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首篇,奶酪故事之一」
【唠叨话】
中国人不怎么爱吃奶酪。这基本上是传统,中国古代农业虽发达,畜牧基本没有,除了肉少,乳制品也少,自然吃不上。
对旅居海外的华人,不知道奶酪的极少。自己不吃为了下一代也得知道。不过中文奶酪方面的文章资料不常见,好的就更少了【1,2,3】。我个人算不上行家,但却对奶酪很有兴趣,了解的不少,也尝试了不少,只是世上奶酪种类太多,大拿也只能略知皮毛(奶酪技师叫cheesemonger,要考),我嘛皮毛都没有。试了,希望有个机会写写,但一直觉得很难,我写的风格是废话多,容易累,筋骨都老了,常常精力不足。
近来想想还是试试,科普宣传那种我是不写的,好的文章也会引用,但不会照抄,肯定不会抄了连原作都不提,希望是写些真正的奶酪故事,自己算是乐乐,当然是货真价实的那种,也许大家觉得有些兴趣。希望定期写写,但觉得难以做到,还得看这把老骨头挣不争气了。
我的经历只限于美国,欧洲太大,说不上。
美国三大奶酪
马苏里拉(Mozzarella)
切达(Chedda)
美国奶酪(American cheese)「美国型奶酪(American type cheese)」
按美国农业部数据,去年美国三大奶酪是马苏里拉(Mozzarella),年销量几乎40亿磅。切达(Chedda),年销量34亿磅(百度名字,维基按台湾香港人说法不同)以及美国奶酪(American cheese),年销量13亿磅。
马苏里拉(Mozzarella)
马苏里拉源出于意大利,不过美国的马苏里拉跟意大利原来的马苏里拉是两码事。意大利马苏里拉是所谓“新鲜奶酪”(fresh cheese),而美国的马苏里拉是干马苏里拉(semi-soft cheese),美国农业部专门有个名字,叫“低水分马苏里拉”(low moisture Mozzarella ),在市场媒体你是听不到这个说法的,干马苏里拉美国人就叫马苏里拉,新鲜的全称新鲜马苏里拉,这美国人也吃,一般超市都有,保险的牌子是
(BelGioioso)
意大利人吃新鲜马苏里拉那真是要吃新鲜,当天做当天吃,在美国很少有这个机会,都是超市,真空,几周的就不错了。美国大都市和发达农场附近的市场说不定有当地奶奶的,比真空包装新鲜(但也有一周左右),如果碰到当天的,一定试试。
马苏里拉那一般是牛奶做的,在意大利原来正宗是水牛奶,但现在牛奶的也有,美国水牛奶基本见不到。
马苏里拉销量第一不是一直如此(见下一小节切达),而是源于美国人对比萨的钟爱,比萨除了晚饭常备,午餐来一角的不少,到外面下馆子来顿家常,比萨也是上选,下馆子嘛,油多胆固醇高自然不再考虑之内。
马苏里拉跟比萨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比萨要好吃,奶酪就要化的正好,不能都是油,不能没有油,不能化了像水一样流走,也不能干了成团,香润润滑。以前大家凭经验觉得马苏里拉好,但最近科学证明了比萨非马苏里拉奶酪莫属:
“The unique browning patterns on mozzarella come from the way it bubbles, a scientist says”
除了结构,油水比例得正好,在烘箱里熔化之际形成的泡泡让奶酪容得恰到好处,像是有拉成丝的能力,入口有香又滑,不油不腻。
马苏里拉那还有一个用途是给意大利面(pasta)当佐料(叫filler cheese),吃面没奶酪不行,就像中国加在面里的的肉末,但又得用可口的,马苏里拉那正好(奶酪通心粉(Mac & Cheese)除外,那儿切达反而合适)。
切达(Chedda)
平时吃个三明治,切达是首选,汉堡包用的也多是切达。切达跟美国的关系从美国的历史一开始就连在一起。
美国是英国人先开创的,其他人也来的,但英国人多,把天下打下来了,移民英国为主。切达是英国的传统手艺,很精深,质量也很好。英国移民来了,别的不会,吃也没啥吃的,做切达的手艺是带来了,切达就成了大家吃的,不过质量嘛,就很糟了,能吃饱也就挺好的了。好的切达,其实跟几乎所有好的奶酪一样都得花时间养,培养,等着它成熟(age,ripening),老百姓那等得了那么长时间,还都是来自英国的下层人,不那么计较,等几周好了,能吃,质量就不能保证了,不过奶香浓郁,盐脂肪含量适当,吃起来也不差。
切达为什么配三明治呢?原先大概是别无选择,后来发现还真的配,尤其是煎的三明治(Grilled Cheese Sandwich),科学家证明切达在烤三明治里熔化得最佳(跟比萨又不一样),口感最好:
关键是因为切达的酸碱度正好合适。切达就讲究这个,酸碱度,一个切达师傅的手艺就看他控制酸碱度的本事。
切达含脂量相对高,跟饼干(crackers)一起当零食也很合适,估计你平时存的大多是切达。
美国奶酪(American cheese)
按美国农业部的分法,美国奶酪有寇碧(Colby),蒙特利(Monterey),杰(Jack)三种,但其实杰不是什么单独的奶酪,没人专门说“杰奶酪”,只有蒙特利杰,说杰,就是蒙特利杰,我猜农业部指的是常见的寇碧蒙特利的混合奶酪(叫Colbyjack)。
叫“美国奶酪”,是因为它们都是货真价实的美国产,就是马马虎虎,为百姓出笼的。寇碧是偷工减料的切达,最大的区别是用冷水洗浸,威斯康星奶农为了大工业生产而发明的,发明人是Joseph F. Steinwand,寇碧是他爹建奶酪工厂所在小镇。寇碧奶香更浓,酸性度低,软软的,美味可口,工艺制造过程简单。而蒙特利杰,则来自西班牙传统。
蒙特利,就是三藩市郊外的蒙特利,当时自然充满了墨西哥移民(西裔白人传教士),墨西哥的奶酪传统是西班牙的,可是这奶酪的工艺基本上全世界到处都类似:将新鲜奶酪(queso fresco,queso del pais[乡村])挤压成型,稍为干置几天即可食用,从这个角度,蒙特利杰跟寇碧过程相近,之所以叫蒙特利或蒙特利杰Monterey Jack),是因为生意人杰克(David Jack)脑子好使。尽管没发明他的制造办法,半偷不偷的,成了第一个大批量销售的,打上自己的名字当牌子,都成他的了。
这两种奶酪因为简单,保留了牛奶的香甜浓郁特性,而口感好,当零食也行,遂成为美国主力。
不过我说“美国奶酪(American cheese)”,忽悠了,其实美国农业部用的词是“美国型奶酪(American type cheese)”,而大家说起“美国奶酪”,是另有所指,乃大名鼎鼎的卡夫美国奶酪。
卡夫食品和美国奶酪“American Single”
这是美国农业和农业科学的结晶、典范,也是垃圾的最佳代表之一。美国奶酪不是“奶酪”,而是“奶酪产品”(cheese product,本质上是一种切达),基本上是人工合成的,不过其成分跟真的没什么差别,都是化学家分析到每一种成分后的结果,更厉害的,是口感极佳,色香味俱全,价贱,真是深受群众欢迎。美国人都自豪地说“美国奶酪”是咱们最棒的垃圾。行家的说法是“形同嚼蜡(rubbery),我能吃出防腐剂之类的味道。
美国奶酪是卡夫食品发家地产品之一。
然而单纯从垃圾的角度来指责“美国奶酪”忽视了对历史的了解。当时美国牛奶规模不大(也已经有统购的公司企业了),卫生条件差,质量无保障,卡夫的制造方式不但物美价廉,还安全卫生,质量稳定,在连健康都难以保证的奶酪充斥的环境,老百姓自然觉得耳目一新,是个进步,想想,别的不说,工作忙的累了,能不为子女健康担心,受欢迎爱戴是当之无愧的。
冷库里保存的奶酪多达12亿磅(超过年销量的12%),动员全国的老鼠也吃不完。
因为都是垃圾,大家估计没兴趣,不过产家大概会清仓,给连锁餐馆低价抛售,餐馆在降价,垃圾还是吃到了你的肚子了。过剩的原因一是美国牛奶过剩,二是欧洲制裁俄罗斯,奶酪卖不出去,倾销到美国。为了不让奶农造反,政府只好干预,又是争议的事儿。
卡夫老家牌切达Cracker Barrel
(对“cracker–barrel”一词的定义,
参见)Cracker Barrel continues to receive acclaim and top honors at international, national, state, and local cheese competitions.Most recently, at the esteemed 2015 US Championship Cheese Contest®, we won second place in Peppered Flavored “American-Style“ Cheeses with our Jalapeno Cheddar.In 2014, Cracker Barrel won first in the Medium Cheddar (3-6mo) when competing 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 Cheese Contest for its Sharp Cheddar. While Cracker Barrel’s 2% Extra Sharp White was first place in the Reduced Fat/Light "JR" category at the American Cheese Society®.In 2013, we won several awards at the prestigious U.S. Championship Cheese Contest. Including winning first place in the Medium Cheddar (3-6 mo) category for its Sharp Cheddar. We have a history of being an award winning cheese.(
卡夫老家牌切达自传)
这不但不是垃圾,还是顶呱呱的奶酪。
美国一个最大的食品企业生产出世界一流的奶酪,实在是个意外,但也有。吃的人不多,比低档的贵了不少,但荣获金奖是真的,我见到行家也夸它,我试的结果是一般高质切达的品质,它都有。卡夫的奶酪一般超市都能见到,如果你有一天觉得需要,希望找个好的切达,这绝不会让你掉架子。
优质切达跟普通切达的最明显的差别是优质的咸,盐是让切达潜质充分发展的嚼头,如同火腿。
美国奶酪大多垃圾
美国奶酪垃圾是有根源的。美国建国都是些贫民难民,穷,不少或都活不下去,虽说在欧洲也吃奶酪,但到了新大陆,讲究啥啊?吃饱就不错了,所以大家也就自己开个灶头就做上了。后来工业了,那时老百姓干活就是马克思形容那样,起早贪黑,奶酪厂家的目的是又便宜又能吃得饱,这就是垃圾的原因,欧洲那时也基本上都是穷人,但毕竟还有贵族。后来“物美价廉”成了美国农产品的指导思想,也是美国政府的基本政策,不过食品随着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提高,确实也越来越好。
Chuck E. Cheese是专门“勾引”孩子的连锁快餐,讲的就是奶酪,口号“咱店里孩子终于能做个孩子”(就是说没有整天逼着读书)。
建议
其实垃圾与精品差别也不大,尤其是奶酪,一化了,口感都一般,垃圾手工行家也尝不出来,照样香喷喷。不过虽然无所谓,我也给大家一些简单建议。
一是别买现成,包好的一拿就走那种,切了片或切碎了是尤其要避免。买,到熟食部(Deli),让店里现切,多花点时间,值得。
二是既然大家吃的不多,少买点,别省钱,时间放长了不好。
三是保存时别用塑料袋封死,要透气,在冰箱里温度越高越好(顶层)。这一切皆因为奶酪是”活“的,里面含有无数霉菌(对人有用的那种),封死或太冷,把它们折腾死了,奶酪也就变味了。其实用简陋的微波炉盒子挺好,既能透气,也能挡挡冰箱吸水,不过如果你有几种味道不同的,分开盒子以免串味。
四是所谓“一小时规矩”,吃前从冰箱里拿出来,室温搁一小时再吃。
【注记】
「奶酪与胆固醇」
吃奶酪,低脂无脂就的别吃了,有机之类的也是忽悠。奶酪是奶制品,胆固醇是有的,有人说“胆固醇第一来源是人体本身体内机制,外摄影响小”,这个值得商讨。我有一段时间吃的很勤,量有控制,总热量不高,其它饮食也很节制,纤维不少,但一年过后胆固醇猛增,之后老实了不少。
又是有机,又是切碎的,免了吧
【资料】
宣传,忽悠
错谬甚多,而且不知好坏之分。(“Ricotta——乳清芝士,产于意大利,多数用牛奶做,但有时都会用牧羊奶或绵羊奶做,多数用于做调味料”:外行话)
【3】芝士就是力量,初级奶酪选手之煮夫入门指南(
上)(
下)
此文被
转载在食坛(私房),不清楚是否就是作者。我说了几句闲话。既然是“初级入门指南”,也说得过去。
我说话在先,自己对欧洲是外行,不敢妄加评论。您要是觉得自己非常了解美国奶酪,那如果能领教领教,也算开开眼界。不过还是那句话,真正了解目前美国奶酪行业的人不多,觉得超市里见到就是美国奶酪,都是成见。
呵呵。您在美国还是欧洲?
不过您这观点过时了,以后会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