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关收入的议题总会成为热点。大家总是急切通过对比来了解自己的经济状况在人群中所处的位置。尽管很多公开的数据可以参考,但是得到结论往往和自己的感受不一致。10几年前,年收入过10万,是很多人引以为豪的收入。25万是欧巴马竞选总统时被作为富人的标准样板。而如今20万,30万的收入需要求证自己是不是穷人。
什么是穷人?
这些年随经济危机,物价飞涨,贫富差异的拉大,体现平安富足生活的中产阶层的缩水。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集中表现出觉得自己很穷。
我是穷人吗?这是个令人焦虑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穷人在人的潜意识中就是个贬义词,特别是现代的金钱世界,穷人不仅要挣扎于自己的生活,又几乎和不道德挂上了钩,穷人就意味着懒惰,肮脏,却又是贪婪的。而且现在有些观点更是从理论上指出,穷人穷是因为有穷的观念,习惯。所以穷人就是无能和无知造成的,是自己愚昧的结果,而非时运不济。所以谁都不愿意当穷人,越是穷越是不愿意被指认为穷人。
我知道有个白人人年纪50,60靠打散工为生,收入远远低于贫困线,和妻子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这个在美国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但是他却拒绝接受福利,因为不愿意当穷人,还常对外国来的妻子洗脑说他们的日子比好多人好多了。在这个例子里这个丈夫从客观的标准来看可以明确的定义为穷人,但是主观上他否认自己是个穷人。
有意思的是这样真穷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穷人,而其他人除了无可推诿的顶级富豪外,大家却普遍表现得热衷于求证自己其实很穷。这个感觉是非常真实的并非一种自谦。远远高于官方定义的贫穷收入的数据,能帮助自己排除出那类让人鄙视的,无德,无能的穷人,并不能消除“穷”这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公告求证自己是穷人也是一种正常而迫切的心理诉求。
20万年薪10倍于国家定义的贫困线,却仍然感到贫穷,源于比较,因为穷是一个比较后的感觉。而人试图比较的参照系不会是向下的,是同等级的比较的或向上比较。因为只有这样的比较才有安全,向上的意义。
同等级比较,比如同是20万的收入,如果住在房价奇高的旧金山,生活质量就会比在达拉斯的打折扣,同是热衷于买房的中产阶级生活在旧金山就会觉得自己很穷。就会产生顶着高收入的帽子却过着非常“穷”的生活的委屈感。
当然,更多的时候人热衷于向上比较。能证明自己很穷的证据很多。往往是他人(比自己富的)能轻易拥有的东西,而自己不能。比如一个名牌包包。或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豪车,豪宅。以及帮助自己的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种种教育投资。反正比自己富的人拥有的一切,无时无刻的在提醒自己自身及后代的生活并不安全,时时要处于一种会“穷”的焦虑感中。
我们生活的这个在金钱构成的等级制社会,金钱等级产生的贫穷感,蚕食着的现代文明创造的丰富带给人的舒适。人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如此的贫穷。
我是穷人吗?或许不断问这个问题正是在等级制社会中向上攀登的动力。我们真能通过努力求证的过程达到我们幸福的彼岸吗?
1.内心的安全感。(我的文章主要表达这个)
2.消费习惯,和能力,你的观点。
3.借贷能力,不能借到钱的就是穷人。相对照能借到钱的富人。这个现在比较普遍。
4.责任感和责任能力。没有责任感和责任能力的都是穷人。这个是我想以后展开的。
信!不是每个美国人都用洗碗机洗碗的。Wal-Mart的创始人够有钱的了吧?但他一直开着他那破旧的pick-up,这是他的选择。
有一些西班牙人,三家合租一套房,每个星期都会去下馆子,经常开party,从不存钱,病了免费看医生,小孩国家补贴,人老了政府会养着,他们已经是过着富人的生活了。
住在旧金山的人,一家收入10万,供着100万的房子,花$100时是绝对要思考的。
你的也是有道理的视角。如果我告诉你,我见过不用洗碗机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不是穷。你信吗?
就像有人说,如果你不用洗碗机洗碗,你就没来美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