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2024 (137)
前不久看到网上传老川戴眼镜(近视眼镜?老花镜?)的照片。说他不在人前戴眼镜怕显老。不禁莞而一笑。这老头爱虚荣要面子可谓极致,都80后了,还怕说老,居然连眼镜都成了忌讳?
亚洲人好像近视特别多,尤其中日韩,因为特别用功读书吗?我小时候上学,老师说写字看书要保持正确姿势,妈妈总是指责我躺着看书,会得近视眼。初中学校开始做眼保健操,八十年代商家还超热一波防止近视眼的台灯,总之无所不用其极。进入新世纪,又谆谆告诫要少看电视,然后是少打电脑,可是近视眼的队伍还是浩浩荡荡不断壮大。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文人读书多就会近视眼吗?我教过书的林业小学有个敲钟的大叔,近视900度。常听他叨咕:我上辈子念了多少书,把我眼睛弄成这个样!
现在想起来,古时候那些读书人不能说人人都囊萤映雪,可那绿豆样的油灯,不比低瓦数电灯强,咋没听说他们近视眼呢?
好奇之余去问AI。呼啦啦冒出一堆著名近视眼。
第一个就是白居易。他还用诗的语言写过近视:“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眼病二首》)
雾里看花呢!
王安石也是一个近视眼。吃饭时,远处的菜看不清楚,只好每次都吃眼前的一盘菜。有次,朋友请吃饭,王安石把放在最近一盘炒鹿肉丝吃个精光。下次一盘青菜放在眼前,他就要把青菜吃,朋友才相信他眼睛看不清。据说宋仁宗召大臣到皇宫赏花钓鱼,王安石因为分辨不清鱼饵和点心,竟把鱼饵当成点心吃了。他那首《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就是因为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梅花就像雪花,只闻得一阵阵梅花的香味,只好用“为有暗香来”来含糊过去。结果歪打正着反而成就了一首名诗。
海明威近视也很严重,但他不喜欢戴眼镜,觉得那会影响他的“硬汉形象”。美其名曰“看不清这个世界,有时候反而写得更真。”
近视眼出笑话也出名著啊!
我也近视眼。小学六年级就戴眼镜了。上课带,平时不戴。老川80岁还嫌戴眼镜丑,咱当年青春少女的眼睛凭啥让俩玻璃片片遮挡住啊,所以不上课坚决不戴。
戴眼镜没多久就没学可上了,眼镜彻底不戴了。但是名著没整出来,出了一堆笑话。
有一次在商店,远远看见一个熟人,我朝他笑一笑,他居然假装没看见!欺负我近视啊,早看见你啦。我嬉皮笑脸径直走过去,走近才发现:陌生人。顿时大红脸,人家会不会想这女人光天化日下勾引男人啊?逛商店的心情全无,狼狈逃窜!
我们生孩子那年月婴儿都用尿布,不少人家都是五颜六色破衣服撕成的片片,还有个理由说经得住脏。我妈妈是个特要干净的人。她说,有颜色洗没洗干净也看不出来,欺哄自己呢。我家儿子尿布全是旧的白布单,记得初为人父的老伴积极洗尿布,连手掌都磨出泡了。有一天,我发现走廊里又泡着一盆白花花尿布没洗,心想,为啥尿布盆子放走廊啊?顺手就把刚刚给儿子换下的尿布扔进去。不一会儿听见我妈妈大叫:谁把尿布扔进豆腐盆里啦?
原来刚好有人送来一盆豆腐,妈妈转身去送人,豆腐还没来得及拿进厨房,被我用尿布盖住啦!
近视普遍存在于亚洲黄种人,白人是远视,所以不难看到白种人在四十几岁就开始不得不带老花镜,而黄种人一般在六十岁以上才需要,甚至永远不需要。
最近华为有一种据说是基于AI的眼镜,可以根据需求自动调节度数,不论近视还是远视还是老花,报道中有,打算下次回国找找。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哈,难得的朦胧美。结尾笑抽:))
很奇怪,我父母都不是近视眼,可我们四个兄妹都是近视眼,而且很小就开始近视那种,肯定跟读书无关,跟遗传有关,还是“隔代遗传”:)
这女人光天化日下勾引男人啊?男人太帅,抵挡不住诱惑!
我也近视,打球时队里给配的接触镜,那时候多先进啊,但戴着不舒服就不戴。打球真凭感觉。那时对方队知道我近视,发球找我发,可我都把球接到位,嘿嘿,判断最重要。再后来索性戴着眼镜打球,也挺好。
听说,近视眼跟基因有关,有遗传,但年岁大了,眼神肯定越来越不好了,我现在就常写错字,看错字,提前跟大家打招呼啊!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2025-07-22 07:28:50
随着年龄上升,戴老花眼镜也是无可避免的:),我还得戴两付呢,一个看近,一个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