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

相信每个人都是天才——天生我才,盼望每个天才都绽放天地的光彩!
正文

经典教育之语言篇(一)

(2015-08-02 21:37:03) 下一个

语言能力是教导上的几个基本重点之一,也是经典教育(Classical Education)里特别看重的。语言能力最集中地体现在写作能力上。我在美国高校教过书,也在小型的中文杂志当过编辑。我常常很伤感地看到不论中国人美国人,一个蛮普遍的现象是写作的能力和所持的学历不相当。我参加过著名华人作家莫非女士(http://blog.sina.com.cn/gcwmi)的写作培训,她说过一句很打动我的话:“如果你觉得一个问题(或一件事)说不清楚,那是因为没想清楚。”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经典教育的目标,那就是培养会思考的人(effective thinking)。数学培养严密精准的思维,科学培养透过表象寻找机制的能力,历史帮助理解人的集体行为模式,艺术熏陶直觉和感受力,这些都概括在这里所说的“思考能力”里面。而语言是表达思考结果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培养思想能力,必须要培养语言表达。

现代社会媒体充斥,给培养语言能力造成很大的障碍。从前的孩子想要满足对故事的好奇心,就必须听长辈讲故事,多少文学大师的启蒙都是从一个会讲故事的妈妈或奶奶开始的!故事,就是长篇的文字叙述,从一个人口中出来,进到另一个人脑子里,是个再创作的过程。听故事的时候,脑子不是被动的。除此之外,描述者的用词,都被听者收集到他的词库里,成了以后他自我表达的工具。所以我建议许多好的文学作品,如果有电影或卡通片(比如《木偶奇遇记》,《人鱼公主》,《绿野仙踪》等),最好让孩子听过、看过故事(如果有原文、未删减版本,或最贴近原文的译本最好),再看影片。

二、三年级的孩子,会阅读以后,最好读长篇读物。现在常见的卡通式的读物 (如下,厚厚一本书都是这样的小图和对话),对孩子语言能力帮助不大。不是说完全不能读,就当吃盒薯条过过瘾还好。

经典作品,凡是孩子的年龄适合理解的,很多是很好的语言教材。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C. S. Lewis的作品,莎士比亚剧作改编的儿童版本,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改编的儿童版本等等。经典作品怎么定义呢?是不是古旧的就是经典呢?我最近开始学一套 The Great Courses 出版的课程,共八十四课,介绍美国经典文学,课程叫“Classical American Literature”。第一课里就有一句很棒的话:经典不是古旧,而是时时唤醒新灵感的佳作。下面两篇里我会探讨怎么选择经典作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