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DA的俘虏

我最爱的面包房兼蛋糕店,叫做DIANDA'S. 位于三藩教会区,满是壁画的热闹地方 生活是美味可口的蛋糕, 让我好好品尝
正文

蔡澜评《英雄》

(2005-10-01 21:21:22) 下一个

蔡澜评《英雄》

张艺谋的《英雄》,看过的人有种种意见,综合起来,劣评较多。

此片一直听说,从不曝光。后来在《时代周刊》中看到的几幅剧照,魄力摄人,美得交关。得到第一印象。

在人民大会堂做首映,我想先睹为快,可惜无此机会。等到上映了又俗事缠身,只有听朋友的观感。

“故事交代的不清楚。”阿甲说。

“武打场面太玄虚。” 阿乙说。

“只是一味地唯美,颜色鲜艳而已。” 阿丙说。

最要命的是阿丁说:“简直在歌颂共产当嘛!”

电影,有许多角度来观赏。哪一种正确?你认为对的就正确。

终于看了。我是一个电影工作者,明白制作的甘辛,也分的清楚什么是艺术片和商业电影。至于好看与否,完全是个人喜恶,没有标准。低劣得再也不能更低劣的制作,有时因为一群想标新立异的影评人吹捧,成为经典的也不少,唯有一笑置之。

我们看荷里活片子长大,美国片的世界市场也是最大的。艺术片不谈,以《北非谍影》等雅俗共赏的角度来看电影,算是公正的吧。

首先,作为一个西方观众(也不能说是西方,算世界观众吧),《英雄》的故事,交代的是十分清楚的。

还没有看此片之前,我曾经担心,一部由小人物发展为大时代的戏容易讨好,但一部由历史巨篇缩小的故事,拍起来相当吃力。

但是张艺谋功力到家,两方面都照顾得好,他的战争场面明显意识到黑泽明的《乱》,但拍得更为壮观。他的描写的情和义,也不拖泥带水。

故事的叙述虽然也有点《罗生门》,以色调来美化,没有什么不对。不像《罗生门》的,是它有一个明显的答案,谁对谁错,讲的太过清楚。

中国武侠片中,导演常缺少交代的镜头,对动作拍得不合乎现实,完全忽视了力学的可能,被讥笑为玄虚。后来荷里活抄了,加入科幻的因素,才被观众接受。这一点李安最明白,在《卧虎藏龙》中拍出的动作都是有根有据,先说服观众,再拍竹林决斗,虽有点飘忽,也被美感冲淡,受落了。

张艺谋处理的武打,同样是以剑点水借力,才能飞跃,对一个世界观众,不觉夸张。

唯美的摄影没有什么不对,好看总比阴沉佳。只是拍得太多,有点拖累,张曼玉和梁朝伟之间打得重复,最后一场的决斗就显得无力了。两人刺秦,杀那么多人在西方观众来讲说服力弱,暗场交代反而讨好。双雄在湖上的打斗其实可以尽可能缩短,但画面实在太美,导演舍不得剪。高手过招,一下子决胜负。这点黑泽明看得较通。

对于最富争论歌颂秦王,对一个世界观众来讲,并不是问题。

张艺谋选了一个刺秦的故事,最难处理了。

刺客的壮烈,可歌可泣,但历史不能改变,刺客都失败了。而拍失败的英雄,是一个平面的故事;张艺谋想更深地挖它一层,没有错。他也不一定是想借题发挥,别那么单纯地批评他。

问题出在西方观众对秦始皇的理解并不够深。他是个暴君吗?那么片子应该以尸体堆积如山开始,张曼玉的角色看了,才那么仇深似海。

他是个好皇帝吗?不是最后一个长城远景可以说明的呀!

天下?天下又如何?统一怎么带来和平?没有形象的话,外国观众还是不受感染的。

张艺谋在记者发布会上说:“记者会将《英雄》和《卧虎藏龙》比较。李安是南方人,他拍的东西细腻。我拍的气派壮大,是不同的。”

言下之意,李安小里小气。但我并不觉得。我认为李安熟悉西方,他拍的戏在武打方面来说,在讲情方面来说,是一股清新的东方味道,颇受西方认同。两部戏比较,很对不起张艺谋说一句,还是喜欢李安的。也许我也是小里小气的南方人的关系吧。

演员方面,梁朝伟的侠气并没有篇幅让他发挥,张曼玉的爱和仇,也比较模糊。张艺谋拍章子怡,并不比李安拍的美。但这也不公平,那部戏的剧本完全是为了章子怡那个角色建立的,任何有气质的女演员,都能成功。

当然最出色的是演秦王的陈道明了。据说张艺谋本来要找姜文来演的,因为他没有空才找到陈道明。我认为姜文演来,也不一定比陈道明成功。

总括一句《英雄》是绝对值得看的电影,中国武侠片数一数二的代表作。我说的只不过是一些小疵,整部片子还是成功的。也许你可以说黑泽明的史诗式电影艺术性较强,但在可观性和画面的魄力,《英雄》毫不逊色。日本观众看了也会感叹他们现在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片子能不能在美国上映时比《卧虎藏龙》卖座,很难说。如果还有机会删剪和加以历史及人物背景的说明,对票房可能有帮助。

作为一个不懂的古今历史的外国观众,尤其是荷里活式的观众,最后秦王把无名放了,才是合情合理。这是张艺谋最不了解西方观众的地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