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九年即公元721年秋七月初四(己酉),朔方大总管王晙击溃并生擒了反叛胡人康待宾,同时,协助王晙的并州长史张说也带兵出了合河关击溃叛胡,并安抚了卷入叛乱的党项人。九月初三(丁未),中唐名臣姚崇去世。
九月十三(丁巳),唐玄宗登上御丹凤楼,宴请突厥首领,并于三天后临幸中书省。九月十九(癸亥),他任命右羽林将军、权检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天兵军节度大使燕国公张说为兵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三品。
冬十月,河西和陇右节度大使郭知运去世。郭知运字逢时,是瓜州常乐人。他强壮勇敢,擅长射箭,颇有胆略。他最初任秦州三度府果毅,因战功经累迁成为左骁卫中郎将和瀚海军经略使,又转为检校(代理)伊州刺史兼伊吾军使。开元二年(714)春,他作为郭虔瓘的副手在北庭打败突厥,因功封介休县公,加授云麾将军,又被提拔为右武卫将军。那年秋季,吐蕃入寇陇右,掠夺了监牧马后离去。朝廷下诏派郭知运率众追击。郭知运与薛讷和王皎等人形成掎角之势击败了吐蕃,唐玄宗因此拜郭知运为鄯州都督和陇右诸军节度大使。开元四年冬,突厥降户阿悉烂和夹跌思太等率众反叛,单于副都护张知运被他们捉获。唐玄宗下诏派薛讷领兵讨伐。叛贼来到绥州境界,朝廷下诏让郭知运率领朔方招募来的士兵截击他们。郭知运在黑山的呼延谷击溃了贼兵,贼众舍下盔甲兵仗,也抛弃了张知运逃走。开元六年,郭知运再次率军入讨吐蕃,利用对方的毫无防备,很快就掩杀到了九曲,缴获数以万计的连锁甲马和耗牛等。郭知运将缴获的东西献捷,朝廷将战利品分别赐给五品以上在京的文武清官以及朝集使,并拜郭知运为兼鸿胪卿、摄理御史中丞,加封太原郡公。开元八年,六州胡人康待宾等人反叛,唐玄宗又下诏派郭知运和王皎一道讨伐并平定了叛匪。郭知运因此进拜左武卫大将军,朝廷还授给他一个儿子官职,赐给他一百件金银器皿和一千段杂彩。这年冬季他在军中病逝,朝廷追赠他为凉州都督,赐给他家五百斛米粟和五百段绢帛,还命令中书令张说为他书写碑文。郭知运自从掌管西陲军事以来,与同县人右卫副率王君毚都因为骁勇以及善于骑射而名驰西陲,被胡人部落深为忌惮,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们为王、郭。郭知运死后,王君毚从他的麾下被提拔取代郭知运为河西和陇右节度使兼判凉州都督。
十一月十三(丙辰),国子祭酒(《旧唐书》作左散骑常侍)元行冲上呈《群书目录》,收集的书目多达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朝廷将这书收藏在内府。
十一月二十七(庚午)冬至,唐玄宗大赦天下,并为朝廷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加一阶,三品以上加爵一等。自唐隆(710)六月二十日(庚子政变,李隆基带人杀了韦后党羽)和先天(先天二年后改为开元元年即713)七月三日(甲子政变,唐玄宗消灭了太平公主党羽)以来,那些因匡卫社稷而享受实封食邑的功臣,如果犯事被削除官爵甚至被杀的,一同酌情赦免和加以追赠官爵;佩鱼符的致仕退休官员允许佩带终身。唐玄宗还赐酺三日。
十二月十三(乙酉),唐玄宗临幸新丰县的骊山温泉;并于十二月二十(壬辰)回宫。
这年,唐玄宗将在外地担任都督和刺史的诸王全都召回到京师。也在这年,朝廷新修建了蒲津桥,还铸造了铁牛用来栓住桥上的粗大绳索。
这年底,安州别驾刘子玄去世。刘子玄即刘知几,因为几类似李隆基的基,为了避讳,以字通行。刘知几是楚州刺史刘胤之的族孙,少年时就和他兄长刘知柔都因为词学知名,二十岁弱冠时举进士,授任获嘉主簿。证圣年间(695),武则天下制,要求九品以上文武官员各自畅言时政得失,刘知几上表陈述了四件事,言词非常恳切直率。当时朝廷胡乱加官晋爵,而法网却严苛密集,士大夫们都竞相为了趋进而诬陷同僚,刘知几因此写了部《思慎赋》讽刺时世,并且以此表达自己的见解。凤阁侍郎苏味道和李峤见了该赋后叹道:“即使陆机的《豪士》也比不上它。”
刘知几在长安中年(703左右)经累迁出任左史,兼修国史,后来又提拔为凤阁舍人,仍然兼修国史。景龙初年(710),他再转为太子中允,依旧兼修国史。当时侍中韦巨源和纪处讷、中书令杨再思、兵部尚书宗楚客、中书侍郎萧至忠一道监修国史。刘知几觉得监修的人太多,实在是撰写国史的很大弊病。萧至忠又曾指责刘知几著述时缺乏考核事实,刘知几于是写信给萧至忠,要求罢免自己的修史职责(详细见《旧唐书-刘知几传》)。萧至忠爱惜他的才华,没答应。宗楚客则嫉恨他的正直,因此跟各位史官说:“这人这样写书,想要把我置于何地!”
当时刘知几又著述了《史通子》二十卷,详细论述了史策的大体。太子右庶子徐坚很看重他的书,曾说:“位居史官的人,都应当将此书当作座右铭。”刘知几自负史学的才华,经常感慨,觉得当时没有知己,于是将编修国史的事委托给著作郎吴兢,自己另外撰写了《刘氏家史》十五卷和《谱考》三卷,并推断汉朝的皇室是陆终的苗裔,而不是唐尧的后代。彭城丛亭里的各家刘氏,都出自汉宣帝的儿子楚孝王刘嚣,是他的曾孙司徒居巢侯刘恺的后代,而不是楚元王刘交的后代。他引用的事实都十分明白,改正了前代的谬误。他的理论虽然被流俗讥讽,但学者都佩服他知识的渊博。当初,刘知几总说如果受封,一定要以居巢为名,以继承司徒刘恺的旧邑。他后来因为编修《则天实录》,果然被封为居巢县子。乡人又因为刘知几兄弟六人都是进士及第,以文学知名,所以将他的乡里改名为高阳乡居巢里。
景云年中(710),他经累迁出任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仍依旧兼修国史,加银青光禄大夫。当时李隆基还在东宫,刘知几因为名字类似隆基,所以改名叫刘子玄。翌年,皇太子李隆基将要亲自到国学举行释奠仪式,有司部门起草仪注程序,要求跟从的侍从必须骑马,并穿戴衣冠。刘子玄进言道:
“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员,乘的基本都是马车。魏、晋以来,直至隋代,朝廷士人又驾用牛车。历代经史上都详细记载过这些事,不能用一两句话说得清楚。至于说李广北征,解鞍憩息;马援南伐,据鞍顾盼;显然鞍马的设置都是为了军旅;身穿戎服骑坐马匹,贵在方便。考查当年江南的制度,官至尚书郎而随便骑马的官吏,将被御史弹劾。又有,颜延之罢官后,喜欢骑马出入闾里,当代人指责他放诞不羁。这都是因为乘坐牛马拉的专车,可以身穿朝衣;而骑马御鞍,则应当身穿便服。考查近代历史,这就是灼然明确的证明。
“自从朝廷接替皇运后,根据时势随时改革或沿袭。但至于像前往山陵宗庙巡谒这样的大事,王公奉命随行,都是隆重庄严地穿戴冠履,乘坐辂车。如有前来亲迎的衣冠士族,也都穿戴齐整,驾驭车马。至于其他事情,则未必一定乘车。那时不论贵贱,出行时使用鞍马就行了。臣看到近来銮舆御驾出宫巡幸,主上的法驾在前头,左右侍臣则都穿着朝服乘马随行。一般说来,冠履而出,只能配备车马出行。如今不再乘车,而不更换冠履,可以说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为何这么说呢?宽大的朝服和腰带,皮革的靴履和高冠,本来就不适合马上的穿戴,自然都是乘车用的服饰。如果一定要穿者裤袜踩着马镫,或者赤脚乘坐鞍马,那将非但没有师从古人的做法,也惊骇了今天的习俗。要想取得折中,却也进退无路。况且长裙广袖,奔走如飞,佩戴鸣玉,铿锵作响,驰骋在风尘之内,出入于旌戟之间;一旦马匹有所惊吓,人从马上坠落,导致车驾边上,是丢弃的鞋履,清道旁边,是受惊的马匹。这只能让路人嗤笑,有损主上的威仪。
“如今朝臣们都说,秘阁里有幅《梁武帝南郊图》,图里有很多穿戴衣冠骑马的大臣。这是近代故事,所以不能说没有先例。臣考查了,这图画是后人所作,并非当代人所画。况且各代间都有古今图画与事实出入的事。比如张僧繇画的《群公祖二疏》,里面有脚穿芒屩的士兵。阎立本画的《明君入匈奴》,里面有戴帷帽的归人。而芒屩出自水乡,并非京华所有;帷帽创于隋代,并非汉官所作。人们怎能根据这两幅图画,就把里面描绘的都当作事实?由此而言,则《梁武帝南郊图》也不能证明什么。还有,习惯注重因俗,礼制贵在缘情。殷朝的辂车和周代的冠冕,规格都不一致;秦代的皇冠和汉朝的佩玉,取舍也没有常规。况其朝廷道越百王,功高万古;凡是不方便的事情,理应加以变通。所以穿戴衣冠骑马这事,臣私下觉得应该予以废除。臣持有这一异议由来已久,只是天天都过于忙碌,所以未及商搉。今天正好殿下亲自举行齿胄(皇子按照年龄排列入学)仪式,将前往国学;而所有穿戴衣冠骑马的随从官员,都担心这趟出行。所以臣急忙冒昧进此狂言,用以申展鄙见。”
皇太子李隆基当即下达手令,交付宫外宣布实行,并将这一改革编入制令作为今后出行的常规。
开元初年(713),刘子玄升迁左散骑常侍,修史如故。开元九年,他长子刘贶在太乐令任上犯事被判发配流放,刘子玄到执政大臣那里申诉。唐玄宗得知后非常愤怒,于是将他贬为安州都督府别驾。刘子玄掌管国史,首尾二十多年,编撰著述很多,很得当时人们的称道。礼部尚书郑惟忠曾问刘子玄:“自古以来,文士很多但史才很少。这是为何?”刘子玄答道:“史学人才必须有三长,世上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史才很少。三长指的是才能,学问,和见识。有学问而没有才能,就像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箱,而让愚蠢的人去经营,终究不能致富发财。如光有才能而没有学问,那就像个鲁班那样的能工巧匠,而家里却没有良好的工具,终究不能修建宫室。还必须明辨是非,为人正直,君主的好事坏事都敢于记录,使得骄主贼臣,知道害怕。能够这样,那就犹如为虎添翼,善无可知,所向无敌。要没有这样的人才,就不能随便官居史任。自琼古以来,能够具备这三长的人,非常稀罕。”当时人们都觉得那是至理名言。刘子玄被贬到安州后没多久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一岁。他自幼年直到年长,著作不倦,朝有论著,必居其职。他也参预编修《三教珠英》、《文馆词林》、《姓族系录》;论述了《孝经》的非郑玄注、《老子》的河上公注,还修撰了《唐书实录》,都在当代发行,有文集三十卷。几年后,唐玄宗敕令河南府到他家里找来他在家写的《史通》呈上。唐玄宗读后十分满意,追赠他为汲郡太守,不久又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文。这是后话。
著作郎吴兢撰写《则天实录》,提到宋璟鼓励张说为魏元忠作证的事。张说在修史时见到这段记载,知道是吴兢所作,但装作不知情地说:“刘五(即刘知几)修史时真不够意思。”吴兢当场起身反驳道:“这事是我记载的,史书草稿都在。不想让明公冤枉死去的同僚。”在场同僚无不大惊失色。后来张说暗中请求吴兢在这事上修改几字,但吴兢终究不肯,说:“如果遵循了明公的请求,那么这史书便不是直笔所书,以后将用什么来取信于后人!”
太史上言说,《鳞德历》逐渐有失准确,预测的日食屡次没有应验。唐玄宗于是命令僧一行重新制定新历,并让率府兵曹梁令瓒建造黄道游仪,用以观测七政(即七曜:太白即金星、岁星即木星、辰星即水星、荧惑即火星、镇星即土星;称为五星或五曜;加上太阳即日和太阴即月)的运行变化。
同时,朝廷设置朔方节度使,领单于都护府,管辖夏、盐等六州,定远和丰安二军,以及三受降城。
这年冬季没下雪。
开元十年即公元722年春正月十五(丁巳),唐玄宗前往巡幸东都,同时任命刑部尚书王志愔为西京留守。正月二十一(癸亥,《旧唐书》作两天后的乙丑),他命令有司部门收回公廨钱(朝廷给官府放贷民间收利息的本金),改用税赋收入给百官发放俸禄,每月按以前的标准发给。
正月二十二(甲子),唐玄宗决定取消王公以下视品官的参佐,以及三品以上京官的贴身职员。
正月二十三(乙丑,《旧唐书》作戊申为误),朝廷收回朝廷内外官员的职田(按官职品级授与官吏作为俸禄的土地)。除公廨田园外,职田收入全部由朝廷统一征收,然后按照每亩仓粟二斗发放给官吏。朝廷还免除逃亡民户以及贫下户拖欠的租赋。
二月初五(丁丑),唐玄宗在望春顿过夜,并赐给跟从官员一定的布帛。次日,他抵达东都。
三月初七(戊申),唐玄宗下诏说,自今以后朝廷内外官员,如有犯贪赃被判处免职以上的,即使遇到赦免,也还是终身不予录用。
夏四月二十六(丁酉),唐玄宗封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郁于为松漠郡王,奚族首领饶乐都督李鲁苏为饶乐郡王。四月二十八(己亥),他任命张说兼知朔方军节度使。
五月十八(戊午),突厥请和。五月二十一(辛酉),东都下大雨,伊水和汝水泛滥,冲走并淹没河南府以及许、汝、仙、陈等州的数千家民居,淹死了很多人。
闰五月初二(壬申),张说前往朔方巡视边塞。闰五月初八(戊寅),唐玄宗下敕令,将派到京师充当质子和宿卫的诸外蕃首领子弟放回本国。闰五月二十(己丑),唐玄宗封余姚县主的女儿慕容氏为燕郡公主,然后将她嫁给契丹王郁干(《旧唐书》作六月初四癸卯,将她嫁给奚族首领饶乐郡王李鲁苏)。
六月初二(辛丑),唐玄宗注解《孝经》,然后颁布天下。
六月十八(丁巳),博州境内(《新唐书》作博、棣二州,而《旧唐书》作八月丙申,说博、棣等州黄河堤坝决口,冲损了庄稼)的黄河决口。唐玄宗命令按察使萧嵩等人前往治理。萧嵩是西梁明帝萧岿的孙子。六月三十(己巳),唐玄宗下制增加太庙为九室,决定将唐中宗李显的神主牌位迁回太庙。
七月十一(庚辰),朝廷免除遭受水灾的州县租赋。七月十八(丁亥),唐玄宗派户部尚书陆象先前往汝、许等州慰抚和赈济那里的灾民。
武强令裴景仙贪赃五千匹布帛,被发觉后逃亡。唐玄宗非常愤怒,于秋八月初五(癸卯)命令召集大众,要将他处斩。大理卿李朝隐上奏说,裴景仙的赃物都是乞取得来的,罪不至死。他又说,裴景先的曾祖父裴寂有协助唐高祖举义的大功,载初中(690)无辜被害得家破人亡,惟有裴景仙孤独存活。如今他是裴家的唯一承嫡,朝廷应当原宥他的死罪,可以将他发配荒远。他的奏辞大略意思是:“十代宥贤,功实宜录;一门绝祀,情或可哀。”但唐玄宗还是下制令,只不过将处斩改为杖杀。李朝隐又上奏说:“生杀的权柄,人主得以独专。然而罪行的轻重,有条文规定,臣下应当守法。今天如果因为乞取赃物而犯罪,朝廷便将之处以斩刑,那么今后有人枉法当斩,又该判处什么样的死刑?臣只是为了国家,珍惜法律,期望坚守律文罢了;并非胆敢因人改变法律,故意要宽恕裴景仙的性命。”他又说:“如果完全不顾裴寂的佐命功勋,故意严判裴景仙的罪过,那么晋大夫叔向的贤惠又何足称道?楚国若敖氏的鬼没人祭祀也算正常!”唐玄宗这才答应赦免裴景仙的死罪,将他杖责一百后,流放到岭南荒僻的穷山恶水。
这期间(《新唐书》作七月十七丙戌,《旧唐书》作八月丙戌,但八月没丙戌,也可能七月造反,八月兵败伏诛。),岭南按察使裴伷先上言说安南贼帅梅叔焉(其他史书作梅叔鸾)等人攻打包围州县,唐玄宗于是派骠骑将军兼内侍杨思勖出讨。杨思勖招募了那一带各个蛮族的子弟,得到十余万兵马,然后袭击并彻底打败了梅叔焉,杀了他以及他的部众,将尸体堆积成一座京观后撤军回去。
要想知道唐玄宗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