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58)
2017 (64)
2018 (55)
2020 (123)
2021 (83)
2022 (83)
2023 (75)
2024 (85)
在芝加哥 CSO 参与歌唱家徐霞领衔的公益演唱会
8月30 日下午3 点,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厅(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 CSO)迎来了一场别具意义的公益音乐会——“关爱自闭症儿童 · 公益音乐会”。
不同于一般的音乐会,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份凝聚爱与希望的聚会。而音乐会的主要演员则是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徐霞老师。
作为合唱团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音乐会开场的三个合唱节目,与众多音乐人一起,用歌声为公益献上微薄的力量。
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是由徐霞老师领唱,中国一级指挥家王军指挥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站在舞台上,当序曲的和声在音乐厅回荡,感受到灯光与观众注视的那一刻,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开始的紧张,更是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歌声里有蒙古草原的辽阔,有母亲河的温柔,也有我们对生命的感恩与守护。这首歌由徐霞老师领唱,她的嗓音饱满,空灵而坚定,带领着合唱团唱出了对父母故乡的厚重情感。
值得提出的是,徐霞老师是提前一周到达芝加哥的,当天我们几个合唱团在一起排练,徐霞老师带着时差来到了排练现场,没有明星架子,听了几遍我们的合唱,小声地唱了主旋律,指出了个别地方的节奏问题,就走了。因为她的节目很多,我们在没有机会一起和练了。演出当时,吃惊地,她停唱了两句最高音“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 让我们男高音有机会完全地显示出来了,好在我们没有混混而已,还是唱的有声有色(当然还可唱的更好, 我们之前以为徐霞老师也会唱这两句的, 我们没有压力)。
紧接着是黄河大合唱的两首合唱:《黄水谣》和《保卫黄河》。站在舞台上,我们能清晰感受到这些旋律中流淌着民族记忆与时代力量。尤其是《保卫黄河》,在高瑛的铿锵有力的钢琴, 王军的精准指挥与我们用心的合唱交织中,歌声仿佛化作了黄河的涛声,澎湃奔涌,从舞台涌向观众席,不仅把听众的思绪带到了80年前的那场全民的保家卫国的战争,而且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一种无法言喻的力量。
当我们退到舞台一侧,作为观众继续聆听接下来的节目时,心绪已然平复下来,心境已完全不同:舞台灯光下的紧张与使命感,转化为观众席中被艺术打动的共鸣, 我们被音乐本身深深打动,心情随着旋律而震动。
徐霞老师独唱的《小路》,《故乡的目光》温柔细腻,仿佛让人置身童年的田野与村庄;而她带来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往日时光》则在辽远与怀旧的氛围中,让思绪随着歌声飘荡。还有打动观众动容的,是包括自闭症孩子们在内的合唱团孩子们参与演唱的《让世界充满爱》,稚嫩的声音中饱含真挚,提醒我们慈善音乐会的核心——爱与希望。
音乐会临近尾声,徐霞与胡斯豪的《我爱你,中国》与《明天会更好》将气氛推向高潮。全场观众齐声鼓掌,很多人眼里闪烁着泪光。在那一刻,音乐厅仿佛不再是一座建筑,而成为了心灵相通的殿堂。在结尾,全体演员齐唱《明天会更好》。歌声中,每个人都化作爱的音符,汇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那一刻,音乐厅成了一个大家庭,所有人都在用心唱给未来听, 唱给孩子们听。
走出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厅,我俩与前来观看节目的儿子和女儿一起用了晚餐, 他俩也挺高兴的。能够站在世界著名的CSO舞台上亲自参与徐霞老师的音乐会,更能在台下用心聆听,真切体会到音乐的力量:音乐跨越了国界、年龄与身份的界限,化作一种连接彼此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意义不仅在于慈善捐助,更在于用艺术与真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支持。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下午。音乐的余韵与公益的温暖,将留存在记忆中,音乐不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连接纽带。
附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