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皮皮蝦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皮皮蝦:【探访蒋公日记】

(2015-10-30 07:03:16) 下一个
2014.12.29
 
每次有朋友来,我都带他们去斯坦福看蒋介石日記。每次我的朋友都说大饱眼福。关于这个,今天就简略说点好玩的。
 
蒋日记在胡佛档案馆(Hoover Archive Institute),坐落在胡佛塔边上一座建筑物的地下一层,不知道的人很难找到。任何平头百姓只要出示有效证件(国内来访者护照即可)就能阅览任何一本日记。那里只许看或手抄,不可拍照或复印。
 
 
前些日子,遇到一个来斯坦福的访问学者,研究民国史的。我一听,就问他知道郭岱君吗?他说正是他现在的指导教授。这郭岱君很是了得,正是她说服蒋家后人蒋方智怡(蒋经国幼子蒋孝勇之妻)将蒋日记保存在斯坦福50年。然后我问他认识不认识中国头号民国史专家杨天石,他吃了一惊。其实我几年前看了杨天石写的关于蒋日记的书《认识真实的蒋介石》,最近几天又在看他的另一部书(上下两册)《找寻真实的蒋介石》。所附的照片即是这套书的封面。你会发现这封面设计很坑爹,书名在书页边缘几乎看不到的地方。Anyway, 我因多次带朋友去看蒋日记,每次都选取片段一读,所以看杨的书时也与我所看日记片段作一比较。
 
 
记得1975年4月5日,蒋去世时,我尚年幼。但清楚记得中国的报纸对其去世报道的处理方式很有意思。那时的报纸只有四版,蒋去世的消息在最后一版右下角很不起眼的位置,全文不长,只占一小块豆腐干大小。标题是二行字,上面一行小字大约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中国人民的公敌",下面一行大一点的字是"蒋介石死了"。当时院子里有人在讨论这标题,认为死是个中性词,逝世是褒义词,这事似乎应该用贬意词如"完蛋了"之类更妥当。又唏嘘蒋死得不是时候,偏偏死在清明节的时候。
 
蒋的日记用小楷写下,几十年如一日,从1915年始至1972年写不动为止,殊为不易。他的确自律性极强,一生日记没一日遗漏,即使戎马生涯,百忙中也会事后补记。
 
 
从日本侵华开始每页开头都有大大的"雪耻"二字。日记内有一些个人隐私部分,可以看出他没想到它会公诸世人,早期更不知道他自己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所以其史料价值极高,每次都能看到来自国内的学者在此抄录日记,杨先生也在此列,说不定我曾见过而不知。
 
说几个我看到的有趣片段:
1. 日记有记载蒋年轻时曾妓、手淫,每次都自骂禽兽不如,发誓要克制改过;
 
2. 国共重庆谈判时,蒋曾想扣下毛,又担心国际反应。为此在日记里反复权衡利弊,并详列得和失数点,进行分析;
 
 
3. 1949年10月1日,蒋日记写下"共匪"开国大典,宋庆龄居然列主席台,"总理若地下有知"当如何如何。
 
总之,日记很好看,湾区这么便利的条件,应该又看看。有信友告诉我YouTube上高晓松的“晓松奇谈”有一集专门讲蒋日记,特别逗,并求证高侃的"是否属实"。我刚才看了,就我所知的部分,他讲的基本是那么回事。可能此人说话太喜剧化加之夸张的风格,让人有点不信。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这个视频节目:https://m.youtube.com/watch?v=7UvdRu1-5Fk
 
视频中提到的把Chiang Kai-shek (蒋介石)翻译成常凯申的人,不是一般的翻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北大毕业,出错的书是《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有朋友笑道:别说,“常凯申”这个名字比“蒋介石”,字面更好看字里也有更多好寓意,说明王奇当时翻译的时候是用了一番心思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狸猫的爸 回复 悄悄话 看到国民党现在这个惨样,老蒋九泉之下不瞑目啊:娘希匹,还指望你们这帮龟孙子反攻大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