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南北朝系列十:两魏相争之十四:高欢病逝与侯景反叛

(2017-02-07 10:45:42) 下一个

公元546年九月,东魏丞相高欢亲自率领大军包围了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但在经过了两个月损失惨重的攻守战后,高欢终于在十一月初三(庚子)无可奈何地解围而去。这期间,西魏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因为劳累过度病逝。上篇文章已经详细介绍了他帮西魏丞相帮宇文泰改革制订的六条大纲。自从两晋以来,士人的文章竞相浮华,因此形成了虚浮的风气。宇文泰想改革这一弊端,便利用魏文帝元宝炬到太庙祭祀,朝廷大臣都在场的机会,命令苏绰书写盛大诰命,奏请实行。诰命的内容这里就不重复了,但苏绰的文风切实,没有华丽虚浮的词句。从那以后,朝廷文件的文笔基本都模仿他的体裁。苏绰去世时四十九岁。他还著有《佛性论》和《七经论》。

史臣(《周书》作者令狐德)评价他说:周太祖宇文泰起兵创业时,许多制度都很不完善。他在逐鹿中原的同时,开始制订律法;在三国鼎峙(东西魏和南梁)的时期,着手恢复礼制。宇文泰最终能做到去掉奢侈的习俗,彰扬俭朴的风气,并在做到这点之后,使得臣下肃然,主上尊严。即使征战不已,他却能让朝内君臣关系亲密,朝外民众纷纷前来归附。这都是苏绰努力的结果。因此他名冠当时,庆流后嗣,理当如此。

再说东魏司徒、河南大将军、大行台侯景,右脚偏短,弓马并非他的所长,但却足智多谋。像高敖曹和彭乐等大将,无不勇冠一时,但侯景经常看不起他们,说:“这班人就像狼奔豕突,到处乱撞,能成什么气候!”侯景曾跟丞相高欢说:“如果能派给我三万大军去横行天下,我就要渡过长江,把那萧衍(梁武帝)老公绑了过来,让他当个太平寺寺主。”高欢让他带兵十万,专门对付河南地区,对他的依赖和信任就像他是自己的半个身子一般。

侯景历来看不起高欢的世子高澄。他曾跟司马子如说:“高王在,我不敢有二心。高王一旦没了,我不能和这个鲜卑小儿共事!”司马子如连忙掩住他的嘴不让他说下去。当高欢重病不起时,高澄伪造了一封高欢的信,去召侯景前来。先前,侯景和高欢有过约定:“如今我手握重兵,人在远处,别人容易作假。相国所赐的书信,请额外加上一个小点做记号。”高欢答应了。侯景收到信后,发现没有记号的小点,就找借口不肯回去。后来又听说高欢已经不行了,侯景便采纳了他的行台郎颍川人王伟的计谋,于是拥兵自重。

高欢问高澄道:“我虽然病重,但你看来还有其他的担忧。究竟怎么回事?”高澄还没来得及回答,高欢又问道:“难道是因为担忧侯景会反叛吗?”高澄答道:“正是这样。”高欢说:“侯景专门负责河南地区已经十四年了。他经常有飞扬跋扈的志向,只有我能制服得住他,你是无法驾御他的。如今四方未定,千万不要急着为我发丧。库狄干那个鲜卑老公,和斛律金那个敕勒老公,他俩都生性耿直,最终应该不会辜负于你。可朱浑道元和刘丰生,远道前来投靠我,必然也不会有二心。贺拔焉过儿朴实无过。潘相乐本来是个道人,心地平和仁厚,你们兄弟想来会得到他的帮助。韩轨年轻气盛,但还算戆厚,应当对他宽容,好好加以使用。彭乐搞不懂他心里的算盘,应当对他加以防范。能和侯景匹敌的,其实只有慕容绍宗一人。我故意没有重用他,就是要把这机会留给你。你必须为他深加殊礼,予以重用。”高欢又交待说:“段孝先(即段韶)忠诚仁厚,为人光明,而且智勇兼备。亲戚之中,只有他值得信赖。军旅大事,应当和他一块筹划。”高欢又说:“邙山之战,我后悔不听陈元康的话,结果将后患遗留给你。我为此真是死不瞑目!”潘相乐是广宁人。

太清元年即公元547年正月初一,日食,但没有全食,还留有弯弯的一边像支钩。高欢说:“这日食正是为我而来。我死也无恨了。”

正月初九(丙午),东魏勃海献武王高欢将自己的病情启奏魏孝静帝元善见,当天就病逝了,终年五十二岁。

高欢秉性深密高岸,整天一副严肃的表情,人们都猜不透他心里想的什么。在必须随机应变的关头,他可以变化若神。高欢驾驭部队很有一套,法令非常严肃,临敌制胜,战术没人可比。他明察秋毫,没人能骗得了他。他知人善任,懂得得到人才的重要。只要能干胜任,他从不在乎什么出身。有虚名而没有实际才能的,他全不任用。部将出征时,只要忠实奉行他的策略,基本无往不胜;违背他的计划的,多数都战败逃亡。他还特别崇尚节俭朴素,刀剑和马鞍等从来不用金玉装饰。高欢少年就很能喝酒,但自从担当大任后,一般不超过三杯。他也喜爱名士,并且总是保护自己的功臣部旧。每次俘获敌国的尽节忠臣,他大多不追究他们反抗的罪过。因此文武官员都乐意为他尽力。所以他能做到远近归心,南自梁国,北至柔然,甚至吐谷浑和阿至罗的人才都被他招纳,努力为他出谋画策。当初,范阳人卢景裕以明经著称,鲁郡人韩毅以工书驰名,但都因为谋反叛逆被捕。高欢因为他们的才能不但赦免了他们,还为他们设置馆第,教授自己的几个儿子。

高欢病逝后,他世子高澄秘不发丧,只有行台左丞陈元康知道这事。

侯景自己觉得已和高氏有了矛盾,内心很不自安,因此于正月十四(辛亥)占据河南公开反叛,归附西魏;颍州刺史司马世云在自己的城池响应他。侯景诱骗并捉获了东魏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怀朔人暴显等。他还派二百将士载着兵器,趁黑潜入西兖州,想袭击并占领它。刺史邢子才发觉后,派兵搜捕,把他们尽数捉获。于是他向东部各州传送檄文,让他们作好防备,因此侯景不能得手。

将领们都认为侯景的反叛全是由崔暹而起。高澄不得已,想杀了崔暹向侯景谢罪。陈元康谏道:“如今虽然四海未清,但朝廷的纲纪早已确定。如果因为几个大将拥兵在外,为了讨取他们的欢心而枉杀无辜,废了刑典,那将不但上负天神,还如何下安黎庶!晁错被杀的往事,还希望明公记得,因而慎重行事。”高澄这才作罢,然后派司空韩轨监督各路大军出讨侯景。

东魏的事情暂且放下,回到南梁。这年正月初五(壬寅),南梁荆州刺史庐陵威王萧续去世。梁武帝萧衍任命湘东王萧绎为负责荆、雍等九州军事的都督兼荆州刺史,取代萧续。萧续一贯贪婪。临终时,他启奏并派中录事参军谢宣融献给梁武帝一千多件金银器皿,梁武帝这才知道他如此富有,于是顺便问谢宣融道:“庐陵王的金子都在这里了吧?”谢宣融说:“这就够多了,怎会更多呢!大王的过失就像日食月食。他想让陛下知道,所以最终不想继续隐瞒。”梁武帝的气这才消了点。

当初,湘东王萧绎任荆州刺史,有些小过错。后来萧续取代了他,然后将他的过错详细汇报给梁武帝。从此后这两王就结下了梁子,再也不通书信。萧绎听说萧续死了,回到自己的楼阁时高兴得跳了起来,结果摔破了木鞋底。

正月二十四(辛酉),梁武帝到南郊祭祀,并宣布大赦。三天后,他前往明堂祭祀。

二月,西魏下诏说:“从今以后,被处以宫刑的人,只要籍没他们的户口,送去劳役就行了。不用真的施行宫刑。”这显然也是宇文泰改革的部分成果。

同时,西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若于惠为司空,侯景为太傅、河南大行台、上谷公。

二月十四(庚辰),侯景又派他的行台郎中丁和到建康上表说:“臣与高澄矛盾很深。臣请求率领函谷关以东,瑕丘以西,以及豫、广、颍、荆、襄、兖、南兖、济、东豫、洛、阳、北荆、北扬等十三州前来归附。青、徐等数州,也只需要臣的一封便函就可以得到。况且黄河以南的地盘都是臣原来的职责范围,要得到它们也易如反掌。一旦齐宋地区(今山东和河南东部)平定之后,我们就可以慢慢想法对付燕赵地区(河北)。”梁武帝召群臣到朝廷商议。尚书仆射谢举等人都说:“近年来我们和魏通和,边境相安无事。如今要收留他们的叛臣,臣等私下觉得很不适宜。”梁武帝说:“话虽这么说,但得到侯景,塞北可以安宁。这一机会难得,我们岂能胶柱鼓瑟,不懂得变通!”

这年正月十八(乙卯)那夜,梁武帝梦见中原州郡的牧守都在他们的地盘上前来投降,举朝称庆。第二天一早,他召见中书舍人朱异,把自己的梦告诉了他,并说:“我这人很少做梦,但一旦有梦,一定是真实的。”朱异说:“这是陛下统一全国的征兆。”因此当丁和来到,并声称侯景是在正月乙卯那天决定归降时,梁武帝越发相信这是天意了。但他仍然还有点疑虑,曾自言自语道:“我国目前就像金瓯(指领土完整),无一伤缺。如今忽然接受了侯景的地盘,这样合适吗?假如因此造成混乱,那时后悔哪来得及?”朱异揣知了梁武帝的心思,便跟他说:“陛下圣明,驾驭海内,南北无不归心仰慕。只是因为没有机会统一全国,才不能感到称心如意。如今侯景带着一半魏国的领土前来,要不是上天开导他的诚意,人们赞成他的谋略,不然怎会这样做!如果拒绝接受他前来,恐怕会断绝后人的希望。这实在是显而易见的事,还希望陛下不要犹疑。”梁武帝于是决定接纳侯景。

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唐人。他父亲朱巽以大义刚烈知名,官至南齐江夏王参军和吴平县令。朱异才几岁时,他外祖父顾欢抚摸着他跟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孩儿有非凡的才器,将来一定会让你的门户成名。”朱异十来岁时,喜欢和一群人聚在一起玩蒲博游戏,很让乡里人头痛。年长后,他虚心拜师,遍读了《五经》,特别精通《礼》《易》,还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弈书算,也都是他的特长。他二十岁那年来到京都,尚书令沈约面试了他后,跟朱异开玩笑说:“你年纪轻轻的,为何如此不清廉?”朱异有点晕头转向,弄不懂他的意思。沈约才说:“天下只有文义棋书,你把它们全拿去了。因此可以说你不清廉。”这年,他上书建议,应当在建康设置和廷尉相当的狱司。梁武帝下敕令,把他的建议交付尚书详细讨论,结果他的建议被采纳了。根据原来的制度,二十五岁以上的人才能脱去平民的衣服当官。当时朱异才二十一岁,朝廷为他特别下了道敕令,擢用他担任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梁武帝下诏,寻求有特殊才干的人士。《五经》博士明山宾上表推荐朱异说:“臣认识的钱唐人朱异,虽然年龄还小,但德才兼备,老成持重。臣观察了他的信义和行为,觉得他不但是稀有人才。如果让他肩负重任,将来必有千里马般的用途。”梁武帝于是召见了他,让他解释《孝经》和《周易》的大意。梁武帝听了之后跟身边的侍从们说:“朱异确实奇异。”后来见到明山宾,梁武帝跟他说:“你举荐的真是个特殊人才。”于是召朱异到西省当值,很快就升任他为兼太学博士。那年,梁武帝亲自宣讲《孝经》,让朱异拿着书本宣读。不久后朱异就升迁为尚书仪曹郎,入宫兼任中书通事舍人,累次升迁后官至鸿胪卿和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加授员外常侍。

普通五年(524),梁武帝大举北伐。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派使者到建康,请求要带着他管辖的地盘前来归附。梁武帝下诏让有司部门判断他的真假。朱异说:“自从王师北伐以来,获得接二连三的胜利。徐州形势急转直下,魏朝上下都将这归罪给元法僧。他担心大祸即将来临,所以他的投降一定不会是假的。”后来果然像朱异预料的那样。中大通元年(529),朱异升迁为散骑常侍。自从太子詹事周舍去世后(524),朱异就取代他掌管朝廷的机要。藩镇大员的改换,朝廷的礼仪国典,皇帝的诏诰敕书,全由他兼管。每当全国各地有表章奏疏呈上时,他总要亲自登记接收,朝廷也总要谘询他,并让他具体决断。朱异阅览奏事,下达评议,措辞落纸,思维敏捷,一边办事一边做决定,手里的笔从没听过。顷刻之间,许多事情都被他处理得井井有条。

大同四年(538),朱异升迁为右卫将军。大同六年(540),朱异启奏梁武帝,要在仪贤堂宣讲梁武帝写的《老子义》,梁武帝答应了。到开讲那天,朝廷大臣以及教徒和平民前来听讲的多达一千余人,成为一时的盛况。当时在城西又开设了士林馆,用以招延学者,朱异和左丞贺琛隔日就到那里讲述梁武帝的《礼记中庸义》。皇太子萧纲又召朱异到玄圃宣讲《易经》。大同八年(542),朱异改加侍中。太清元年也就是这年(547),他升迁为左卫将军,总领步兵。

二月十六(壬午),梁武帝在朱异的极力鼓励下,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黄河南北的军事、大行台,允许他就像东汉初期大将邓禹那样全权行事。平西咨议参军周弘正善于占卜。在这之前他就跟人说:“国家几年后会有大战乱。”后来听说朝廷接纳了侯景,他叹道:“战乱的根源就在这里了!”

从此进入了“侯景之乱”的著名历史时期。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东西魏也演变为高氏的北齐和宇文氏的北周,连同南梁和后来的南陈,形成三朝并立的局面。要想知道侯景投靠南梁后的情况,请看下个系列“侯景之乱”的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