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三国(17):奥斯陆诺奖的荣耀,裸体雕塑公园
2025年7月31日,我们在弗莱姆与奥斯陆之间的山上酒店住了一晚,这酒店周围的风景很好,旁边有马场,散步时就近距离与马为友。
早上(8/1)起了个早床,边散步边在附近拍了日出时分的远山,远山有点像大烟山一样的层峦叠嶂,在晨光的映衬下,如诗如画。
吃完隆重的北欧早餐后,我们便上车南行,去挪威首都感受奥斯陆的荣耀,沿途道路两侧是壮丽的山峦,湖泊,田野与深邃的峡谷,挪威的自然之美如画卷般展开,不禁沉醉在这片北欧大地的静谧与恢弘之中。
数小时后,我们顺利地到达奥斯陆。抵达时,已近中午时分。这座首都城市既有着北欧的清冷气质,又充满了现代都市的活力。
我们的第一站是游览维格兰雕塑公园(Vigeland Sculpture Park)—一座裸体雕塑公园,却是一首表达人类生命的艺术诗篇。
维格兰雕塑公园位于弗罗格纳公园内的露天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艺术家雕塑公园,由挪威雕塑艺术家古斯塔夫·维格兰(Gustav Vigeland)倾注毕生心血打造。公园占地80英亩,212尊青铜与花岗岩雕像散布在绿茵与小径间,每一座雕塑都以人类生存状态为主题,展现了从出生到死亡、从喜悦到悲伤的生命循环。漫步其中,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情感共鸣。进入公园后,右手处是艺术家维格兰本人的雕像,也是公园内唯一的一座不是裸体的雕像。
公园的核心是高达17米的生命之柱(Monolith),由121个人物雕刻组成,层层叠叠,仿佛在攀登命运的阶梯,象征着人类对生命的意义与超越的追求。
柱子周围的雕塑群则更为细腻:有母亲拥抱婴儿的温馨,有恋人相拥的浪漫,也有老人独坐的孤寂。维格兰以惊人的细节捕捉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愤怒的男孩”(Sinnataggen)是一座青铜小男孩雕像,因愤怒而跺脚的形象生动传神,成为公园的标志性作品之一。雕塑的材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青铜在阳光下闪耀,花岗岩则散发着沉稳的力量。小孩的手脚已被游客们触摸得闪亮闪亮的。
公园不仅是一座艺术殿堂,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无声史诗,每一位访客细心地朗读,从而反思生命、人类关系与存在的意义。
我们的下一站是奥斯陆市政厅,这座红砖建筑以其庄严而朴实的风貌成为城市的地标。市政厅建于1931至1950年间,所以顶上挂有75字样,纪念市政厅75周年。其设计融合了挪威传统与现代主义风格,外墙的红色砖块与两座高耸的塔楼相得益彰。市政厅就坐落在奥斯陆峡湾的岸上。
步入大厅, 我们被宏伟的壁画震撼:这些色彩浓烈的壁画由多位挪威艺术家创作,主题涵盖挪威的历史、文化与人民生活,从渔业到工业,从战争到和平,细腻地展现了这个国家的精神脉络。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以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逝世。这是唯一的诺奖在瑞典以外举行。
站在大厅中央,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与和平的回响,思考着和平奖的意义—它不仅是表彰,更是激励人类为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关于特朗普是否会获奖的讨论虽引人遐想,但更让我感慨的是这座大厅所承载的无数为和平奋斗的故事。
在市政厅的对面靠着峡湾,有诺贝尔和平中心(Nobel Peace Center),是一家以推广和平理念和纪念诺贝尔和平奖为主要用途的博物馆与文化机构。
随后,我来到挪威皇宫及其周围的皇室花园。皇宫建于19世纪初,简约的新古典主义( neoclassical )风格与周围的绿意相得益彰,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尊贵。
挪威皇宫门前广场上的骑马雕像是国王卡尔十四世·约翰(Karl XIV Johan)。他是挪威和瑞典的国王,也是法国元帅。这座雕像由挪威雕塑家布莱恩·伯格斯利恩(Brynjulf Bergslien)创作,于1875年落成。它面向卡尔·约翰大街,是奥斯陆皇宫广场上的一道著名风景。
在附近的皇宫花园(Slottsparken),作者驻足于一座名为《风暴中》(I storm)的青铜雕像前。这座也是由古斯塔夫·维格兰于1911年创作的雕像,描绘了挪威首位女权主义者卡米拉·科莱特迎风而立的形象。雕像中的她目光坚定,衣袂飘扬,仿佛在对抗无形的阻力,象征着她为女性权利奋斗的坚韧精神。卡米拉·科莱特的《省长的女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揭示了19世纪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挣扎,挑战了强迫婚姻的陋习。每年5月17日挪威宪法日,雕像底座都会被鲜花环绕,这不仅是对她的纪念,也是对性别平等理念的延续。
皇宫花园也是市民休闲的地方:
皇宫对面是走街:
沿着奥斯陆港湾的步道缓缓走去,前方那一片洁白又泛蓝的建筑渐渐映入眼帘。它不像传统的宫殿或剧院,而更像一块从峡湾水面隆起的巨大冰川,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奥斯陆歌剧院(Oslo Operahuset)。奥斯陆歌剧在奥斯陆港湾区(Bjørvika),紧邻奥斯陆峡湾,是挪威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之一,它不仅是挪威国家歌剧与芭蕾舞团(Den Norske Opera & Ballett)的所在地,更因其独特设计成为受欢迎的地标景点之一。
歌剧院最奇妙之处,是它那倾斜的屋顶。白色的花岗岩从地面一路斜坡延平缓地伸向上到顶端,游客可以自由走上屋顶,俯瞰奥斯陆港、城市与周围山景,好像游客可以漫步“冰川屋顶”,所以又称为“可行走的屋顶”。
游客、学生、当地居民三三两两,或散步,或坐在斜坡上聊天。站在屋顶上回望,奥斯陆市区的红色屋顶与现代高楼交错在一起;向前眺望,则是碧蓝的峡湾与远方的山影,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脚下踩着白色大理石,阳光洒下,建筑仿佛在闪烁。说它像“浮在海上的冰川”这个比喻再贴切不过。
走出歌剧院,在一侧的水面上,可以看到一座奇特的漂浮雕塑—《She Lies》(由艺术家 Monica Bonvicini 创作)。它由玻璃与钢材组成,像一块断裂的冰山,随着风和潮汐缓缓旋转。与歌剧院本体相映成趣,诉说人与自然的关系。
黄昏时分,我们漫步至奥斯陆老城,最后来到阿克胡斯(Akershus) 城堡。这座13世纪的城堡屹立在奥斯陆峡湾边,历经战火与时光洗礼,依然坚韧不屈。城堡的石墙可看到中世纪的刀光剑影,而瞭望台上的风景带来一种宁静的辽阔。站在这里,俯瞰峡湾与城市,感受到奥斯陆的独特魅力:它既是历史的沉淀之地,又是现代的创新之都。
这一天的旅程,从市政厅的历史厚重到维格兰雕塑公园的生命哲思,从卡米拉·科莱特的坚韧到阿克胡斯城堡的古老,奥斯陆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挪威的灵魂。这座城市将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每一步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重量与美好。旅行的意义或许在于在风景中找到与内心的对话,而奥斯陆,给了我们展现了她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