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
2016 (39)
2017 (46)
2022 (219)
2023/3/10
【迷思】
今天看到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与北大三个女博士毕业生的网上问答。
昨天是三八妇女节。
母亲出生在三八妇女节;邻居是人权主义者,女权主义者,女植物学家。
自己也走过半路的人生,在中国和加拿大都生活过不少的时间。
对女性如何更好地生活,也有自己的迷思。
【女权主义】
我从来对女权主义没有概念,邻居是女权主义者,她有自己的活法。
邻居曾经跟大学同学结婚,之后女权主义兴起,她成为女权主义者。
在结婚的时候,她提出不要孩子。
结婚几年后,在男方母亲的压力下,男方改变主意,想要孩子;两人吵得比较厉害,分居,男方主动办理了离婚。
后面,邻居在工作之余投身于加拿大的女权主义中,即使退休后也被非营利组织派到非洲作国际人权主义的巡视员。
因为疫情,我们之间有些对话。
她认为:她更喜欢一个人的生活。男人在精神上控制女人,总以掌控者自居,这是她无法与男人共存的原因。在精神世界里尊重女人的男人也有,但罕见。
她对我的理解是:想找个男人依附,致力于在家里打扫卫生做饭浇花,没有建立起自我的价值体系。
【母亲】
昨天三八妇女节,不知道节日的由来,更多地是想起母亲。
母亲是妇女能顶半边天时在中国生活的女性:工作,操持一大家子的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每天都累得半死不活。
常常想:如果母亲生活在现在的时代,洗衣机,各种厨房用具,丰富的食物,良好便利的住房条件,她的生活一定会非常不同。
至少她有更多的时间做她喜欢的事情:缝纫,编织,种花。
她并没有活到她父母的年纪,劳累和营养不良是主要原因。
【上野千鹤子】
上野千鹤子是个单身,75岁了,她对女性的生活看得比较通透。
独身是她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受父母婚姻影响。
女权主义有多种形式,而不是以不婚不育来表现。
女权主义更多地是说女性有更多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婚姻或不婚,重要的是要拥有经济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生活的自由,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
相比而言,北大女博士的思维还寓于卧室之内,就象她们的睡衣一样。
她们没有选择的自由,因为到年纪不婚不育,她们的人生被社会群体绑架,侥幸地是都婚了,成功地成为社会人。
她们没有思想的自由,思维方式没有超脱出小我的范围,视野郁于婚姻孩子上。
她们有优越感:高学历,成功地婚了,社会的精英,衡量他人的标杆。
所以,她们有理由在会谈开始时就质问上野千鹤子不婚背后的“伤痕论”。
博士生们没有学会的是:人生百态,每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存在的自由,被尊重的自由。
这里需要一个宽容和接纳不同存在的心态,她们没有;只有丈量和比对。
【自己】
我喜欢两人的世界,曾为之过于努力过,早就躺平了。
两人的世界如果变成一个对另一个人思想的钳制,两人关系也就结束了。
选择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是女性生活的自由态。
我喜欢这种状态,舒服。
【思考】
女性经济独立后,婚姻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不婚潮已证明了这点。
社会价值观正在发生转变。已婚和不婚,不同的关系,在这个社会里,将作为一个常规被接纳。
以后的社会,社会制度及个体将不从婚姻状态这个方面来定位一个人,而更致力于保障个体的生存自由,选择自由,和精神自由。
人的生存状态已趋向自由,不是捆绑。
还是回归到生活的平常态:人和人之间的关爱和扶持,这对身心健康有益,至少少一些紧张情绪。
你是冰雪聪明的孩子,聪明和孤独总相伴。
**
为这句话笑了。
**
两人的世界如果变成一个对另一个人思想的钳制,两人关系也就结束了。
选择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是女性生活的自由态。
**
你说话的状态很舒服,很自在,温和又有主见。
我一直有这个问题,每当我有自己的观点,会忍不住跳出来推行并表达自己的不同意,简直按不住自己举手抢答的愿望,从小时候就爱接人的“话把儿”。
我讨厌自己一个人呆着,早上漫长的开车听新闻都在脑子里不停地编故事,直到下班剥皮蚀骨般地累成狗,脑子里是一块木头,没有任何念头,没有任何说话的愿望。
追着人说话,然后死于话多,是我在两性关系中的问题。我过于强烈的个人意志是不是造成了"对他人思想的钳制?” 反思下我自己。没有,我只是不同意别人的观点,然后一意孤行,尽管打算从善如流,可还是不同意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