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皮皮蝦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皮皮蝦:【屈原的三个面孔】

(2015-06-21 02:03:22) 下一个

今天有人调侃夲虾,贴了这么一幅皮皮粽,和皮皮蝦比较一下,真是神似。


这端午节纪念的屈原其实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分离主义分子。他属于即将被中原民族同化的最后一代少数民族(熟苗)。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英国的乔叟(Chaucer)。

夲虾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讨论一下屈原的面孔。

(一)反对统一的士大夫
首先说明,反对统一并非不对。你看欧洲,面积一千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中国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外蒙的一百五十万(如果它未能独立的话),刚好和欧洲差不多大。上千年来,欧洲一直是支离破碎的几十个国家,现在居然通过和平手段先是统一了货币,正在走向融合(注意,他们是邦联的形式,不是美国这样的联邦的形式)。这些国家的语言差别可能比中国的吴音粤语差别还要小。比如,英语是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西日尔曼语支,和德语(东日尔曼语支)简直太近了,英语中又有约40%的单词来自法语。

说这些的意思是说明,屈原当时所作的努力很可能是保存南方文明独特性余脉的垂死挣扎。本来,楚国就不属于华夏种族。如果你看复旦历史系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就会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其它国家都隶属于周王室,唯独这个楚国是和周并列的王国(你从字体大小和划界的线条不同可以判断出来)。这一点除非历史系的学生,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楚国参加周的祭祀都不被允许登堂入室,只能在外面做次要的工作。就是说楚在掺乎中原的事务中最后被同化了。中原几国之间属于内斗,楚国与它们的战争属于外侵。这么说吧,如果日本侵华成功,几百年后在中国的后代眼中是分不清中国三四十年代直系奉系之间的内斗和日本侵华有什么性质上的区别的。楚国只是最后被更强的秦国所灭而已。





(二)少数民族
这一点很多人更糊涂。有次本蝦告诉一位lab mate,唐朝的皇帝其实并非汉人(或只有大约四分之一汉人血统),对方恨不得眼珠掉下来。一代英主李世民杀死兄弟篡位后,为了表达不忘父恩,就吮吸被他逼退的父亲的奶头,这正是鲜卑人的习俗。

这屈原其实是苗族人。最早苗族占据长江中下游大片好地,被炎黄打败,只好退居西南边陲,那部分人是生苗。还有一部分苗人留居长江中游地区,文化水平较发达,属于熟苗,屈原就属于这种。只不过他所属的时代正是熟苗被华夏文化同化并消亡的前夜。

这苗族此后世代繁衍于穷山苦水之中,居然向南迁播至老挝、泰国等地,成为当地人口数量可观的民族,比如在老挝,苗族和该国主流民族寮族(Laos)几乎五五对开分庭抗礼。越战后,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中有许多人投奔怒海来到美国,其中老挝苗族(英文叫Mhong)在加州中谷地区落户许多,甚至那里的电视台也有Mhong语节目。如果你认识的老挝人姓杨(Yang),那几乎可以肯定是苗人。

说起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本蝦又有一句令许多人吃惊的论断(真的不是为了故作惊人之语啊):中国文学史上的最顶尖人物大都是少数民族!屈原自不必说,李白也是(其母是小亚细亚的土著,现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有人说杜甫不是。对,他不是不如李白嘛!还有关汉卿(蒙古族)、马致远(回族)、曹雪芹(满族)、蒲松龄(回族)、老舍(满族)。哎呀,不说了!

(三)诗人
屈原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当然是独一无二的,他开创了楚辞的文学形式,代表了我国南方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和神鬼灵异的艺术表达,与我国中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源头之一。经几百年沉淀,两源汇流,终于蔚为大观,成就了唐宋灿烂的文学高峰。如果说杜甫的诗更多继承了中原文化的凝重厚度,那么李白的诗更多地显示了楚文化的灵动、瑰丽和流畅。可以说,屈原以一人之力占据了一半对中国文学的后世影响。如果有个天平的话,一边是集六国之风无数民间无名创造者,另一边的屈原可以力压天平而不倾。2000年得文学诺奖的高行健,他的代表作《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就主要继承了屈原之风范。还有为李安的影片《卧虎藏龙》作曲的潭盾也汲取了楚文化的养分。


楚虽三户,灭秦必楚。虽然历经千年,楚文化的香火仍然顽强地余脉伏延,袅袅升腾,这是一件幸事啊!世界之美,就是因为多样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仅以此文向千年之远的屈原致以敬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