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殿

以智慧來構建心靈的殿堂
正文

佛教聖地 -- 尼泊爾藍毘尼園

(2015-11-08 12:48:06) 下一个

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地 -- 尼泊爾藍毘尼園

 

【印度朝聖】藍毗尼園 Lumbini 釋迦牟尼佛.佛陀誕生地.摩耶夫人聖樹.聖池.阿育王柱(轉貼)

 

DSC03099.JPG

距今2500年前的古印度,誕生了一位影響後世深遠的宗教領袖~佛陀,佛陀名為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釋迦族的王子,佛陀的父親是迦毗羅衛城淨飯 王,母親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在40歲的晚上突然夢見白象自天而降,進入她的右肋後有了身孕,摩耶夫人回到他的故鄉待產,經過藍毗尼園這座花園,在這裡一 株無憂樹下產下了喬達摩悉達多,一切由此開始..

喬達摩悉達多誕生有許多祥和之兆,像是佛陀誕生後,能自行向東南西北行走七步,口念:上天下地唯我獨尊,佛陀的故事充滿的許多古時的傳說,非常的精彩。清晨的藍毗尼園充滿著濃霧,許多前來朝聖的僧人遊客陸續進入藍毗尼園。

DSC03002.JPG

充滿塵霧的藍毗尼園,進入園內需要購買門票大約100 元台幣,園區內不能夠穿著鞋子進入,於是脫下鞋子慢慢朝裡面走過去,在前方白色屋子內有一處重要的遺跡(佛陀誕生處)。

DSC03006.JPG

相機到了這座房子外面就止步了,裡面是禁止照相的,建物物內保護著一處古老的遺跡,據說這是佛陀的出生之地,被明確的標註在這個位置,進入後我見到 了古老的牆壁建築遺跡,朝聖者在裡面叩頭瞻仰著,對於有佛教信仰的朝聖者來說,此地是非常神聖與重要的,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就在此處誕生,展開了傳奇的 一生。

Buddha-shrine-2013

『國際西藏郵報2013年11月28日達蘭薩拉報導』由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贊助的國際考古團隊,在釋迦牟尼佛出生地,也就是尼泊爾南部靠近印度邊 界的藍毗尼,發現先前未發現的木造寺院建築遺蹟,據考是現存最古老的佛寺遺址,而此考古證據也顯示,佛陀可能生活的年代,推前至比原先認為更早的西元前六 百年。遺址還有一棵樹根遺蹟,考古團隊推測,可能是釋迦牟尼佛出生之樹。

尼泊爾考古學家阿卡雅(Kosh Prasad Acharya)今天(26日)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一處木造建築的遺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據信是世界最古老的佛教寺廟。阿卡雅率領來自英國德倫大 學(Durham University)多位考古學者進行考查,他在今天表示,這處木造建築是在尼泊爾神聖的藍毗尼(Lumbini)摩耶夫人廟(Maya Devi Temple)內部出土。

摩耶夫人就是佛陀的母親。釋迦牟尼佛的本名是悉達多.喬達摩(Siddhartha Gautama),大約在公元前六世紀時,誕生在這座廟的所在地點。

考古團隊使用放射性碳和冷光技術,研判遺址上的木炭和沙粒的年代。不只摩耶夫人寺造型追仿其地下遺址的木造結構,木造結構還有一個露天中庭,當初本來可能有一棵樹。團隊發現樹根的殘餘。這是佛寺的典型傳統:以木圍欄,欄內種一棵樹。<最新新聞>

DSC03070.JPG

走出白色的屋子濃霧逐漸散去,白色屋子的後方是一座水池,水池明澈如鏡,水池的後方長著一棵大樹,水池前掛著五色彩帆,根據佛教傳說佛耶夫人產子 後,就在這座水池中沐浴淨身,直到今日,傳說在這座水池前靜思冥想可以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種種的傳說為藍毗尼園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就連中國高僧法顯及 唐三藏也曾來此一遊。

DSC03060.JPG

來到藍毗尼園的朝聖者,端坐在水池旁,是冥想,是放空,是沉澱,讓心靈休息一段時間

DSC03055.JPG

佛門早課~對於朝聖者來說能夠在佛陀八大聖地禮敬諸佛,藍毗尼園參加一場晨間早課,是非常殊勝的聖事

DSC03029.JPG

傳說園中的聖池(Puskarini)是她在生產之前沐浴,以及之後她給釋迦牟尼佛第一次沐浴的地方,淨飯王在太子出生後第五天,按當時的習俗舉行 命名大典,太子被命名為喬達摩.悉達多,摩耶夫人於悉達多太子出生七天後去世,升入忉利天,根據紀載摩耶夫人的妹妹摩訶波闍波提嫁給淨飯王,喬達摩悉達多 太子就由姨母撫養,也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比丘尼大愛道。

藍毗尼園聖池旁的大樹,是供奉摩耶夫人的聖樹,在聖樹旁掛滿五彩幡隨風飄逸,樹下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手上持著佛經,身軀面對著聖池,打坐冥想。

DSC03024.JPG

位於聖池旁的大樹,是藍毗尼園中重要的聖地,供奉著摩耶夫人,大樹旁點著油燈與花圈 

DSC03063.JPG

清早的聖樹旁,一早就有許多僧人來打坐,佛經中有提到,供養三寶擁有莫大的功德,來到藍毗尼園聖樹旁,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供養僧人,為自己及家人祈福,廣結善緣。

藍毗尼園僧人

DSC03099.JPG

塵霧退去的藍毗尼園,聖池倒影矗立在眼前

DSC03078.JPG

具有尼泊爾風格色彩的屋頂寶塔

DSC03081.JPG

位於白色遺跡旁的阿育王石柱,石柱保持得相當完整,吸引許多朝聖者在此圍繞,古印度最強大的君王"阿育王"曾來此朝聖。

DSC03044.JPG

1896年印度考古學家穆克吉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在藍毗尼挖掘出一根阿育王石柱,高約6米,直徑45公分。上面銘刻著阿育王的親筆敕文:

「天佑慈祥王登基廿年,親自來地朝拜,因為這裡是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一塊石上刻著一個形像,並建立一根石柱,表示佛陀在此地降生。藍毗尼村成為宗教的減稅地,只須付收成的八分之一作為稅賦。

阿育王石柱旁石塊遺跡

DSC03046.JPG

佈滿鮮花的藍毗尼園遺跡

藍毗尼園遺跡

來到佛教最初的地方,自然是感觸萬千,藍毗尼園本來位於印度地區,後來因為英國入侵印度成為殖民地,一場戰爭將土地劃給了尼泊爾,偌大的釋迦族迦毗羅衛城劃成了兩半,一半在尼泊爾,一半在印度,藍毗尼園成為了尼泊爾的一部分,經歷了歷史的變遷,數不盡的歲月。

我雙手合十,禮敬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