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25年八月底,晋明帝在平定王敦之乱后不久就去世了。八月二十七(己丑日),年方五岁的太子司马衍即皇帝位成为晋成帝。大臣们进献玉玺时,司徒王导因病没来。尚书令卞壸严肃地在朝堂上说:“王公难道不是社稷的重臣吗!先帝棺柩还没殡葬,嗣皇也尚未登基,这哪里是人臣称病的时候!”王导听说后,急忙带病乘车而来。接着大赦,增加文武官位二等,尊晋明帝的庾后为皇太后。
大臣们以晋成帝年幼,奏请太后依照东汉和熹皇后的先例听政。庾太后在连续四次辞让后,遵从了大臣们的请求。九月十二(癸卯日),太后正式临朝称制,任命司徒王导负责尚书事务,与中书令庾亮和尚书令卞壸参与辅佐朝政,然而大事都取决于庾太后的兄长庾亮。朝廷又加郗鉴为车骑大将军,陆晔为左光禄大夫,都开府仪同三司。又任命南顿王司马宗为骠骑将军,虞胤为大宗正。
尚书召乐广的儿子乐谟为郡中正,庾珉的族人庾怡为廷尉评。乐广和庾珉都是西晋的大臣。乐谟和庾怡声称依照各自父亲的意思不肯就职。卞壸奏道:“人没有父亲不会出生,职务没有需要也不会建立。有父亲就必定有父命,担任职务也必定有后悔的时候。如果大家都护着自己的儿子,那么帝王就没有了臣民,而君臣之道也就废了。乐广和庾珉受到圣上的恩宠,自己的身子都不是自己所有的,何况他们的后嗣!人们担任的职务,如果都随着他们的意愿,那么士兵的父母不都可以命令儿子不要去从军吗?”因此乐谟和庾怡不得已而各去就职。
荆州刺史陶侃因为宁州刺史王坚不能抗御敌寇,上表让零陵太守尹奉取代他担任宁州刺史。先前,王坚的父亲王逊在宁州时,南蛮领袖梁水太守爨量和益州太守李逖都反叛去依附成汉。王逊去讨伐他们但无功而返。尹奉来到宁州后,花重金招募外夷人去成功地刺杀了爨量,又发谕书招降李逖,因此州境转危为安。
公元326年六月,泉陵公刘遐去世。刘遐字正长,是广平易阳人,禀性果毅,善于弓马,开朗豁达,勇敢强壮。当时天下大乱,刘遐聚众修建堡垒,成为坞主。每次出击胡贼,他总是亲率壮士冲锋陷阵,河北人都把他比作张飞和关羽。乡人冀州刺史邵续很器重他,把自己女儿嫁给他。刘遐于是驻军在黄河和济水之间,石勒的兵马不敢逼近他。刘遐后来以兖州刺史的身份平定了王敦之乱,和苏峻一道居功甚伟。比及去世时,朝廷追赠他为安北将军。
接着,朝廷任命车骑大将军郗鉴领徐州刺史;任命征虏将军郭默为北中郎将,负责淮北的军事,代领刘遐的部曲。刘遐的儿子刘肇还小,刘遐的妹夫田防以及故将史迭等人不乐意成为郭默的部属,便共同推举刘肇世袭刘遐的职位而反叛。临淮太守刘矫掩袭刘遐的军营,杀了田防等人。刘遐的妻子是邵续的女儿,骁勇果敢,有她父亲的风格。刘遐曾被后赵军队包围,他妻子自己带领几个骑兵,在万军之中救出刘遐。比及田防等人打算作乱时,刘遐的妻子想劝止他们,但田防不肯。邵氏于是秘密放火,把他们的甲胄和兵器都烧光了,所以田防等终于失败。朝廷于是下诏让刘肇世袭刘遐的爵位。
司徒王导称病没有上朝,而私下却为郗鉴送行。卞壸上奏道:“王导不遵守王法而重视私人情谊,没有大臣的气节,请陛下罢免他的官职。”这事虽然被压下不提,然而整个朝廷为之震惊。卞壸一贯朴素廉洁,处理事情果断恳切,办事踏实,从不讲情面和私利,也不肯苟同流行的时髦,所以被许多名士看不起。阮孚跟他说:“你总是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整天这样含辛茹苦,不疲劳吗!”卞壸答道:“你们诸位君子以道德恢弘,风流相尚。这些庶务的事情,我不做谁做!”当时贵族的子弟大多数羡慕王澄和谢鲲的豪放豁达,卞壸厉色地在朝堂批评道:“悖礼伤教,罪莫大焉。中原朝廷的倾覆,实在都是由此而起。”想上奏禁止这一风气,但王导和庾亮不同意,这才作罢。
七月,观阳侯应詹去世,死时五十三岁。应詹字思远,是汝南南顿人,曹魏侍中应璩的孙子。他当时家中非常富有,自己人又弱小,便请族人来一起居住,把资产和他们一道分享,待他们就像至亲一般,世人因此对他感到奇异。二十岁弱冠时就知名,气质朴素弘雅,即使被人侵犯也不计较,以学艺文章著称。司徒何劭见到他后叹道:“这人是位地道的君子!”
后来赵王司马伦聘请他为征东长史。司马伦被杀时,应詹受牵连而被免官。成都王司马颖聘他为掾(助手)。当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抛弃长沙王司马乂而投奔邺城,大讲司马乂的坏话。诸葛玫为人浮躁但很有口才,临漳人士无不上门和他交往。应詹和诸葛玫从前就相识,叹道:“诸葛成林,为何像乐毅那样会来事!”终究不去见他。诸葛玫听说后十分惭愧。镇南大将军刘弘是应詹的舅公,便请他为长史,跟他说:“你才器和见识都很深远,今后将取代老子主宰荆南。”便将军政都委托给他。刘弘在汉水以南很有政绩,主要是应詹的功劳。应詹后来升任南平太守。
王澄为荆州刺史时,让应詹负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的军事。比及洛阳陷落,应詹流着泪慷慨地劝王澄赶赴增援。王澄让应詹写作檄文,应詹下笔便成,言辞大义壮烈,看过的人们无不慷慨激扬,然而王澄终竟不能听从。
当时政令不一,荆南一带的南蛮部落抱怨很多,并暗中打算背叛。应詹召见部落酋长们,打破铜券和他们结盟,于是各个部落都感怀应詹,所以这些郡县都平安无事。这以后天下大乱,只有应詹管辖的境地独全。百姓歌颂他:“乱离既普,殆为灰朽。侥幸之运,赖兹应后。岁寒不凋,孤境独守。拯我涂炭,惠隆丘阜。润同江海,恩犹父母。”
镇南将军山简后来又让应詹负责五郡的军事。正好遇上蜀人杜畴叛乱,来攻打他所在的郡。应詹力战摧毁了他,不久后又和陶侃一道在长沙大破四川流民领袖杜弢,逃散的流民军队里很多金银财宝,应詹一无所取,专门收集书籍,所以大家都为此感叹不已。
晋元帝任命应詹为建武将军,王敦又上奏让应詹负责巴东五郡的军事,赐爵颍阳乡侯。应詹后来升迁益州刺史,领巴东监军。应詹每次离开时,地方的军民就像子女般地都攀着他的马车痛哭,舍不得他走。
应詹后来出补吴国内史,因事免职。镇北将军刘隗出镇青州时,聘请应詹为军司。应詹后来又加散骑常侍,累次升迁至光禄勋。应詹因为王敦的专制和弄权,所以优游讽咏,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当王敦起兵作逆时,晋明帝问应詹该怎么办。应詹慷慨严肃地说:“陛下应当振奋如今的威严,臣等人将亲手执拿兵器作为前驱,也许凭着宗庙的神灵,能够无战而胜。要不然,王室必定危险。”晋明帝于是任命应詹为护军将军,假以节杖,负责前锋和朱雀桥南的军事。王敦大军从竹格渡过长江,应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人把他们击败,阵斩王敦部将杜发,杀了几千兵将。王敦之乱平定后,晋明帝封应詹为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赐绢五千匹。应詹上疏辞让,但晋明帝不肯。
朝廷后来又提拔应詹为使持节,平南将军兼江州刺史,负责江州的军事。当时王敦之乱刚刚平息,人心还不安定。应詹安抚招怀,使大家都高兴,百姓很依赖他。
应詹重病不起时,写信给陶侃说:“每次回忆往事,总想起当年从沔水进入湘地,我们在一块情谊深厚,互相合作,利能断金。你在南我在东,我们什么事情没经历过?足下在岭南建功,很快又出镇当年的楚地。我有愧也来到这州,和足下幸会,想和足下共同竭尽全力效节本朝,报恩幼主;退一步说也是一展平生和足下重修旧好。没料到天不作美,没给我时间,很多话也没处说,能不感慨惆怅!如今神州尚未安宁,四方也还多难,足下德高望重,功名俱盛,务必建立一套治国大法,戒骄戒躁,至公至平,至谦至顺,这样一定会得到上天的保佑,一定会大吉大利。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足下请明察我的真诚。”应詹死后,朝廷册赠他为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为烈,以太牢祭祀他。
当初,王导辅政,以宽和得到人心。到庾亮执政时,严格依法办事,所以有点失去人心。豫州刺史祖约,自以为辈份不在郗鉴和卞壶之下,却没参与顾命;又希望得到开府仪同三司,也没得到,再加上多次上表请求的事都得不到许可,便心怀怨恨。比及晋明帝在遗诏中赞扬各位大臣,却没有提到祖约和陶侃,他们二人都怀疑是庾亮删掉的。历阳内史苏峻,在平定王敦之乱时有大功于国家,威望逐渐树立了起来,同时还拥有一万多精锐士兵,器械也很过硬。朝廷将长江以外的地盘都托付给他;而苏峻颇为骄傲自满,有轻视朝廷的倾向。同时他还招纳亡命之徒,部众越来越多,全都依赖各县官吏为他提供军粮,稍不如意,就大肆抱怨。庾亮既怀疑苏峻和祖约,又害怕陶侃之得人心。八月,庾亮任命丹杨尹温峤为江州刺史,负责江州的军事,出镇武昌。庾亮又修复石头城作为防备。司徒王导想将他的堂弟尚书仆射王舒外派,好增强自己的外援,便任命他为抚军将军兼会稽内史,官秩是中二千石。王舒不想去会稽,便上疏借口会稽有讳他父亲王会的名字而辞职,但朝议认为字同音异,在礼法上没有问题。王舒又陈诉说音虽异而字相同,要求换到其他郡去。朝廷干脆把“会稽”改为“郐稽”。王舒不得已只好上任了。
温峤在江洲很有政绩,甄别异常的人才,启用贤能的参佐,还亲自去祭拜徐孺子的墓。他又上疏说:“豫章是十郡的首要,应当任命刺史。寻阳(今江西九江)滨临长江,都督应当在那里镇守。如今以州贴府,进退都不方便。而且古时候镇守大将多数都不兼州刺史,那是因为文武官员的责任不同。陛下应当另外挑选专职刺史去安抚豫章,专门管理黎民百姓。”朝廷下诏不许。温峤在镇所见到王敦的画像,说:“王敦大逆不道,应当受到破棺的惩罚,遭到像崔杼那样暴尸的刑法。古人说盖棺定论,《春秋》以恪守正道为贵,尊崇王父的命令,从来没有过被天子诛杀的人还在百姓中留下图像。”便命令削去那些画像。
阮咸的儿子丹杨尹阮孚因为太后临朝,政策都出于国舅一族,便跟亲信说:“如今江东创业的时间还不长,主上年幼时事艰难。庾亮年轻,德信未著,就我的看法而言,天下很快就要大乱了。”便请求外派为广州刺史。
冬十月,朝廷立晋成帝的同母弟司马岳为吴王。
南顿王司马宗因为被免职而怨恨,又一贯和苏峻的关系密切,庾亮便想杀了他,司马宗则也想废了庾亮这位执政大臣。御史中丞钟雅在庾亮的授意下弹劾司马宗谋反,庾亮便派右卫将军赵胤搜捕他。司马宗带领家兵拒捕,被赵胤杀了。朝廷接着将他的家族贬为马氏,三个儿子马绰、马超、马演也都废为庶人。朝廷接着也免了他兄长太宰西阳王司马羕,降封他为弋阳县王。大宗正虞胤也降职为桂阳太守。司马宗是宗室的近亲,司马羕曾担任过先帝的师傅,他们都是汝南王司马亮的儿子。庾亮将他们废黜后,自己失去了很多人心。司马宗的党羽卞阐逃去投奔苏峻。庾亮命令苏峻送回卞阐,但苏峻把他藏匿起来不给。司马宗死时,晋成帝不知道。时间久了,晋成帝问庾亮说:“平常看到的白头公在哪里?”庾亮答说他因为谋反被杀了。才五六岁的晋成帝哭着说:“舅舅说人家是贼就把人家杀了,要是人家也说舅舅是贼,那又该怎么办!”庾亮听了大吃一惊,脸色都白了。
公元327年十月,庾亮因为苏峻在历阳,担心他终究会成为祸害,便想下诏征他入朝,并为这事请教司徒王导。王导说:“苏峻肯定会猜疑,必然不肯奉诏。不如暂且忍着吧。”庾亮不听,在朝堂上宣布说:“苏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日征他进京,即使他不奉命,为祸还算不太严重。但如果长期纵容他,事情会闹得一发不可收拾,就像当年西汉的七国之乱一样。”朝廷大臣中没人敢有反对意见,只有光禄大夫卞壸争辩说:“苏峻拥有强兵,他要是威逼京师,一个早上就到了。一旦有变,很容易就会铸成大错。明公应当深思远虑,不可仓促行事!”庾亮不听。卞壸知道他一定会失败,便写信给温峤说:“元规(即庾亮)征召苏峻入朝的主意已定,这是国家的大事。苏峻已经口出狂言,现在坚持要召他,只能加速他的反叛,他必然会纵兵威逼朝廷。朝廷权威虽盛,却未必能够战胜他;王导公也有同感。我和他都恳切地劝过元超,但不能说服他。本来派出足下想作为外援,而今却遗恨足下在外,不能一块谏止他。也许足下在这里,他还会听从你的劝谏。”温峤也多次写信劝止庾亮。举朝大臣都认为不能召回苏峻,然而庾亮全不听。
要想知道庾亮和苏峻的矛盾如何激化,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