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井
当年去过北大荒的人们都干过不少活儿,播种、收割、和泥、脱坯、扒炕、抹墙,乃至抡大镐、扛大袋,可是,串井你干过吗?在没有河的地方,水井是连队或屯子唯一的水源,饮用、洗涤都指着一口井,是当之无愧的生命之源。井口至水面深七、八至十多米,井口支个辘轳架子(由滚筒、摇把和架子组成,拴上井绳和水桶,便可垂直打水的装置,这是北方农村常见的打水方式)
系上绳子,拴个铁筒或柳罐,摇着辘轳一圈一圈地放到水里,装满水再摇起挑走。到了冬天,虽然深深的井水不会结冰,但是天寒地冻装满井水的筒摇起时会晃荡,晃出的水溅在井壁上,瞬间就冻成冰,一天又一天,四壁冰层越来越厚,一米见方的井口变成越来越小的洞口,终于连水桶也快放不下去了。也就是说,水源要断了。这时必须把冰凿开、疏通,恢复取水,称为串井。
串井的工具主要是冰串子,那是在一根三、四米长的竹竿的大头上镶上一个钢的锥形头,用它的尖头来凿冰。凿下的冰块掉到井里浮在水面上,越积越多,不一会儿就封住了水面,这时要放下人去,用钢钎凿松冰块,装在水桶里摇上去倒掉。随着冰块不断运出减少,凿冰的人则不断地下降,直到开通水面。水桶装不了多少冰块,往上运送的速度很慢,一、两个小时后,随着不断往下开凿,十几米深的水面渐渐露了出来,手里拿着钢钎的人终于没法站立,得在腰腿间拴上绳索,凌空吊着继续开凿作业。那是最难受的一阶段,不仅人被荡悠着不好干活儿,水中捞起的冰块和着水装在筒里,上升时晃出的水浇在下面打捞冰块的人身上,冰凉冰凉的。待冰块清完再把人拉上来,棉袄棉裤里外三层全都湿透了。
串井都是由农工一排(男排)担任。开过午饭后,其他人都出工了,通知食堂打水装满水缸,几乎没人用水时就开始干,且必须在人们收工前恢复通畅。一般一个冬天要串两回井。
我在20连的那几个冬天,当了几回“主串手”。那时当干部,最苦最累的活儿必须带头干,才能服众。受到大寨、红旗渠、沙石峪等英雄主义事迹的激励,什么困难都无所畏惧。每次串到井下时都浇成个“落汤鸡”,经受了一种别样的磨砺。
也干过这活儿的荒友,当您读完这篇小文,咱们的心也“串”到一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