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

相信每个人都是天才——天生我才,盼望每个天才都绽放天地的光彩!
正文

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2015-07-14 19:33:12) 下一个

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故事,把大千世界引进小小孩童稚嫩的心灵;故事,打开孩子黑亮清澈的双眸,观看人生的万花筒!故事,是每个孩子最爱的启蒙老师。我见过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弹琴,或是不喜欢打球;可从没见过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这样,故事讲得好坏,可有不小的影响。

女儿上学前班的时候,学校采用的语言教材,是一个系列的、经教育工作者筛选过的图画故事书。这些书大部分都可以从当地公立图书馆借到。但编写者的主要贡献是一本教师/家长导读手册—Five in a Row。我姑且把它翻译成《每週一个故事》(或者《连读五天的故事》)。在导读手册里,作者提倡每个故事给孩子连续读五天,每天读一遍,满足孩子喜欢重複的天性。然而虽然每天都读同一个故事,却可以从五个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学习欣赏书中的语言、人文、地理、数字及绘画。其中“人文”的部分也包括道德和信仰的教导,“地理”的部分也涵盖简单的科学常识。

这套教材介绍的第一本图书是《小鸭子历险记》(The Story about Pingby Flack and Wiese)。故事中讲了一只小鸭子一天的历险,背景是二十世纪初一个扬子江畔的水乡。小鸭子叫“平”,每天和它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和许多表兄弟姐妹,跟著放鸭人一早就去江面游水觅食。傍晚,放鸭人叫鸭儿们回船的时候,会在最後一只上船的鸭子背後打一下。有一天“平”上船晚了,因为害怕被放鸭人打屁股,没有上船。它独自流浪的一天一夜里,历经了饥饿、风险,还差点被一家船夫吃掉。後来它终於找到主人,虽然是最後一个上船、挨了一下打,它还是回家了!

故事的主题引导孩子学习做错了事就要面对後果,逃避後果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灾难。故事里很具体地介绍“平” 有几个叔叔、几个阿姨、几个表兄弟姐妹,刚好可以帮助四、五岁的孩子练习数数。图画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中国江南的风景、人物,可以藉机介绍中国文化、饮食。另外,书中的绘画采用很质樸的方法,却很美观地渲染了景物。比如封面用蓝色和紫色两种颜色勾画日暮黄昏的天空,这可以启发孩子在用蜡笔塗色的时候,将不同色彩塗进同一块画面,效果会另有一番风味。。。

这套书里还有一本非常感人的叫做《布头拼成的大衣》(The Rag Coat)。讲一个小女孩,因为爸爸去世,家里极其贫穷。好心的阿姨们拿出每家的旧衣服、布头,剪剪拼拼凑成一件大衣让她冬天可以穿著上学。可同学们一看见,就围著她极力嘲讽。她气得跑出学校,一个人躲在树林里哭。她想起爸爸生前的教导—世上没有什麽比人更重要,人要和人在一起。她勇敢地回到同学们当中。因为那些旧布头都是同学们的妈妈们贡献出来的,每一块布头後面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爱。小女孩如数家珍地把每块布的故事讲给同学们,赢得了他们的爱和尊重。导读手册里要求家长和孩子分享自己从前被同学排斥的经历。我就对女儿讲我小时候性格非常内向,没有什麽朋友。後来信了主耶稣,我了解神是如何爱我,也爱世上一切的人。我就因著耶稣的爱,开始主动关心别人,後来上帝带了很多朋友到我生活里。

我这样讲著,女儿突然呜呜咽咽地哭起来。追问之下,才得知原来她因为英文讲得不好,性格害羞内向,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没有人跟她玩。几周以前有一次课间活动,她自己一个人还哭了。老师还过来劝她,也邀请同学们来跟她玩。我当时很诧异,她这么小小年纪,居然可以把这事藏在心里这么久;更深深感受到,我对自己孩子的了解是如此有限。如果不是讲这个故事,我可能根本就不会知道她压在心底的心事。我心疼地抱起女儿,擦她的眼泪。同时暗自祷告“主啊,我怎么安慰、引导她?”

等她平静一些以後,我就说:“我们来祷告,求主耶稣把一个好朋友带到你面前,好吗?”祷告后,我就对她说“主耶稣一定会带个好朋友给你,你见到她的时候,要珍惜,要跟她打招呼,因为那是耶稣带给你的。” 很奇妙,几天以后,女儿很兴奋地告诉我有一个叫Annie 的小女孩主动跟她打招呼,和她一起玩。女儿也很喜欢Annie,两人成了难舍难分的好朋友。直到现在女儿都深信不疑,那是耶稣回答她的祷告,这成了她小小心灵中印下的第一个恩典的印记!

Five in a Row 最初出版了四册,每册涵盖大约20本图画书,是按照一个学期的进度设计的。其中介绍的图书适合四、五岁至八、九岁的孩子。因为故事难易程度有差别,孩子们的成熟早晚也不同。我女儿四岁多的时候跟著学校的进度读过前面两册,现在她快八岁了,还会时不时拿出那些书翻一翻,仍然能汲取新的营养。藉著按照手册要求教导孩子读这一套图书,我学了很多如何使用图画故事书引导孩子,并和他们沟通的技巧;我自己对图画书的鉴赏力也提高不少。对於我这样的新手妈妈,这本手册是我的好老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经典教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谢谢杜鹃,我试试看,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恭贺开博。很好的分享。可以发到子女教育论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