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所指的范畴很广,分类很细,不停嘴地说一年也说不完。我们熟悉的和田玉,广义地说也分三类:山料,也就是原生的玉石矿藏;山流水,指山麓堆积型玉矿,是山料被水流冲到山下的;子玉,或叫籽玉,是冲击型的玉矿了,在河床里多年被流水冲击而成,玉质是最好的。
山流水的料我见过的不多,自己也没收过,只能从理论上说,它比山料的质地油润一些。
前两年在北京淘过一块,羊肉胡同开出的证书是“和田玉”,当然玩玉的人都知道,现在和田玉的证书基本是无用的,只要有透闪石含量基本都可以出“和田玉”证书,所以差不多可以说没有参考价值。
那块玉最初我觉得是山料的,但现在越来越觉得是俄料,当作标本来看还是有意义的。其实俄料中也有籽,达到羊脂级别的也有,但是太少,而且据手里有东西的玉友说,跟和田的籽总是不能比,没办法。
这东西怎么说呢,说穿了就是一些已经历经千百年的业内和玩家的界定,不能自己胡乱下定义,不能随口乱说的概念。
比方说珠宝界的“鸽血红”红宝石,在下定义的时候,有最严格的规范,一定要缅甸抹谷矿的出身,那里的红宝石晶体有“糖浆”特征包裹体和无色晶体包裹体。一定要通过最精密的仪器经过颜色分类鉴定后,达到“鸽血红”的,才能被挂上这个标牌。顺便说一下,那个地区有一种鸽子的血颜色非常浓艳,而“鸽血红”宝石在暗底时打射灯来看,它的红就如燃烧的一团火。
类似的例子还有蓝宝石中的“矢车菊蓝”,世界上只有不多的几家权威鉴定机构有能力鉴定“矢车菊蓝宝石”,目前我们国内还没有这种技术。
走题说到这些,我是想说清一个道理,即很多东西是不以我们的感觉为转移的,看宝,淘宝,首先靠的不是金钱,也不是人脉,而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经常有宝石玩家和收藏家们讨论甚至争论关于珠宝的鉴定规则,有些人喜欢实践和眼力经验,有些人坚持要通过行业内的科学鉴定来看结果。
我倾向于相信科学鉴定,尤其是在珠宝业内已经有很成熟的鉴别规范的时候,比如对红,蓝宝石的级别标准,事实胜于雄辩,没有这个标准,谁都可以忽悠了,“顶级”,“极品”满天飞,吃亏上当的是淘宝人。
有人会问为什么我前面说和田玉的证书没有参考价值呢,那也是国家鉴定机构呢。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众所周知,宝石的鉴定在全世界也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多少人的心血所凝聚,多少年的科学实践积累,才走到今天,大大小小的玩家收藏家们终于有了可以判断的标准。
就象现在我们买钻石的时候,都知道要根据4C来判断一颗钻石的好坏,即使身边没有行家,自己只要对照那颗钻石的GIA证书,就可以放心购买了。再说行家懂的是什么呢,行家懂的也是GIA等大证书上的那些知识,真正的行家会告诉你在手里的钱还不够买卡地亚鸽子蛋的时候,如何买到性价比最好的那颗钻石。
现在大家总是说翡翠的水深啊,白玉的水深啊,意思就是如今还没有一个可以行之有效的规范标准。国内现在的玉石鉴定,可以达到的水平,是能够鉴定出是否天然翡翠还是经过处理的B货C货,是翡翠还是玛瑙,是岫玉还是独山玉,是水沫子还是水晶,等等。
玩玉的人,特别是玩白玉的,目前基本还是凭经验,有些老玩家实在是很厉害,我对这些前辈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是,老玩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谁也不敢说自己从没看错过东西,真正的行家绝对不会说大话,说全乎话,说天花乱坠的话。
喜欢说这些话的,其实只是忽悠家,靠耸人听闻过日子,跟标题党有一拼。
今年五月我收了两块小籽玉,一块是原籽的金包银,造型很好的天然挂坠,另一块是淘的籽,请雕刻师傅雕的祥云平安锁。
金包银我还没有认真盘,只是想起来就摸摸,现在它基本保持着当初的光滑感,但还没有油润感。一般金包银的籽都是玩洒金皮,白肉的部分经常不够白不够紧密,不过我淘的这颗倒是还行,白肉部分也达到一级白了。
洒金皮的料玩到最后是皮色越来越鲜艳夺目,这个特点我在平安锁那颗籽上已经深有体会。
当初看到这块料的时候,只有一部分淡淡的金皮,我甚至都没太在意,以为雕刻之后说不定皮色就没了呢,可没想到成品出来后在锁的肩膀上还留了一片色,锁边还有一小块毛孔。
它万里迢迢地飞到我手里时,打开包装的盒子,我甚至有点失望,觉得没有想象中的一级白,有点闪灰了。第一时间跟雕刻师傅嚷嚷,他说“你先盘盘看吧,这块料能出这样的锁,已经是你走运了呢,你一直说要超级胖的锁,如果要往白里做,往羊脂里做,超级变态的白,哈哈,就出不了这么胖的。”
嗯,也是啊,是我让师傅往胖墩儿锁的方向做的,那就盘盘看。
使劲盘了三天,没什么动静,我又急了,怎么不油呢,怎么没有传说中的油润感呢?
又跑去跟师傅咆哮,“油呢?油呢?我怎么盘不出籽的油啊?”
要说这师傅真是好脾气,如果换了那谁,一定会说:“你等着油下锅炒菜啊?”
师傅说:“才三天,也太急了点儿吧,那么硬的东西!”
好吧,我的一根筋性子也上来了,不住手地盘,天天盘,哼哼,我还就不信了,要是还不出油啊......说明我吃药了。
又过了几天,我半躺在床上看书,手里摸着锁。忽然,它油了!真的是忽然,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手上就有了油润感。
大喜过望,接着盘......一开始的两,三个星期,它在白天依然很矜持的,跟偶尔掀起门帘露个小脸儿的唐老鸭似的,对我爱答不理的。可是一到晚上,它就开始又油油的。
茄~~~比矜持我虽然不行,比耐心它可不如我,它不就像个羞答答的新娘子吗,我偏要让它出了洞房进了厅堂。
结果呢,小胖锁没有禁得住我的蘑菇,一个月后,它彻底投降了,大大方方地向我展示了它的真容,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油油润润的,现在三个月过去了,只要我一摸它,它就油润得如同刚剥了皮的,要融化了一般的煮鸡蛋。
更令我惊喜的是它居然比刚来时白了好多,怎么看也是一级白了,肩上的金皮也明显比以前鲜艳。我还搞不清它在我的盘功下变白的原因,这就是是籽玉的脱白吗,希望是,但不能肯定中。
仔细回顾了这几个月胖锁的变化,发现了自己的误区。
特别要反省的,是我也被玉友们关于籽玉的描述给忽悠了。比方说,大家都说什么他们的籽“细腻油润”,“摸摸就出油”,这些说法都是不能想当然的。
我还收过一个小籽佛,转手给我的玉友说“很油很油”,“是个小油膏”,我曾经见过这个小籽佛从雕刻完成到被玉友盘过半年的图片对比,的确是润泽了好多。但是当小佛到我这里后,发现它既没有我的青花小籽镯油,更没有胖锁油,虽然它的油润度已经相当的高了。
在这一点上,不能用“大家的标准不一样”来解释。好东西的标准不是任人唯亲的,而是经过岁月和经验来约定俗成的,即使玉这东西各方面现在还没有规范得很精确,但玉质犹在,油就是油,不油就是不油,不够油就是不够油。
软玉一定要上手,才能最终体会软玉的油润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最好是把各级色和玉质的都多上手,慢慢体会,才能渐渐懂得什么是好东西。
一级半白的,一级白的,脂白的,闪青的,闪灰的,糯的,涩的,润的......可以说不怕不比啊,一比则高下立分。
也有人会说玉还比什么高低啊,自己喜欢就好,黄金有价玉无价。
嘿嘿,这种话,只能自己跟自己说,自己安慰自己,拿出去跟别人说,尤其是商家跟买家说这种话,不是不懂行,就是别有用心。
从哲学的角度,可以说世上万物都是好的,哈哈,怎么说起来那么象某才子最爱说的“亦是好的”呢,无原则地混淆,无非是为他自己找辙而已,对于最后看透他的人,这个说法就是个笑话。
世上万物,有美,有丑,有好,有坏,有上品,有低质,有高尚,有普通,有纯洁,有丑恶......难道不是世界的真相麽?认识和面对这个真相,难道不好麽?
黄金有价,自从黄金成为硬通货,它的价格就是有市场规范的,所以在黄金买卖中很少出现纠纷。
玉无价,从来就不是指是块玉就无价,商家眼中的高货和普货,玩家眼里的老坑玻璃种和砖头料,相差何止万千。
“自己喜欢就好”,说的是心意,假如我喜欢某块对我有深远意义的石头,即使它本身不值一毛钱,在我心里也是十分珍贵,这只是对于个人的感受而言。但如果我对其他人坚称,我这块石头就是顶级上等的美玉,那就是在开玩笑了,石头有知,也会不安。
“喜欢就好,喜欢就值”,还有一个意思是安慰,当某个玉友不小心吃药了,买错了东西,买贵了东西,玉友们会这么安慰一下,因为谁都难免吃药,这在玩家们当中是很常见的现象。
最可鄙视的是有些商家用“黄金有价玉无价”来忽悠喜欢玉又不懂玉的初玩家,这些人想的不过是怎么用高价把劣品卖出去。
目前珠宝和玉器收藏界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利用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来牟取暴利。可是我们作为消费者,作为玩家,怎么办呢?当然不能依靠商家的巧舌如簧,偶尔吃药还撑得住,老吃药钱包和小心灵都太受刺激啊。
所以,首先要找真正信得过的商家,那些信誉是一点一滴靠实打实做出来的商家,另外,如果商家没有提供证书,东西到手后一定要自己去国家级鉴定机构做鉴定,比如翡翠就要至少鉴定出是否是A货。
不断加强自己的珠宝玉器知识是更重要的事情,自己心里明白,才不容易被人蒙。
说了半天,回头再说到籽玉的油,世上真的有“一摸就出油”,“不盘就油”的籽,真的有,但是绝对没有咱们听到的那么多。
所以,籽玉之油,也是一个可以看大世界的小窗口。
下面发几张图看着玩吧~~~
----------------小籽佛,一级半白。
-----------平安锁和金包银
------------灵瞳,我的青花小籽镯
----------晴云,我的小翡翠镯
----------绿底再看色
---------戴在右手腕了,哈哈,拍照不容易呀
严重慰问思瓜!那厮还有好多宝贝她从来都不拿出来,她隔两天就发个关于宝贝的文章,翻来覆去的晒那几件,更好的她从来都不露。。。
甭鸡肚我,为了见她的宝贝,我都出车祸了,还好不是很严重。 可是这厮居然说她的好多宝贝我都没见过。。
嘿嘿,告诉宁宁啊,我现在离“圣诞树”不远了,镯子戴两只,项链戴两根,戒指戴三个,只恨有两个耳朵眼。
其实我还有好多宝贝,瓜一直没见过:))
哈哈,我也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和瓜的第二次历史性会晤很成功!
你干嘛去了那么累啊,别告诉我跟好吃的有关。
小艾你旅行的时候还要把你的宝贝都随身带着啊?我鸡肚瓜了。。。
谢谢盈袖:))
纽约街头的缅甸玉?是指翡翠吗,如果看起来象鹅卵石,那基本就是砖头料了。
店家“说”好,那没用,“说”谁不会啊,吆喝谁不会啊,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才是正经。
岫玉嘛,也许我以后会提到点,岫玉的产量太大了,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市场价值不高。
我连专业的门在哪儿都没摸着呢,哈哈,我就是特肤浅,经常忍不住罗唆一些业内的常识,大伙儿看了哪儿说错了一定要告诉我呀,拜托了:))
潜伏好看吧,虽然有些地方禁不住逻辑推敲,但总的来说还是很好的,尤其是尽量脱离了脸谱化和立场化。
过分强调立场的一大坏处,就是总站在自己这边儿,一叶障目,唯我独尊。
潜伏里我最动心的是李涯送那对镯子,虽然也不给个特写,但从剧情看,应该是老坑玻璃种的满绿,美啊!值钱啊!
我看了《潜伏》了。我也爱上那里面的几条了,黄澄澄沉甸甸的,真喜人啊!还有那个国军参谋钱斌,他和他老婆走的时候送给余则成的那个小盒子 ---哇---噻!那该是我见过的最牛B的礼物了!!
哈哈,非也,跟胖瘦没什么关系呢:)
雷鸟看了我下面转的文章没,这种油润感在图片上可以看出,但更主要的是手感。
那个,如果是胖子去盘,是不是会出油快些呢?
白玉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几千年的玉文化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白玉具有了其他宝玉石所不具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油糯性,温润的白玉会让人感觉到一种亲近感,会感觉它已融入了你之中,成为了你的一部分。。。
那怎么来看白玉的油润度以及糯性,怎样的算油性好糯性好,跟什么有关系?下面分别讨论一下。
玩白玉的人都喜欢说油性如何如何,但有的时候他们说的未必是同一东西。。。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而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
怎样的视觉上油润光泽是好的,总的来说是油脂光泽强同时光泽柔和。它跟白玉的紧密度(即间隙大小)硬度以及打磨方式有关。紧密度越高光泽越强,硬度过高光泽会偏刚性,所以含氧化硅过高的话,会产生偏刚性的光泽,刚性的光泽对翡翠来说是好的,但对白玉来说确是缺点。大部分籽料抛光后为油脂光泽,有些其他产地的料会出现玻璃光泽,虽和打磨方式也有关系,但和里面氧化硅含量也有关。对打磨来说,打磨速度越高,打磨越细,会显得光泽强些,所以有些打磨师傅喜欢油石打磨结束后用牛皮过一下,这样会显得油润些,但其实未必好,因为人手盘出的油性是最好的,所以有些打磨成亚光,开始看上去并不油的东西,盘出的效果反而更好,但前提是要料够好。。。
如果是没打磨过的原料,你看切了的切痕就可知道成品出来的光泽会如何?锯片的拉痕会出现一丝丝强油脂光泽的料出的成品油质光泽会越好。。。
上面讲的是视觉上的油性,好的料还须具备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象手里握着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那感觉很棒的,在手感方面籽玉具有独特的优势,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也说不清楚,但手感就是不同的。。。
什么是糯性?糯性就是一种浑厚的感觉,打个比方,仔细看看上好的大米煮熟后的感觉,浑厚油亮均质的感觉,你还可以拿一块用过些天的香皂,用水洗一下,就是那个感觉。。。人们一般只知道这种视觉上的糯性,其实和视觉上的糯性如影相随的是它还有一种粘性,当你雕东西时,你会发现糯性好的料与钻头间有一种粘粘的感觉,盘起来的话,油滑的同时还有一种阻力感。。。
糯性与什么有关?颗粒细小交织致密的料会显得糯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