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7
日本之行已经过去两个月了,因为项目限制写得断断续续;曾有的感觉已随岁月推移而渐渐地有所淡化和遗忘。
先写上日本之行的一个总结。
- 总体感觉上,日本人与中国人并无二致,他们很多行为方式是一致的。如人多,爱热闹,加之崇洋媚外文化不自信等(不好意思,这是真实感受)。
- 日本整体国土很小,我没有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灾害,只有在奈良时坐在模仿椅子上感受一下关东的地震,但从人与人的交往的紧张度,集体的审美方式,以及国土的狭窄上感觉到一股紧张和压力(或者刚从加拿大大农村过来,粗渣渣惯了,一下子不习惯精致)。经济问题,人口问题,必然会导致向外扩张,通过移民方式或武力模式。当今,韩国经济起来,日本经济不紧气,连最拿手的电器市场都让位于韩国,有种颓势的趋势。邻国之间,必然没有友谊,包括日本与中国,朝鲜和俄国的关系,有的只是势力上的平衡。现今日本整个局势有点夹缝中往下掉的感觉,国一瘠弱就会被挨打,处处受挤,这没有理由,只是丛林原则。当然,经济一起来,它会立刻蓄势待发,“开拓满洲”还会继续,因为它的先天不足摆在那儿;只是人口老年化会对经济的振兴有很大压制,因为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出生率再降低的话,那就青黄不接了。
- 日本的文化受中国和西方的研究很深,基本上就是两者的组合;那,什么是日本文化?能乐?哪里最日本,北海道土著?现在的日本,对西方有种天然的好感,其实还是对强者的臣服。为什么说日本与中国的思维方式类似,举个例子,黑泽明的《罗生门》在本国并不受待,而是在美国赢得了the American Academy Award for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后黑泽明及他的电影才组引起重视。但同时,日本国内对他的作品也作了如此的评价:黑泽明的电影通过反映日本国的阴暗面才获奖,他的创作只为迎合西方人的异国情调猎奇的口味。这样的论调是否耳熟?黑泽明对此极其反感,他说道:Japanese critics insisty and taste for Oriental exoticism, which struck me then, and now, as terrible. Why is it that Japanese people have no confidence in the worth of Japan? Why do they elevate everything foreign and denigrate everything Japanese? Even the woodblock prings of Utamaro, Hokusai and Sharaku were not appreciated by Japanese until they were first discovered by the West. I don’t know how to explain this lack of discernment. I can ony despair of the character of my own people. 我也极其反感中国的文化不自信,功利主义。国内大街小巷的商店好象起个英文名就能卖个好价钱,孩子送出国度个金就也就能换个好价钱;即使在异国,为了外国人读你的名字顺口,不惜取个英文名,不可思议。
- 日本不光保留了中国唐朝的文化传统,同时有些小城也好象保留了江苏80年代的风貌。如门外的小花圃,巷道的电线杆。在日本我常有幻觉,好象走进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上野动物园,猴子一处,特别象小时候我爸常带我去的市中心公园的动物园区。象金泽姬路等小城市特别有民味,好象我都可以走路去买豆浆油条。
- 经济和教育改变了日本。仓禀熟而知礼节,一点也不假。中国在毛的胡整下,经济崩盘,并留下绝对数低教育的人次,这一真空需要几代才能弥补过来。现在中国人在日本到处狂买东西,无不是贫穷的表现。日本的礼节与相对安逸体现着教育的结果。铁路已将中国各地方联起来了,教育机会的平等性以后也会跟上。我还是坚持以前所说的:以后的中国是中国农村人民的,也即现在的低端人口。城市人口计划生育掉了,或出国去了,他们异军突起,不受计划生育限制,挟持大量人口,现在又以“低端”的方式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拷问着社会的良心,让你政治正确;并在将来后面教育上去的情况下,让他们的后代成为社会主流。农村进入城市进而占领城市与难民进入欧洲并无二致,这是趋势与潮流,也是必然。这亦即是黑泽明在《七武士》里所说的“农民式的狡猾”。请问一下有没有考虑到城里人所承受的和所失去的, 尤其是失独家庭,在你们使用城市资源时?! 这是毛的孽障。希望再过一二代人,中国的教育机会能够平等,文化意识猛醒后,没有教育上的城乡区别,人人有受同等教育的机会,这样的中国才能所向无敌。
- 日本在旅游业发展上很是下功夫。各种宣传,文化上的保留,非常到位。在奈良一个县的博物馆,给外国人免费参观,里面的好多国画描述家的感觉,质量一流,让我非常享受和感动。这是我奈良之行的一大亮点。另外,东大殿的维护上也做得很好。我不太喜欢有过于维护的古迹痕迹,感觉假;在日本,毫无这种感觉。
- 日本鼓励外国人到日本旅游,给外国人比本国人更多的优惠,如新干线车票;东京的72小时地铁票也极大地便利了外来旅行者。在这次旅行中,我极大地受益于这种优惠,但也略有不安,如对日本人对这种优惠的反应。在日本旅游要比中国旅游便宜,因为新干线一票在手,畅游无阻。基本可以说:日本是最容易旅游的国家,政府做到了他们所能做的所有一切,让游客可以全方位地去了解和认识这个国家。只有你做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非常感谢。
- 日本的旅游业商业化越来越浓。在高野山,每每想看一下庙里的情况,庙里总是放着汽车,僧推月下门,问我:你是来check in的吧。庙宇成了旅店,和尚成了前台。希望车一定不要停在庙里,统一停车场,给庙一份宁静与安详。姬路给我的感觉就极其好,城堡干净素雅,让人爱怜与尊重。
日本旅游也有一些不好的感觉:如
- 无法更细致地看看日本,一是历史文化知识缺乏,二是时间仓促,什么都想看。明明一日游,硬要一天安排两个地方,导致游得不深入。如奈良只大半日,有些庙宇没去,很是后悔。高野山没住两个晚上,更是后悔。高野生上奥之门的树让我流连忘返,怎么看都看不够。如能花几天走走熊野之道,该多好啊。
- 跟中国人一样,日本人不善于跟陌生人交流。在欧洲,尽管我只是一个人旅游,但基本没闲着,总能认识些新朋友,不管是在山上,路上,还在是酒店餐厅里。我们可以一起喝酒,一起吃雪糕,一起爬山,一起促膝谈心,一起计划后面的行程。在日本,除了一位日本女子给了我联系方式,很少能与本地人有所交集。
- 日本的女人非常可爱,男人一般,不善表达,除了第一天给我指路的那位。我喜欢他等待喝酒聚会前溢于言表的喜悦表情,很生动;当然还有黑泽明。
- 日本的酒会不会伤身?觉得日本男人的脸偏黄,有点酒伤肝的感觉。整体气色不好。地铁上看到的本地男人压力看起来好大,尤其是酒后的颓废感觉。可能跟我住的上野看到的都是喝酒有关。
- 没有花时间买衣服。只在银座一最大的运动用品店花了五分钟买了件防晒衣,相当喜欢。日本的衣服很淡雅简洁,很喜欢。
- 水土不服,十四天病了十天,好在精力很好,基本没影响旅游。
- 没有享受到日本的美味,因为不爱吃鱼,加上病了。但喜欢日本的牛肉和蘑菇,自己熬的蘑菇粥好好吃,外面吃的也不错。
总之,很喜欢这次的日本之行,因为这是第一次去,看了那么多地方。如果我有一个月的时间,估计可以把各个岛走一下。希望下次能在高野山住上两个晚上,在Sapporo晚上小酒吧喝喝酒,体会真正的日本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