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中年呓语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天长地久—so long my son》

(2023-07-25 09:27:18) 下一个

2023-07-25

O看中国电影上瘾了,当他说再看一部中国电影时,还以为他要选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没想到选的是王小帅编剧并执导的电影《天长地久—so long, my son》。

其实,对王小帅什么的,只知其名,不知其人;国外生活太久了,已经out。

在刚开始看时,不太适应时间线交叉跳跃的剪辑方式,总想放弃,O坚持要继续看下去,因为这部电影是2019年新电影(相比老谋子的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获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

后面,慢慢入戏了,O却象看余华的《活着》那样看不下去了,几次站起来要离开。

电影《天长地久》的生活场景比较熟悉,就是70-80-90年代的中国大背景:独生子女政策,聚众淫乱的严打,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人下岗…..

电影以两家人的再度聚首为故事,讲述丧失儿子的一家家庭变故后南下隐姓埋名领养一个叛逆继子的苦逼生活。

O知道独生子女政策,但不知女人怀上了要被强行流产的事,看到女主人被拉去流产一段,他站起来要走,说:这样的国家不能去;谁动我的妻子,我就要上去拼了。

跟他说:这你才是看电影,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是要承受的,那时候就不像你所说的跟国家机器拼不拼的问题了。这40年,独生子女政策,到现在推动大家多生孩子,国家政策就象儿戏,就像钱币放手上颠来颠去,毫无章法;就象昨天电影《活着》,普通百姓只是想过个安生日子,但一个运动接着另一个运动,被折腾得不行。国家就像水波,人民就是那随波动荡的水滴,你不被折腾都不行。

O幼稚地问我:能逃到深山里吗?告诉他:有次有个逃到山里的人家被发现了,山里人惊讶地发现,外面已改朝换代好几代了,还以为还是秦朝呢。O听后扑哧地笑了。最近O对中国的朝代感兴趣,最喜欢宋朝,对我们认为唐朝为鼎盛时期不太理解,因为仍在研究秦朝。

告诉他:我叔叔的老婆怀孕后就是被拉去流产的,当时她已生了五个,要拼个儿子;我那在文革中去世的爷爷所创建的纺织厂,国家没收后,工人几万人,后面经济体制改革时大多失业了,我父亲大舅舅一家大大小小10多人在同一天失业。那些失独的家庭,生活中有,但后面都生了孩子,但中国有大量这样的群体存在。

又给他看了一些计划生育时代的荒诞图片,他精神上又受到极大刺激;再提起失独家庭,他痛苦的脸上阵阵疑惑,不懂这是什么样的世界。

他问我:在民主体制下,个体高于国家,在专职体制下,国家高于个人。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你觉得哪个更残酷一些?跟他说:中国社会主义体制是延继苏联的那一套,最后一样的操蛋—-为了个乌托邦,共产主义,反复不停地折腾人民,反正人多不值钱,象地上的韭菜一样。

O跟我讲解为什么希腊能战胜波斯,就是因为希腊的战士们心又所属,家人得到保障,他们能为国家而战,而不是象波斯一样,个人是独裁制度下的机器,个人没有归属感。

我倒认为这结论值得推敲。

这次回中国,从被关到小房子里吓唬吓唬,到感受到整个国家思想控制的加剧,以及与外界割裂步伐的趋势;也感觉到得利者对生活满意的感叹:他们生活在一个最美好的时代。包括我自己,非常得益于中国高铁的便利,感觉生活方便了,办事容易了,城乡差距缩小了。在办事时,你觉得变了,有时你又觉得没变,具体表现是无法讲理,一讲理就露原型,什么法制,真TMD全操蛋,不提了。

跟着O看中国电影,20年没怎么读中文书看中国电影,往日的生活又走进了我现在的生活。余华说:我们所能去的地方很多,但能回归的地方很少,也许心里只有故乡。其实中国并没有从我心里离开,只是20年来压抑住了。我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那一代人的生活,没有那代人对文革更深切的感受,只是对《天长地久—so long my son》的生活场景稍微熟悉一些。记得那段事件我天天听大哥从广州给我带回来的音带,还有一件漂亮新潮的衣服,穿上后被老师拎到办公室批评。

我们曾经生活在一个荒诞的运动时代;现在好像又要回去,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