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鹿葱

像文人一样爱写,像文盲一样犯傻;像女人一样爱美,像男人一样爷们;横眉对老公,俯首为朋友
个人资料
花似鹿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个女人和一座音乐之城

(2024-07-02 06:00:27) 下一个

2024年的哈尔滨之夏又开幕了。如今中国各大城市的各种音乐会层出不穷,但是在文革之前,只有两个城市有这样的音乐会,南方:上海的“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节”;北方,哈尔滨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上海之春定名于1960年,始于1959年的“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第一届哈尔滨之夏于1961年,如果讲起始,则源于1958年8月的“哈尔滨之夏”音乐活动月。

60多年历史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让这座北方冰城浸染在音乐的氛围中,不仅成为一大批音乐专才的摇篮,也为最普通的老百姓施展音乐才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这事办得有眼光受欢迎。

这样一个有水平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是一个女人、一个顶着“右派”大帽子的女人提出来的。

这个女人名字叫张权。

张权是江苏宜兴人, 1936年,17岁的她进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音乐。起初主修钢琴,后改学声乐。1937年,张权入上海国立音专声乐系进一步深造。可惜好景不长,日本人来了。张权跟着学校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到了重庆继续学业。毕业后在重庆国立音乐院声乐系任教。1947年6月,张权留学美国罗城纳萨瑞斯学院、依斯特曼音乐学院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1951年自依斯特曼音乐学院研究院获得音乐文学硕士学位及音乐会独唱家、歌剧演员证书。

1951年9月20日,和许多留学欧美的的青年一样,受到新中国的感召,张权启程回国。张权和丈夫莫桂新先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来又一起调入中央实验歌剧院。

1956年,中央实验歌剧院首次上演歌剧《茶花女》。歌剧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卢肃不让张权饰演女主角薇奥列塔,因为““像张权这样的美国妇女,若是站在人民的舞台上,简直是不能容许的。”,转而安排来自延安唱中国民歌的自己的夫人饰演薇奥列塔。可惜夫人力不从心,不得已让张权主演。张权主演的《茶花女》获得中国国内及国际高度评价,被誉为“东方茶花女”,这应该是张权歌剧生涯最辉煌的时刻吧?

1957年张权响应党号召,大鸣大放批评所在单位领导的问题。毫无疑问被打成右派分子。,工资降三级,从一名著名演员沦落为洗衣女工。

灾难接踵而来。

丈夫莫桂新也被定为右派分子,1958年在北大荒兴凯湖农场劳动教养期间因食物中毒去世。1961年3月,张权被逐出北京,下放到黑龙江省哈尔滨歌舞剧院。

在寒冷的哈尔滨张权体验到了温暖,她作为人才受到重视, 成为歌剧院的独唱演员和声乐教师,并且摘去右派帽子。1961年经她提议,原来群众性的“哈尔滨之夏”音乐活动月提高规格,正式办成有专业团体为主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1962年,张权列席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写出提案建议成立哈尔滨歌剧院。1962年,张权终于获得在全国举办独唱音乐会的资格,再次展示她夜莺班的歌喉。

可是文革浩劫她再次遭难, 又戴上了“美国特务”、“反动学术权威”、“崇洋媚外”等更加罪恶深重的帽子。被揪斗、剃阴阳头,腰骨被踢伤。她又一次失去舞台成了一名剧院杂工。洗演出服,缝制样板戏服装,为乐队抄样板戏总谱。。。。

1977年,张权终于解放了可年龄又到了。面临退休,她想叶落归根回苏州,但无法落下户口。偶而机会见到王震,王震要她不用退休,去北京工作。

领导有指示,芝麻开门。1978年,张权调回北京,在北京市歌舞团工作。她曾任北京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歌舞团艺术指导。1979年,文革期间停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恢复举办。音乐会特邀张权及女儿莫纪纲举办“母女独唱音乐会”。

1993年6月16日,张权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74岁。在北京西什库天主堂举行追思大礼弥撒。她的遗体与丈夫莫桂新的遗物一起火化,合葬于北京百望山北边的天主教墓地。

中国人很会记仇,刻骨铭心地记着,但是也要学会感恩,感恩那些历经磨难给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人。

如今,哈尔滨是在全亚洲唯一被联合国誉为“音乐之都”的城市,从1979年恢复的“哈尔滨之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荣耀之余,别忘了张权。

网上没有搜到张权个人的照片,只好这一张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6)
评论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野性de思维' 的评论 : 张权总算熬过来了。还有那些冤死的灵魂,没看到光明。。。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是吗?王妃讲讲她的晚年吧1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唐宋好!这就是热爱和执念吧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只是走得太早了!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是啊!为什么容不得有才华的人?
野性de思维 回复 悄悄话 令人唏嘘的故事。但愿那个疯狂的时代永远都成为了历史。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张权最后几年和我父母住在一个小区里,那一代文艺人都坎坷,生不逢时。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花姐的故事。
一个被打成右派的人还可以如此进取、如此辉煌,敬佩!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鹿葱姐讲得好故事,看你讲到张权又是“美国妇女”又是文艺圈,捏了一把汗,还好,她好歹是善终了,还给哈尔滨和后人留下了“哈尔滨之夏”。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葱葱好介绍。没完没了的迫害,令人不寒而栗。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是啊,有点说不完的感觉。。。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枫雪故都' 的评论 : 疯丫头好!可敬的大家族,好好写啊一直跟读呢,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弄弄听过张权的演唱啊,是的,当年《茶花女》是她跟李光曦演的。我只听过《茶花女》中的饮酒歌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谢谢油翁关注鼓励!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又是一位被迫害的海归!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我特别喜欢她的茶花女,是茶花女让我喜欢上歌剧,她的歌声要比她的同伴李光曦好很多,她受了太多罪了,好在最后出来了,还能演唱,记得她和她女儿莫纪纲的演出,也是挺轰动的,之后就没再听到她的消息,直到去世。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花似鹿葱的文章真实、感人,描绘了张权的坎坷人生。她的贡献和执着令人敬佩。哈尔滨之夏的辉煌要永远记住!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是啊,一代人的命运。。。。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亮妈带我们游览这所学校呗!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是啊,报效祖国了。。。。祝你有个cool夏!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心雨烟尘' 的评论 : 谢谢心雨。哪里是我写的,是人家做出来的事情够教科书啊!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张权的歌剧《茶花女》,太阳春白雪!
一提到哈尔滨,俺马上联想到那首太阳岛上!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张权的一生是好多人的样本啊。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张权毕业于美国音乐名校啊。两年前我去Rochester参观的时候特意去Eastman音乐学院看了一下。如果她不回国也许是另一种命运。谢谢鹿葱姐写文纪念她。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再听葱葱介绍哈尔滨,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张权是“美国妇女”,也是中国人啊,那个年代让人无语。问候葱葱七月快乐!
心雨烟尘 回复 悄悄话 葱葱-哈尔滨花大姐(掩抄调皮的小花荣)让一座音乐之城展拓了一个叫张权女人的音乐梦想,读来津津有味。
谢谢葱妹教科书级的人物传奇分享。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花荣' 的评论 : 纽约小花好!一枝花也好吗?^_^
小花荣 回复 悄悄话 花姐不愧是“哈尔滨花大姐”,讲得有根有据,有滋有味,特爱读。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紫若蓝' 的评论 : 若蓝好!一切尽在不言中。。。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World' 的评论 : 谢谢分享!我也写过类似的一篇《拉起我心爱的手风琴》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2308/21918.html 供参考。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一个歌唱家最好的年华不能唱歌,太残忍了!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荷荷好!文城的网络好像有问题,前几天我也丢了文章
紫若蓝 回复 悄悄话 每每看到“ 受到新中国的感召”,我的心就会一紧;美丽的东方茶花女,感谢花姐分享!
JustWorld 回复 悄悄话 https://www.sohu.com/a/83395924_350855

哈尔滨怎么就成了音乐名城了?

原文《 谈谈犹太音乐家对哈尔滨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

作者:胡雪丽,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本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研究项目,编号:黑艺科立字[2008]59号。 转载自人人网哈尔滨市公共主页。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包括学者、工商企业家、金融家、商人、艺术家、医生和工程师等一大批俄国或其他国籍的犹太人迁居哈尔滨,掀起了第二次来哈高潮,使本已成熟的哈尔滨犹太社区更为强大。到了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一度成为东亚犹太人最大的活动中心,哈尔滨的犹太人最多达到2.5万人。他们大多为阿什肯纳齐犹太人,国籍主要有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波兰、立陶宛、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等十几个,其中俄籍犹太人占其总数的90%以上,形成了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社区。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44735.html

哈尔滨的真实历史被人为的掩盖了
canhe 回复 悄悄话 坐鹿葱家大沙发听鹿葱娓娓道来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它的创始人音乐人张权女士坎坷人生故事。
中国人很会记仇,刻骨铭心地记着,但是也要学会感恩,感恩那些历经磨难给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人。鹿葱说得好!文革摧残了多少才华洋溢的人才,罄竹难书。
canhe 回复 悄悄话 沙发!刚才的跟帖飞了!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