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也有人生

怀一颗淡泊的心,去含辛茹苦,去耐心等待。
正文

小孩的故事——不拼妈可不成(三)

(2015-08-20 19:03:56) 下一个

不拼妈可不成(三)

    从四年级起,每年9月初至12月初,小孩的一个家庭作业是science fair project(科学展课题),小孩他妈就得为此硬着头皮去充当一阵子头痛的科学家。从选题,到假设,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验,到收集数据,到制图制表、书写论文,到制做展板,别说所有这一系列事项,就是其中之一,要小孩这样一个九岁、十岁的孩子来独立完成,他也只会是胡整乱来。小孩他妈很反感这种把家长拽到其中的作业。不是说美国教育都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吗?可是,别的孩子都在拼爹妈呢,你真若不闻不问,由着孩子自己想整个啥就整个啥看看,这孩子的作业就会成为同学之中最差的,甚至会遭到取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会受打击。即使是像小孩那样本来爱科学的孩子,受两次打击,对科学的感情和热情也会被冷水浇凉的。

    小孩他妈每次帮小孩搞科研,内心装着一个宗旨:不求成为最好的,只求不作最差的。倘或一不留神帮小孩得了个科研奖,对他来说绝非好事。孩子的荣耀还是由他真刀真枪自己博得的好,靠拼家长获得的光彩只怕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

    小孩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好奇心,甚至对时间的概念都比爱因斯坦小时候整得明白。一次,遛狗的邻居老太太问他几岁时,他回答,按狗龄的话,他都73岁了。可是小孩只是个平常的小孩,绝非神童,更非天才,满脑子纵有不尽的奇思怪想,要他自己理出个科研思路来,却是力所不逮的。就是再过两年,小孩他妈也怀疑小孩能否长上这本事。小孩在第一天的科研日志里写道:“I wanted to work by myself, but my ideas might be untestable. For example, do plants grow better with too much water or too less water? I’m interested in catapults, mushrooms, fruits, water.(我想要自己做,可是,我的那些想法可能都无法验证,比如,植物是在过多的水里长得好还是在过少的水里长得好?我对弹弓、蘑菇、水果、水感兴趣。)”看来小孩还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小孩的思维还远未达到独立做科研的水平呢,不靠拼妈,是无法完成作业的。

    小孩他妈在一本书上找到了一个小孩感兴趣的观察植物吸水机制的小实验,征得小孩同意,准备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作为小孩的科研课题。小孩他妈不想完全越俎代庖,还是想要尽量多地让小孩承担任务,所以,在跟小孩聊过了研究设想、目的、计划后,就由着小孩凭自己的理解去写科研日志。每周,老师都要查看科研日志,以检查科研进展。日志要求的第一项是确定研究题目,小孩是这样写的:“How does food coloring affect the color of plants(食物色素是怎样影响植物颜色的)?”得到了老师的检查通过。

    可是,小孩他妈看过之后,觉着不妥,说:“我们只是把色素溶解在水里,使水带有颜色,这样就可以显示出水有没有被吸收到植物里,我们实际上是在观察水是怎样被吸收到植物身体里的。”

    于是,小孩又在日志中写到:“After talking with my mom and reading a section of a book of experiments, I changed my topic. Topic: How does water get absorbed by a plants?(在跟俺妈聊过,又读了一本实验书的一部分后,我改了我的题目。题目:水是怎样被植物吸收的?)”

    几天后,小孩告诉他妈,老师说了,这个题目不行,必须得改。“题目不能这样写,只能写how does one thing affect another thing(一个事物是怎样影响另一个事物的)这样的。”小孩说。小孩又把题目改回到最初得到老师认可的那一个,因为那个题目正是小孩按照老师规定的格式写的。

    又过了几天,老师检查了小孩的日志说,这题目还得改,因为小孩是用芹菜来做实验的,所以题目里得说到芹菜。小孩和他妈讨论决定,将题目改为:How can food coloring affect the color of celery(食物色素怎样才能影响芹菜的颜色)?

    再过了几天,老师又在小孩的科学日志里留了字条,说这题目还是不成,不够完善,得改,并建议改为:“How does food coloring added to different mediums affect how it is absorbed in a stalk of celery(食物色素加入不同的介质是怎样影响它被一茎芹菜怎样吸收的)?”

    哎呀… 非得把个题目说得这么拧巴吗?一句话中用上两个how(怎样),这难道不别扭吗?小孩他妈冒昧地在心里问科学老师一句:“你当真知道咋做科研?”最终,小孩他妈在帮小孩写论文时,没管老师那一套,说服小孩,把题目写作:Factors affecting a stalk of celery absorbing food coloring(影响芹菜吸收食物色素的诸因素)。

    小孩没有从老师那里学会怎样搞科研,而是学到了怎样不搞科研。研究过程中,小孩几度因为小孩他妈灵机一动要增加点实验内容,而跟他妈吵架。

    “老师说了,只能做一个实验,不能做两个实验!”小孩跟他妈嚷嚷。

    “老师说了,不能增加group(组)!”小孩跟他妈吵吵。

    和去年一样,小孩的论文和展板都是他妈经几个不眠之夜完成的。之前,小孩自己先写了篇论文,可这论文最后让小孩他妈不但给改了头、换了面,还大换了血。交上展板之后,小孩他妈长舒一口气,今年这个包袱总算卸了,不求得奖,完成万岁!

    待到科研展出那天,小孩和他妈依旧如去年,在小孩的展板前拍照留念。小孩遇到了小朋友查理,被一脸坏笑的查理引到一块展板前,小孩也坏笑起来。两人一起坏笑了一通之后,小孩又把他妈拉去看那块展板。这个展板的确非同寻常,是小孩他妈永远也想不到的范儿。请看照片。

    一看便知,这位小作者不拼爹、不拼妈,我的事情我做主。看不懂的是小作者的科学研究,看得出的是小作者用鸡蛋玩了个不亦乐乎,又是“滚蛋”、又是“泡醋”的,“it was fun(太好玩了)”,玩嗨了的心情溢于纸上。哪管他老师说什么“不要把名字写在展板上”,我就要自豪而艺术地题上大名“by: Lama Autby(Lama Autby作)”。要的就是这么任性!

    有类似的喜感,且体现了独立自主精神的作品还有下面这个,也是玩鸡蛋的——也许,不同寻常的孩子都像达芬奇一样对鸡蛋情有独钟。

    小孩他妈猜想这个展板的小作者当是个性格豪爽的男孩。虽然跟那些出自爹妈之手的展板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可是,小孩他妈对这个小作者却由衷地赞叹——多么自立的孩子呀,连用来做展板的硬纸板都是自己找的,不是店里买的!虽然研究的课题看着招笑——测试臭袜子、气泡包装袋、塑料袋、纸,哪种材料包裹的鸡蛋掉在地上不破,可是,思路清晰,除了缺少题目,其他内容均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这孩子家里好像也没有电脑,至少肯定没有打印机,所以展板全部手写。不过,可以看出小作者在制作之时的用心,有意地变换字体、字的颜色、纸的颜色,使眉目清楚,色彩丰富,而且,还颇具创意和幽默地把那些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实验材料——臭袜子、破袋子之类——装饰在展板上。实验结论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所用的实验材料中,没有一样能够保护鸡蛋不被摔破。尽管与那些拼妈的作品相比,这个展板似乎滑稽可笑,可是,一个四、五年级的孩子能够完全独立地完成这样的一个作业,足令小孩他妈刮目相看。小孩若能独自做到这个水平,他妈是定要大大地夸奖他的。

   小孩他妈走马观花,特意拍了一些极好的作品和极不好的作品的照片。那些极好的,一看就是家长的功夫。例如这个小印的展板,一看就是专业科研人员的制做。

    再如下面这个展板,颜色配得温馨可人就不用说了,看那轻松自如的手绘花树和栩栩如生的木刻小鸟,显然是出自艺术家之手,科研选题也颇具浪漫主义色彩。这是采用艺术手法搞科研呀!

    那些极差的,一看就是家长一点儿没下功夫,由着孩子自己折腾的。令小孩他妈感到意外的是,这样单打独斗不靠父母的孩子还真有一些,为表示对这些自立的孩子的敬佩,小孩他妈凡见到这样的展板就给以拍照留念。小孩他妈相信,中流作品中一定也有由小朋友独立完成的,只是遗憾无法将它们与大人参与的区分开来。流连于展板之间,小孩他妈最想知道的不是哪个获了奖,而是哪些是完全由小朋友独立完成的,小孩他妈朝朝想、暮暮盼、天天训的就是要小孩独立和自律。

这里贴上小孩的展板,留作这一年的一个纪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