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
2016 (39)
2017 (46)
2022 (219)
2022/9/5
佩尼,作为一个80多岁的老人,在文学城里讲述她的生活,背景是中国和美国。
最初知道她是读了她如何对待糖尿病的事情,她用切身体会和具体实例讲述了她50多年来总是后吃主食而再也没有让糖尿病发作过的事情。
佩尼在中国的经历并没有跟全,或只读了一点,以后会一点一滴地补上;但她在美国的经历正在一集不拉的跟读。
佩尼走的是她自已独特的人生道路,因为时代不同,个体不同,好多人不了解,我有时也不了解。
但她的文章把事实和现象直裸裸地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进入另一个真实的世界,从而让人震撼,震撼之余再让人思考。
有时也在想,如果我50多岁才来加拿大,该怎么样地生活吗?
现在国内的这个年纪来,那是来退休;但佩尼不同,她要生存,就象我年轻时来一样。
这样问题就来了:生存所必须的语言和技能佩尼都很缺,最要命的是没有身份。
佩尼只能在底层挣扎,做保姆,去二手店,找愿意聚她的人,实现她有房有车有身份的美国人生活。
她最初是做保姆,然后跟司结婚后才不做;通过跟司在一起,她的生活才稳定了下来,现在以教钢琴为生。
如果我50多岁来,估计也只能做保姆工厂小职员这类工作,因为语言不过关,年纪也大了。
佩尼尽管是北航的数学副教授,但来时利用她的数学才能生存已经太晚了;而我则偏偏是利用了自己的数学才能让自己在这个国家生存了下来,所以年纪确实是硬伤,失去了市场定位和市场价值。不过,一扇门关了,又一扇门开了,而正是这非朝九晚五工作让佩尼能有机会看到各个层面更广阔的生活。
她找司,那是双赢的一个局面,因为司的眼睛近乎瞎了,而又大她一轮,急需要一个象佩尼这样的人关照。在美国,这样的老男人很难找。司人生中最光彩的是他是退伍军人,真正上过战场并负过伤,这政治资本让佩尼的生活变得有保障。正象佩尼所说:买了车后,觉得自己过上了美国人有车有房的生活。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5年。
有人认为佩尼干嘛找这样一个美国老男人,或者学一门技术什么的达到自立的目的。
这两天我也在问自己:如果是自己,走出的路是不是跟佩尼一样?
肯定会去寻找生存之道的,不管做保姆还是什么的。这个周末跟一个90岁的好朋友喝咖啡聊天,他说他正在找个住家保姆;如果自己真的没出路了,英文又不好,只能这样。
会不会找司这样的男人。因为自己不存在身份的问题,还真难回答。
可以想象的是:自己是个清高的人,估计会在读书中打发了时光萎缩了自己,如果找不到一个好男人的话。就象在找到O前,已对找个合适的对象不抱希望;而朋友们觉得这个时候还找喜欢的人一定脑子进水了,有人要就不错了;也曾经怀疑过自己,也曾为失去机会而彷徨过。
这就跟佩尼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不需要靠一个男人来拿身份。
至于司,他是一种典型的美国男人,有他的生活方式。
至于他乱性。作为一个离婚后的单身汉,这是他的乐趣,他觉得很享受。
我知道一个女士,在离婚后报复出轨且迅速结婚生子的老公,也曾在几年内乱性,并且戏弄想跟她好下去的男人。
也知道一个前男同事,中国人,在离婚后一下子自由了,成了种猪,到处撒种。
这是比较极端的生活,乱性100次并不难;但一般人没有这个胆量,也不敢让自己染病。
我们要感谢佩尼,她带我们领略到了另一个不同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又与我们如此接近,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这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都去哪儿啦?其实,绝大多数中国第一代移民还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圈子,除了出点小轨尝试点西方的食物,对白人的生活并不了解,即使外嫁者也没有佩尼社会学家女儿的文化底蕴去揭露这个世界,更多的是追求高大上,在生活的表层浮浅。
佩尼的生活是痛苦的,也是非常精彩的,她一直在两个世界里挣扎着生活;但这给了她独特的视野却观察社会,了解人生;而作为社会学家的女儿,她拥有敏锐观察社会的才能,而她也确实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她笔下瑰异的生活。
佩尼的内心是强大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所以她能异于一般华人,而能不假虚设地告诉大家她所生活过的世界,她所了解的世界。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她不愧为名门之后,中国顶级社会学家的女儿。
她可能做的是保姆工作,但她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家。
我深深地感谢她,为她的辛勤耕耘,每天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