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返乡记-上下杭印象(八)我们家的比尔盖茨们

(2017-03-14 16:29:04) 下一个
从48年开始,就不断有人劝说一谔离开福州,或者去台湾,或者去香港。大伙心里都有数,国民党大溃败共产党坐江山是迟早的事。
 
一谔心里自有主意,他想先探探华玉的意思,于是对华玉说打算去台湾或者香港发展。华玉一听离开福州,马上反对。她对一谔说:“去台湾要干体力活,两位叔叔身体强壮,搬搬扛扛没问题。你手无缚鸡之力,只懂得看病,到了台湾没法生存。香港也好不到哪里去,还是留在福州把,我信共产党。”
 
华玉嘴里的两个叔叔,指的是一谔的两个弟弟。他们经常跑台湾帮华玉的纺织厂推销土布,在当地出了雇人,自己也要肩挑手扛送货上门,非常辛苦。华玉的弟弟必成是优秀的中共地下党员(当时还没有对家人暴露身份),姐弟关系要好,在弟弟的熏陶下,华玉从心里拥护共产党的主张。
 
探明了华玉的态度,一谔心中大喜。他将母亲,妻子,弟弟弟媳们召集在一起,同时搬出《圣经》和私底下收集的共产党的宣传单,将天主教义和党的宣传相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共产党是为穷人谋幸福的,我们蒙主照顾多年,应当听从主的召唤,顺应大势,将所有的田产分给穷苦百姓,传主之福音,一起留下来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
 
华玉无条件地支持一谔,又马上跑回娘家,将一谔的提议说了。弟弟必成激动万分,自己将脑袋揣在裤腰带上搞地下活动,不就是为了推翻腐朽的政府,为天下百姓创造一个幸福的明天吗?没想到姐姐姐夫的觉悟那么高,共产党还未坐定江山,他们已经带头分自家田地了。
 
姐弟俩一唱一和,很快说动了全家人。华玉的姐姐碧玉回到自己家,又在很短时间说服了夫君林守忠(来自长乐金峰的大地主大实业家)。于是三家大地主同时行动,于1948年将家族所有田地无偿分给了附近的穷苦百姓。
 
1948年,在时势的推动下,我们家族同时出了若干个比尔盖茨和美琳达。那年,我的外公林一谔31岁,外婆刘华玉33岁,他们于锦绣年华散尽千金为乡民造福。尽管他们的下半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迫害屈辱和贫穷,但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信仰,永远怀着一颗赤诚的心生活着。
 
而上天赐予我们这些后人的,远远超过了想象:我们有至孝纯良的家人,淳朴的家风,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有无数个旁人没有听说的家族传奇。我的先辈们代表了旧时代闽商的最高精神境界,他们的故事不应该被我们这些后人遗忘。我将自己知道的一鳞半爪写了出来,算是对大气磅礴的双杭商业史的一个小小补充吧。
 
去年年末,带着方炳桂的《福州老街》一书,我终于重返福州。
 
住在仓山的詹主任夫妇带着我去了上下杭。上下杭几乎所有的住户被迁走了,福州市政府准备重新修缮双杭,将它打造成继“三坊七巷”后福州的又一个名片。
 
我们最先来到横跨上下杭与苍霞洲之间的星安桥,现在的星安桥桥长不到二十米,宽两米左右。它的石拱桥造型令人想起江南水乡的韵味。岸边榕荫蔽日,有的榕树枝甚至横向发展,最终交汇在河道中央的上空,成为一道天然的绿色拱门。从绿色“拱门”下撑出的小木舟在波澜不惊的河面上缓缓行驶,如果不是事先读了一些双杭历史,我很难想象半个多世纪前这里的河道每天要通过上千艘载货商船。倒是福州市政府对古树的保护措施令人赞叹。凡是一百年以上的老树,树身上挂了蓝色的牌子,树龄更长的,则挂了红牌,提醒市民们要有环保意识。星安河的岸边就有几棵百年老榕树,它们暴露在空气中的气根遒劲有力,有的已经和青石板建成的桥身连成一体,成一道自然奇观。
 
张真君祖殿前的三通桥比星安桥长很多,更加宽阔,也是一座石拱桥。十几年前修复三通桥时,该桥被移了位子,再加上城市改造后有一段河道铺了涵洞管道,圣君殿前河水两头涨的景象已不再现,实为遗憾。张真君祖殿的外观修缮得不错,但香火不旺,我不信道教,也就没有进殿瞅个究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