这样,哪还用得着官吏处理案件!”唐德宗觉得有理,决定把案件都交回给有司部门。裴谞因为执法官吏舞文弄墨,经常挟着宿怨判人有罪,因此献上一篇《狱官箴》加以讽谏。没多久,他被一个跟他关系很好的僧侣株连,被贬为阆州司马。后来他被内征出任右庶子,又改任千牛上将军。刚好遇到吐蕃入寇,朝廷很快就拜他为吏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作为吐蕃使,但最终没有上路。没多久,他转为太子宾客、兵部侍郎、河南尹、东都副留守。


裴谞家族自河南入仕以来,共有五代为官。他入朝办事,从未遇上适当时机。他审案时也不穷究,从不强迫被告承认贪赃罪名,总是以宽厚和简易审理案件。这时他病故,终年七十五岁,唐德宗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十一月二十九(甲辰),唐德宗下制,要求在冬季举荐官员,并让尚书丞和郎在都堂面试候选人的理政的手段,和对时务的了解,考核他们的能力,以及在历次任上的政绩,然后定为三等,同时也记录举荐人的姓名。朝廷还让御史一人作为监试。对于授官以后理政的能力与否,朝廷委托御史台和观察使了解后奏闻朝廷,包括优劣者的举荐人。


十二月初一(丙午),唐德宗下制说:“今后节度使府下的判官、副使、行军以下的官员,在节度使被罢免后,如果他们是检校试五品以上官员,不用集中到吏部重选,允许遵照被罢免的郎官和御史的改任先例,在冬季奏闻朝廷。”


刘玄佐的儿子刘士宁继任宣武节度使后,多数将领都很不服。刘士宁淫乱残忍,出去游猎时经常多日不归,害苦了军士。都知兵马使李万荣深得军心,刘士宁因此对他猜疑,夺了他的兵权,让他摄理汴州事务。十二月初十(乙卯),刘士宁率领二万部众在野外围猎。李万荣在次日早晨潜入节度使府,召来刘士宁留下的一千多亲兵,骗他们说:“朝廷敕令,征大夫(指刘士宁)入朝,让我掌管留后事务。我赐给你们每天三十缗钱。”众人都下拜感谢。李万荣又劝谕外营兵马,他们也都听命。李万荣于是分兵把守和关闭城门,自称留后,然后派人飞马去跟刘士宁说:“朝廷下敕,征大夫入朝。大夫应当尽快上路,如果稍加拖延,兵马使将会把大夫的首级献给朝廷。”刘士宁知道部众不听他的,只好带着五百随骑逃归京师。到了东都时,还跟着他的不过是他的仆人和妻妾而已。到了京师,唐德宗下敕让他回到府邸服丧,禁止他随便出入。


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得知发生事变,急忙发兵进驻郾城,并派使者去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还要求李万荣出城交战。李万荣用言语取笑他,吴少诚非常惭愧,只好撤退回去。


唐德宗听说李万荣驱逐了刘士宁,让人去征求陆贽的意见。陆贽上奏,认为如今军州已经安定,朝廷应当派使臣去宣旨慰劳,慢慢了解事情的始末,希望能避免在处理这事上出现差错。奏折的大略意思是:“如今刘士宁被驱逐,虽然出于军心,但由李万荣掌管军务,却不是朝廷的旨意。这是朝廷安危和强弱的敏感时刻,还希望陛下审慎处理这事。”唐德宗又派人跟陆贽说:“如果继续拖延,恐怕不太便利。如今正考虑派一位亲王去充当节度使,并让李万荣负责留后。制令将从内宫发出。”陆贽再次上奏,大略意思是:“臣虽然未必胜任身穿戎服和勇士角力,然而对于军事征伐还是有些见解。一般说来,置之安危靠的是局势,授之能否凭的是人才。局势犹如器皿,关键在于放置何处。放置在平地就会平稳。人才犹如负重,关键在于授任何职,职任超过能力就会跌跤。李万荣如今所陈奏的事情,有点张狂的味道,只表露了非要得到不可的心情,却毫无退让的礼数。如此低鄙急躁的人,似乎和奉公守法大相径庭。又听说他本是滑州人,对本州籍贯的将士颇有偏爱,和他相得的人不过三千,而其他兵营的将士早已纷纷抱怨。鉴于这一不良倾向,他并非是个将材。如果他得志骄横,不是做事悖谬就是很快失败,而做事悖谬则将犯上作乱,而很快失败则导致军队溃散。”他又说:“苟且要求是不合正道,苟且允诺则不够真诚。君臣之间,势必产生互相猜疑。与其待到他的野心逐渐蔓延时再去对付,还不如在他的阴谋刚刚萌芽时就除掉他。”


陆贽又说:“治国的正道是用大义训导臣民,而教导臣民事奉君王,首先必须让他们服从君长。”他又说:“藩镇大臣,办事经常专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让擅自夺取高位的人轻易就得到任命,去取代前任,那么人们都会去觊觎利益的所在。让这样祸患的根源暗中滋长,一旦发生祸患就很难挽救。这不但是助长叛乱的做法,也关系到谋逆的开端。”他又说:“前些日子对刘士宁的驱逐,事情发生得很仓促,各郡的守将当然没有和他连谋,汴州城里的将士也未必和他同心。各人都在分析成败的局势,也拿不定他这样做是逆是顺,所以谁肯舍命和他同恶!”他又说:“陛下只要从文武群臣中选取一人,任命他为节度使,并降下优诏慰劳宣武军,再奖励李万荣安抚汴州的功劳,另外派以宠任,然后用和睦相处的大道理褒扬将士,送给他们丰厚的资装,控制住他们的情绪,事情一定会得到平息。李万荣即使想要专横跋扈,又能有什么作为!”他又说:“如果这么办了,今后出了动乱,臣请求接受造成失败挫折的罪过。”但唐德宗最终没有听他的,照样采取姑息藩镇的政策。十二月十七(壬戌),唐德宗任命通王李谌为宣武节度大使,任命李万荣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汴宋等州观察留后。


同时,朔方灵盐节度副大使、太子少师、检校左仆射、馀姚郡王杜希全去世。杜希全是京兆醴泉人。他少年时就从军,曾担任郭子仪的裨将,积功官至朔方军节度使。他军令严肃,士卒都对他心悦诚服。当初,唐德宗在奉天避难,杜希全是首批率领所部勤王的大将。他与盐州刺史戴休颜和夏州刺史时常春合兵,奔赴国难。他们在经过漠谷时,遭到朱泚军队的截击。叛军占据高地,往下抛掷木头石块,又用大弩射击,造成官军很大伤亡。唐德宗下令出兵增援,但无法前进。杜希全等人只好退驻邠州。因为奔赴国难有功,朝廷加授他为检校户部尚书、行在都知兵马使。他接着跟从唐德宗前往梁州。唐德宗回到京师后,升迁他为太子少师和检校右仆射,兼任灵州大都督、御史大夫、受降定远城天德军,灵盐丰夏等州节度支度营田观察押蕃落等使、余姚郡王。


杜希全将要奔赴灵州时,进献《体要》八章,多所规谏。唐德宗全都采纳,并著述了《君臣箴》赐给他。由于篇幅有限,就不详述了。很快他又兼任本管及夏绥节度都统,加太子少师。杜希全觉得盐州地处要害,自贞元三年(787)吐蕃劫持会盟大臣之后,州城沦陷,此后塞外再无保障,而灵武又被隔绝;盐州还西通鄜坊,失去那里将成为边患,因此请求重修州城。朝臣们也都赞同他的看法。贞元九年,唐德宗下诏说:


“设险守国,是易象传下的说法;有备无患,是先王留下的令典。何况修复原来的建制,巩固边疆的防御,最终做到偃甲息兵,关键必在于此。盐州地当要害,远处朔陲,东达银夏,西抵灵武,靠近延庆,捍卫王畿。先前盐州城池失守,无处设置防御,以致塞外千里失去屏障,烽火警燧无法连接,三隅的要害不得不勤于派兵卫戍。如果不结集大军,修缮壁垒,设置攻守器具,从事耕战方略,那将导致封疆之内,多有不虞;华夏九州,屡有警报,由中及外,全无安宁。朕为长远计划深谋远虑,经常废餐忘寝!不过因为薄德,未能导致王化。既然不能恢复古人的大治,致使四夷臣服中国,与其出现问题而困扰重重,还不如预先防备而随遇而安!所以必须弘扬久远的谋略,重修五原的壁垒,使边城有坚强的守御,中夏有安定的环境。没有暂时的辛劳,怎能导致永久的安逸?


“现命令左右神策及朔方河中绛邠宁庆兵马副元帅浑瑊、朔方灵盐丰夏绥银节度都统杜希全、邠宁节度使张献甫、神策行营节度使邢君牙、银夏节度使韩潭、鄜坊节度使王栖曜、振武节度使范希朝,各于所部挑选并训练将士,派三万五千人同赴盐州。神策将军张昌权且负责盐州事务。从事制作夹板和筑墙等杂役,可派六千人充当。盐州防秋将士每三年替换一次,委托杜彦先登记名册奏闻,届时将全部予以改转。朕并非为了自己的私欲,一心都在如何让百姓安定之上。希望你们将相大臣和忠良人士,诚心奉命,努力忘忧,勤勉建立功勋,永远安定疆场。如果不得不用兵,只能依靠众人的决心。请大家各相勉励,好满足朕的愿望。”


修筑盐州城动用了六千人,二十天就竣工了。即将动工时,唐德宗下诏让泾原、剑南、山南各路大军深入吐蕃境内牵制住他们。因此在修建盐州新城期间,吐蕃没来侵犯边塞。新城建成后,朝廷内外无不称贺。因此灵武、银夏、河西趋于安宁,吐蕃人再不敢深入。


杜希全长久镇守河西,到了晚年变得专恣骄横,但唐德宗宽容了他。丰州刺史李景略威名在他之上,杜希全深为嫉妒,害怕朝廷会让他取代自己,便上奏诬陷李景略。唐德宗不得已,为他贬斥了李景略。杜希全平素患风眩病,晚年变得更加暴戾。判官监察御史李起有点忤逆于他,杜希全又上奏诬陷,甚至杀害了他。部下将吏无不胆战心惊,大气都不敢出。这时他病故,唐德宗为他取消三天朝会,追赠他为司空。


十二月二十二(丁卯),唐德宗纳已故驸马都尉郭暧的女儿为广陵王李淳的王妃。李淳是太子的长子。王妃母亲就是唐代宗次女升平公主。


要想知道唐德宗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