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九:玄宗大治之八:卢怀慎病逝与宋璟为相

(2017-11-07 15:37:43) 下一个


开元四年即公元716年六月十九(癸亥),太上皇李旦在百福殿驾崩。六月二十九(癸酉),拔曳固部落杀了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将他的首级敬献朝廷。阿史那默啜兄长的儿子左贤王默棘连继立为毗伽可汗,国人称他作“小杀”。


冬十月十一(癸丑),户部尚书、新任太子詹事毕构去世。毕构是河南偃师人。他父亲毕憬在武则天时曾任司卫少卿。毕构少年时就举进士,并在神龙初年(705)经累迁后任中书舍人。当时敬晖等人奏请降削武氏诸王,轮到毕构宣读奏表。他不但声韵爽朗明畅,还分析其中的文句,周围听到的大臣们都印象深刻。因此武三思十分厌恶,很快就将他支出当润州刺史。经累任后他当了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景云初年(710),朝廷召他回朝任左御史大夫,后转陕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封魏县男。不久,朝廷又任命他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剑南道按察使。他历任州牧时,都很有政绩,在蜀中尤其如此,他改革旧弊,政令清严。唐睿宗得知后很赞赏,专门下玺书慰劳他,还赐给他一副袍带和官服。不久他就官拜户部尚书,又转吏部尚书,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唐玄宗即位后,他经累任官拜河南尹,后迁户部尚书。这年他生了重病,唐玄宗下手疏药方赐给他。当时人们认为户部尚书是不吉利的官职,唐玄宗急忙改授他为太子詹事,想以此消灾。但也没用,他不久就死了,朝廷追赠他为黄门监,谥号景。


毕构的继母死时,他两个妹妹还在襁褓,因此由他抚养直到成人。当毕构去世时,两个妹妹痛哭欲绝了好长时间。因为他的养育之恩,她们为他服了三年之丧。他弟弟毕栩也万分哀伤,因此都被当时人们称道。


十月二十八(庚午),朝廷将大圣皇帝李旦安葬在桥陵,庙号睿宗。同时,朝廷将同州的蒲城县改为奉先县,隶属京兆府。御史大夫李杰负责桥陵的修建,判官王旭犯了贪赃的罪,被李杰按察,结果反而被他构陷。唐玄宗于是将李杰贬为衢州刺史。


十一月初八(己卯),黄门监卢怀慎病重。他上表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说:


“臣历来缺乏才识,然而深得陛下的恩荣,待罪(待诏的谦称)在枢密已有许多年头。报国之心,臣知道自己是竭尽全力;然而推贤之志,却始终没有伸展。臣辜负陛下的明恩,日夜惊惶恐惧。臣染疾已久,形神枯槁。回想经历,也做了不少凫雁之飞那样的些小贡献;然而犬马之志,即使在临终前也祈求圣听。所谓人之将死,其鸣也哀。还乞求陛下圣察。


“宋璟秉性公平正直,办事执着。他的文学才能足以经纶政务,他的见识谋略可以辅佐时世。他的行为历来正直,从不苟合。臣听到朝野对他的评价,实在算是社稷之臣。李杰无比勤奋刻苦,特立独行,从不依附权势;有利国家的事情,他知无不为。他也是一时难得的人材,得到舆论的推许。李朝隐操履坚贞,才识通赡,奉公守法,颇怀铁石之心。他事奉陛下竭诚尽心,的确尽到了人臣的节操。卢从愿清贞谨慎,思考问题和处理政事都非常周密。他的始终如一,朝野共知。像这样的简要之才,不可多得。他们都是盛世重器,圣代良臣。近来他们在自己任上,稍微有些过失;他们受指责的事情很小,然而朝廷对他们的遗弃却很大。他们所株连的过错很轻,然而陛下对他们的贬斥却很远。日月虽近,谴责伤深。还希望陛下垂怜重新录用他们,逐渐加以进用。


“臣私下听说黄帝之所以垂着衣裳而天下得到治理,是由于任用了风和力。帝尧之所以光明地君临天下,也是因为任用了稷和祼。况且朝廷是天下的根本,贤良则是风化的泉源。得到人才就会政绩斐然,失去直士则将伦常败坏。臣总见到陛下为朝政担忧辛劳,勤奋地追求治国之道,慎重地选拔举各部门的长吏,总是期望他们能够称职,使得朝堂上鹓鹭成列,人才济济,没有贤能之人遗留民间。所以年岁丰登,时世和煦,政治公平,刑狱合理,这些都是陛下任用贤能的效果和明证。臣并非木石,早就知道了陛下的诚心。今天离瞑目不远,而陛下的厚恩却尚未报答。黜殡之义,敢不庶几,城郢之言,思布愚恳。”


唐玄宗非常赞同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十一月二十四(乙未,《旧唐书》作辛丑,疑有误),卢怀慎病逝。


卢怀慎是滑州灵昌人。他的祖先家住范阳,是山东的大姓。他祖父卢悊曾担任灵昌令,因此他们家从范阳搬到了灵昌。卢怀慎少年时就清明恭谨,举进士后,历任察御史和吏部员外郎。景龙中年(708),他升迁右御史台中丞,并上疏陈奏时政的得失。现大略记载其中三篇。


其一是:“臣听说孔子曾说:‘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又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所以《尚书》说‘三载考绩’,就是检校政绩。从前子产在郑国为相,更改法令,颁布刑书,头一年人们用歌谣骂他说:‘取我田畴而伍之,取我衣冠而褚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到了第二年人们就开始歌颂他说:‘我有子弟,子产教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终于有遗爱留在人间,流芳史册。子产是位难得的贤者,即使他为政也还需要经年才得到成功,更何况其他平常的人才。


“臣私下见到近来的州牧和高级佐僚,以及两名京畿县令,他们下车布政,很少人经历过四次考核。在任长的一二年,短的只有三五月,不是升迁就是改任,也不管政绩考核的结果。也有人经历了长时期没有改任,便伸长耳朵倾听,踮起脚跟企盼,争求冒进,不顾廉耻。他们哪里有时间为陛下宣扬教化,关心和抚恤民间的疾苦!礼义未能盛行,风俗未能归一,户口之所以流散,仓库之所以空虚,百姓凋弊,日甚一日,正是因为这一缘故。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知道官吏任期不久,因此都不听从他们的教化;而官吏知道自己很快得到升迁,也不会尽力办事,偷安苟且,混吃爵禄,一心只想树立自己的资望。陛下虽然勤劳为怀,废寝忘食,然而一旦侥幸之路得以开启,那么上下相互蒙蔽,共同苟且度日而已,谁会尽心至公?这是国家的大病。从前贾谊所谓的‘蹠盭之病’,相比之下真是太小的毛病了。今天这一弊端如果久不革除,臣担心将成为膏肓之疾,即使高和高缓(春秋时期秦国的名医)也不能治疗,哪里只是蹠盭之病而已!


“汉宣帝综和考核官员的名实,用大道理达到教化。黄霸是优秀的二千石地方官员,汉宣帝只是为他增加品秩和赐给金帛,以旌扬他的贤能,而没有让他离开颍川。这就是前代的美好政治。又有,古代的地方官吏诸如长子孙,仓氏、庾氏,都是他后头的能吏。《尚书》说:‘事不师古,以克永代,匪说攸闻。’臣希望要求各州都督、刺史、高级僚佐,以及两京畿的县令等,在任未经四次以上的考核,不许升迁或改任。考察政绩尤其突出的,要么赐给他们车马衣裘,要么就地增加俸禄或品秩,要么派使者前往带上陛下的玺书予以慰问勉励。如果朝廷公卿有了空缺,则可以提拔他们。对那些没有政绩以及犯有贪赃残暴罪行的,可以罢免他们回归田里。一旦圣朝明确了赏罚的信用,那么全国民众将会移风易俗,得到教化。达到这样的美满,革除那样的弊病,其实易如反掌。陛下有什么舍不得割弃而不愿实行!”


其二是:“臣听说《尚书》曾说过:‘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这就是精减官吏的大义。又说:‘官不必备,惟其才。’还说:‘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这就是精选人才为官的大义。臣私下见到京城各部门的员外官,都堆积如山,多的比平常多出几十倍,近代以来从未有过。官职本就不必完备,而现在多余的却太多。人力可以代替天工,但如今多数官员并不从事庶务。广为封拜官吏,却没有多少裨益。支付俸禄的费用,每年都多达巨亿万,只是白白耗竭府藏而已,哪里是达到大治的根基!如今仓库空虚,百姓凋弊;黄河和渭水的漕运,往西供给京师;官府和民间的损耗,不可胜数。更何况边隅尚未安宁,朝廷仍在大兴兵革;所以节省开支,爱护百姓,今日非常必要。增加官吏,扩大费用,现在哪里是时候?倘若水旱成灾,租税的收入减少,将造成国库没有钱财的积蓄,粮仓缺乏粮食的储藏。到时疆场厮杀或边塞防守,需要战车远出;或者年成不佳和粮食歉收,需要赈救灾民。这些都是军国的紧急事务,陛下将用什么来解决危困?《尚书》说:‘无轻人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意思是:不要轻视民事,只因为这样会带来艰难;不要苟安君位,只因为这样会带来危亡。)又说:‘不见是图。’(意即防范于未然。)这些都是谨小慎微的深刻宗旨。


“臣私下见到员外官之中,要么是名流雅望,要么是台阁旧人,要么是熟悉宪章,要么是深知政要,都是一时的良吏。然而他们大多不处理文件事务,只是尸位素餐,白领禄俸而已。他们放着才干而不施展其用,占着高位而不发挥其力。周朝声称有很多士人,汉朝也因得人著称,难道那时都是现在这样子吗?必然大不相同。臣希望陛下要求各部门的员外官,如有才能和见识,众所周知的,并堪为州牧县宰以及高级僚佐的,一同得到升迁,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为国效力,施展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如有年老多病以及不堪治理庶务的,都应当从各部门开除出去,让贤能和不肖大有区别。这是济时的急切事务,怎能因为实行艰难而不这么做?”


其三是:“臣听说天子的官吏一旦失去仁德,将比烈火还要凶猛;贪婪的败类,犹如兴起的飓风。因此知道那些逢迎贿赂宠臣,欺侮凌辱鳏寡,是无与比拟的为政蠹虫。臣私下见到朝廷内外官员,不少人不遵纪守法,公开贪赃枉法,侵蚀百姓,欺压黎民。那些被立案审理,罪行属实,受到刑法制裁的官员,有的很快就恢复了原职;虽然身负残酷剥削民众的罪名,却还高居牧宰之任。有的被流放到江淮、岭南、沙漠地带,朝廷稍微表示点惩处贬谪的意思。然而他们贪财盗货,很少能够革心洗面。希望他们能够治理百姓,跟希望黄河之水能够清澈一般困难。臣听说明主对于黎民百姓,一定必须公平对待,不能偏袒。如果派犯罪的官吏到边远地区,充当州牧去管理民众,那便是扭屈法律豢养奸臣,体恤了近处的百姓却遗弃了远方的黎民。凡是被贬职的官员,很少能改过自新,更多的会自暴自弃,为恶更深。那样一来,小州远郡,蛮夷部落,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圣化,却独独要遭受他们弊政的祸害!从前东汉的孟尝,清廉明正,朝廷才派他出任合浦太守。东晋的吴隐之清正廉洁,朝廷才让他到番禺当广州刺史。西汉的郅都被派去镇守并安定了朔方,东汉的耿恭被派去安抚疏勒。即使是这些边远荒僻的地方,明君也都是选择贤良出任地方长吏,务必以宁济为怀,岂能因为地方的遥远荒僻而另眼看待?况且边境之地,夷人和汉人杂居,因为地形险要遥远,更容易发生动乱,更难以安定,也更必须依赖循规蹈矩的官吏,希望他们能对边民绥靖安抚。如果派去的官员不能胜任,缺乏才干,甚至凌虐黎民百姓,侵蚀剥削蕃人部落,那么小则导致民众的流亡,大则逼迫他们成为盗贼。由此而言,不能派平庸的人到边远地区,更何况那些狡猾和贪婪的官吏!朝廷内外犯有贪赃受贿并查有实据的官员,臣希望朝廷将他们革除官职,十多年间不许录用。《尚书》说:‘旌别淑匿,黜陟幽明。’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不遵循这一法则,那么能否驱除邪恶就很有疑问了。善于为政的能吏,或许也能得到甄别和奖励;然而图赃受贿的贪官,也许心存侥幸也能得到升迁。赏罚毫无章典,朝廷将靠什么来劝善惩恶?浮竞之风四处盛行,廉耻之行逐渐消失。如果不能杜塞这一现象的根源,国家将遭受严重的蠹害。”


唐睿宗虽然没有采纳他的建言,但他经累迁还是升任黄门侍郎,赐爵渔阳伯。


先天二年(713),卢怀慎与侍中魏知古在东都分别掌管官员的选拔,不久就被征回朝出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三年(715),他又升迁黄门监。卢怀慎与紫微令姚崇一道掌管枢密,卢怀慎认为自己的吏干不如姚崇,因此遇到大事都推让给他解决,所以人们称他为“伴食宰相”。开元四年,他兼任吏部尚书。同年秋,他因为重病累次上表请求退休,唐玄宗最后答应了。致仕后没多少天他就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成。


卢怀慎非常清廉节俭,不营置田产之类。他家里的器用服饰,毫无金玉绮文的华丽。所得的俸禄他都随时散给亲友,因此家中没有积蓄,导致妻儿困乏。家里惟有一位老苍头,请求把自己卖了为他办丧事。后来当唐玄宗准备前往东都时,四门博士张星上言说:“卢怀慎忠诚清廉,保持直道,始终不移。如果朝廷不加他荣宠和遗赠,那将无以劝善。”唐玄宗于是下制赐给他一百段布帛和二百石米粟。翌年,唐玄宗回到京师时,因为到城南校猎,经过卢怀慎城外的房子,见到他家人正在为他设祥斋,怜悯他家的贫匮,又赐给他们一百匹绢,还派中书侍郎苏颋起草碑文,唐玄宗亲自书写。这是后话。


卢怀慎死后的第二天即十一月二十五(丙申,《旧唐书》作甲午,疑有误),唐玄宗即任命尚书左丞源乾曜为黄门侍郎兼同平章事。


姚崇没有自己的府第,寓居在罔极寺,因为身患疟疾向唐玄宗告假。唐玄宗派人去了解他的饮食起居,每天都多达十来次。源乾曜奏事时,有时符合旨意,唐玄宗总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有时不符合旨意,他就问:“为何不和姚崇商议!”源乾曜也经常向唐玄宗谢罪,承认确实这样。每有大事,唐玄宗总要让源乾曜到罔极寺去征求姚崇的意见。十二月初二(癸卯),源乾曜请求让姚崇搬到四方馆居住,并让他家人到那里服侍他的疾病。唐玄宗也答应了。姚崇觉得四方馆藏有记载国库财物出纳的簿书,并不适合病人居住,所以一再谢辞。唐玄宗说:“朝廷设置四方馆是为了官吏。今天让爱卿居住,则是为了社稷。朕恨不得让爱卿居住在禁中,这四方馆又能算什么?何足推辞!”


姚崇的儿子光禄少卿姚彝和宗正少卿姚异,和很多宾客交往,接受了他们不少馈赠,因此被时论讥讽。主书赵诲得到姚崇的信任,还收受了胡人的贿赂。事情发觉后,唐玄宗亲自审讯他,将他下狱,罪当处死。姚崇又多方营救,唐玄宗因此开始对姚崇不满。刚好遇上朝廷特赦京城地区,他专门下敕令,列了赵诲的名字,杖责一百后将他流放到岭南。姚崇因此十分担忧惧怕,多次请求让出相位,并推荐广州都督宋璟代替自己。


十二月初,唐玄宗准备前往东都,因此先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兼西京留守,并命令他乘坐加快驿马赶赴宫阙,还派内侍将军杨思勖去迎接他。宋璟风度凝重深远,经常让人莫测高深,在路上竟然不和杨思勖说话。杨思勖平时受到唐玄宗的宠幸,回来后,向唐玄宗诉苦。唐玄宗嗟叹了许久,反而更加看重宋璟。


十二月十四(乙卯,通鉴作次日即丙辰),唐玄宗来到新丰县的骊山温泉。当夜,定陵寝殿着火。十二月二十四(乙丑),唐玄宗从温泉回到宫中。


闰十二月二十八(己亥),梁国公姚崇罢相,改为开府仪同三司;安阳男源乾曜也罢相,改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唐玄宗任命刑部尚书广平郡公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和紫微侍郎许国公苏颋同为同平章事。


宋璟为相,注重选择能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他在刑赏方面也毫无私念,并敢于犯颜直谏。唐玄宗十分敬畏他,有时对他的奏请未必满意,也曲意听从。


突厥的阿史那默啜自从武则天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的心头大患。朝廷为此寝食难安,倾动全国兵力都无法制服他。大武军子将郝灵荃得到了他的首级,便自以为创立了不世之功。宋璟因为唐玄宗喜好武功,担心喜欢多事的人竞相心存侥幸,会挑起战争,便极力压抑对郝灵荃的奖赏,过了一年后才开始授予他郎将的官职。郝灵荃极度伤心,居然恸哭而死。


宋璟与苏颋相处得很好,关系密切。苏颋遇事大多让给宋璟处理,而宋璟每次论证也总得到苏颋的支持协助。宋璟曾跟人说:“我和苏氏父子都一起位居相府。苏仆射(苏瑰)为人宽厚,实在是国家重器。然而说到对朝政提出建设性意见,处理吏事精明强干,那么苏黄门则超过他父亲。”


姚、宋相继为相。姚崇在处理政务上善于随机应变,而宋璟则严守律法,办事持正。他两人志操不同,然而无不协心辅佐,使得朝廷对百姓的赋役宽和公平,刑罚也清简省事,因此开元初年百姓十分富庶。唐朝的贤相,前期称房、杜,后来则称姚、宋,其他人都无法跟他们相比。他二人每次进见时,唐玄宗总要起身迎接;离去时唐玄宗也总是临轩相送。后来当李林甫为相时,虽然他得到的恩宠和信任超过姚、宋,然而得到的礼遇却差多了,并没得到唐玄宗的尊重。紫微舍人高仲舒对朝廷典籍非常精通,齐澣则对时务十分熟悉。姚、宋二人总是请他俩入座回答自己的疑问。问题解决后他们总会叹道:“要想知道古代的事情,可问高君;要想知道今日的事情,可问齐君。这样为政就不会出错了。”


闰十二月三十(辛丑),朝廷取消十道按察使。


根据旧制,六品以下官员都必须由尚书省上奏拟定。这年,朝廷首次下制:员外郎、御史、起居、遗、补等官职都不再由尚书省奏拟。


要想知道唐玄宗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