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返乡记-金峰,我的悲情小镇(四)风雨飘摇家国情

(2017-02-12 07:38:25) 下一个

除了经营传统的酒库,林家又在三十年代染指电厂。
电厂在20世纪初的福州可是个新兴高科技行业,福州的老一辈们都熟悉"电光刘"家族的故事。
古人也讲拼爹,电光刘的家族背景说出来吓死人。从福州出来的林则徐有两个女婿:沈葆桢和刘齐衔。刘齐衔祖上是经商的,后弃商从政。刘靠着放高利贷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1910年的中国并非盛世,但却为资本家提供了一次快速发展的机会。刘家几个"海归"开始蠢蠢欲动了。刘崇佑(刘齐衔的孙子)联系上林长民(林觉民的堂弟,林徽因的父亲)一起琢磨着开电厂。刘家兄弟发现福州有两家电灯公司,一家是经营半年,面临资金短缺设备技术落后的耀华电灯厂,一家是邱希仁筹建的电厂,虽然已经通过福州府的批准,还没开始具体运作。刘家通过当时的福州府官员和警局总办出令,藉口耀华尚未登记,文明厂只得福州府批准为非法,强迫他们停止经营。另一方面,刘家出面集资8000元承接耀华电灯厂的财产,成立了福州电气公司。

商场如战场,靠着拼爹,刘家成了福州电气事业的霸主,被称为"电光刘"。

随着福州电灯拥护逐年增加,抗战全面爆发前,"电光刘"的电厂利润相当客观。解放前,福州有三座最高的建筑,一座是乌塔,一座是白塔,另外一座便是刘家电厂的烟囱,老福州人称它们为"三塔",可以说"福州的电灯都是刘家的",刘家一不高兴,可以"灭掉"整个福州城。

我的高祖是富一代,屌丝逆袭的成功案例,没有刘家雄厚的政治背景。他靠着利润丰厚的酿酒业和精明的生意头脑积累了不少资产,也对"高科技"概念感兴趣,于是撒了不少银子,在老家金峰镇开了一家电厂,由我的外公林一谔负责经营运作。一谔不识电,一辈子连灯泡都没换过(在我的印象中,家里的灯泡都是外婆华玉换的),他雇了不少专业人员,有模有样管理起电厂来,同时还兼顾福州下杭路的海味干货批发行,福州长乐两头跑。

为了积累政治资本,保护家族电厂不受盘剥,1934年左右,我的高祖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出任金峰联保主任,负责为国民党驻军提供粮草,寻求生意上的保护伞。按我母亲凤鸣的话,土豪家有财有势,财源滚滚。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凤鸣就告诉了我这些家族故事。由于她的刻意隐瞒,我一直有一种错觉:外公林一谔是家里的独子,从我的高祖开始,林家一直单传了好几代。

我上初中时,妈妈突然对我说:他的两个叔叔(我外公的亲弟弟)从台湾跑回福州,与家人团聚了。

我的嘴巴惊得张成O形,从五岁时听着母亲断断续续叙述家事时,印象中,她从未提过自己有两个亲叔叔啊!我的那两个叔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啊?

妈妈这才给我讲了一段家族往事:我的外公一谔是家族中的长子,下有两个弟弟。家族的生意分成几大块:酒库,电厂和批发行。一谔负责金峰的电厂和福州下杭路的批发行,他的两个弟弟帮我的高祖打理酒库。

1941年日军攻陷福州,城里人心惶惶,很多资本家将工厂的机器拆走,运往南平。周围的朋友劝一谔将金峰电厂的机器拆了,运到南平藏起来。一谔稍微犹豫了一下,没有及时派工人疏散工厂设备,电厂被土匪洗劫一空。

电厂倒闭后,一谔专心打理批发行。可是福州上下杭各商户的生意也萧条了不少。在抗战期间,双杭工商业者忙于调整经营渠道,在疏散物资中,又遭日本侵略军劫持,或被当局强制没收,或货物下落不明,各商户均蒙受巨大损失。1941年和1944年福州两次沦陷时,双杭一批商行或住宅被日军占据,有的成兵营,有的被特务机关占用,有的作军妓院等,商号损失惨重。

好容易等抗战结束,市场复苏了一阵,内战又爆发了,美货大量充斥市场,通货膨胀,物价飙升,货币贬值,百业凋零。由于战争,南北交通堵塞,全国各地官僚资本纷纷南逃。双杭地区出现了疯狂的棉纱黑市投机和金银黑市。许多双杭商户受害匪浅,一谔身边不少朋友损手烂脚,几十年积累荡然无存,或破落为小户。

林家祖训极严,男子不许赌博和投机,否则逐出家门。一谔和两个弟弟没有参与投机,连股票也不敢碰,只是老老实实做生意,但各种苛捐杂税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一谔有些丧气,好几次想放弃经营,是老婆华玉的鼓励让他撑过一个个难关。华玉长袖善舞,除了协助老公打理批发行,自己还开了纺织厂和虾油厂,分身无术,一谔的两个弟弟同兄嫂的关系很好,自告奋勇帮外大嫂跑台湾市场。

抗战期间,台湾被日本占据,日产花洋布,化纤布,人造丝(易被蟑螂咬)等对人体有害,台湾人喜爱国产布,国产布因此大量销往台湾。华玉的小纺织厂采用上海纱布为经线,福州土纱为纬线,生产各种布匹。她的两个小叔子押货去台湾好几回了,每次都成功将布匹卖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