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南北朝系列二:多国纷争之四:拓跋焘迷信天师教与范泰论证货币

(2016-06-29 10:53:31) 下一个

公元423年闰四月二十三(已未),北魏攻陷由宋将毛德祖死守的虎牢,从而占领了宋的司、兖、豫三州各个郡县,那一带民众也乐意臣服。

宋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因为丧失国土,上表请求自我弹劾。朝廷下诏不予追问。

徐羡之兄长的儿子吴郡太守徐珮之有点干豫政事,和侍中王韶之、程道惠、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结为党友。当时谢晦因为久病,很少见客。徐珮之等人怀疑他假病,其实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便冒称秉承徐羡之的意思,将这事告诉傅亮,想让傅亮下诏书杀了谢晦。傅亮说:“我们三人共同接受遗诏顾命,岂能自相残杀!你们大家真要这么干,我傅亮只有穿戴角巾步出掖门而已。”徐珮之等人这才作罢。

五月,拓跋嗣回到平城。六月初四(己亥),魏宜都成王穆观去世。六月二十一(丙辰),拓跋嗣北巡来到参合陂。

七月初九(癸酉),宋尊少帝母亲张夫人为皇太后。

同时,拓跋嗣抵达三会屋侯泉,并于八月初七(辛丑)来到马邑观看灅源,直到九月十二(乙亥)才回宫。他将司空奚斤召回平城,留下兵马守卫虎牢;派娥清和周几镇守枋头;他还为司马楚之统领的民众设置汝南、南阳、南顿、新蔡四郡,隶属豫州。

十月初十(癸卯),北魏开始修筑西宫的外墙,周长达二十里。

十一月,魏将周几入寇许昌,许昌的防守崩溃,颍川太守李元德逃到项城。十一月初六(戊辰),魏军包围汝阳,汝阳太守王公度也逃到项城。宋豫州刺史刘粹派部将姚耸夫等人带兵帮助守卫项城。魏兵将许昌城墙夷为平地,还毁掉它的钟楼,然后树立封疆界碑后撤军回去。

十一月初七(己巳),拓跋嗣病逝。三天后,太子拓跋焘即位成为魏世祖,大赦。十二月初八(庚子),北魏将魏明元帝拓跋嗣安葬在金陵,庙号太宗。

拓跋焘追尊他生母杜贵嫔为密皇后。自司徒长孙嵩以下普遍增加爵位,拓跋焘还任命襄城公卢鲁元为中书监,会稽公拓跋刘为尚书令,司卫监尉眷和散骑侍郎刘库仁等八人分别负责四部。尉眷是尉古真弟弟的儿子。

拓跋焘还任命河内镇将代人罗结为侍中、外都大官,总体负责三十六曹的事务。罗结那时已经一百零七岁,照样精神爽朗不衰。拓跋焘因为他的忠诚谨慎,对他非常信任,并让他兼长秋卿,监管后宫,可以随便出入内宫。罗结一百一十岁时归老,但朝廷每有大事时,总会派人骑马去征求他的意见;退隐后十年他才去世。

左光禄大夫崔浩钻研精通经术,也非常熟悉朝廷制度。凡是朝廷的礼仪和军国书诏,无不由他掌管。崔浩不喜欢老庄的书,说:“这些荒谬的学说,很不近人情,哪里是老子所作?‘老聃习礼,仲尼所师’,他岂能书写如此败坏的书籍,乱了先王之治!”崔浩还特别不信佛教,说:“为什么要事奉这外来的神祗?”魏世祖即位后,身边随从多数都在拓跋焘面前讲他的坏话,拓跋焘不得已,只好让崔浩以白马公的身份退归自己的府第。然而他历来知道崔浩贤能,因此每有疑议,总要召他来征求意见。崔浩长得纤细洁白,就像个美妇人。他还经常自以为才比张良,而对古代的研究还超过他。归第之后,崔浩趁机开始钻研服食养性的方术。

当初,寇赞的弟弟嵩山道士寇谦之学习张道陵的法术,自己声称曾遇到老子降临人间,命令他继承张道陵为天师,并授给他辟谷轻身的法术以及《科戒》二十卷,让他清理重整道教。他还自称又遇到神人李谱文,说是老子的玄孙,也授给他《图箓真经》六十馀卷,让他辅佐北方太平真君(指魏世祖拓跋焘),献出天宫静轮的法术。其中数篇,说是出自李谱文本人的手笔。寇谦之将这书献于魏王。朝野人士大多都不信这套,只有崔浩一人将寇谦之当作师傅侍奉,跟他学习道术。崔浩还上书赞明这事,说:“臣听说圣王受命,必有天应。《河图》、《洛书》都是寄言于昆虫野兽的文章,不像今天这样人神对话,彼此都粲然欢笑。这些真经的辞旨深妙,自古无比。陛下怎能因为世俗通常的忧虑而忽略上灵使命!臣私下真为此担心。”拓跋焘阅览奏章后十分高兴,便派人带着玉帛和牲畜到中岳嵩山去祭祀,并向在山上的寇谦之弟子致敬,以此崇奉天师,显扬寇谦之的道教新法,向全天下宣讲。接着拓跋焘在平城的东南修筑了一座天师道场,有五层重坛,还供给一百二十位道士衣食,每月设厨会招待好几千信徒。

元嘉元年即公元424年春正月,北魏改元始光。正月初五(丙寅),拓跋焘的兄弟安定王拓跋弥去世。

宋少帝刘义符(后废为营阳王)在居丧期间浅薄无礼,喜欢和身边随从狎昵,游戏无度。特进致仕范泰上密封的奏疏说:“听说陛下经常在后园练习武艺,宫里击打鼓鞞的声音,外面都可以听到。在掖庭之内习武,而喧闹声远及宫廷禁中之间,这不但不足以威慑四夷,还会造成远近人们感到奇怪。陛下继承大业,委政给宰辅重臣,实在应当遵循当年‘高宗谅暗,三年不言’(殷高宗武丁居丧期间,三年不说话)那样的美谈,却怎能反而亲近小人?臣担心这恐怕不是为社稷考虑,治理国家的好办法。所谓‘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陛下的一言一行,都对百姓有深远的影响。还希望陛下好好考虑如何弘扬古道,遵循先帝的遗训,及时处理政事,放心任用贤能,那么天下将会归心归德,宗庙社稷也将得以永存。《尚书》说:‘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上天对世间的观察非常仔细,国家的兴衰在人,是成是败明摆在那里。在上的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而在下的却闹事叛乱,这样的事是从未有过的。臣承蒙先帝的知遇,陛下的信任,实在只想尽心竭力,稍微报得万分之一的皇恩。然而臣年龄已老,百病丛生,很可能再也见不到陛下的圣颜,那样就失去了言无不尽的机会。所以臣冒昧地进言,且当做睁眼说瞎话吧。陛下如能可怜臣的请求,留心阅览理解臣的奏折,那么臣即使当晚就死去,也无恨九泉。”宋少帝虽然没有听从他的劝谏,也不怪罪他。

范泰字伯伦,是顺阳山阴人。他祖范汪曾担任晋安北将军兼徐兗二州刺史,父亲范宁也任过豫章太守。范泰最初任太学博士,卫将军谢安和骠骑将军会稽王司马道子二府的参军。荆州刺史王忱是范泰的妻弟,早先曾请求担任天门太守。王忱嗜酒,有时一醉可达几十天。但一旦酒醒,则可以俨然端肃。范泰跟他说:“酒虽然会性,但也伤身。自从和你相处以来,经常想有所劝戒。但当你沉湎于酒时,却无从讲起。今天相遇,也用不着我再说什么了。”王忱嗟叹了许久,说:“见过很多规劝我戒酒的人,但从未有像你这样的。”有人问王忱说:“范泰比起谢邈怎样?”王忱说:“茂度(谢邈字)反应较慢。”人家又问:“那么比起殷觊呢?”王忱曰:“伯通(殷觊)较容易对付。”王忱经常有意立功,便跟范泰说:“如今城池都已修建,军队和甲胄也很充足。我想要扫除中原,实现历来的志向。伯通(殷觊曾任东晋南蛮校尉)意气奋发,我打算让他带兵作为前锋。以你的持重,我想将朝廷留守的大事委托于你,如何?”范泰说:“对付北方的敌寇已近百年,先前遭受挫折的贤能将臣多了。功名虽然很重要,但鄙人却不敢贪图。”王忱不久也就病逝了。朝廷后来召范泰为骠骑谘议参军,不久又升迁中书侍郎。当时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专权,朝廷内外百官全都敷衍了事,不再上疏,只是在司马元显的奏章上签名而已。范泰建言认为这样不对,但司马元显不听。接着他因父亲去世丁忧去职,世袭阳遂乡侯的爵位。桓玄辅政时,让御史中丞祖台上奏指责范泰以及前司徒左长史王准之和辅国将军司马珣之在居丧期间轻薄无礼,范泰因此被罢官迁徙到丹徒去。

桓玄失败后,他担任国子博士。司马休之任荆州刺史时,聘范泰为长史兼南郡太守,后来又任命他为长沙相兼散骑常侍,但范泰都不就任。范泰后来出任东阳太守。卢循叛乱时,范泰预先发兵一千人,开仓给粮,于是刘裕升他为振武将军,次年即迁他为侍中,又转为度支尚书。当时仆射陈郡人谢混是后起之秀。刘裕曾私下问谢混说:“范泰的名望可以和谁相比?”谢混说:“是王元太一流的人物。”刘裕于是升他为太常。

当初,刘裕弟弟司徒刘道规没有儿子,便收养了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当他去世时,让他兄长刘道怜的二儿子刘义庆为嗣。刘裕觉得刘道规历来疼爱刘义隆,便还是让他居先。刘道规追封南郡公后,本应将华容县公优先赐给刘义隆。范泰反对道:“南郡公仁爱厚道。但礼仪上不能有两位后嗣,所以应当将爵位还给原主。”朝廷也同意了。范泰后来又转为大司马左长史,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兼任司空。他还和右仆射袁湛一道随军到洛阳,为刘裕颁授宋公和九锡。

刘裕北伐成功回到彭城后,还和范泰共登城楼。范泰有足疾,刘裕还特别命令让他乘车上去。范泰好酒,不拘小节,直率任性,即使在正式场合,也像在家里那么随便,刘裕十分欣赏宠爱他。然而他不善于治理,所以不担任当政的官职。刘裕登基后,拜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永初二年(421),范泰建议建立国学,自己担任国子祭酒,但国学最终没有办成。当时大臣们都觉得市场流通的钱币减少,国用不足,便主张全部集中民间的铜,重新打造五铢钱。范泰又劝谏道:

“臣听说朝廷将禁止私铜,以充实官铜。民众虽然失去铜器,但到底填补了国用的不足,其中的利益的确很多。但臣的愚见不敢苟同,不吐不快。臣听说‘治国若烹小鲜,拯敝莫若务本’。百姓如果不富足,君王哪来的富足?从没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的事情。所以说粮食从小容器漏到大容器里,有见识的人不会觉得可惜。而为了怕伤到毛反着穿皮衣,那么皮都损坏了,毛到哪里去依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就是本末倒置。王者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所以当年公仪子在鲁国当宰相时,看到妻子在家里织布,觉得自己跟百姓抢饭碗,就生气地把她种的冬葵给拔掉了。这就是为什么说‘贵贱有章,职分无爽’。

“今天的忧虑,在于农民数量太少,因此仓廪不够充足,只得不断转运。吃饭的人太多,家家都没有积累,因此难以对付荒年。用货币进行贸易,不在货币的多少。往日的贵重,今天的轻贱,彼此通用,都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官府和民间都使用一样的货币,也就不担心货币不够。如果觉得一定得有很足够的货币才能增加朝廷的收入,那么龟壳和贝类等,自古以来就被当做货币流通。民间用铜作器皿非常普遍,要没收铜器影响将非常深远。夏鼎负《图》,实冠众瑞,晋铎呈象,亦启休征。铜器如果有重要的用途,那么不分贵贱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东西只要适用,那么不管官府也好民家也好都会急着使用。今天如果一定要销毁有用的铜器,而去铸造无用的钱币,那么为了货币不值得花这么大工夫,而失去铜器的用途则对君王和百姓都没好处。所以从实际出发,这么做一定损多益少。陛下(这时还是宋武帝刘裕)劳累终日,对处理政事孜孜不倦,以身作则,勤朴成风,然而颂声不作,板渭不至的原因,就在于根基尚未牢固,就想要远征作战。还希望陛下考虑长远利益,放弃走捷径的想法,弘扬海纳百川的度量,倾听甚至像割草农夫这样贱人的话语(典故出自吕氏春秋),那么就可以天天听到很好的主意,拓广陛下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臣为国忧虑,一片真心。愚诚所至,废寝忘食。”

要想知道宋少帝的未来,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