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南北朝系列六:孝文改革之十:齐武帝简化祭祀与魏孝文帝极尽孝道

(2016-11-03 07:20:36) 下一个

南齐交州刺史清河人房法乘,专门喜好读书,经常借口生病不理州事,于是长史伏登之得以擅权,随意改任将吏,也不让房法乘知道。永明八年即公元490年底,录事房季文将这事禀报给房法乘,房法乘大怒,把伏登之关进了监狱十来天。伏登之用很多钱财去贿赂房法乘的妹夫崔景叔后被放了出来。他接着带领部曲袭击州府,捉了房法乘,跟他说:“使君既然有病,就不能太劳累。”然后把他关进另一个房间。房法乘无所事事,就请求伏登之找书让他阅读。伏登之说:“使君应该静养,得担心旧病复发。怎么可以看书!”所以也不给他书看。他接着上奏朝廷说房法乘心病复发,不能理事。十一月二十二(乙卯),南齐任命伏登之为交州刺史。房法乘于是离职回朝,经过大庾岭时就病故了。

十二月十六(己卯),齐武帝萧赜封皇子萧子建为湘东王。当初,齐高帝萧道成觉得南方钱少,便想铸钱补充那里的不足。建元末年(482),奉朝请孔觊上奏认为:“货币相通是自然的道理。李悝(战国时魏的改革家)说过:‘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米贵对百姓不利,便宜则对农民不利)。’大米是贵是贱,总要伤害一部分人。三吴地区是国家的关键,前些年即使遇上水灾而米价却不高,那是因为流通的货币太少,而不是谷物便宜,这点我们必须认识到。铸钱的弊病在于钱币的轻重老是在变化。太重了怕不好用,太轻了则容易让人造假钱,而造假钱的危害很大。百姓之所以造假钱,即使处罚严厉也无法禁止的原因,就在于朝廷过于看重铜的价值和舍不得人工。他们认为钱是没用的东西,只是方便交易而已,所以一定要把钱币造得质量轻薄而数量很多,觉得这样既省工也容易铸造,而不认真考虑这样做带来的危害。百姓总是往有利的地方去,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一方面让他们看到有暴利可图的地方,另一方面又用重刑惩罚他们,这不是明摆着引导他们走上邪路,然后再将他们置之死地?这算什么政策?西汉初年时铸造轻钱,结果民间盗铸的很多。到汉武帝元狩中年,开始针对这一问题而改铸五铢钱,凸出钱币的边缘,让人们无法磨边取铜。这样一来,民间发现盗铸的成本太高划不来,私人盗铸钱币的现象就日益减少了,这就是铸钱不惜用铜和用工的效应。帝王不担心缺铜或没有劳力,只要让民间无法和朝廷竞争,那么盗铸现象就会断绝。宋文帝开始铸造四铢钱。到了景和年间(465),钱币越来越轻。虽然那时钱币也有周边,但做工粗糙,因此盗铸的人纷纷而起,无法控制。这就是舍不得铜和人工的结果。所以说,如果铸钱不精,那么宁可钱重也不要钱轻。自从西汉铸造五铢钱到宋文帝改铸四铢钱,前后五百多年。制度每个朝代都不一样,但五铢钱因为它的轻重固定和流通便利却一直保持不变。现在的钱币虽然基本模仿五铢钱,但其它的钱币时常也出现过。自从宋文帝铸四铢钱以来,又不严禁民间对钱币的剪凿,结果造成的危害很广,甚至流弊至今,难道不让人悲叹吗?两晋时期没有铸钱。后来经过不断的战乱和水火灾害,钱币消耗散失了很多,有的沉没,有的销铄,损失一年比一年严重。就好像磨刀石,你天天磨它,似乎没见多少损耗,但总有一天会磨没了。天下的钱币也是一样的道理,怎么可能不会耗竭?钱币一旦耗竭,那么士农工商都会因而失业,那时百姓将如何过日子?臣的愚见是应当根据从前的制度,大规模地熔铸钱币,并依照西汉的办法,铸造五铢重钱。一旦官府铸造的钱币在民间流通,则必须严禁剪凿周边。太轻太小或破缺的钱币以及没了凸起周边的钱币全都禁止使用。细小的钱币必须根据重量回收后销溶,改铸重钱,以便利贫穷守法的平民,从而杜绝奸人盗铸的途径。钱币一旦统一标准,到处都一样,那么百姓将会安居乐业,市场竞争将会公平进行,民间也将会丰衣足食。”

齐高帝觉得他说的有理,便让各个州郡大量购买铜和炭,准备铸造五铢钱。不幸齐高帝不久后就去世了,这事就被压下了。这年,益州行事刘悛上言说:“蒙山下有座严道铜山,从前曾在那里铸造过钱币。陛下可以考虑利用这块地方铸钱。”齐武帝听从了建议,于是派人到蜀地铸钱。但不久后,朝廷发现费用太高,又取消了。

从齐高帝开始治理户籍到现在,那些因为隐瞒户籍和其他罪过而被贬谪到淮河沿岸当卫戍兵的人已经服役十年了,很多人都非常抱怨。齐武帝因此下诏:“宋升明元年(477)以前被吊销户籍的,都允许重新注册户口。其中被贬到边境服役的,也允许回到原籍。今后如果发现再犯,则严加整治。”

在这期间,长沙威王萧晃去世。吏部尚书王晏称病请求解职。齐武帝打算让古昌侯萧鸾代替王晏负责官员的选拔,便亲手写了敕封征求王晏的意见。王晏启奏道:“萧鸾在清廉干练方面都够资格;然而他不熟悉朝廷官员,所以恐怕未必胜任。”齐武帝只好算了。朝廷同时还任命百济王牟大为镇东大将军、百济王。

永明九年公元491年正月初八(辛丑),齐武帝前往南郊祭祀。正月下旬,南齐下诏制定太庙四时的祭祀:祭宣皇帝(齐高帝萧道成的父亲,实际上未当皇帝),用起面饼、鸭羹;孝皇后(萧道成母亲),笋、鸭蛋;高皇帝,肉丝、菹羹;昭皇后(萧道成皇后),茗茶、粽子、烤鱼。这些都是他们个人最喜欢的菜肴。齐武帝梦见父亲高帝跟自己说:“宋氏各位皇帝经常在太庙向我要东西吃。所以你可以另找个地方为我祭祀。”于是命令豫章王妃庾氏一年四季到萧道成在清溪的故宅祭祀两位先帝和先后。祭祀用的牲畜和太牢、服饰和章典,都用家人的礼数(司马光对齐武帝这种做法非常不满)。

二月初,南齐始兴简王萧鉴去世。六月十三(甲戌),齐武帝任命尚书左仆射王奂为雍州刺史。

南齐的事暂且放下,回到北魏。公元490年九月,北魏太皇太后冯氏去世。魏高祖即孝文帝非常悲伤,并坚持要穿丧服听政,大臣们怎么劝谏都无法让他改变主意。

这年年底,高车阿伏至罗和穷奇派使者来到北魏,请求为北魏天子讨伐清除蠕蠕(柔然的蔑称)。孝文帝赐给他们绣袴褶以及杂彩布帛一百匹。

翌年即公元491年正月二十三(乙卯,通鉴作丁卯,疑有误),孝文帝开始在皇信东室听政,并开始分置左右史官。同时,吐谷浑国派使者前来朝贡。

当初,孝文帝召吐谷浑王伏连筹入朝,伏连筹借口生病不肯来,反而马上开始修筑洮阳和泥和两座城池,并派兵卫戍。二月十二(乙亥),北魏枹罕镇将长孙百年请求去攻打这两处卫戍,孝文帝答应了。

南齐散骑常侍裴昭明和散骑侍郎谢竣到北魏吊唁冯太后,想身穿朝服行事。北魏负责接待客人的官吏说:“吊唁应有吊唁的常规礼数,怎能穿着红色朝服进灵堂!”裴昭明等人说:“我们接受本朝的使命,不敢随便改换服装。”双方来回交涉了四次,裴昭明等人依然固执不肯改穿丧服。孝文帝命令尚书李冲挑选一些很有学识的人士和他们对话,李冲上奏请求派著作郎上谷人成淹前去。裴昭明等人问道:“魏朝不允许使者身穿朝服,到底出自哪里的法典礼数?”成淹说:“喜事和丧事是不能放在一块,身穿羔羊皮袍头戴玄冠是不适宜去吊唁亡人的,这是连小孩都知道的起码道理。春秋时鲁国的季孙氏到晋国去吊唁,也是先了解了对方遭遇丧事的礼数后才动身的。如今先生从江南远道而来,吊唁魏的国丧,却问什么出自哪里的礼数!同样是出门吊唁,为何会相差这么远!”

裴昭明说:“两国的礼数,应当互相对等。齐高皇帝的丧事,魏国派李彪来吊唁,最初也没穿丧服,齐朝也不因此质疑他。为何到了今天就偏要苦苦相逼?”成淹说:“齐国不能实行居丧的礼数,过月即恢复吉服。李彪奉使前往吊唁的时候,齐国的君臣,早已身穿华丽的朝服,腰间佩带的玉器叮当作响,头上戴着的貂尾和金银珰光彩耀眼。李彪没得到主人的许可,怎敢独自身穿丧服跻身在他们中间?我们的皇帝至仁至孝,可以和有虞氏相比。他在居丧期间,住的是茅庐,吃的是稀粥,怎能跟你们相比?”

裴昭明说:“夏商周三王各有不同的礼数,谁能知道它们的优劣!”成淹说:“难道虞舜和高宗都不对吗?”裴昭明和谢竣对看了一眼,笑着说:“非议孝道的人眼中没有父母,我们怎敢做这样的人!”于是跟成淹说:“我们作为使臣前来,只带了便于骑马的袴褶。而那又是军服,更不能穿着去吊唁。只有请主人为我们裁剪丧服了!然而这么做违反了本朝的诏命,回去一定会获罪的。”成淹说:“假如你们主上是位君子,先生将不但保住性命,而且还有厚赏。如果不是君子,先生出来光耀了国家,即使得罪了又有什么关系!自然会有优良的史书记载你们的善行。”于是将丧服等给了裴昭明等人,让他们穿上完成使命。二月二十六(己丑),成淹带着裴昭明等人入见孝文帝,北魏文武官员无不哭泣尽哀。孝文帝嘉奖成淹的机敏,升迁他为侍郎,赐给他布绢一百匹。裴昭明是裴骃的儿子。

三月十一(甲辰),孝文帝再次拜谒永固陵。三月十六(己酉),悉万斤等五国派使者前来朝贡。四月初一,北魏在太和庙设置祭献食品。孝文帝这时才开始吃点蔬食,然而仍然追思哀哭,整天都吃不下饭。侍中冯诞等人一再劝谏,孝文帝经过一宿后才吃饭。次日,孝文帝取消朝会,晚上回宫哭丧,第二天又前往拜谒永固陵。

北魏自从正月起一直不下雨。到了四月十一(癸酉),有司部门请求祈祷百神,孝文帝下诏说:“成汤当年也遭遇旱灾,靠他的至诚引来雨水,固然不是因为祈祷山川的缘故。如今普天下都为太后去世而悲伤,不论阴间阳间都一同哀戚。现在四季尚未过去,怎么合适匆忙就举行祭祀这样的大事!只有亲身自责等待上天的惩罚。”

四月十二(甲戌),北魏派来出使南齐的员外散骑常侍李彪和尚书郎公孙阿六头抵达建康,朝廷为他们安排了宴会和舞乐。李彪谢辞了舞乐,并且说:“臣的主上正在表达无穷的孝思,并振兴先前被遗弃的章典,纠正过去的失误。去年三月的最后一天,朝臣刚开始解除衰绖丧服,但仍然身穿素服上朝办事。所以使臣不敢接受奏乐的赏赐。”朝廷于是取消了歌舞音乐。李彪先后六次来到建康,齐武帝很看重他。李彪将要回去时,齐武帝亲自将他送到琅邪城,还命令群臣赋诗以表示殊荣。

四月十七(己卯),北魏修建明堂,同时修缮改造太庙。五月初八(己亥),孝文帝在东明观更改修订律令,并亲自断决有疑问的狱讼。他还命令李冲议定案件的轻重,为判决书润色辞汇和旨意,魏孝文帝然后亲自执笔书写判决。李冲忠诚勤勉,明断是非,加上办事慎密,所以一直受到魏孝文帝的重用,情义上亲密无间。旧臣和贵戚,无不对他心服口服,朝廷内外都推崇他。

五月二十四(乙卯),北魏大将长孙百年攻克了洮阳和泥和两处吐谷浑的卫戍,还俘虏了三千馀人。孝文帝下诏赦免了所有战俘,放他们回去。同时,高丽国派使者前来朝献。

五月二十五(丙辰),北魏首次建造五辂皇舆(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金、象、革、木五辂)。

七月十七(丁未),北魏济阴王拓跋郁被指控过于贪婪残暴而被赐死。闰七月初五(乙丑),孝文帝再次拜谒永固陵。闰七月十九(己卯),孝文帝下诏说:“烈祖(拓跋珪)有创业的大功;世祖(拓跋焘)有开拓的大德,应当被认为是百世不变的祖宗。平文帝(拓跋郁律)的功劳低于昭成帝(拓跋什翼犍),而庙号却是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的功劳高于平文帝,而庙号却是烈祖,这在道义上并不公允。朕今天奉尊烈祖为太祖,以世祖和显祖(拓跋弘)为二祧(七庙中功德最高百世不迁的),其余则都依次而迁。”八月初三(壬辰),孝文帝又下诏让群臣商议养老和祭祀六宗的礼数。先前,北魏经常选择正月的吉日在朝廷设置帐幕,在中间放上松柏树,设立五位先帝的座位举行祭祀。他们还举行所谓探策的祭祀,即祈祷求得占卜的好签。孝文帝认为这些都不符合礼数而予以取消。八月初九(戊戌),北魏将祭祀的道坛迁移到桑干河的南面,改名为崇虚寺。

八月十六(乙巳),孝文帝引见群臣,问道:“禘祫(帝王祭祀始祖的隆重仪式,但具体含义一直有争论。续汉书里说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的定义一直有争议。王肃和郑玄的两种解释,谁是谁非?”尚书游明根等人赞同郑玄,而中书监高闾等人赞同王肃。孝文帝最后下诏:“对上天和祖宗的祭祀都顺从郑玄的理解,应禘名(即五年一大祭)。同时顺从王肃的理解将禘祫合并为一大祭。特地下达这一诏令。”次日(丙午,通鉴作戊午,疑有误),孝文帝又下诏:“国家祭祀诸神的地方总共有一千二百馀处。如今应当减少地方的祭祀,务必尽量简单节约。”诏书还说:“在明堂和太庙举行的祭祀和供品,由朝廷准备。白登、崞山、鸡鸣等山庙的祭祀,只要派有司部门办理就行了。冯宣王的庙宇在长安,应当敕令雍州按季节祭祀上供。”诏书又说:“先前共有四十多种水火之神以及城北的星神。现在规定将在祭天的圜丘下头同时祭祀风伯、雨师、司中、司命(周礼中用烧柴祭祀的并列四神);在明堂上头祭祀门神、户神、井神、灶神、中霤五神。其他四十神的祭祀全部予以取消。”

八月二十五(甲寅),孝文帝又下诏说:“近来朝廷讨论朝日和夕月(清晨祭拜太阳,黄昏祭拜月亮),大家都提议应在春分和秋分分别在东郊和西郊举行。然而经常会有大月小月和闰月,所以祭祀的日子会变换不定。如果都在春分或秋分举行朝日或夕月,那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即月亮刚好在东边而我们却跑到西边去施礼,这很不合情理,所以行不通。当年秘书监薛谓等人认为应当在初一举行朝日,在初三(新月开始发亮)举行夕月。爱卿等人可以商量考虑,是初一和初三好呢,还是春分和秋分好。”尚书游明根等人请求在初一和初三举行,孝文帝也同意了。

两天后,北魏有司部门上奏要求占卜寻求吉祥的日子。孝文帝下诏说:“用占卜的方法寻求吉日,既违反了敬奉神祗的本意,又违背了永慕祖宗的心愿。现在决定统一在月终举行。”九月十八(丁丑)夜里,孝文帝在宗庙里过夜。他率领群臣哀哭完毕后,换上祭服和白色祭帽,缠上皮带和黑靴;侍臣们也都换上黑色的长发巾和白绢单衣,缠上皮带和黑鞋,一直哭到二更时分。九月二十九(戊子),孝文帝换下祭服,但依然戴着白色帽冠和白色服饰,身穿白布深衣,脚穿麻绳鞋。侍臣们则脱下黑头巾。祭祀宗庙之后,孝文帝走出庙堂,但还站在庙前哭泣了很长时间后才离开。这月二十三(壬午),吐谷浑、高丽、宕昌、邓至等国都派使者前来朝献。

冬十月,北魏新建的明堂和太庙落成。十月初二(庚寅),孝文帝再次拜谒永固陵,悲伤哀哭得更加厉害。司空穆亮谏道:“陛下守丧的日期已经超过一年多了,但却和早先一样无限哀痛。君王是天地的儿子,万民的父母。从未有过儿子过分哀痛而父母不担忧的,也从未有过父母过分忧伤而子女还很高兴这样的事。如今气候并不风调雨顺,暴风和干旱成灾。希望陛下还是穿上轻便的服装,恢复正常的御膳,偶尔也到外面走走,按次序祭祀百神,这样或许可以让神祗和百姓都感到高兴。”孝文帝下诏说:“只要尽到孝悌,没有什么不会通畅的。如今暴风和干旱,都是因为真诚的仰慕还不够,无法感动冥冥中的神灵。人们说灾害是由于过分哀痛引起的,实在是没有明白事情的真相。”

十一月初一,孝文帝到太和庙举行丧事满十三个月的仪式,身穿帝王的龙服和皇冠开始祭祀。接着他又戴上黑色长发巾,穿上白色纱布深衣,敬拜了山陵后回宫。十一月初五(癸亥)冬至,孝文帝前往圜丘祭天,然后到明堂祭祀;回来后经过太和庙并进去了。次日,孝文帝幸临太华殿,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宴请群臣。宫殿上悬挂着鼓乐,但并不敲打吹奏。十一月初九(丁卯),孝文帝完全恢复了帝王的服饰,前往辞别太和庙,然后率领百官奉着祖宗的神像将宗庙迁移到新建的明堂太庙。

十一月十七(乙亥),北魏大规模地重新评定官品;并于十一月二十(戊寅,通鉴作戊戌,有误。从魏书)对州牧和郡守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孝文帝又派假通直散骑常侍李彪和假散骑侍郎蒋少游出使南齐。

根据北魏的老制度,群臣在晚冬举行朝贺,穿着袴褶即便于起马的衣裤办事,称作小岁。十一月二十八(丙戌),孝文帝下诏取消了小岁朝贺。次日,孝文帝下诏,考核成绩在上上的二千石官员封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上中的封五品将军;上下的赐给一套官服。

十二月初五(壬辰),北魏将社稷庙堂迁移到内城的西边。次日,孝文帝又颁赐刺史以下的衣冠士族。他接着任命安定王拓跋休为太傅,齐郡王拓跋简为太保。

要想知道北魏和南齐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