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灵山就在汝心头(作者:澄海)

(2014-09-29 04:57:25) 下一个
灵山就在汝心头

作者:澄海(台湾)

在这期生命中,一旦心灵净化的活动停止了,我们不可能从现象界走向真实界,从相对意识走向绝对意识,只有不停的净化心灵,当世心灵状态于某一法界,将来也将落实相对应的法界,这是自然齐一律。

  所以,生命是那样的可贵啊!

  尊重己灵是尊重生命的唯一道路。

  禅宗只有自性净土,唯心净土。

  只有趁着现在的时刻努力,「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这一期生命的时光才是我们最有把握的,最能见证真实界的时刻。不要以为这个生命是虚幻的,就让它空白掉,要证实「幻化空身即法身」,没有现象界给我们太多、太多的苦难,我们会对生命引起觉醒吗?没有这幅幻化的身体,会让我们寻觅法身吗?

 

  三论宗的三论三谛──假空中,对现象界的幻化空身有很好的评价。

  没有错,我们的世界是依据我们的感官去认识的,三维空间也罢!人我也罢!甚至草木花蝶,都是我们感官留下的映像,有很明确的形状、颜色及运动。现代物理已经给我们不同的答案,一切都是动的,不停的流动变迁,因为这种微妙的流动变迁,才能让现象界维持着一定的秩序,即生住坏灭的不断连环运动,没有始点,当然没有终点。这是「假观」,我们感知的都不真实。

  从一切现象的特征说,被感知的不能作为存在,原本的什么也没有,最终的也没有,从空里来,又回空里去,这是「空观」。

 

 

  无论假观或空观,都是呈现,呈现那个不能单独的存在,换句话说,中观是透过假观与空观而呈现。中观是指包括假观和空观在内的本质上存在。
吾 师有言:

  原本非实有,毕竟如幻如化,空无自性。空,很多人认为是什么都没有,是断灭。其实不然,佛教说空有很多重,二乘圣人所讲的空是分析空,分来分去分到最后什么也没有了。菩萨的空,是当体空、般若空。如果用三观的尺度来看,菩萨离二边,行中道,二乘偏空,凡夫执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

 如何进行中道观呢?致虚极,守敬笃。吾 师又在<悟后起修>中提示:

    法身,是原本如此的,不须要建立,我们这么说,只是个形容而已。

  什么叫「致虚极」?简单的说,在你日常生活中面对一切的人、事、物时,能够突破和超越。……

  在佛法上说,凡夫执「实」谓之「有」,二乘说「空」谓之「无」;说有、说空都不正确,不如说是「虚」──虚而不实。……「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我们「敦伦尽分」地活在责任义务里……「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法」,不要你「空」,也不可「实」。

  「实」就是烦恼的根源「就摆脱六道的障碍。你要虚,不要执着,如梦如幻,若有若无,古人形容这种心态为「若片云点太虚」。

 

      在般若观照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然「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是那样的明白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守静笃」呢?吾 师又有剀切的提示:

   静,不是不动,而是动静皆静:游泳、打球、射箭、骑摩托车、开汽车、开飞机,都是静。不但要静,而且要静到极点。……

密宗为什么有闭黑关?叫你眼睛看不到什么,有耳朵听不到什么,有嘴巴没有人和你说话,有心思你不可以想,没有想的对象,那样就是「外门关,内门开」。六识无门可出,六识被闷死了:外门既闭,内门──心扉就会打开。……

水边林下,没有人干扰,心静无念、性永澄澈,反省出自己的错误、心垢,把这些业障抽出扬弃。所以悟后起修,越虚越好,越静越好。……

修行就是要你舍掉那个业的灵魂,凸显出原本永恒的生命。

 这才是有大成就者的金声玉语,以祂实际参证的心得公诸禅界;也很容易的把三观三谛的理论融于法身的融铸中,脱胎换骨,完成法的人格化,实现「幻化空身即法身」的净土活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初阳待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今留' 的评论 : 谢谢您的光临!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谢谢分享。据说奥运会的百米冠军,有几个都建议静坐,自己也是因为静坐才得金牌。可見动静是互助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