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2024 (137)
《追忆似水年华》 第四部《女囚》
五、死亡
两个熟悉的人走了。
第一个是贝戈特,小普在《斯万家那边》就写了他。他是一个出名的作家,小普称赞
他的作品“那种晶莹剔透的美”,想象着“贝戈特是一位丧子之痛至今难以平复的孱弱寂寞的老人”,“是一位感情细腻、古风犹存、充满哲思和智慧的老仙翁,一位完美无缺的聪明人,拥有一副羸弱而神奇犹如神庙一般寓意了至美的身躯。”
但是一睹真容,小普非常失望——
“然而,当我终于在斯万府的晚宴上遇见作家本人时,伴随着贝戈特这金光闪闪的名字,从魔术师枪口冒出来一般的,是一位粗壮、矮小、敦实、眼睛近视、长着蜗牛壳似的红鼻子、留着黑黑小山羊胡子的、一点儿也不老的男人;更不妙的是,这具同样由血管、骨骼和淋巴结组成的矮胖肉体,赴宴的目的是美味佳肴而非文学,是结交权贵以当上法兰西文学院——这可是法国文人语言与文化的最高殿堂——院士,而非哲理智慧。这位名字也叫作贝戈特的常人,出身于粗俗、吵闹、自负傻气、品味不高的普通家庭,对社交红人、平庸文人和记者殷勤而热忱;这位说话矫饰夸张而单调的贝戈特,不仅有被人诟病的近于乱伦的情爱和钱财上的猫腻,且出言不逊,好色自私,完全看不出“贝戈特作品”中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怀和天才品质。”
小普说“贝戈特著作中看到的美、宇宙、生命等雅致与崇高,在这位留着山羊胡子的男人心里,似乎不过和他在化装舞会上扮成某公爵的行为一样只是一桩平庸消遣。如果这位蜗牛壳鼻子山羊胡的男人出生在一座生产珠蚌的小岛上,他一准成为生财有道的珍珠商人,而不是笔耕不辍的作家”
我在读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第14篇读书笔记有记录。
《文如其人?不一定》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2502/25971.html?
在《女囚》这一部里,遭小普厌弃的贝戈特死了。
研究者认为,贝戈特的原型据说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纳托尔·法郎士
(Anatole France,1844–1924)——
法郎士著述颇丰,散文优美,也是有良知、有担当、有风度的知识分子。当然私生活比较风流放纵,按当今标准算“渣男”。不过很多文学巨匠也是如此啊,雨果,巴尔扎克。。。。
不知为什么小普如此贬斥他。因为他的思想吗?早年保守逐渐左倾,最终成为共产国际支持者?
现实生活中,比法郎士小27岁的小普反而早死两年。
斯万也死了,他的死上了报纸——
“我们非常遗憾地获悉,查理斯万先生因患某种痛苦的疾病的后遗症于昨日在巴黎寓所逝世。作为巴黎人,他的思想备受重视,他在有选择地人际关系中始终忠实可靠,为此也深孚众望。艺术文学界将一致对他的逝世表示惋惜,他对文学艺术高超精微的鉴赏力使他深受喜爱和欢迎。。。。。。他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引人注目的声望却仍然在音乐绘画的大型活动中,尤其在艺术预展和开幕式上引起公众的注意。”
斯万之死令小普震惊,“斯万死了!”相比对贝戈特的评价,小普用了惊叹号,怀念的文字充满柔情。
小普说:“没有名望,头衔会使尸体腐烂更快。没有突出个性的人只能默默无闻。那些热衷于上流社会的资产阶级人士一但死去,他们的名字立即会解体。”
小普回忆起他与斯万的相处,后悔自己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注意,没有认真听他说话,没有认真听他解说那些精美的艺术品。直到此刻才明白“他堪舆从前最出色的健谈者相媲美”。
人都是这样,失去了才知其珍贵。
斯万也有原型,是19世纪巴黎著名的犹太艺术收藏家、社交名流夏尔·哈斯(Charles Haas,1833–1902)——
哈斯精通艺术鉴赏,常为贵族提供收藏建议。他是第一位被巴黎顶级贵族俱乐部“骑师俱乐部”接纳的犹太人。但是与斯万相似,哈斯虽被上流社会接纳,却因犹太身份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
哈斯也是普鲁斯特家族的朋友。怪不得小普对斯万有感情。
我也喜欢斯万,虽然他被奥黛特迷得有点神志不清,但是他在上流社会里少见的不虚伪,像一股清流,是一个“忠实可靠”的人。
好人走了总是令人唏嘘。。。。
========
这人目光犀利,透出能看破对方的光芒,有睿智而不怒自威,卖相没闲话讲了 LOL