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梦里白桦林-第一篇 荒原无垠4

(2015-01-16 22:47:34) 下一个
三级跳上颤悠悠

每年麦收和秋收两季收割后,都要将粮食储藏起来,就是将小麦、大豆等粮食脱粒、晾晒、扬场后入囤。那时晒场的活儿基本靠人工,一到这个时候,场院主任宋新玉手里拿着一把木锨,一边指挥一边自己干着。入囤时,二排(女排)负责把粮食灌进麻袋,一排(男排)负责扛着袋子入囤。老宋这时用囤席一圈一圈地踅(踅:将囤席转圈围起来,越围越高,便于储存粮食),近半人高时开始搭跳板,跳板宽二十多公分,长三、四米,搭成斜坡,一头伸进囤子,扛袋入囤的人踩着跳板上去,到囤子上捏住麻袋一角,“哗啦”往里一倒。随着入囤的粮食增多,囤子越踅越高,跳板随之加大坡度,并且需要加第二块,到了三多米高时,要加第三块跳板,称为“三级跳”。这时从地上扛起一百七八十斤的袋子在颤颤悠悠地迈过三块跳板搭成的十来米斜坡,在离地两、三米高的地方才能把粮食入进囤里。刚到边疆时,看着老职工、老知青们在跳板上稳稳当当如走平道,而我们扛上袋子就心慌气喘,迈上二十公分宽的跳板双腿直发颤,越往高处越紧张,一个趔蹶就会连人带粮食栽下来,粮食撒一地,人也经常有摔伤的。如果撒的是大豆,圆咕溜丢的叫人站起来又滑倒,洋相就出大了,必须清扫后才能继续入囤。怪不得古代军队打仗曾有用大豆阻止敌方进攻的战例,所谓“撒豆成兵”。但是,严酷劳动的磨练加上北大荒五谷杂粮的滋养,大多数知青都闯过了这一关。

那年小麦丰收,天天赶着入囤还来不及。那天场院上堆得小山高的二十多吨麦子已晒干,原计划第二天入囤,快收工时大雨欲来,老宋急着来跟我商量,我们一、二排共同联手,集中人力,拖着疲惫的身躯连续作战。为了抢时间,麻袋都装到平口约二百二十斤扛上肩,入囤速度飞快。加到三级跳时,一排的男儿们连累带饿,腿又开始颤抖起来,不时有人从跳板上摔下来,扭了脖子闪了腰。但是大伙儿士气高昂,姑娘小伙儿嬉笑怒骂,连唱带吼你追我赶,没有一个退场的。灌好的袋子排队待扛,伐肩(伐肩:二到三个人将麻袋拎起放在扛袋子的人肩上)的一组不够再加一组。跳板上“主力队员”扛着满袋的粮食鱼贯而上,踩得跳板不停地颤悠,好一派热闹的场景。仅一个多小时,就干巴利落地完成了任务,待大雨袭来时,粮食已安然入囤。我们的心和粮食一样安然,虽累却快乐着。

颤颤悠悠的三级跳,承载着中国农民的艰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