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1年十月中旬,唐高宗李治派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鸿胪卿萧嗣业,右屯卫将军孙仁师分两道出讨入侵的铁勒人部落。
龙朔二年即公元662年春正月十五(乙巳),太府寺增设少卿一员,分别为两京检校。次日,东都首次设置国子监,并增加学生生员,平均分配到两都的国子监受教。正月二十一(辛亥),朝廷封波斯都督卑路斯为波斯王。二月初四(甲子),朝廷更改百官的名称:以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仆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其馀二十四司、御史台、九寺、七监、十六卫,也都根据义训更改名称,但职责如故。朝廷也改了六宫内的职名。
二月十四(甲戌),司戎太常伯、浿江道总管、乐安县公任雅相病死在军中。任雅相为将,从没上奏提拔自己的亲戚或故吏,而是让有司部门根据需要补缺授任。他跟人说:“官无大小,都是国家的公职,岂能随便徇私!”因此军中赏罚非常公平,人人都佩服他的公正。
二月十八(戊寅),左骁卫将军白州刺史沃沮道总管庞孝泰,和高丽人在蛇水之上开战,结果失败,和他十三个儿子一道全都战死。
同时,苏定方包围平壤,但长久无法攻下,又遇上大雪,只好撤围回去。
三月初一(庚寅),郑仁泰等人在天山打败铁勒兵马。
铁勒九姓部落听说唐军即将来到,集聚了部众十多万前来抵抗,并挑选几十个骁健的将领前来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矢,射杀三人,其余都害怕得下马请降。薛仁贵把他们全都活埋了,然后越过漠北,去攻击他们的残余部众,俘获了叶护兄弟三人,然后凯旋而归。军中歌颂他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思结和多滥葛等部落先行退保天山。他们听说郑仁泰等人即将来到,全都前来迎降。郑仁泰等纵兵出击,掠夺了他们的家室,奖赏给将士。铁勒人纷纷远遁,将军杨志带兵追赶,但被他们打败。候骑告诉郑仁泰说:“铁勒人的辎重就在附近,可以前往夺取。”郑仁泰于是率领轻骑一万四千,倍道兼行,越过大沙漠,来到仙萼河,但没看见铁勒人,最后因为粮尽而回。结果遇上大雪,士卒饥寒交迫;郑仁泰只好抛弃了盔甲和兵器,杀马充当军粮。马也被杀光了后,只好人自相食。到了回塞内时,一万四千人只剩下八百。
军队回来后,司宪大夫杨德裔上奏弹劾说:“郑仁泰等人诛杀已经投降的敌兵,致使胡虏逃散。他们不安抚士卒,不计算资粮,最终导致骸骨蔽野,丢兵弃甲,资助贼寇。自圣朝开创以来,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的丧败。薛仁贵负责在军队里监察,却贪淫自恣,虽然缴获了一些,但不足弥补巨大的损失。请朝廷将他们一道交付法司立案审理。”唐高宗下诏,让他们以后将功赎罪,赦免了他们。
同时,朝廷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左卫将军姜恪作为他的副手,去安抚铁勒的其馀部众。契苾何力挑选了精骑五百,飞马奔驰,进入九姓部落之中。胡虏大吃一惊,契苾何力趁机跟他们说:“朝廷知道你们只是胁从而已,因此赦免了你们的罪行。罪在酋长,捉住他们就行了。”九姓部落都喜出望外,共同捉拿了他们的叶护以及设和特勒等二百多首领,交给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历数他们的罪状后,把他们都杀了,于是九姓之乱得以平定。
三月初五(甲午),唐高宗离开东都,于三月十六(乙巳)来到河北县。三月二十二(辛亥),御驾抵达蒲州,并于两天后来到同州。夏四月初一(庚申),唐高宗回到京师长安。四月二十二(辛巳),朝廷开始兴建蓬莱宫(《旧唐书》说建成,唐高宗搬到那里居住。这显然不对。翌年才建成)。
五月初八(丙申),朝廷任命左侍极许圉师为左相。五月十七(乙巳),朝廷恢复前不久被取消的律、书、算三学。
六月初一(己未),武后的四子李旭轮(即后来的唐睿宗)出生。六月初五(癸亥),朝廷禁止皇亲国戚进献精致的织品和雕镂等华贵奢侈品。六月初七(乙丑),朝廷首次下令,要求僧侣、尼姑、道士、女官要以礼敬重父母。六月十七(乙亥),朝廷下制正式为蓬莱宫各个宫门殿亭取名。
秋七月初一(戊子,《旧唐书》作丁亥为误),唐高宗因为李旭轮满月而大赦天下,还让天下欢宴三日。
七月三十(丁巳),熊津都督刘仁愿和带方州刺史刘仁轨在熊津东部击溃百济,并攻拔真岘城。
当初,刘仁愿和刘仁轨等人进驻熊津城时,唐高宗曾经给他们一道敕令,认为:“包围平壤的军队(指苏定方)已经撤回,你们一座孤城无法独立固守,应该拔离,前往新罗。如果(新罗王)金法敏想借用你们的兵力帮他镇守,那就应当留下。如果他们不需要,你们请立即跨海回来。”将士们都想西归,但刘仁轨说:“人臣为了国家的利益,有死而已,岂能首先考虑私自的利益!主上想消灭高丽,所以先来讨伐百济,留兵守在这里,好牵制他们的腹心。虽然到处还都是他们的残馀,守备也十分森严,但我们仍须厉兵秣马,到时击其不意,没有不能战胜他们的道理。一旦战胜,士卒就会放心,然后分兵占据险要,扩大战机,再飞表上奏朝廷,要求增兵。朝廷知道我们能够成功,必定会派出大将率领大军,声援接应。那时这帮凶丑自然会被歼灭。这不但没放弃垂成之功,实际上也能永远肃清海外。今天包围平壤的军队已经撤回,我们一旦再离开熊津,那么百济的余灰很快又会复燃。漏网的高丽余寇,何时才能消灭!况且今天我们以一城之地,坚守在敌兵的中央,一旦有所动作,很快就会被他们俘虏。即使进入新罗,也只是他们羁留的客人,稍不如意,将会后悔莫及。何况福信为人凶悖残虐,君臣互相猜疑离心,很快就会互相屠戮。所以我们正应坚守观变,找机会拿下他们。实在不能轻易撤离。”将领们都听从了他。当时百济王扶余丰和福信等人都觉得,刘仁愿等人孤城无援,便派使者跟他们说:“大使们何时西归,我们将派人相送。”刘仁愿和刘仁轨因此知道他们没有防备,便突然出兵进击,攻拔了他们的支罗城以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栅寨,杀死和俘获很多,然后分兵把守。福信等人觉得真岘城十分险要,便增兵守卫。刘仁轨等到他们稍有懈惰,引来新罗士兵夜里来到真岘城下,攀着草丛偷偷爬上城墙;到了天亮,就占据城池,打通了新罗运粮的道路。刘仁愿于是上奏请求增兵,朝廷下诏发动淄、青、莱、海四州兵马七千人赶赴熊津,并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讨伐百济。
福信专权,和百济王扶余丰逐渐互相猜忌。福信称病,躺在窟室里,想等扶余丰前来探望时杀了他。扶余丰知道后,率领亲信袭杀了福信,然后派人向高丽和倭国乞求援兵,抗拒唐军。
七月十一(戊戌),李义府罢相。八月十八(甲午),右相许敬宗请求年老离职。八月二十六(壬寅),朝廷任命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仍然负责西台政事。
九月,司礼少常伯孙茂道上奏说:“八品和九品官员根据旧令,必须穿青色官服。但青色靠近紫色,并非卑微品阶的官员可以服用的。还希望让他们改穿碧色官服。”九月二十二(戊寅)唐高宗下诏准奏,因此八品和九品官员首次穿碧色官服。同一天,前吏部尚书河间郡公李义府复职,出任司列太常伯,仍然同东西台三品。
冬十月十一(丁酉),唐高宗巡幸骊山温泉,让太子李弘监国。十月二十一(丁未),他回到长安皇宫。
十月二十四(庚戌),朝廷任命西台侍郎陕县人上官仪为同东西台三品。
十月二十七(癸丑),唐高宗下诏,定于龙朔四年正月到泰山封禅,并定在来年二月巡幸东都。
左相许圉师的儿子奉辇直长许自然,在游猎时侵犯人家的田地,田主非常愤怒,许自然反而用鸣镝射他。许圉师杖责了许自然一百下,但没将这事上奏。田主到司宪部门起诉,司宪大夫杨德裔没理他。西台舍人袁公瑜让人更改姓名,上呈密封奏事告发了这事。唐高宗说:“许圉师身为宰相,儿子侵陵百姓,他却把这事压下不报。这难道不是作威作福吗!”许圉师谢罪道:“臣位居左相,靠正道事奉陛下,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所以被人攻讦也可以理解。至于作威福者,那是手握强兵或身居重镇的人做的事。臣作为文吏,事奉陛下的圣明,只知道闭门自守,怎敢作威作福!”唐高宗愤怒说:“难道你遗恨没有手握重兵吗!”许敬宗说:“人臣如此胆大妄为,实在罪不容诛。”立刻令人把他带出宫廷。十一月十六(辛未),唐高宗下诏特赦了他,但将他免官(《旧唐书》说他被下狱,但《新唐书》说他被贬为虔州刺史)。
十一月十八(癸酉),唐高宗封出生不久的皇子李旭轮为殷王。
十二月十六(辛丑),朝廷将魏州改为冀州大都督府,把冀州改为魏州,同时将并、扬、荆、益四都督府都升格为大都督府。唐高宗还任命沛王李贤为扬州大都督,周王李显为并州大都督,不到一岁的殷王李旭轮遥领冀州大都督。这三王都是武后的儿子。
十二月二十三(戊申),唐高宗下诏,因为朝廷正在出讨高丽和百济,战争的征役给河北民众带来很大负担,所以封禅泰山和巡幸东都等事一律停止。
海道总管苏海政受诏讨伐龟兹,朝廷还敕令让兴昔亡和继往绝两位可汗发动各自兵马和苏海政一道前往。到了兴昔亡可汗的境内时,继往绝可汗因为历来和兴昔亡可汗有怨仇,便暗中跟苏海政说:“阿史那弥射(即兴昔亡)谋反,请杀了他。”当时苏海政的兵马才几千,因此他召集军吏们商量道:“弥射如果谋反,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不如先杀了他。”于是假称得到敕令,说朝廷命令大总管带着几万段布帛赐给可汗和各位酋长。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于是带领他的许多酋长前来受赐,结果苏海政把他们全都杀了。兴昔亡手下的鼠尼施和拔塞干两个部落逃走,苏海政和继往绝可汗率军追讨,平定了他们。大军回来时,经过疏勒南,弓月部落又引来吐蕃的部众,想和唐兵作战。苏海政因为士兵已经疲惫不堪,不敢应战,只好用军资贿赂吐蕃人,和他们订了和约后回来。于是各部落都为兴昔亡可汗鸣冤,全都有了离心。继往绝不久就去世了,于是十姓部落没了首领。有两个叫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头领收集了他们残余部众,跑去依附于吐蕃。
这年,西突厥入寇庭州,刺史来济带兵抵御。他跟部众说:“我很久前就应当死去了,幸蒙朝廷将我保存至今。现在我将以身报国。”于是昼夜不解甲胄,最终果真赴敌而死。
来济是扬州江都人,隋朝左翊卫大将军荣国公来护的儿子。宇文化及发动政变时,来护儿全家遇害。来济幼年时遭遇家难,流离失所,历尽艰险。然而他笃志好学,能写文词,善于谈论,尤其通晓时务。他后来举进士,在贞观中年累迁后转任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失败时,唐太宗问侍臣们道:“该如何处置承乾?”群臣都不敢回答,只有来济进言道:“陛下在上不失作为慈父,承乾在下得以尽享天年,这是最好的处置办法。”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他就官拜考功员外郎。贞观十八年(644),朝廷首次设置太子司议郎,精心挑选有名望的人,因此让来济出任,并让仍然兼任崇贤馆直学士。不久他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负责撰写《晋书》。永徽二年(651),他拜任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永徽四年,他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于永徽五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因修国史的功劳封南阳县男,赐给七百段布帛。永徽六年,他升任中书令、检校(代理)吏部尚书。当时唐高宗想立昭仪武氏为宸妃,来济秘密上表谏道:“自古以来并无宸妃这样的封号,这事应该办不得。”武皇后立了之后,来济等人恐惧不安。武后装模作样地上表称赞来济忠诚体公,请朝廷对他加以赏赐慰劳,而内心其实很憎恶他。显庆元年(656),他兼任太子宾客,进爵为侯,照样担任中书令,并于翌年又兼任太子詹事。不久武后的宠臣许敬宗等人上奏指控来济与褚遂良结党营私,于是朝廷将他贬为台州刺史。显庆五年,他又被贬为庭州刺史。
来济献身疆场时五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楚州刺史,还赐给他一部灵车载着他的棺柩还乡。来济有文集三十卷,流行于世。
要想知道唐高宗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